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而努力,UWC期待你的加入!

2020-12-05 國際教育交流圈

UWC2021年入學申請現已開放!

乘風破浪,

為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圖片來自網絡

01什麼是UWC?

United World Colleges(世界聯合學院,簡稱UWC),是當今世界獨具一格的全球性教育運動,從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挑選優秀的學生。UWC創建於1962年,旨在通過教育,聯合不同的國家、民族和文化,從而促進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在UWC,來自不同種族、文化和家庭經濟背景的學生一起生活、學習,通過UWC的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服務精神的未來領袖。

圖片來自網絡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等教育研究人員出版的《架起通向未來的橋梁:21世紀教學的全球案例研究》一書中把UWC(世界聯合學院)作為全球教育界十個成功實踐典範之一。

UWC教育理念的核心旨在通過教育把在成長關鍵期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在堅信全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基礎上,支持青年人勇敢地採取行動、發揮榜樣作用和無私的領導力,成為引領社會改變的實幹家。UWC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教育的最終結果應該是培養全人——致力於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公正、更加可持續發展、更加有愛的人。

——宗毓華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全球教育創新計劃前副主任

02UWC全球結構

目前,UWC在全球已設立18所院校,每一所院校依據其地理位置、當地文化及創校初衷,在遵循UWC教育理念、深深植根於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語境和學校的社區環境前提下,各具獨特性。

圖片來自網絡

UWC每年在全球為9000多名來自超過155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提供具有挑戰及改變命運的教育。每所UWC的學生都來自80至100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背景、文化和經歷十分多元化。在多元化的環境中,學生們學會理解、包容、分享、對話、解決衝突、從多個視角看待世界。

常熟UWC是中國內地第一所、全世界第15所UWC,位於江蘇省常熟市崑承湖北岸,提供為期兩年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及為期一年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預備課程。

常熟UWC劇院

03UWC名人話述

若無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識,何談理解?

—— 萊斯特·皮爾遜 (Lester B. Pearson),加拿大前總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加拿大UWC創校支持者

正如UWC主席,約旦努爾王后陛下所說:「每一個UWC畢業生都可以成為未來的和平建築師」

UWC教育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希望更多青年人有機會接受UWC改變命運的教育。

—— 王嘉鵬,挪威UWC校友常熟UWC創辦人,董事會主席

從第一所UWC成立至今的58年,UWC都堅持不以家庭經濟背景作為選拔的條件之一。被成功錄取學生,如果有需要經濟資助,根據其家庭經濟條件的評估結果,對符合資格的學生都會提供部分或全部助學金。許許多多的青年人在UWC獲得了改變命運的教育,遍布世界的六萬多名UWC校友也正在世界各地發揮著更大的影響力,改變著更多人的命運。

你比你想像的更強大。

—— Kurt Hahn,德國教育家、UWC創始人

UWC旨在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責任感和內驅力,幫助學生從高中到海外大學的順利過渡,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術及多元環境的挑戰。他們的溝通能力、獨立思考、學以致用及付諸行動的能力為他們在大學期間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發揮領導力和影響力,在世界知名大學收穫更好的成長,為長遠的未來收穫有意義的幸福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4入學申請時間點

圖片來自網絡

UWC中國聯合學生選拔委員會負責從中國大陸選拔學生輸送到包括常熟UWC在內的全球18所UWC院校。

因為疫情的不確定性,今年線下宣講會場次將會減少,推出線上宣講視頻。目前計劃舉辦招生宣講會的城市:上海、北京、蘇州、常熟、杭州、寧波、成都、廣州、深圳,場次安排時間將在【常熟UWC】公布。

距離1962年創立的第一所UWC英國大西洋世界聯合學院,已經過去58年了,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在風雲變幻的二十一世紀,UWC的教育理念和宗旨與當今世界不僅依然息息相關,甚至顯得更為重要。

