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對兒童新冠患者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免疫學研究

2021-01-13 澎湃新聞
CELL:對兒童新冠患者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免疫學研究

2020-09-11 1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收錄於話題#兒童1#新冠病毒2#川崎病1

導語: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發文,其對健康兒童、COVID-19之前入組的川崎病兒童、SARS-CoV-2感染兒童和出現MIS-C的兒童的血液免疫細胞、細胞因子和自身抗體進行系統性分析。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最早於2019年12月在武漢出現,隨後在2020年2月初迅速蔓延至多個國家,尤其是歐洲和義大利北部地區。

來自中國的首批報告顯示,與感染SARS-CoV-2的成人相比,兒童出現的症狀較輕。這背後的原因尚未確定,但有幾種理論被討論過,涉及免疫系統的差異,如胸腺功能、對普通感冒冠狀病毒的交叉反應性免疫,病毒進入受體ACE2表達的差異,以及兒童與老年人相比整體健康狀況較好等。

兒童輕度COVID-19在義大利北部等疾病高發地區也得到了證實。但是,兒童COVID-19病程總是輕度的觀點現在受到挑戰,最近在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和紐約市有兒童出現罕見但非常嚴重的高炎症症候群的報導。在這些病例系列中,患兒表現為高燒,以及一系列與川崎病相關的症狀,如結膜炎、淋巴結病、黏膜皮疹和冠狀動脈擴張,最嚴重的病例還出現心血管休克、腦炎和多器官衰竭。

川崎病是一種影響中等大小動脈的血管炎,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在鏈球菌感染治療普遍、風溼熱罕見的發達國家,川崎病是獲得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川崎病在具有東亞血統的兒童中發病率特別高,最早在日本被描述。

川崎病病理生理學的主流理論涉及到在對病毒感染的急性免疫反應中產生自身反應性抗體,可能在黏膜表面,併集中在產生IgA的漿細胞周圍。在川崎病兒童的標本中也發現了動脈壁內的此類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動脈壁,形成壞死性動脈炎,導致結締組織的破壞以及動脈擴張。界定川崎病發病機制的努力也揭示了在該病的急性期,產生IL-17的T細胞和調節性T細胞的不平衡。

鑑於與COVID-19相關的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的嚴重性,以及正在進行的流行病發展的不確定性,我們迫切需要了解MIS-C的發病機制、與川崎病的異同,從而制定最佳的治療策略。

最近,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發文,其對健康兒童、COVID-19之前入組的川崎病兒童、SARS-CoV-2感染兒童和出現MIS-C的兒童的血液免疫細胞、細胞因子和自身抗體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人員在義大利羅馬招募了41名急性SARS-CoV-2感染的兒童,他們的病情都很輕,其將這些兒童稱為CoV-2+兒童。研究人員還在羅馬招募了3名出現MIS-C的兒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招募了10名出現MIS-C的兒童。研究人員將這些兒童與COVID-19大流行前出現川崎病的28名兒童進行了比較。

在成人和老年人中,導致COVID-19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激活、過度炎症和免疫病理不受控制。但是分析之後,研究人員發現,MIS-C和川崎病炎症狀態有部分重疊,且兩者均與成人急性COVID-19高發炎症有差異。

為了更好地了解MIS-C和川崎病的過度炎症,研究人員通過流式細胞儀評估了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表型。其發現由CD45RO和CD27的表達定義的CD4+T細胞亞群的分布,以及表達趨化因子受體CXCR5的T-濾泡輔助細胞(TFH)的頻率存在差異。

為了進一步研究MIS-C和川崎病患者的高炎症免疫狀態,研究人員對11名MIS-C患兒和28名川崎病患兒的血漿樣本進行了Olink檢測。研究人員發現,健康兒童,和感染SARS-CoV-2但沒有MIS-C的兒童,大部分是重合的,說明這些CoV-2+的兒童有輕度感染和低度炎症反應。此外,MIS-C的高炎症狀態與川崎病不同。在MIS-C患者中,對於川崎病十分重要的IL17A顯著降低,表明兩者之間免疫病學的差異。

