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家也夫招人住蠶繭 曾與獅子同籠吃生肉

2021-01-08 搜狐網

  2008年2月2日下午4點,行為藝術家也夫將在北京「環鐵時代art美術館」舉行他的新作品《蠶繭計劃》「入繭儀式」。「人工蠶繭」行為裝置在該美術館的牆壁上懸掛。這將是也夫今後六個月的家。行為持續到2008年8月2日下午結束。我們期待由「環鐵時代Art美術館」館長李鐵軍先生策展、行為藝術家也夫的這件行為作品的順利實施,並給當下社會,包括社會性都市生活,文化領域及當代藝術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反思的可能。

  05年轟動媒體的社會事件《鳥巢計劃》,在野生動物園與獅子同住吃生肉的《動物園計劃》,和海容天天共度一個月的櫥窗夫妻生涯的作品《櫥窗計劃》,這都曾是也夫的傑作。這次蠶繭生活,則更像是行為藝術作品「鳥巢」在文化意義與當代藝術觀念上的延伸。不同的是,也夫在建外SOHO的「鳥巢」只呆了一個月,而這次他卻要在「蠶繭」裡度過長達半年的時光,直到奧運會開幕前六天時才能行為結束而走出他的蠶繭。

  在「蠶繭計劃」中,行為藝術家也夫將通過搜狐博客向全世界招募參與體驗者,體驗者可通過他的博客留言或《蠶繭計劃》組委會固定電話報名參與。六個月行為藝術生活所創作的繪畫作品,文學文本(包括蠶繭日記隨筆,小說,文學批評及當代藝術評論等)——在行為期間將以博客日誌方式全面體現。

  蠶繭計劃參與體驗者應具備的條件

  1. 年齡:年滿18周歲以上。

  2. 不限定國家、種族、性別、信仰、職業等。

  3. 凡參與體驗者,每次必須提前15天向「蠶繭計劃」組委會提交申請一份;經審核准許後方可安排進入「蠶繭」內進行行為生活體驗。方式:可通過電話、網絡等。

  4. 國內參與體驗者必須提交身份證複印件、個人簡歷、生活照片兩張及身體狀況體檢證明一份。

  5. 國外參與體驗者必須提交護照、籤證等複印件證件。另外提交中英文個人簡歷、生活照片兩張、及身體狀況體檢證明一份。

  6. 凡參與體驗者進「蠶繭」前,須接受組委會負責人的安檢;可攜帶自己的化妝品、衣物等生活用品和書籍、音樂影像製品等,不得攜帶易燃易爆品,藥物、毒品、恐怖性玩具等。

  7. 要求參與體驗者身體健康、精神心理健康;無懼高症、心臟病、高血壓、常見性休克症狀等。

  8. 每次參與體驗者僅限1人,最低體驗時間為24小時。

  地點:北京環鐵時代ART美術館(朝陽區大山子環鐵藝術城內)

  聯繫方式:李鐵軍 13701208039

  安妮絲、羅舜鴻 010-64352113

  也夫博客:http://yefuart.blog.sohu.com/

  對話也夫

  記者:能描述一下「人工蠶繭」目前製作的狀況嗎?

  也夫:製作已基本完成,它懸掛在「環鐵時代Art美術館」外牆上,離地約6米,長7米,直徑3米。因為在通風口上,又是冬天,所以裡面還需強化保暖性措施。在蠶繭裡還有個用鐵絲捍成的小蠶繭,相對來講會比較暖和。

  記者:為什麼把行為實施時間定在2月2日到8月2日,春節前5天,奧運會開幕前6天,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也夫:這段時間,我的直覺上很神秘,感覺6個月時間對我來說比較合適。冬天最冷,我和很多因為雪災、春運不能回家的老百姓一樣,無法和親人團聚。在這一點上,我試圖作一個精神性的地標,給和我狀態一樣的老百姓一種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安慰。而年後春天又是個希望的季節,精神狀態會非常好,整體呈上升狀態;如果我是夏天開始足實施這個行為,整體的精神狀態就會呈下降趨勢,那樣我內心裡可能就會更充滿哀思;這一點和季節上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儘管這樣,這特殊的半年的行為生活,我可能都在保持著一種精神,那就是:「哀愚思道」。

  記者:去年1月份,藝術家黃巖策劃的「一年極限寫作計劃」,好象主人公楊黎呆了十天就出來了,但是事後黃巖表示,沒有主人公的「黑屋子」也是行為藝術的表現形式。半年時間的行為並不短,目前好像沒有人做過,你會不會中途出來呢?

