一種可應用於多種器件的功能材料

2020-09-14 柔性電子服務平臺

過渡金屬氧化物作為多功能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傳感器,電晶體,光催化,超級電容器和電致變色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最為廣泛研究的一種材料就是五氧化二釩。作為典型的金屬氧化物材料,五氧化二釩具有自然豐富,低成本,客體陽離子密度高和與離子和分子極好的作用力。更多的是,五氧化二釩具有獨特的光學和電化學性能。這些優勢使五氧化二釩可以應用於電致變色和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中。但是,塊狀的五氧化二釩在循環過程中面臨著電化學穩定性差,低電化學動力學,低電導率和體積膨脹的缺點。

為了克服這些缺點,一些方法被開發出來。其中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成納米尺度的材料。獨特的納米結構的形成是一種普遍和有效的方法來提升電致變色和電容性能。納米結構可以提供大比表面積,豐富的活性位點以及短的擴散路徑。由於大的比表面積,電解液可以充分地與電活性材料接觸,可以使離子擴散更容易和提供更多的反應區域使電子轉移。前期的報導表明塊狀的五氧化二釩的電化學性能可以通過開發不同維度如納米線,納米棒,納米管和納米帶來提升。但是,這些納米結構的五氧化二釩的合成方法並不合適用於大尺寸製造,這是因為高成本,苛刻的條件和低產率。低成本,易於製造和綠色化學合成納米結構的五氧化二釩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四川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一種簡單,低成本和高產率方法製造五氧化二釩納米帶,該材料可用於電致變色和超級電容器中。通過噴塗該材料形成圖案化電致變色器件,具備多種顏色顯示,快速響應時間和大的光學對比度。

圖1. (a)納米帶五氧化二釩的CV曲線;(b)塊狀五氧化二釩和納米帶五氧化二釩的在不同電壓下的顏色。


圖2. 納米帶五氧化二釩在0-0.9V電壓窗口下,以0.25和16A/g在充放電下,在波長為490nm處透過率變化曲線


圖3. (a)噴塗圖案化電致變色顯示的示意圖;(b)全固態電致變色顯示器件;(c)-(e)圖案化電致變色薄膜在不同電壓下的顏色的照片;(f)-(h) 圖案化電致變色顯示器件在不同電壓下的顏色的照片

參考文獻:

S Zhang, S Chen, Y Luo, et al. Large-scalepreparation of solution-processable one-dimensional V2O5 nanobeltswith ultrahigh aspect ratio for bifunctional multicolor electrochromic and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0.

