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收藏家歷來偏愛有銘文青銅器 25字銘文青銅甗盉象徵五穀豐登

2020-12-03 盛軒國際拍賣

青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意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它標誌著我國奴隸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甗作為青銅禮器,為皇家重器,以象徵五穀豐登。在中原地域王族的墓葬中,常以青銅甗作為禮器隨葬。春秋時代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周王室鑄器減少但各諸侯國大量鑄造,出現了青銅工藝新技術新成就。

近日,盛軒國際有幸得青銅甗盉一件,通高31cm,口徑21cm。甗是古代蒸食用具,可分兩部分,下半部叫鬲,用於煮水,上半部叫甑,兩者之間有鏤空的箅子用來放置食物,可通蒸汽,有陶製或青銅製。盉盛酒器和盛酒器大腹斂口、前有長流,後有鋬,有蓋,下為三足。

此件青銅甗盉,蓋上16字銘文,底部9字銘文,有著重要歷史研究價值!既大方實用,又給人以清新感,其精巧工藝與優美造型,至今仍具有巨大的魅力,吸引著人們。

由於中外收藏家歷來偏愛有銘文的青銅器,以致不惜以高出一倍的價格購買,此藏品歷史悠久,代表了當時青銅的一個鼎盛文化,非常具有歷史收藏價值,值得珍藏。

相關焦點

  • 4000餘字青銅器銘文說了些什麼?
    這些青銅器上鑄刻有多達4000餘字的銘文,向後人透露出大量珍貴的古代信息,這使得中國歷史上在「西周」這個時代的許多學術問題得以破解。  那麼,這些青銅器上的銘文到底記錄了什麼呢?就此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副組長,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李教授曾在這批西周銅器出土後不久,專程趕赴寶雞對其進行了考察研究。
  • 戰國青銅器青銅鼎簡介
    同時作為一對鼎而留傳至今,價值非凡,值得收藏。鼎可說是三代最重要的青銅器類型,原作煮食器與盛食器之用,主要用來烹煮肉食。後於商周時期更作為祭祀用的禮器,由於周代的禮制改革,促使周代青銅鼎器形較為巨大,讓人遠觀已可感受其穩重莊嚴之意。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青銅器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中華民族精美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想要知道青銅器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就要從器形、紋飾、銘文三個角度去探究。 從器形上看,青銅禮器是最有收藏價值的,尤其是帶有銘文的青銅禮器,更是青銅器收藏愛好者重點追尋的。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館1樓1號臨展廳開幕,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這其中包括55件一級文物。如第一次出現「中國」一詞的「何尊」、揭示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頭人像、從陝西到河北相距八百裡皆有「亞伐」銘文的「亞伐方罍」等。這批青銅器既有當地的特色,又體現了漢中地區與成都平原、關中平原的文化交流與互動。
  • 文物知識:青銅器中的「鼎」,該如何辨別真偽?
    傳說上古時期洪水泛濫,大禹成功治理水患後,建立了夏朝,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一鼎象徵一州。此後,大禹九鼎成為了夏商周三代正統王朝的象徵。  至於什麼是「鼎」呢?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記載「從貞省聲。古文以貞為鼎,籀文以鼎為貞「。
  • 青銅器賞玩難辨真偽?銘文告訴你,那都不是事兒
    最近許多朋友在問青銅器如何鑑別真偽,說青銅器上一般好多字,聽說有字的更加珍貴,但是苦於沒方法,看不懂銘文,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上幾點個人見解,一般銘文作偽有以下幾種類型:(1)偽器真銘:原有銘文的銅器已殘破,漫漶不清,在偽器口嵌入帶真銘的真器殘片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尋寶:497字銘文令毛公鼎成國寶
    文物界公認此物系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7-公元前781年)時的一件重器,因其鼎腹內鑄有32行關於「冊命」毛公瘖的銘文,故名「毛公鼎」。   497字銘文奠定國寶地位   1843年,道光23年,陝西岐山的莊白村出土了一件西周重器毛公鼎。這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時代的,有著2800年的歷史。
  • 青銅器的名字為啥有點「怪」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名稱大多有些「古怪」,用字也頗生僻。以青銅器的「飪食器」來說,就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鋪、盂、(奠下加皿字)、 、鍪、俎、匕……這些名稱除了器物本身有名稱和結合典籍可以確定名稱的外,有不少叫法都是後人定的。青銅器上的銘文被稱為金文,那麼金文又是什麼字體?