  也夫:是的,黃巖策劃的極限寫作計劃,楊黎十天就出來了,我就在裡面寫作了一個月,也是時間最長的。而這次《蠶繭計劃》,我不會中途撤退的,這也是我生活與作行為藝術的基本原則。從在這一點上講,我作為一個行為藝術家,對行為藝術的理解,也包括在以往作品中的深刻體驗,來實施《蠶繭計劃》,我是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深刻理解的,尤其在時間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同時也是感謝「環鐵時代Art美術館」,給我提供了實施我的行為作品的機遇。

  記者:呆在蠶繭長達六個月,有什麼計劃嗎?

  也夫:準備讀一批書,可以在網上定書,讓他們直接送到蠶繭裡去。同時我會創作一批架上繪畫作品,寫作「蠶繭日記」和隨筆,也做一些文學和當代藝術的批評文章,行為期間可以通過博客發布。

  記者:《蠶繭計劃》和之前做的行為藝術作品「鳥巢」,「櫥窗」等,是不是算是一種延伸?

  也夫:是的。鳥巢相對比較小,直徑僅2米,而「蠶繭」大一些,內部生活的時間限度也不同。「鳥巢」處在城市中心地帶,處在北京最奢華的樓盤中間,但作品本身更具備一種詩意性和抒情性。後來的作品《囚籠計劃》,《動物園計劃》等就主動抽掉了那種抒情性的東西,而《櫥窗計劃》深入到了一些社會問題的細節。這次《蠶繭計劃》的作品意義更深層些,他蘊涵了中國「道」的文化意蘊。我們知道莊周夢蝶,而我是一開始「作繭自縛」,把「蠶繭」以及蠶繭行為生活寄生在美術館,先完成「寄生」的概念,而後「破蛹成蝶」,這個過程正是「艱難困苦,玉汝玉成」。

  記者:我發現你做的行為藝術都與「空間」的概念相關,包括「鳥巢」、「櫥窗」、「煙囪」、「囚籠」等,「動物園」等等,從空間的概念上講,有什麼根本的區別?

  也夫:表現形式與作品本身的精神指向都不同,但作品的精神線索是一脈相承而合一的。這一系列作品都被成為「都市生存體驗」系列,以城市為主體展開,探討與反思社會性精神性問題。在世界全球化的格局面前,我所提出與質疑的問題是普遍性的,也是尖銳的。

  記者:關於向全世界招募行為參與體驗者,你有什麼想法?

  也夫:這一點,我和策展人李鐵軍想把作品的互動性延展更大的社會領域,通過反饋信息來完成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調查,當然對於我和參與體驗者的行為期間的生活都是不可預知的,包括語言方面的交流,內部生活實體情況都有很多的可能性和超現實性的故事,這一切都將充滿著更大意義上的挑戰。

  記者:在網絡上,有很多人對你的行為藝術並不理解,從在動物園跟獅子一樣吃生肉,到博客大會行為藝術現場吃印有鉛字的紙(吃詩),包括在一個空間呆上一個月甚至時間更久的行為,他們稱這是「自虐」行為,對此,你怎麼看?

  也夫:我不喜歡「自虐」這個詞,我更喜歡另一個詞叫「修煉」。「自虐」和「修煉」的含義有天壤之別,「自虐」的結果可能是讓人精神扭曲與崩潰,而「修煉」則能夠讓人更平靜更清晰的去看待問題和個體自身。總體來件,《蠶繭計劃》這件作品,我和我的策展人李鐵軍前後交流和共同策劃了已經3個月,我們努力通過這件作品展開對社會生活,文化意義與國際當代藝術進行全面的真誠對話,探討與提供共同反思的所有可能性。同時感謝「環鐵時代Art美術館」,感謝我的策展人李鐵軍先生,也特別感謝你們搜狐網站,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關注以及社會各界朋友,我的藝術界朋友們的理解和支持。

