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料——山麥冬果實

2021-02-22 國染館漢方手染

山麥冬(學名:Liriopespicata (Thunb.) Lour.)別名大麥冬、土麥冬、魚子蘭、麥門冬,山麥冬。是百合科山麥冬屬植物。植株有時叢生;根稍粗,直徑1-2毫米,有時分枝多,近末端處常膨大成矩圓形、橢圓形或紡綞形的肉質小塊根;根狀莖短。葉長25-60釐米,寬4-6(8)毫米。花葶通常長於或幾等長於葉,少數稍短於葉。種子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於日本、越南和中國;在中國除東北、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各省區外,其他地區廣泛分布和栽培。生長於海拔50-14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路旁或溼地。

化學成分:山麥冬:塊根含甾體皂甙:土麥冬皂甙(spicatoside)A、B,土麥冬皂甙A的原皂甙元Ⅱ(prosapogeninⅡ of spicatoside A)及原皂甙元Ⅲ(prosapogenin Ⅲ of spicatosideA),麥冬皂甙 B(ophiopognin B),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另含黃酮類和鈉、鉀、鈣、鎂、鐵、銅、鈷、鉻、鈦、錳、鉛、鎳、鍶、釩和鋅等微量元素。

山麥冬果實中鉀、鈣等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如鉀達到17.09mg/g、鈣達到8.22mg/g,總黃酮高峰期可達4.412mg/mL,低峰期也達2.015mg/mL.

山麥冬的果實不入藥。入藥是山麥冬根部結的長橢圓型的肉。也就是根部的塊莖。

這種被人忽視又有顏色的植物是筆者一直關注的對象。

數年前在青城山採集過山麥冬果實做染色試驗成功,這次在諸暨的東白山又採集了一些帶回來,再次作為植物染料做實驗。

結果如下:

 

面料:麻棉布,桑蠶絲/綠纖交織提花

染料:山麥冬果實

染色實驗:中紡院江南分院

指導老師:黃榮華

 

另,大量讀者還沒有養成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亮「在看」,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

原創真的很不容易,不僅是文字,圖片裡的植物染實物都是實際做出來的,多次想放棄。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轉發朋友圈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一碼不掃,何以掃天下?

 

