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會畫畫的生物學家,繪製了一本永不過時的生物圖譜

2021-01-10 好奇心日報

專注出版藝術書籍的德國 Taschen 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一本新書The Art and Science of Ernst Haeckel。書中收錄了 450 幅有關動植物的精美插畫,創作者卻不是一名藝術家,而是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在 19 世紀的德國,海克爾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名傑出的生物學家,曾將達爾文的進化論引入德國,並在其基礎上不斷完善人類的進化論理論,還引入了「生態學」、「門」等在如今生物學中被普遍應用的術語。而繪製插畫,是他輔助個人科學研究的一個手段。

海克爾對不同生命體的觀察,進行得極為細緻。這種細緻被完整地呈現在了他的每一幅插畫中:在用細膩筆觸呈現生物的整體形態之後,他還會全方位地描繪某一生物不同部位的細節,或者將同科的其他生物描繪出來。不過海克爾繪畫真正讓人痴迷的,是精緻細節之外,用明快的顏色、流暢甚至有些華麗的線條展現出來的蓬勃生機。

看那幅最著名的安娜賽絲霞水母插圖(Desmonema annasethe)就知道了。這種水母長著花狀頂蓋和一堆細長觸鬚。海克爾定格了它在水中遊動的某一瞬間,將頂蓋畫成了一朵藍色的葵花,並用流暢的線條讓繁茂的觸鬚肆意地飄動起來。海克爾以自己的妻子 Anna Sethe 的名字為這種水母命名,因為水母的觸手,讓他想起了妻子海藻般濃密的頭髮。

海克爾的繪畫基礎,是在幼年時打下的。投身生物學研究之後,這項技能意外地派上了用場。從 1899 年起,他開始將生物解剖學的知識和他的繪畫技巧結合在一起,在自己的研究筆記與論文中,插入了精緻的插畫。這些插畫中最具代表性的 100 幅,被海克爾編入了《自然界的藝術形態》一書中,1904 年首次出版後,即在西方科學界和藝術界引起了轟動。

摩納哥海洋學博物館中的玻璃枝形吊燈,因海克爾繪製的圓盤水母獲得了設計靈感。巴黎建築師雷內·比奈(René Binet)設計的 1900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入口大門,其形態的源頭是海克爾繪製的放射蟲。而新藝術運動中廣泛使用的自然元素,也是受到了海克爾的啟發。

