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懶的冬日,格外適合在溫暖的室內消磨時光。再配上一杯咖啡,將自己從都市紛擾裡暫時放空。所有喧囂都已經褪去,所有繁華在暗處無聲的熱烈。
1932年至1939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兩個世界」酒店套房,寫作名著《喪鐘為誰而鳴》。 1939年,香奈兒住進了巴黎的麗茲酒店,一住就是37年,直到去世。30多年裡,酒店提供給了香奈兒一個家的質感:有她各地收羅的家私器具,有自己帶來的女僕,還有一座直達酒店後門的專用私人電梯。
1969年,約翰·列儂與大野洋子住在位於蒙特婁的皇后伊莉莎白酒店的套房內,上演了他最著名的行為藝術「make love, no war」。在這7天裡,他們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列儂也成為最著名的反戰明星。
為何這些文化名流都傾心於酒店裡的生活,能夠在酒店度過如此漫長的時光?對他們而言,或許酒店齊全的服務、奢華的居住體驗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溫馨與優雅的存在。
事實上,酒店確實是社會風尚的指針,酒店是最早安裝空調、抽水馬桶的地方,它永遠置身前沿。
不僅如此,住宿酒店也是國外不同階層所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今天的許多好萊塢明星,都習慣居住在幾乎可滿足一切需求的高端服務式公寓中。
今時今日,香奈兒住過的套房被原樣保留了下來,房價為一萬歐一晚,非常昂貴,但依然被粉絲們瘋搶。如此的價值絕不僅僅因為那是一間漂亮的房間,而是因為專業與用心的服務帶來的尊貴體驗。服務生端上的咖啡與美酒,為作家的靈感持續護航;客房的保潔服務,令貴賓能在舒適的床榻間恣意停留;而設計師、企業家們,也得益於這些服務,將自己的生活起居與事業版圖平衡無間。
在天津,也有這樣一處為城市精英名流雕琢時光的服務式豪宅。細緻入微的貼心服務、別具風情與品位的裝飾風格,共享開放的公共空間,舒適安逸的生活儀式感滿足所有需求。
當需要思想與靈魂的碰撞時,一部電梯直通各種空間,那是文化活動的匯聚之地,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精英在這裡分享見解,品鑑紅酒,建立著他們獨有的靈感。 這裡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獨立的所在。
世界高速前進,仍有人需要慢慢走。在優檀書院偷得浮生半日,閱讀一本經典,品味一杯服務員貼心準備的咖啡或清茶。獨處時思考禪定,與三五友人聚會則分享人生五味;無論如何,都是美好而珍貴的時光。
繁瑣的工作使人疲憊,但適度的鍛鍊依舊不可缺少。在健身房揮灑汗水,用自制力為自己塑造美麗的形體,也是對自己奮鬥之餘的額外獎勵。 商業夥伴不會止步於談判桌,偶爾還有在高爾夫球室裡的揮桿競技,談笑間將事業版圖拓展出新的視野,亦是一種人生快事。
在這裡,冬日的寒冷也只會愈加令人珍惜生活的美好與熱烈,遇見生活的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