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核糖體亞單元的結構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21-01-10 生物谷

當翻譯被啟動時,只有核糖體的小亞單元結合到信使RNA (mRNA)上。一旦啟動密碼子被識別出來,通過沿著mRNA轉位或「掃描」,大亞單元便會與小亞單元結合重組一個完整的核糖體。Ivan Lomakin 和 Thomas Steitz解決了與「啟動因子tRNA」、mRNA以及啟動因子eIF1 和 eIF1A形成複合物的真核生物小核糖體亞單元的三個結構。這些結構有助於了解啟動因子的貢獻、mRNA被掃描的機制以及在核糖體P點上發生的相互作用。(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Nature  doi:10.1038/nature12355

The initiation of mammalian protein synthesis and mRNA scanning mechanism

Ivan B. Lomakin & Thomas A. Steitz

During translation initiation in eukaryotes, the small ribosomal subunit binds messenger RNA at the 5′ end and scans in the 5′ to 3′ direction to locate the initiation codon, form the 80S initiation complex and start protein synthesis. This simple, yet intricate, process is guided by multiple initiation factors. Here we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three complexes of the small ribosomal subunit that represent distinct steps in mammalian translation initiation. These structures reveal the locations of eIF1, eIF1A, mRNA and initiator transfer RNA bound to the small ribosomal subunit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details of translation initiation specific to eukaryotes.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captured functional states reveal the dynamics of the interactions in the P site of the ribosome. These results have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 of mRNA scanning.