  記者:謝謝也夫,希望你的《蠶繭計劃》作品順利實施和成功。

  也夫:謝謝你!希望我們保持聯繫。

(責任編輯:塔立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不能吃生肉,而動物卻能安全地吃生肉?
    關於這個問題,獅子、老虎會咆哮著問你:我倒是想吃熟肉,關鍵誰給我煮,你們會用火,我不會呀。同理,三文魚也並非從海裡直接到餐桌上,它們在上船的第一時間就會放到冷凍室,有非常嚴格的冷凍滅菌標準,只通過這些流程,最終才會放到你面前。
  • 為什麼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但人卻會怕?
    為什麼很多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而人類吃生肉卻很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呢?為什麼人類不能吃生肉?歷史學家推測,大概在170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用火了。火的使用對於人類文明的進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火不僅為當時的原始人提供了溫暖,還為它們帶來了熟食,他們不需要再吃生肉。
  • 獅子不是一夫多妻,而是多夫多妻,大規模交流只為防止殺幼行為
    獅子的社會關係就非常成熟,很多人都知道獅子是一夫多妻的關係。雄獅身邊會圍繞著大量的母獅,而平常狩獵當中,母獅子負責捕獵,而公獅只需要等待食物和負責守護這個族群。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羨煞許多男同胞呢?其實,獅子的群體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東非大草原上的獅子的確是嚴格遵循一夫多妻,一個母獅群體同時只能存在一隻獅子領袖。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呢?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逐漸從古猿進化為可以創造和使用工具的現代人,特別是在學會保存和使用火種之後,人類對食物的進食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草食性為主演變化草食和肉食並重的雜食性、從吃生肉演變化吃熟肉,伴隨著進食方式的改變,人體的消化系統也同時發生著改變,比如腸道長度逐漸變短、胃液的酸性逐漸降低等,而在食物加熱變熟的過程中
  • 關於獅子的進化史:獅子最初無鬃毛,人類曾靠獅子吃剩的獵物生活
    關於獅子的進化歷史,你了解多少呢?本文總結了與獅子進化史有關的7件事,一起了解下吧!1.獅子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一直有些爭議,但據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第一頭「真正意義上獅子」大約出現於60萬年前。尤其是在非洲,除了一部分環境十分惡劣不適合動物生存的區域之外,獅子曾遍布整個非洲大陸。此外,在俄羅斯、秘魯、英國等地,也發現了很多獅子的遺蹟。2.據科學家推測,獅子在走出非洲之前,就可能進化出了群體生活的行為,而且這種特點遺傳給了獅子的後代。3.最開始,獅子是沒有鬃毛的,如洞獅和美洲擬獅。
  • 神秘的馬賽人:吃生肉、喝血,視力6.0,很少生病,獅子見了拔腿就跑......
    「草原之王」的獅子,那可是自然界的王者,但是就算是這樣的強者,竟然還會怕人!瞧,這是一隻悠閒地享用獵物的獅子。生喝羊血①然後,開始分割羊肉,邊吃邊烤,對,就是一邊烤肉,一邊吃生肉,而且還是生吃內臟。但是,也不建議盲目模仿,吃生肉,喝生血,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我們沒有這樣的條件,除非你也像馬賽人一樣生活在大草原上,有無菌草飼肉吃。那是不是大家都要來純肉飲食呢?這個也看個人的主觀和客觀需求,可以嘗試,但不是必須。
  • 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而人類就要吃熟食?
    生肉中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卵)。吃生肉最主要的危險是寄生蟲,有可能患上寄生蟲病,危害身體健康。為了安全起見,人們通常會烹飪後再吃。而自然界的食肉類野生動物,沒有烹煮食物的能力,一直保持著吃生肉的習慣,但感覺它們吃生肉似乎很安全,難道它們真的不懼寄生蟲嗎?
  • 獅子的世界裡,為什麼會存在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現象?
    但對於生活在自然界的動物來說,它們的本能就是生存和繁衍後代,根本沒有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的概念,因此就出現了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的現象。而獅子作為貓科動物中唯一一種群居性動物,竟同時存在著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兩種現象。當然,這兩種制度並沒有在同一種獅群中出現,一夫多妻制大多出現在非洲草原上,而一妻多夫制似乎僅局限在印度地區。
  • 重慶「一個人的動物園」:獅子吃死掉的鴕鳥肉(圖)
    一隻小猴子被關在寵物籠內往上的第一層籠舍是獼猴和狒狒混住的大籠子,見有人來,它們就扒拉著鐵籠眼巴巴看著你,無聲無息。一隻獼猴孤單地關在寵物犬住的籠子裡,垂著眼帘。譚德才說,因為它很調皮,春節期間遊客多,怕它傷人,專門關禁閉。背面一排籠舍,有兩隻一歲多的小黑熊,無聲地打架玩,從地上一直打到籠子頂上,一遍一遍機械重複著抓撓對方的動作。
