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理工&上海交大:增材製造微納點陣超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超材料被美國國防部列為六大顛覆性技術之一,被美國《科學》雜誌評價為過去十年人類最重大的十項科技突破之一。我國十三五規劃綱將超材料技術確定為國家科技戰略層面需要重點發展的前沿科技領域之一,得到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材料重大專項的持續大力支持。
-
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上
3D科學谷在中國市場建立了增材製造洞察力體系,並通過近年來的市場研究和分析工作推動了中國市場在實施方面的進展。作為連接增材製造領域國內外業內優質資源的平臺,3D科學谷與AMPOWER合作面向全球市場的增材製造年度全球研發市場報告,本期,3D科學谷選取了填寫了網上問卷的國內部分企業(包括設備、應用、材料領域)的研發情況與行業分享。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技術推動增材製造質量提升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增材製造系統平臺」項目,主要針對航空、航天、兵器等領域關鍵構件快速、可靠、高質量定製化研製生產的迫切需求,構建具備工藝推理功能、可擴展的工藝參數庫和知識庫;研發過程監測與控制等關鍵智能模組,形成在線監測反饋系統及裝備自診斷系統;建立增材製造過程工業標準體系與開放式增材製造智能化平臺,解決影響增材製造成形精度質量的關鍵瓶頸問題
-
Part2-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
作為連接增材製造領域國內外業內優質資源的平臺,3D科學谷與AMPOWER合作面向全球市場的增材製造年度全球研發市場報告,本期,3D科學谷選取了填寫了網上問卷的國內部分企業(包括設備、軟體、材料領域)的研發情況與行業分享第二期的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情況。
-
南方科技大學葛錡:多功能微尺度增材製造:從3D到4D列印
主題:《多功能微尺度增材製造:從3D到4D列印》時間:2020年11月13日下午3點直播講師: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 葛錡長聘副教授直播平臺:微尺度3D列印雲課堂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主要從事研究領域包括:多功能增材製造、4D列印、軟材料結構力學、軟體機器人等。已在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雜誌發表論文50餘篇,Google Scholar Citation 4400 餘次,H-index 24。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據了解,德國設備商針對一種新材料進行 SLM 工藝開發,需耗時 6~8 個月,調整參數達70 餘個。通過拓撲優化來實現結構輕量化設計也是SLM 應用研究的重點,國外對應提出了設計引導製造、功能性優先等新理念。還發展了特殊支撐設計技術,使得製件與基板分離無需線切割,有效縮短了取件周期。
-
開創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增材製造技術新時代
今年3月,國內金屬3D列印龍頭企業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大幅面雷射選區熔化設備BLT-S450(可選單雷射/雙雷射/四雷射三種配置),將3D列印增材製造技術在航天液體動力領域大尺寸、複雜結構、高性能構件擴展應用和國產增材製造裝備的研發升級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
航天科工三院159廠參加首屆大飛機增材製造聯盟理事會
11月5日,中國商飛舉辦第一屆大飛機增材製造協同創新聯盟理事會,航天科工三院159廠增材中心作為副理事長單位受邀參會。,就航空航天增材製造技術應用需求、發展戰略、合作模式展開探討。 參會嘉賓和行業代表紛紛對增材中心近年來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以及對增材製造行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表示高度認可,並希望可以在相關領域尋求合作點,加強科技創新成果研發,促進多邊發展,推動增材製造技術更上新臺階。 後續,增材中心將密切聯繫聯盟成員單位,加強成員單位間緊密合作,加速推動增材製造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3D列印(增材製造)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增材製造產業鏈:設備研製是核心環節增材製造產業鏈主要由 5 個環節構成,其中上遊為原材料、核心 硬體和輔助運行設備,產業鏈中遊為增材製造設備的研製和生 產,下遊需求涉及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多個具體應用領域。整體來看,位於產業鏈中遊的設備研製和製造商處於核心地位, 在製造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提供產品服務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
-
第206篇《走進王華明的世界——兼談對增材製造的認識》
