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肝臟海綿狀血管瘤的簡稱,多見於女性患者,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發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由於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才做較為細緻的檢查,而且檢查的結果還受機器的靈敏度、檢查的範圍、醫生的經驗等因素影響,所以這種病往往在30~50歲才被發現。
雖為良性,亦可能存在威脅。
肝血管瘤一般為紫紅色,質地軟如海綿,多數位於肝的表面,可從針尖大到胎兒的頭大,甚至可以佔據整個肝臟。像芝麻這麼小的血管瘤,無論是超聲、CT或是磁共振檢查都很難看到。肝血管瘤的症狀可因瘤體的大小、部位、生長速度和肝組織受損程度而不同。小的腫瘤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如果腫瘤直徑大於5釐米,患者可能會出現右上腹部的不適。
肝血管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威脅,尤其是比較大的肝血管瘤。其危害主要表現為:(1)位於肝表面容易受碰撞部位、直徑大於5釐米的肝血管瘤,可因受傷而破裂,哪怕是很輕微的撞擊,也可能造成肝血管瘤破裂導致大出血。(2)由於肝血管瘤是採用超聲、CT、磁共振等影像學手段協助診斷,因此影像不清、檢查的醫生缺乏經驗、主診的醫生不是專科醫生等因素都可造成誤診。在門診已發現不少的肝血管瘤患者被誤診為肝癌而做了介入治療,造成了患者不必要的損傷;或者把肝癌患者誤診為血管瘤而拖延了肝癌的治療。(3)如果肝血管瘤很大或整個肝臟都被血管瘤佔據,其鄰近器官會受到壓迫,出現壓迫症狀,個別病人可出現貧血。
肝血管瘤治療會有什麼樣的誤區?
誤區一、手術可"一切了之"。儘管手術在肝血管瘤的治療中可能佔主導地位,但手術切除不是治癒本病的唯一方法,而實際上,有許多患者即使做了根治性切除,也難解決術後的復發。因此,要想取得最理想的療效,就必須按照不同診斷的不同要求,將各種療法完整地組合使用,形成科學化、規範化、系統化、完整化的治療方案。
誤區二、很多患者「有病亂投醫」。在治療此病時,應選擇正規醫院,專病專科檢查諮詢,可以選擇資歷較深的專家治療。
誤區三、不要採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辦法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千萬不要因短期內未見到明顯的效果,而放棄治療的希望,這種半途而廢的做法,不僅會給患者病情的恢復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且在治療費用上給患者帶來了相應的壓力。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按照醫生的治療意見進行系統綜合治療,只有醫患之間積極有效的緊密配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肝血管瘤並不可怕,一般屬於良性腫瘤,可能小時候就已經存在,而且大多數沒有症狀。若肝血管瘤病症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也給患者的家屬帶來困擾,所以對於肝血管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在選擇治療肝血管瘤時一定要選擇專業的治療方法,不要耽誤了治療血管瘤的最佳時機。那麼,肝血管瘤患者平時也要注意保持情緒平穩,飲食清淡,少食辛辣之物,戒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