這本新書可以被視作《自然界的藝術形態》的擴充版。全書用德文和英文撰寫,共有 700 頁,售價不菲,單本為 150 英鎊。

題圖及文內圖來自 Taschen,Creative Review

相關焦點

  • 繪製基因圖譜 意義重大深遠
    成功繪製出腦瘤分布圖譜  近日,在利物浦舉辦的英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NCRI)會議上,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闡述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型蛋白,該蛋白可以幫助清晰地繪製出腦瘤的邊緣圖譜,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利用磁共振成像進行掃描來進行深度研究。
  • Cell:首次繪製出果蠅全腦神經圖譜
    2017年7月16日/生物谷BIOON/---相比於人大腦中的幾十億個神經元,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大腦含有大約25萬個神經元。然而,利用當前可獲得的工具鑑定出產生簡單和複雜的行為(如行走、跳步和求偶)的神經元迴路在果蠅中是比較困難的。
  • 生物質譜技術為筆 繪製植物分子圖譜
    蛋白質是從基因到生物體的重要環節,是生物過程的主要執行者。隨著蛋白質學的發展,研究者們已經意識到植物組織細胞中的蛋白質模式是植物生長出不同形態與功能組織的關鍵。而要了解這些特定的蛋白質模式,不僅需要知道組織中存在的蛋白質類型,還需要清楚它們的數量。最近,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
  • 科學家繪製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科學家繪製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00:4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Bernhard Kuster、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ikhail M.
  • 揭秘首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繪製過程(組圖)
    我國科學家昨日對外宣布,他們已經成功繪製完成第一個完整中國人基因組圖譜(又稱「炎黃一號」),這也是第一個亞洲人全基因序列圖譜。該項目是我國科學家繼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譜10%任務後,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獨立完成的100%中國人基因組圖譜。
  • 美科學家繪製迄今最全人腦圖譜
    據科技日報9月19日消息,與今年年初「人腦連接組計劃」公布的掃描210位健康成年人大腦獲得的圖譜不同,這次的圖譜來自對一位因事故離世的34歲健康女性大腦的深入研究,因此更加詳細。萊茵和同事先用磁共振成像和彌散加權成像兩種技術對其大腦進行全方位掃描,獲得了整個腦結構和神經纖維連接處的圖像。
  • 人類第一個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人類第一個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   2000年6月26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與美國總統柯林頓通過衛星聯合宣布,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圖譜已經繪製完成,與此同時,中、法、日等國科學家也宣布了這一消息,最後的基因圖將於2003年向世人公布。   基因只佔人類DNA的很小一部分,但卻代表著人類基因組的主要生物學功能。
  • 科學家繪製出最詳細遺傳圖譜
    由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組完成了世界上最詳細的遺傳圖譜,這張遺傳圖譜精確地繪製了來自母本卵子和父本精子中的遺傳物質的位置。
  • 她創建人類細胞圖譜,繪製人體超37萬億細胞的3D圖
    泰克曼是人類細胞圖譜(Human Cell Atlas)項目的先驅者,這個項目旨在繪製出人體內所有細胞的3D圖。作為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Sanger Institute)細胞遺傳學負責人,泰克曼表示,整理這些生命基本單位的目錄將為研究人員提供前所未有的能力,幫助我們了解和治療人類疾病,並「為新時代的精準醫學奠定基礎」。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日前發布了全新人類腦圖譜,這是研究中心的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6年努力繪製出來的,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多模態連接模式該圖譜,比傳統布羅德曼圖譜精細4—5倍,有客觀精準的邊界定位,也是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
  • 故宮一圖譜,畫300多種生物,其中10幅畫面詭異,越看越可怕
    故宮一圖譜,畫300多種生物,其中10幅畫面詭異,越看越可怕!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三卷著名的圖譜,該圖譜共記錄、描繪了300多種稀奇古怪的生物,是一本動植物繪畫兼生物學風格的奇書。創作這套圖譜的作者名叫「聶璜」,是康熙年間的一位民間畫家,此人不僅善於丹青妙筆,而且是一位早期的海洋生物學者。
  • PNAS:詳細繪製出大腸桿菌DNA突變過程圖譜
    2012年9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生物學家和信息學家繪製出一個有機體中迄今為止最為廣泛的突變過程圖譜之一通過分析模式原核生物大腸桿菌在沒有自然選擇性壓力的情況下經過20萬次傳代培養時所發生的精確基因組變化,印第安納大學文理學院生物學系教授Patricia L. Foster和同事們發現大腸桿菌DNA的自發性突變率實際上要比人們之前所認為的低3倍。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期在線刊登在PNAS期刊上。
  • 中國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
  • 環保與共存是永不過時的話題
    假期讀了一本英國著名作家、探險家、記者西蒙·溫徹斯特寫的《太平洋的故事》,受益匪淺,不僅更加深入詳細地了解了神秘偉大的太平洋,也通過作者的描述,更加擔憂太平洋未來的環境,擔憂未來人類的發展與海洋同生共存的複雜矛盾。
  • 基因研究院稱:個人繪製基因圖譜需近千萬元
    而我們需要繪製出1萬個人的基因組序列圖譜後,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利用上基因圖譜。」  繪製一份基因圖譜大概需要500萬元左右的資金,因此,參考國外科研機構的操作方式,華大基因研究院計劃成立一個專項基金會來籌備科研資金,而基金會將交給政府來管理。  據王俊博士透露,目前萬科董事長王石先生等知名企業家已經有捐贈意向。
  • 「酷媽」繪製3D肚皮畫:三天不畫畫心裡慌得很
    「酷媽」繪製3D肚皮畫:三天不畫畫心裡慌得很 2014-08-14 15:36:15  三天不畫畫心裡慌得很  羅淺溪從六歲開始學習繪畫,「我來自四川雅安,我的外公是當地有名的設計師,雅安大橋和電影院都是他設計的。媽媽希望我能秉承外公的天賦,所以要求我從小學習畫畫。」這個習畫的過程被她形容為「巨痛苦」,原因是她自幼就是一個追求自由的小朋友。
  • 科學家繪製出老鼠大腦圖譜
    海口晚報網10月3日訊  據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報導,美國艾倫大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成功繪製出老鼠大腦基因圖譜。由於老鼠與人類90%的基因存在相似性,這一成果被認為向解開人類大腦之謎邁出了重要一步。
  • 科學家繪製高精度人類大腦圖譜 可為腦部手術"導航"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導 西媒稱,德國神經學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上世紀初繪製出了第一份人類大腦皮層圖。大腦的這個外層看上去就像一張皺巴巴的紙,卻是調節軀體運動的最高級中樞。布洛德曼盲目地探索著複雜的大腦世界,就像開闢新大陸一樣。
  • 特斯拉背後的男人:打造「永不過時」的產品_易車網
    關於特斯拉的設計理念,Franz強調「我們會用第一性原理,將一些工程設計的原則融合在我們的設計理念上,這樣可以讓我們用最好、最簡單的方法來讓設計理念真正落地。」打造未來感,讓特斯拉「永不過時」 關於未來產品,Franz早在2015年接受《綠色汽車設計》採訪時便提出了「Model 3永不過時」這一說法,此次遠程對談會上,「永不過時」這一概念被再次提及:「傳統的汽車內飾有一個問題,即很快會顯得老舊,而我們想讓特斯拉車永不過時。因此,我們在內飾設計上注重體現未來感,希望給大家非常放鬆、非常舒適的體驗。」
  • 南林大教授10年研究 繪製我國首例林木基因圖譜
    2009年,他選擇回到了自己的母校,開始致力於解開中國林木基因的密碼,並成功繪製出了楊樹基因圖譜,這也成為我國首例「林木基因圖譜」,在節能減排、生物質新能源開發等領域意義深遠。  上月,尹佟明被評為「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星」。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林木遺傳育種研究,國內外都還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我更想為自己的祖國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