我們比以往更加需要具有全球視野、包容理解多元文化、富有愛心並付諸行動讓世界更加和平、公正、可持續發展的青年一代。

相關焦點

  • 專訪:中國對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承諾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新華社聯合國1月27日電 專訪:中國對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承諾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訪第71屆聯大主席彼得·湯姆森  新華社記者史霄萌 胡友松  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2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承諾將為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 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相信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自身發展並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首批締約國,並為達成《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及其實施細則作出重要貢獻。在中方與各方共同努力下,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馬德裡會議上達成了堅持多邊主義、反映各方氣候治理共識的一系列決定,為後續談判奠定了基礎。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論壇聚焦可持續發展
    近千名青年代表將在3天會期裡就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等議題展開廣泛討論,並在論壇結束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以及聯合國氣候大會推薦系列行動計劃。  本屆論壇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塑造全球公民」為主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37屆大會主席、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說,青年思想開放,可敏銳察覺新的趨勢,善於運用自己的能量、想法和勇氣來解決人類大家庭面臨的一些最為複雜和重要的挑戰。
  • 牛文元等:2015世界可持續發展年度報告
    在此背景下,21世紀開始之年,「應對變化中地球的挑戰2001」世界大會首倡並發布了「可持續發展科學」誕生宣言,並正式宣布「可持續發展科學」是科學領域一個全新的學術方向。  2015年被稱為可持續發展年,9月在紐約世界首腦特別峰會上將批准「2015後發展議程」。為配合這一時間節點,本課題組發布世界首份《2015世界可持續發展年度報告》。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環球網快訊】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和平獎於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許揭曉,獲獎者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理由是,「它為解決飢餓問題所做的努力,它為改善環境所做的貢獻,它為受衝突影響地區爭取和平的努力,以及它在防止飢餓被用作戰爭與衝突的武器方面的推動力」。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發布的聲明,世界糧食計劃署是世界上最大的、解決飢餓問題和促進糧食安全的人道主義組織。2019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向88個國家的近1億人提供了援助。2015年,消除飢餓被納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
  • 傑弗裡·薩克斯:可持續發展的使命
    我們這一代人的登月計劃是地球上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已經制定了目標,但尚未全面迎接挑戰。在2015年末的兩個關鍵時刻,世界各國政府一致通過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和《巴黎氣候協定》。世界承諾到2030年結束赤貧,確保全民醫療保健,並為所有兒童提供教育;各國將使世界能源系統脫碳,以防止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帶來的可怕風險。
  • ...太平洋地區與世界和平、自由和繁榮而共同努力。」 北京時間8日...
    菅義偉祝賀拜登勝選:期待為加強日美同盟共同努力;當地時間8日早,日本首相菅義偉發布推文祝賀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我衷心祝賀喬·拜登先生和卡馬拉·哈裡斯女士。期待我們為加強日美同盟而共同努力。同時,也期待我們為確保印度太平洋地區與世界和平、自由和繁榮而共同努力。」
  • 高飛 熊光清 張貴洪 左鳳榮:關於和平發展的思考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中國支持多邊主義,堅持合作共贏,共商、共建、共享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努力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展望未來,中國將堅定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中國經濟發展開闢空間,為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增添動力,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中國為落實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了以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核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旨在消除貧困、消除飢餓、促進男女平等、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瓦羅瓦亞女士看來,中國正在為落實議程注入強大動力。
  • 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 創可持續發展新文明時代
    國際金融論壇(以下簡稱為IFF)作為獨立的國際智庫,嘗試性地提出了創建「全面可持續發展: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的宗旨和綱領,希望能通過IFF成員間的研討和互動來探索可行的解決方案。當今世界引發人們一切以物質利益為導向的舊有「資本主義」思想的失敗和終結,必然改變傳統思維觀念模式和舊有價值觀體系,必須重建人與自然、社會三元素平等公正的新資本價值觀循環體系,才能實現創建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新世界和新文明社會。
  • 聯合國高級別研討會 各方盛讚「一帶一路」助推可持續發展議程