總之,研究人員發現,MIS-C的炎症反應不同於嚴重的急性COVID-19的細胞因子風暴,與川崎病有幾個共同的特徵,但在T細胞亞群、IL-17A和與動脈損傷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方面也與川崎病不同。自身抗體剖析提示多種自身抗體可能參與MIS-C的發病機制。

原始出處:

Camila Rosat Consiglio et al. The Immunology of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with COVID-19. CELL (2020).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9.016

原標題:《CELL:對兒童新冠患者的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免疫學研究》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兒童更快清除體內新冠病毒
    據新華社電 英國《自然·免疫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清除新冠病毒的速度比成年人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4組病人體內的新冠病毒抗體情況:19名未曾住院就已康復的康復血漿成年捐獻者,13名因新冠病毒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成年住院患者,16名因多系統炎症症候群入院治療的兒童以及31名沒有出現症狀的兒童。結果顯示,所有組別的被感染者都產生了抗體。
  • 研究顯示兒童清除體內新冠病毒更快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參考消息》8日刊登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導《研究顯示兒童體內的新冠病毒抗體較弱》。摘要如下:英國《自然·免疫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產生的抗體弱於成年人,且抗體種類較少。這說明兒童清除病毒的速度比成年人快。此前有其他研究顯示,過度強烈的免疫反應可能是一些新冠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的原因。
  • 兒童清除體內新冠病毒更快
    據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英國《自然·免疫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這說明兒童清除病毒的速度比成年人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4組病人體內的新冠病毒抗體情況:19名未曾住院就已康復的康復血漿成年捐獻者,13名因新冠病毒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成年住院患者,16名因多系統炎症症候群入院治療的兒童以及31名沒有出現症狀的兒童。
  • 研究發現:兒童清除體內新冠病毒或比成年人快很多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5日報導,此前有其他研究顯示,過度強烈的免疫反應可能是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的原因。兒童免疫反應較弱反而暗示他們在新冠病毒有機會肆虐前就已將病毒消滅,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兒童很少出現重症。這也可能說明為什麼兒童傳播病毒的可能性比較小。
  • 「兒童怪病」或危及生命,歐美多國出現與新冠相關的未知症候群
    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是兒童和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或與感染者接觸後出現的一種潛在併發症。目前,這一病症在美國已影響了至少100名兒童,大多集中在紐約。除美國外,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和荷蘭也都出現類似病例。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Cell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6期)
    冠狀病毒可引起多種動物的多系統感染。在此之前已有6種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類,它們主要引起人類的呼吸道感染:兩種高度致命性的冠狀病毒,即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MERS-CoV);4種可導致溫 和的上呼吸道疾病的冠狀病毒,即HCoV-OC43、HCoV-229E、HCoV-NL63和HCoV-HKU1。
  • PNAS:利用計算機建模揭示新冠病毒如何導致一些患者出現嚴重的炎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和西達賽奈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解決了今年3月首次提出的一個謎團:為何一些COVID-19患者會出現嚴重的炎症?這項研究展示了SARS-CoV-2刺突蛋白(S蛋白)的分子結構和序列如何可能導致感染患者出現炎症症候群。
  • 美國出現新情況,兒童患上新冠症候群,方舟子群體免疫成國際笑話
    據悉:美國的紐約州是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而近日紐約州的兒童開始出現了一種我們此前還沒有發現到的情況,他們患上一種「小兒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不明疾病。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9日稱:該州已有3名兒童死於這種不明疾病,醫務人員懷疑該症候群與新冠病毒有關。
  • 中科大宣布新冠"炎症風暴"研究進展:發現阻斷藥物