  • 捷克一男子被自己養的獅子咬死 在獅籠裡被發現
    日前,捷克一名男子被自己的寵物獅子咬死。他被發現時倒臥在獅籠內,籠子被反鎖著。警方射殺了兩隻獅子後,才救出普拉謝克,但隨後醫生確認他已經死亡。新華社資料圖報導稱,死者名為普拉謝克(Michal Prasek),現年33歲。
  • 一個人的動物園:獅子吃死掉的鴕鳥,見有人來驚恐得像孩子
    一隻小猴子被關在寵物籠內往上的第一層籠舍是獼猴和狒狒混住的大籠子,見有人來,它們就扒拉著鐵籠眼巴巴看著你,無聲無息。一隻獼猴孤單地關在寵物犬住的籠子裡,垂著眼帘。譚德才說,因為它很調皮,春節期間遊客多,怕它傷人,專門關禁閉。
  • 蠶繭功效與作用
    【名稱】蠶繭【出處】出自《本草綱目》:蠶繭,方書多用,而諸家本草並不言及,誠缺文也。近世用治癰疽代針,用一枚即出一頭,二枚即出二頭。煮湯治消渴,古方甚稱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瀉膀胱中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故能止渴也。
  • 因紐特人:北極圈上定居的黃種人,吃生肉住冰屋,追捕海洋巨獸
    其中知名度最廣的例子便是同為黃種人的印第安人遷徙,在公元前1.2萬年以前,印第安人便經由白令海峽到達了美洲,隨後在僅僅2000年的時間內佔領美洲全部。而在在幾千年以前,隨著人類最後一隻遷徙大軍從亞洲出發前往美洲時,他們受到當時的佔領者美洲的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與殘忍殺戮。
  • 宿州通報「馬戲團獅虎串籠爭鬥」:視頻中獅子和老虎均未受傷
    4月28日下午,安徽省林業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馬戲團獅虎串籠爭鬥情況已查明,視頻中獅子和老虎均未受傷。消息稱,4月26日,宿州市林業局就近日網上傳播的一段獅虎爭鬥視頻相關調查發布了《情況通報》。通報稱,今年1月份宿州埇橋區某馬戲團飼養員在餵食時未按操作程序開籠門導致老虎和獅子串籠爭鬥。經宿州市林業局工作人員現場查證,視頻中的獅子和老虎均未受傷,狀況正常。宿州市林業局已責令該馬戲團停業整頓三個月,要求該馬戲團對動物飼養籠舍條件進行整改提升,同時加強員工教育,嚴格執行操作程序,做好動物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再發生類似情況。該市將對動物表演團體加強監管巡查,嚴防發生野生動物相關安全事件。
  • 貓科動物間的「友誼」:獅子吃花豹,花豹吃獰貓,獰貓吃野貓!
    而在殘酷的自然界,「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個恆古不變的規律,即使家族成員眾多的貓科動也不例外,「大貓吃小貓」的現象也常有發生,這也是貓科動物之間的一種「友誼(相殺不相愛)」呀。因為它上面還有獰貓、花豹、獵豹,這幾種「大貓」吃起非洲野貓也是毫不手軟的……而和非洲野貓差不多遭遇的還有藪貓,據說這屬於身價20萬的貓,但是在非洲遇上「大貓」,也只能當盤中餐。2、花豹VS獰貓獰貓,因為耳朵上的兩根「天線」,被網友戲稱「天山童姥」。它還有一種絕技冠絕整個貓科家族——捉鳥。獰貓可原地跳躍高達3米。
  • 與獅子鯊魚同吃同睡,這酒店14000一晚人們還擠破頭……
    試想一下,如果早上一睜眼就能看到鯊魚,吃飯的時候跟獅子一起,就連洗澡的時候都有熊仔盯著你,那該是一種什麼體驗……不要以為這是人猿泰山的生活。除了「海底世界」,還有長頸鹿樹屋(Giraffe Treehouses),這種房間的高度和長頸鹿吃東西的高度剛好,所以可以跟長頸鹿各種互動:
  • 樹上的小房子、蠶繭殼、塑料腰帶,都是幹嘛用的?
    原創 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物種日曆在城市的綠化樹上,經常出現不少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樹幹上的塑料「腰帶」,掛在空中的三角形「小房子」,貼在樹幹上的蠶繭殼等等。這些玩意兒都是做什麼用的呢?家裡有小寶寶的話,大人就要被孩子問倒。這篇文章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為什麼鬣狗會吃掉咬死的獅子,獅子卻不願意咬死鬣狗再吃?
    然而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一些圍攻事件中,鬣狗將獅子咬死之後就會將它吃掉,而獅子在捕獲過程中如果咬死鬣狗,就再也不會去吃鬣狗的肉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同為哺乳動物的獅子與鬣狗,卻有著不同的捕食習慣呢?作為非洲草原上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鬣狗,它的不挑食可是除了名的。從獵捕食物到殘食同類,甚至還要吃高度腐敗屍體。
  • 藝術家插畫:一個畜生(獅子)來到巴黎
    一隻獅子帶著驕傲、忐忑、好奇,百獸之王離開草原抵達了大都市巴黎。它從裡昂火車站出發,到花神咖啡館喝下午茶,再走過藝術橋、羅浮宮、聖心堂,穿過塞納河兩岸、登上艾菲爾鐵塔……在這趟旅途中,這隻胖嘟嘟的獅子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人?有那些心理變化?對巴黎有怎樣的印象?獅子還是獅子,在鏡子中
  • ——「雞兔同籠」的思考
    在《孫子算經》中記載了一道數學趣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翻譯過來就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