    中新社聯合國6月13日電 (王帆 廖攀)當地時間6月1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同聯合國經社事務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駐聯合國辦事處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共同舉辦「『一帶一路』倡議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級別研討會,會議由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哈裡斯主持。
  • 可持續,才美麗:歐萊雅中國發布2016/2017可持續發展階段性成果
    自聯合國正式啟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世界期待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近日,中國政府更將可持續發展提到戰略新高度,以綠色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以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對可持續發展的務實思路以及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做貢獻的決心和大國風範。
  • ...有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訪美中合作委員會主席查爾斯·福斯特
    美國總統川普首次訪華前夕,美中合作委員會主席查爾斯·福斯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中關係近年來發展良好,兩國友誼不斷深化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新華社記者劉立偉攝  新華社休斯敦11月5日電  專訪:美中合作有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訪美中合作委員會主席查爾斯·福斯特  新華社記者高路 劉立偉  美國總統川普首次訪華前夕,美中合作委員會主席查爾斯·福斯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中關係近年來發展良好,兩國友誼不斷深化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 支撐可持續發展,科學家該做什麼
    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期間,挪威BI商學院氣候戰略名譽教授喬根·蘭德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可持續發展需要新政策響應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蘭德斯認為傳統的政策無法響應聯合國提出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果沿襲傳統,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許多目標可能到2030年甚至到2050年也無法實現。
  • 第71屆聯大主席:中國的積極貢獻對聯合國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至...
    湯姆森表示,中國的積極貢獻對聯合國工作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至關重要。習近平主席去年在聯大重要講話具有裡程碑意義,受到各方積極響應和支持。熱烈歡迎中國領導人出席今年聯大。他強調,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即將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峰會的主要議題,同時也是9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高級別會議的重要議題。出席聯合國峰會的各國元首還將於9月19日就難民和移民問題進行討論。
  • 諾貝爾和平獎:只要還有飢餓,我們就永遠不會有一個和平的世界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9日,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獎項被授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其「在對抗飢餓問題上所做的努力,為改善遭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作的貢獻,以及其在防止將飢餓問題作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方面,發揮的推動作用」。
  • 諾貝爾和平獎:只要還有飢餓,我們就永遠不會有一個和平的世界
    ,獎項被授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其「在對抗飢餓問題上所做的努力,為改善遭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作的貢獻,以及其在防止將飢餓問題作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方面,發揮的推動作用」。,世界糧食計劃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 可持續發展,科學家該更多做什麼
    (圖為挪威BI商學院氣候戰略名譽教授喬根·蘭德斯)可持續發展需要新政策響應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蘭德斯認為傳統的政策無法響應聯合國提出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果沿襲傳統,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許多目標可能到2030年甚至到2050年也無法實現。早在2018年,蘭德斯與同事在報告《轉型是可行的:如何通過"行星邊界"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即提出了這一問題。
  • ALDI北方CR報告披露非食品類產品供應鏈可持續發展
    通過在行業和多方參與的倡議(組織)的工作,我們正在為修訂相關標準、實現整體改進做出努力:2017年,ALDI北方公司籤署了《孟加拉國消防和建築安全協定》的後續協定,即《過渡協定》。從ALDI北方角度來看,該協議仍然是持續改善孟加拉國紡織行業工人安全的重要工具。2015年以來,我們通過自願承諾(ALDI排汙承諾)支持綠色和平組織排汙行動的目標。
  • EIU研究強調印度洋支持可持續海洋發展的計劃
    經濟學人智庫(EIU)今天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第二部分強調了印度洋地區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支持海洋的可持續發展。這份名為Charting the course for ocean sustainability in the Indian Ocean Rim(為環印度洋地區的海洋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的報告由阿布達比環境局(Environment Agency Abu Dhabi)及阿布達比經濟發展局(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bu Dhabi)贊助,指出了環印度洋地區國家面臨的重要海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