謝謝您的肯定,是我們原創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植物染料之化學結構篇
    今天的植物染料小課堂是從另一面的角度來介紹植物染料——化學結構。常見植物染料主要有茜草、紫草、蘇木、靛藍、石榴皮和薑黃等。而在這些植物中,所含的染料成分通常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要分為以下七類:1.靛藍類色素,含靛類結構的主要植物染料是靛藍,靛藍可以稱之為最古老的植物染料,也是運用最廣泛,最為普及的的一種植物染料,便不再過多贅述。2. 類胡蘿蔔素,熱帶地區最有名的植物染料——胭脂樹(學名:Bixa orellana)就是典型的類胡蘿蔔素化合物。其普遍存在於動物、高等植物、真菌、藻類的黃色、橙紅色或紅色的色素之中,是一類重要的天然色素的總稱。
  • 植物染料:君遷子
    成熟果實可供食用,亦可製成柿餅,入藥可止消渴,去煩熱;又可供製糖,釀酒,制醋;未熟果實可提制柿漆,供醫藥和塗料用。木材可作紡織木梭、雕刻、小用具等,可作精美家具和文具。樹皮可供提取單寧和制人造棉。君遷子樹皮和枝皮含鞣質,可提取栲膠,亦可作纖維原料;可作嫁接胡桃的砧木。君遷子未熟果實可提制柿漆,供醫藥和塗料用。
  • 來自植物的色彩,人類最早使用染料的行為是出現在什麼時候?
    秦漢時期,染料植物的種植面積和品種不斷擴大,已經出現規模經營。而植物染料的製備到南北朝時已經相當完備,可供常年存儲使用。至明清兩代,染料植物的種植、製備工藝、印染技術等均達鼎盛時期;尤其是在清代,植物染料不僅自給自足,而且還大量出口。 歷史上,植物染料在絲綢生產工藝上的應用,更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植物染料原料--水馬桑 Water coriaria
    聚傘花序生於短枝的葉腋或頂端;萼齒條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花開後逐漸變紅色,漏鬥狀鐘形,裂片開展,花絲白色,花葯黃褐色;花柱細長,果實頂端有短柄狀喙,疏生柔毛;種子具狹翅。4-5月開花。水馬桑,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生於海拔450-1800米的山坡林下、山頂灌叢和溝邊等地。
  • 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可以做成染料嗎?祖先知道的一清二楚
    植物染料是什麼?植物染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指從自然界的植物中提取的色素來作為染料。植物染料種類眾多,據《染料植物譜》 記載有300餘種,其可用於染色的部分有樹皮、葉、根、果實、花、莖、及全草等。我先列舉幾種常用的染料是從什麼植物中提取出來的:藍色染料——靛藍;紅色染料——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黃色染料——槐花、薑黃、梔子、黃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蘇;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蘇木同時,植物染料可以分為幾大類:直接型:紅花、槐花、苺草、桅子、薑黃、鼠李、石播、阜鬥等還原型:蓼藍、馬藍、蔣藍等媒染類大多數
  • 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可以做成染料嗎?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植物染料是什麼?植物染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指從自然界的植物中提取的色素來作為染料。植物染料種類眾多,據《染料植物譜》 記載有300餘種,其可用於染色的部分有樹皮、葉、根、果實、花、莖、及全草等。我先列舉幾種常用的染料是從什麼植物中提取出來的:藍色染料——靛藍;紅色染料——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黃色染料——槐花、薑黃、梔子、黃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蘇;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蘇木同時,植物染料可以分為幾大類:直接型:紅花、槐花、苺草、桅子、薑黃、鼠李、石播、阜鬥等還原型
  • 植物染料 草木無情卻有真意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年會上,專家在介紹綠色植物染料染色技術時說,現在新型的環保紡織品有六個維度:環保纖維、植物染料、天然助劑、綠色印染加工、使用易打理、廢棄易降解或再生。其中植物染料可從中藥材紅花中提取色素點染女士內衣,用板藍根中提取的顏色印染男士內衣,抑菌保健。聽者頓感耳目一新、心馳神往。
  • 天然植物染料——油桐葉
    油桐與油茶、核桃、烏桕並稱中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直到1880年後,才陸續傳到外國。本種是我國重要的工業油料植物;桐油是我國的外貿商品;此外,其果皮可制活性炭或提取碳酸鉀。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灰色,近光滑;枝條粗壯,無毛,具明顯皮孔。葉卵圓、形,長8-18釐米,寬6-15釐米,手搓有紅色。
  • 梔子、槐花……不僅好看能吃,還能做染料?
    但是,即使是皇族要想穿上「皇家專用色」,也離不開植物染料。中國古代用於著色的材料可分為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後者為古代主要的染料。所謂植物染料是指利用自然界植物的全草、莖、葉、花、果實、種子、皮、根等提取色素作為染料。今天,知力君要給大家介紹兩種「皇家專用色」的提取植物。梔子梔子是茜草的表親,是茜草科梔子屬的成員。
  • 植物染料:桉樹葉
    桉樹(Eucalyptus)又名尤加利樹,別稱:白柴油樹(潮汕)、莽樹(南澳)、有加利(尤加利)、大葉桉樹等,是桃金孃科桉屬植物的總稱,從高聳入雲的大喬木到低矮的灌木都有,它是澳大利亞木本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樹種,絕大多數生長在澳大利亞大陸,少部分生長於鄰近的紐幾內亞島和印度尼西亞,以及一種遠在菲律賓群島。
  • 植物染料及草木染色常見問題
    > 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Green,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植物染料有什麼優點
  • 將染料加熱,色素活躍了,才好上色
    長江商報消息 「十大功勞」的果實。本報記者 王巧愛 攝已經熬製好的染料。本報記者王巧愛攝黃榮華將染好的毛線掛起來晾曬。福建生產靛泥的酵池,用竹籬壓住待浸泡的藍草。等妻子扎完襪子後,黃榮華端來先前已經提煉好的染料,倒進鋼鍋,準備加熱。黃榮華說,如果氣溫再高點,染料可以不用加熱,但北京的冬天零下好幾度,染料溫度太低的話,色素不夠活躍,不容易上色。傳統染色分類較多,按染色性質分,通常有直接染,還原染以及媒染等。
  • 染料植物——內蒙黃花蒿
    黃花蒿黃花蒿(學名:Artemisia annua Linn. ),是菊科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如可作為植物染料使用,一舉兩得。經實驗,與神農架的黃花蒿效果一致。由於內蒙的黃花蒿含青蒿素成分極少,用作藥用的效果不大,可考慮作為植物染料使用。
  • 染料植物:這三種植物,染出了最熟悉的三原色
    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也時常利用身邊常見的染料植物製取紅、黃、藍這三種顏色。我們身邊究竟生活著哪些陌生又熟悉的染料植物?一起來看看吧!在我國的周代,茜草已經作為紅色染料開始被人們所使用;在古代波斯、埃及、希臘等國家,幾乎所有紅色織物的染色也都是用它。
  • 染料植物——內蒙黃花蒿
    黃花蒿(學名:Artemisia annua Linn. ),是菊科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如可作為植物染料使用,一舉兩得。經實驗,與神農架的黃花蒿效果一致。由於內蒙的黃花蒿含青蒿素成分極少,用作藥用的效果不大,可考慮作為植物染料使用。
  • 天然植物染料——薯莨
    多年生宿根性纏繞藤本植物,全株光滑無毛,莖杆圓柱形,其質甚堅韌,基部長有堅硬的棘刺,常攀附在喬木或灌木叢中。葉互生或對生,革質,長橢圓形至長披針形,基部新形或鈍形,全綠,正面綠色,背麵粉綠,皆光滑,花單性,數多形小,雄花序圓錐狀,雌花序穗狀,腋生,蒴果三翅狀,種子扁平而藏在翅內。春夏開花,夏秋結果。多年生塊莖基部長裸出地面,量多者可挖出二、三十斤以上,為優良的紅褐色染料。
  • 植物染,延續千年的技藝
    植物染,這種曾在工業化進程中一度淡出大眾視野的古老工藝,正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重返大眾生活,現在,喜歡中國傳統染色的人越來越多,享受手工藝帶來的快樂。他的回歸併不是偶然,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自然、質樸、環保的生活理念追求越來越深。
  • 秋天的植物染料:板慄
    吃了吃慄肉,廢棄的板慄殼、慄樹葉都是極佳的染料,不可錯過!板慄作染料古已有之。《天工開物》記有「用慄殼或蓮子殼煎煮一日,漉起,然後入鐵砂化礬鍋內,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 原創真的很不容易,不僅是文字,圖片裡的植物染實物都是實際做出來的
  • ——說說古詩詞裡的那些天然植物染料
    葡萄皮染紗裙還有一集,她用木耳菜上的黑果實來染鬥篷,引得眾人紛紛模仿。木耳菜黑果實染鬥篷這種純天然的顏色,集採於大自然的精華,實在是比工業染料的顏色更富有層次和變化性,也更多了一點生命的意味。大自然—無窮的寶藏其實,不僅僅是這兩種植物可以提取染汁,在我國上古時代,先人們就善於利用各種植物,用五彩斑斕的顏色裝點自己的生活。而這些顏色,都來源於大自然的毫無保留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