相關焦點

  •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或可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材料來解決和優化傳統半導體器件中的尺寸微縮和能耗等問題,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重點。
  •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或可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秀成果科技日報訊 (實習生季天宇 記者張曄)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材料來解決和優化傳統半導體器件中的尺寸微縮和能耗等問題,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重點。
  • ...鐵電極化場對低維半導體材料精準摻雜並構建多種電子和光電子器件
    近年來,新型低維材料出現,其獨特結構和奇異物性備受關注,已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等領域顯現出其潛在的價值。通過元素摻雜來調控半導體材料載流子類型及濃度是構建半導體功能器件的物理基礎。具體到新型低維半導體材料,如何實現對其載流子的精準調控,同樣是實現其豐富功能器件的必經之路。
  • 將相變儲能材料膜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
    在人體彎曲動作中,柔性器件仍保持穩定的熱管理性能。本報訊(記者劉萬生通訊員寇豔)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能源存儲材料》上。
  • 科學家將相變儲能材料膜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廣泛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
  • 科學網—將相變儲能材料膜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
    將相變儲能材料膜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   在人體彎曲動作中,柔性器件仍保持穩定的熱管理性能。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寇豔)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能源存儲材料》上。
  • 我國科學家將相變儲能材料膜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能源存儲材料》上。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廣泛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
  • 碳納米管光電傳感存儲器件問世 將應用於人工視覺系統(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提出了一種基於鋁納米晶浮柵的碳納米管非易失性存儲器,為可穿戴電子器件及特殊環境檢測系統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設計方法,有望應用於新一代集探測、存儲與處理於一體的人工視覺系統上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要點33:高熵熱電合金近年來,高熵材料因其獨特的結構和功能特性而備受關注。高熵材料是一種典型的固溶體合金,它由五個以上原子百分比相等或近似相等的元素組成,並且每個元素成分都大於5 %。本小節介紹了熱電高熵合金的基本概念,其特殊的熱電特性的起源,以及近年來報導的高熵熱電合金的熱電性能。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是一類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發展二維材料基複合介孔納米片,不僅可有效抑制片層的堆疊,增加比表面積,而且可大大緩衝電極的體積膨脹,提高電解液離子的擴散和電化學性能。但是,目前報導的都是關於面內垂直柱狀的介孔納米片,而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納米片的可控制備仍面臨著很大挑戰。
  • 新型超材料:可用於太陽能電池和納米光學器件!
    背景   超材料(metamaterial),又稱超穎材料,一般是指通過人工設計結構實現,具有天然材料無法具備的超常物理特性的複合材料。舉例來說,超材料可以操控光波、聲波、電磁波等,實現普通材料所無法實現的功能。
  • 綜述: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姚佰承教授和深圳大學張晗教授團隊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文章,綜述了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MXene的高電導率(≈10000 S cm-1)被認為是一種有前途的透明導電材料,出色的寬帶非線性光學響應最近得到了證明,這為超快光子學、等離子體和全光調製提供了機會。
  • 打造二維可重構器件,「瘦身」數字和類腦電路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獨闢蹊徑,通過打造二維可重構器件,成功「瘦身」數字和類腦電路,在可重構電子技術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二維層狀材料是後摩爾時代被寄予厚望的基礎電子材料之一。在此基礎之上,該研究團隊近日提出,利用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二硒化鎢(WSe2)的雙極性場效應特性和可變的漏端電壓極性,可以設計出電場可調的二維同質結器件,從而在器件層面實現「可重構」的多種電流開關特性。進一步通過對器件進行集成,團隊分別實現了功能可重構的邏輯和類腦電路,與實現同樣功能的傳統電路相比,該技術所需電晶體數量大大減少,成功實現「瘦身」。
  •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南大新成果有望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尋找更小空間內具有更高計算能力的新材料。南京大學電子工程學院的王肖沐、施毅課題組同浙江大學的徐楊課題組以及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合作,研製出一種固態量子器件,可在常溫下實現能谷自旋流產生、傳輸、探測和調控等全信息處理功能。該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新型自旋電子器件:可模仿人腦神經元與突觸!
    導讀據日本東北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自旋電子器件。這些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應用於未來高能效、自適應的計算系統,因為它們表現得像人腦中的神經元與突觸一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相比而言,人腦採用了一種迥異於數字計算機的架構,運行在非常有限的功率下,並且可以高效地執行複雜任務。因此,開發由人腦的信息處理方式啟發的計算體系或者硬體,吸引了來自物理、化學、材料、數學、電子與計算機科學等一系列領域的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
  • 東北師範大學AFM:首次製備基於葡聚糖材料的超薄柔性可降解有機突觸電晶體器件
    有機突觸電晶體(organic synaptic transistor, OST)具有超柔性和可降解性,可與人體無縫集成,並能夠在完成特定功能後降解,為綠色電子技術在植入式神經形態系統、腦-機接口和可穿戴人工智慧系統等領域開闢了新的應用。人腦由大約1015個突觸組成,具有學習、記憶、識別等功能,其表面有許多溝槽和褶皺。
  • 有機矽熱接口材料在汽車電子器件中的應用
    汽車電子器件面臨著越來越多傳熱問題的考驗,因為發動機艙越來越小,而容納的部件數目卻日益增多,發動機功率輸出比以往更高,這樣,便造成前艙空氣溫度升高。同時,電子器件本身的功能和功率也在不斷增加,產生的熱量隨之增多。而由於熱量的散失是性能和可靠性的決定因素,因此,人們將重點放在了這些電子器件中的熱接口材料(TIM)上。
  • 半導體材料知多少?SiC器件與Si器件性能比較
    電子發燒友網根據SIC器件和SI器件的比較向大家講述了兩者在性能上的不同。 SiC是什麼? 碳化矽(SiC)是一種Ⅳ-Ⅳ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具有多種同素異構類型。其典型結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閃鋅礦結構的立方SiC晶型,稱為3C或 β-SiC,這裡3指的是周期性次序中面的數目;另一類是六角型或菱形結構的大周期結構,其中典型的有6H、4H、15R等,統稱為α-SiC。與Si相 比,SiC材料具有更大的Eg、Ec、Vsat、λ。大的Eg使SiC可以工作於650℃以上的高溫環境,並具有極好的抗輻射性能。
  • 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可應用於光電領域!
    導讀據德國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研究中心(HZB)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機構與柏林洪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屬於氮化碳族的新材料:三嗪基石墨相氮化碳(TGCN)。它是一種可以高度適應光電子學應用的半導體。背景某些有機材料可能像矽半導體一樣應用於光電子學。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新進展
    集微網消息(文/春夏)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麥亦勇團隊合作,通過發展通用的界面自組裝策略,使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