我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防科技工業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主任。世界——「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雙重含義是也!前者指王華明主攻的專業方向:大型金屬構件雷射成形增材製造,後者指王華明及其團隊的奮鬥精神與情懷。
-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與挑戰
民用航空裝備及系統中越來越多的零部件結構設計趨向複雜化、功能結構一體化,傳統鑄造、鍛造結合機械加工的製造工藝已經無法適應零部件的快速迭代研發和低成本製造需求。金屬增材製造是一項集成熱源(雷射、電子束等)、機械、計算機軟體、材料、控制、網絡信息等諸多現代先進技術而形成的一項實現高性能緻密金屬零件快速自由成形的新型製造技術[1-2]。
-
深度解析 | 雷射增材再製造技術及應用
對於拆解清洗後的待再製造件,需要先進行無損檢測及壽命評估,然後對於能再製造零件進行再製造修復,接著再進行後熱處理及後加工,最後對再製造零件的質量進行檢測評價,判定再製造產品是否合格,其中最核心的階段是修復階段。同雷射3D列印技術相比,雷射增材再製造技術還需要關注再製造過程對基體的熱損傷、再製造材料同基體的界面、再製造材料同基體的物性匹配等問題,問題更為複雜。
-
雷射/電子束增材製造技術用於金屬材料的多材料增材製造
雷射天地導讀:採用送粉雷射增材製造技術作為組合式的技術來製造成分和組織漸變的梯度材料在最近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製造的梯度多材料,大約500微米為一層,每一層的成分發生變化,經過層層堆積製備出梯度變化的多材料。如採用Cr-Mo-V熱作模具鋼和含Ni的馬氏體時效硬化鋼進行混合製造。製造時將兩種粉末以不同的比例進行混合,然後進行製造。
-
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3D列印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3D列印展示室裡,十幾臺高低不等的3D列印設備分布四周,中間的桌子上則擺放有杯子、運動鞋、人體骨骼、汽車模型、城堡模型等通過3D設備列印出來的各種模型。「3D列印實現了製造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壓電材料是實現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增材製造技術以其出色的工藝靈活性、良好的幾何可控性以及無環境條件限制等優點,為新型壓電材料的個性設計及快速成型提供了無限可能。 【成果簡介】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楊得鎖教授與胡登衛教授等人著眼於近年來增材製造壓電材料的最新進展,系統性地分析了各種增材製造壓電材料的特點以及不同壓電材料的漿料製備方法,討論了不同的增材製造工藝對於壓電材料器件製作產生的技術影響規律,提出了基於增材製造技術提高壓電傳感效率、改善器件精密度、增大機電響應度等來改善壓電材料器件性能的思路
-
【每日動態】人工智慧/綠色推進劑/旋翼機/增材製造 等
ASCENT高性能環保推進劑、美國洛克達因公司研發的推進系統,以及美國波爾航宇公司研發的小衛星。本輪合同總金額9.5億美元,共授予8家承包商,博思艾倫-VMD聯合團隊是其中之一。根據合同,空軍要求各承包商解決工作量需求,研究新的概念,優先處理首要方案,為空軍提供最新的技術平臺。具體工作內容包括研發、對複雜的國家安全挑戰的跨職能支持、專題知識、網絡和組織架構、先進分析、應用技術和技術投資、概念和分析等。 作者 | 陳 培 5
-
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3D列印正成為製造業新的增長點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9日訊(記者 奉永成)2020中國(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今天舉行
-
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12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舉行。航材院院長戴聖龍,中國工程院院士、航材院科技委主任陳祥寶,航材院副院長李興無、副總工程師張國慶、科技委副主任王曉紅,以及航材院高溫材料、鋁合金、表面工程、鈦合金等研究所負責人出席籤約儀式。
-
電弧增材製造:比雷射增材更有發展前景?
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術是基於離散-堆積原理,由零件三維數據驅動,採用材料逐層累加的方法製造實體零件的快速成形技術。增材製造技術無需模具,可直接低成本一體化製造複雜構件,並有望基於增材製造技術在構型能力上的優勢,進一步優化現飛行器零部件結構,提高結構效率,實現結構輕量化、高性能化。由於簡化或省略了傳統製造中的工藝準備、模具設計等環節,產品數位化設計、製造、分析高度一體化,能夠顯著縮短研發周期和研發成本。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按熱源類型可分為3類:雷射、電子束和電弧。
-
優化ABS零件的生產與無障礙增材製造
中國增材製造技術相對於歐美國家起步較晚,在經歷了初期產業鏈分離、原材料不成熟、技術標準不統一與不完善、以及成本昂貴等問題後,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市場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至2019年為止,中國增材製造技術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再到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都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