相關焦點

  • Nature:核糖體亞單元的結構
    當翻譯被啟動時,只有核糖體的小亞單元結合到信使RNA (mRNA)上。一旦啟動密碼子被識別出來,通過沿著mRNA轉位或「掃描」,大亞單元便會與小亞單元結合重組一個完整的核糖體。Ivan Lomakin 和 Thomas Steitz解決了與「啟動因子tRNA」、mRNA以及啟動因子eIF1 和 eIF1A形成複合物的真核生物小核糖體亞單元的三個結構。
  • Nature:C/D RNA蛋白質複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
    2011年1月27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葉克窮實驗室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該論文研究了C/D RNA蛋白質複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C/D RNA是普遍存在於真核生物和古細菌的一類古老的非編碼RNA,它們主要介導核糖體RNA和剪切體RNA大量特定位點上的核糖甲基化修飾,同時參與真核生物核糖體的裝配。
  • 細胞焦亡最新研究進展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17年9月25日/生物谷BIOON/---2001年,cookson等首次使用pyroptosis來形容在巨噬細胞中發現caspase-1依賴的細胞死亡方式。細胞焦亡(pyroptosis)的發現並證實是一種新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其特徵為依賴於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並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釋放。
  • Nature:「繪」出一條長壽路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15年8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了解細胞營養感應和平衡如何影響生物體的壽命,癌症和退化性疾病的易感性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編碼IGF1R基因和FOXO3A基因的一些變體體已經發現與人類的長壽相關, 然而InsR或IGF1R功能完全喪失對小鼠和人是致命的。另外小鼠脂肪組織InsR的沉默能帶來壽命延長,類似於在大腦中沉默IGF1R。因此,哺乳動物通過調節IIS而增加壽命的效果似乎是有組織特異性的。
  • 《環球科學》網站上線「nature專區」,可免費閱讀nature完整論文
    nature專區"(http://www.huanqiukexue.com/html/naturezhuanqu/index.html),為中國讀者構建了解最新科研進展的快速通道。隨著《環球科學》「nature專區」的開通,中國用戶只需登錄環球科學官網www.huanqiukexue.com/,在「nature專區」即可查看每期《自然》學術論文的中文摘要,點擊每篇摘要後附帶的連結,即可閱讀論文全文(網頁會首先跳轉到nature官網的英文摘要頁面,之後nature會識別從www.huanqiukexue.com跳轉過來的連結,隨後跳轉到論文全文的PDF頁面。
  • Nature:科學家闡明細胞核糖體的特殊組裝模式
    2018年3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對機體生命非常必要的所有蛋白質都是由巨大的「分子機器」—核糖體所製造的,反之,核糖體也是由蛋白質和核糖體核糖核酸(ribosomal RNAs)以完美地方式縫合在一起的。
  • Nature:人類核糖體結構終於被解析!
    2015年4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翻譯的機器,能夠催化蛋白質合成。
  • Akt由磷酸化介導的活化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Nature  doi:10.1038/nature13079Cell-cycle-regulated activation
  • 【盤點】6月2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
    這些膜蛋白是異四聚體,由兩個版本組成,每個版本各有一個 GluN1亞單元和一個 GluN2亞單元,這兩個亞單元分別與甘氨酸和L-穀氨酸鹽相結合。Hiro Furukawa及同事利用X-射線晶體學、單顆粒低溫電子顯微鏡和電生理方法對在大鼠NMDA受體的激活和抑制過程中發生的構形變化進行了研究。
  • Nature:再生學之肝臟保衛戰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15年8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臟有顯著的再生能力。許多研究都集中於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補充損傷後的肝臟和膽管的能力,但卻不太清楚肝細胞自然死亡時如何自我更新。但是,肝的解剖結構暗示中央區域可能有更具保護性的細胞,而且對於穩定自我更新的細胞來說,是一個絕佳的地理位置。中心區周圍的緊鄰中央靜脈區域的肝細胞,已知的複製速度比其他肝細胞快,並且是肝臟中唯一受到Wnt信號通路調節基因表達的細胞群體。Wang和同事們使用基因技術使小鼠表達受Wnt調節基因的細胞標有標記,這些細胞和它們分裂的後代都會出現螢光。
  • Nature:有性別的器官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圖片來自:mediasavvygirls.com2016年2月24日/生物谷BIOON/--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身體除了性器官,其他的器官也存在著性別的差異。我們的器官可能是「男性」或「女性」的,這可能意味著女性和男性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區別對待。
  • Nature:細菌交流關鍵機制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這些小生物的一些團體行為是無害的,比如形成一個稀薄的菌群,但是一些細菌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霍亂這樣一種常由於飲用了不乾淨的水而引起的疾病,當霍亂菌膜(biofilm)在腸道中形成的時候,細菌入侵者只需幾個小時就能進入感染的最嚴重階段。
  • Nature :傷寒毒素的作用及其晶體結構
    Typhi) 致病性的生物基礎基本上是不清楚的。「傷寒沙門菌」引起致命性的系統感染,即傷寒,而其他腸道沙門氏菌血清型則要麼是無害的,要麼只會造成不太嚴重的胃部感染或食物中毒。這項研究表明,傷寒毒素(一種新型AB毒素,由「傷寒沙門菌」獨有的兩個A亞單元組成)的施用,會重現傷寒的很多急性症狀。
  • 1月5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6】體脂與糖尿病風險doi | 10.1038/nature20784肥胖是2型糖尿病與相關代謝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遺傳關聯研究已經識別出了與肥胖相關的基因組位點,近期研究還表明肥胖與DNA甲基化有關。
  • Nature 中文摘要 6 Augest 2015
    RNA降解途徑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4/n7563/full/nature14865.html真核生物的外來體是一個保守的RNA降解複合體,參與RNA的監控、更新及加工。
  • Nature雜誌9月8日精選文章一覽
    Sidney Perkowitz指出,《星際迷航》至今已勇往直前50年之久,他報導了星際迷航系列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影響。【2】光控液體運動doi | 10.1038/nature19344被限制在圓錐形毛細管(比如微流體設備)內的液滴會因其兩端的曲率壓力差而自發向較窄的一端移動。
  • 【盤點】7月7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2】籠狀石墨烯樣框架結構doi | 10.1038/nature18284這篇論文顯示,石墨烯樣的碳框架結構能夠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在無機沸石微孔模板內選擇性地形成,不需要在外表面進行碳沉積,方法是,將鑭或其他能形成碳化物的金屬離子作為碳化催化劑置於沸石微孔內。
  • Nature:剪接體中的RNA/金屬催化劑
    含RNA和含蛋白的剪接體複合物能將內含子從pre-mRNAs切除。在自剪接「group II內含子」(一種核酶)存在的基礎上,人們在30多年前假設,剪接體的「小核 RNAs」 (snRNAs)會催化剪接。然而,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此前仍未有關於RNA或蛋白在剪接催化中起某種作用的明確證據見諸報導。
  • Nature 中文摘要 1 January 2015
    綜上,本文數據發現了一個由核糖體介導以調控基因表達與器官發生的新範例。原核生物主要類群的起源機制目前研究程度尚淺。原則上說,原核生物的種(species)和更高分類單元的起源應遵循著相似的機制,即與環境的生態相互作用,加上自發的基因變異,包括譜系特異性的基因變革與基因獲得。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施一公小組在《Science》發兩篇論文報導剪接體三維結構 U4/U6.U5 tri-snRNP電鏡密度及三維結構示意圖。第一篇文章報導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閆創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為兩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這一研究成果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