    現在正在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大約有百餘位病人會陸續入組。」疫情發生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集在免疫學領域多年基礎研究的成果,與中國科大附一院臨床實踐相結合,迅速反應,將實驗室前移,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6(IL-6)是誘發炎症風暴的重要通路,在對機制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成功地採用「託珠單抗」作為抑制劑,取得了初步臨床效果,進一步多中心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 回顧一個世紀的免疫學發展史——從天花到新冠
    中國的醫郎中將天花結痂磨成粉,注入兒童的鼻子中,如果粉末中病毒太多,則會導致悲劇發生,這種情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如果一切順利,兒童則會在輕微症狀後獲得終生免疫。在1760年代,蘇丹的醫師會向患病兒童購買他們身上的膿包,成熟的膿包價格最為昂貴。而且他們意識到,膿包不在多,足夠就行。
  • 研究揭示SARS-CoV-2相關多系統炎性症候群患兒的外周免疫表型
    研究揭示SARS-CoV-2相關多系統炎性症候群患兒的外周免疫表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20:34:35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Manu Shankar-Hari、Shane M.
  • Cell:在新冠肺炎患者和未感染者中發現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北京時間5月15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受感染的人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可能有助於他們康復。而且,在一些從未被感染過的個體中也檢測到具有這些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應該從免疫學的哪些角度去研究新冠肺炎的機理和治療問題?對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什麼建議?《中國科學報》專訪曹雪濤,請他就相關問題作出解答。《中國科學報》《自然—免疫學綜述》何時向您提出了此次約稿?約稿的背景和要求是什麼?。曹雪濤:3月16日雜誌向我約稿,那時英國的新冠疫情開始受到各方關注。
  • Cell重磅:西湖大學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但此前大多數與新冠相關的基礎研究,是在實驗室裡利用基於病毒感染的細胞系模型來推測病毒對人體各器官造成的影響,缺乏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器官損傷的病理學觀察表型背後的分子水平研究,這樣就很難深刻認識新冠致死的機理,並進一步針對患者進行精準的幹預治療。
  • 【學術前沿】回顧一個世紀的免疫學發展史——從天花到新冠,道阻且長
    中國的醫郎中將天花結痂磨成粉,注入兒童的鼻子中,如果粉末中病毒太多,則會導致悲劇發生,這種情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如果一切順利,兒童則會在輕微症狀後獲得終生免疫。在1760年代,蘇丹的醫師會向患病兒童購買他們身上的膿包,成熟的膿包價格最為昂貴。而且他們意識到,膿包不在多,足夠就行。因為膿包的大小和性狀各不同,因此歐洲將此病命名為variola,即天花。
  • 研究顯示:兒童清除體內新冠病毒更快
    據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英國《自然·免疫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產生的抗體弱於成年人,且抗體種類較少。這說明兒童清除病毒的速度比成年人快。此前有其他研究顯示,過度強烈的免疫反應可能是一些新冠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的原因。兒童免疫反應較弱反而表示他們在新冠病毒有機會肆虐前就已將病毒消滅,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兒童很少出現重症。
  • 狙擊新冠肺炎「炎症風暴」!中國力量破解新冠肺炎炎症風暴謎團,IL...
    就在昨天,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表示,美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新冠疫情新的「震中」。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是中國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因此在這個時候非常有必要看看中國醫生在新冠肺炎診療中總結出的經驗。
  • Cell西湖大學郭天南等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但此前大多數與新冠相關的基礎研究,是在實驗室裡利用基於病毒感染的細胞系模型來推測病毒對人體各器官造成的影響,缺乏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器官損傷的病理學觀察表型背後的分子水平研究,這樣就很難深刻認識新冠致死的機理,並進一步針對患者進行精準的幹預治療。
  • 阻斷炎症風暴,託珠單抗貢獻「中國方案」
    成績的背後,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在免疫學基礎研究領域多年的深耕,也離不開與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徐曉玲團隊的聯合科研攻關。那麼,託珠單抗是怎麼被發現可用於重症患者救治?魏海明並未直接作答,而是從一通求助電話說起。
  • 英法現兒童「類川崎病」死亡病例,與新冠有關
    中新社·華輿訊據歐洲時報內參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國爆發初期,法國普遍認為兒童是無症狀病毒攜帶者,因此在下達全國「禁足」令之前就先把學校的課給停了。到了4月份,多項研究表明,兒童既不易感染新冠、也不是病毒傳播者,於是又做出解封後學校複課的決定(幼兒園大班、小學一年級和五年級首先複課)。▲複課後,為保持安全距離,法國一家幼兒園小朋友被要求在方框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