  • 青銅器收藏日漸升溫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青銅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以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揭示了中華民族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淵源。12月26日,「2019中國青銅鑑定與收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青銅器收藏市場潛力巨大,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要遠遠超過字畫、瓷器等。
  • 文化的瑰寶,文明的象徵,最鼎盛的青銅器時代
    經考古學家研究,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就在夏朝時期。有看過一些史書上記載,夏朝的時候,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屬於青銅器的時代也從此開始,直到商朝時期一直都處於非常鼎盛的時期。夏朝的銅器種類不多,主要都是比較的工具,還有就是以鑄造兵器為主,不過,考古學家曾在夏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種青銅禮器,禮器主要是在古代繁文縟節中使用,一般多用於宴會或者廟堂之上。
  • 山西小縣城有一「大河口」,出土一青銅器,瓶口上的銘文說明這個...
    今天講的就是在山西省翼城縣往東走大概是六公裡的地方,有一個高聳的臺地,附近有兩條河流剛好從臺地的下面流過,最後匯合到一起,所以當地人就稱其為「大河口」。這裡的方位北邊是太嶽山,南靠河流是一片衝積平原,是古代人民重要的聚居地,考古隊之前就在這個地方先後部分發現過大量的古城遺址。
  • 盤點全球拍賣場上最貴的十件青銅器
    自古以來,青銅器都被視作「國之重器」。從宋朝時期,就有了青銅器的收藏。清末至民國時期,因為社會動蕩,很多傳世的青銅器流散在海外。因此,全球高端的青銅器器物大多數集中在歐美等一些國家。在9月23日舉槌的紐約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中,備受矚目的戰國青銅錯金銀嵌琉璃乳釘紋方壺經過數輪競價,一路飆升,最終以830.7萬美元成交,晉級全球青銅器拍賣前6名。
  • 30塊撿漏一件3000年青銅器,上面刻著122個銘文,專家:無價之寶
    古董界的撿漏其實並不是傳說,只不過不是發生在現代,而是發生在早幾十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古董市場還是比較混亂,假真的都有,真的是需要靠你自己的真才實學去判斷,就連當時的廢品收購站都很有可能撿漏寶貝,而且這種例子還是蠻多的。
  •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因作器者是康王時大臣名盂者而得名。四壁各有兩隻銜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
  • 青銅器鑑定和作偽手段大全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青銅器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發明,中國古代青銅文化非常發達,以製作精良,文飾優美,形制勻稱聞名於世。我國國寶級青銅器主要有:1.司母戊鼎2.四單方尊3.三星堆銅像4.毛公鼎5.春秋蓮鶴方壺6.越王勾踐劍等。
  • 青銅鏡銘文有講究,52字漢隸銘文折射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網絡配圖癸巳仲春,有幸在浙江藏家手中第一區,主神東王公(有榜題東王公)與2侍者8羽人;第二區,10個羽人分成2組,各騎5匹馬,另有4個跪姿羽人;第三區,主神西王母(有榜題西王母)與2侍女8羽人;第四區,12個羽人分成2組,各騎6匹馬,另有1個跪姿羽人與重疊山巒。此外,在東王公區侍者下方還有一身形碩大的匍匐羽人,在西王母區侍女下方還有一小獸。此鏡的主要特點是人多馬多,共有神人羽人50個,奔馬22匹。
  • 青銅器 為何令收藏家沉迷其中?
    藏品出手博取高價是投資,那麼投資就會有風險,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降低風險,而不是妄想坐等百萬上門。在未來階段,青銅精品的稀缺性將決定它的漲幅,而精品資源越來越少,需求量卻越來越大。隨著買方市場的不斷擴大,必然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青銅器工藝是中國所獨有的,因而在漫長的歷史流傳中,不少器物成為世界級的藏品。
  • 青銅器中「青銅」的含義是什麼?青銅器又是如何鑄造出來的?
    我國遠古的石器時代結束以後,就進入了「青銅時代」,也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標誌。我國的青銅時代,基本包括夏、商、西周、春秋這四大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來看,自春秋末年起,鐵器開始產生,到了戰國時期,青銅器逐漸被鐵器所取代,從而進入「鐵器時代」。
  •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
    本次展覽除了表現中國青銅文化的藝術精髓,也從歷代對青銅器的認識和收藏出發,探索這些精美物品是如何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被使用、收集和定義,並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構建起到重要作用。展覽同時探討這些帶有精美裝飾的器皿在過去被用於祭祀,或用於陪葬,又在幾個世紀後重現天日後,並再次成為文化延續的承載象徵,是如何被歷代皇家和文人收藏、研究和使用。」
  • 收藏需要認識的青銅器各類器具和名稱
    中國古代祭祀用的青銅器一般整套製作,以至於達官貴人的墓中,盛載供奉祖先的祭品。每套禮器均包含大量不同造型的青銅器,各有特定的名稱。以下是部分較常見的古代青銅器造型:商晚期 青銅小提梁卣,高11.5釐米卣(yǒu):盛酒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