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欣賞太陽系天體軌道組成的驚人地圖吧!

2021-01-16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果你好奇擁有數據科學可視化的天賦會是什麼樣子,可以去了解一下埃莉諾·盧茨。她是華盛頓大學的一位生物學博士,在她的「Tabletop Whale(桌面鯨魚)」中,你能看到她所展現出來的驚人天賦。

她的最新作品是一幅地圖,顯示了太陽系中18000多顆小行星的所有軌道。它包括10000顆直徑超過10公裡的小行星和大約8000個未知大小的物體。正如她網站上的標語所說,她製作「關於任何和所有科學的圖表、信息圖表和動畫」。這包括「發光生物的視覺概要」、「你在地球上能看到的所有星星」和一張漂亮的水星地形圖。

埃莉諾·盧茨(Eleanor Lutz)撰寫的「發光生物的視覺綱要」。可以在桌面鯨魚(tabletopwhale.com)上查看她的作品。

她的最新項目在太空姐引發了極大關注。盧茨正在研究太空圖集,為此她已經工作了一年半的時間。這個作品將會包括行星、衛星和外層空間在內的十種可視化圖示的集合。正如她網站上所說的那樣,「我已經完成了地球上各個季節的動畫地圖,火星地質圖和太陽系十公裡以外所有物體的地圖。當檢測到十公裡以外的物體時,這個地圖會發出嗡嗡聲。

盧茨用於製作地圖的所有數據都是免費的公開數據。她通過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美國地質調查局這類渠道來獲取數據。將原始的數據轉換為美觀又使用的可視化文件需要大量的工作,這些原始公開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她的工作。

在接受連線雜誌(Wired)的採訪時談到:」我非常欣賞這些數據是公開且免費的,但是將它們可視化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真的是一門的很棒的學問,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它的價值。」「

月亮的地形圖。圖片版權:Eleanor Lutz。

盧茨與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分享了一些未發表的作品,包括下面這張令人驚嘆的地球四季圖。

盧茨的工作實際上並不局限於數據可視化。她具有設計師的眼光,許多作品設計地非常具有藝術氣息。但作為一個科學家,她慷慨地分享了自己所收集的數據和用於製作圖示的方法。她計劃公布每個作品的原始碼,以及自己創建它們的教程。

沒有投身科學的人很難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和自然界的事物。沒有科學,我們所擁有的永遠只是道聽途說的軼事和主觀的觀點見解。但與數據息息相關的科學, 理解起來費力又費時,並不是任何人都能輕易做到的。

盧茨的工作,為尋常人理解科學打開了一扇窗。在接受連線(wired)的採訪時,她說:」想要看到科學有趣迷人的一面,必須要跨越一些難關。意義非凡的客觀事實和方程式實在是太多了,我希望更多的知識能夠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相關知識

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在直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行星,其餘的天體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軌道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是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

作者: universetoday

FY: Dotcal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外漫遊——銀河系的星際地圖① | 觀天者說
    來源標題:太陽系外漫遊——銀河系的星際地圖① | 觀天者說 大家好,我是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王匯娟,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漫遊銀河系!飛出太陽系,便進入銀河系的星際空間。
  • 太陽系10000個直徑10公裡以上天體地圖,地球人似乎只剩絕望了!
    這是太陽系中所有大型天體的軌道,或者說可視化地圖,包括直徑大於10公裡的10000顆小行星,以及未知尺寸的8000顆小天體。我們的地球在哪裡呢?看看密集區域的內側,稍微稀疏一點的地方,一條藍色的弧線,那就是我們地球的軌道,和這些密集的天體似乎近在咫尺。再內側一點的兩條弧線,是金星和水星的軌道,似乎才不會受到什麼巨大太空巖石的威脅。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
  • 為什麼說彗星的軌道非常特別,不同於太陽系其它的天體?
    即便輻射壓的作用它是存在的,但是不是還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彗星的組成物質很小、很鬆才能被太陽光輻射給吹出來。那為什麼其他的小行星也是暴露在太陽風之下卻沒有形成慧尾呢?這就聯繫到另一個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彗星是從哪兒來的好像有幾個版本。曾經聽到過一個版本說,彗星是在星際空間當中到處流浪的天體,受到太陽的引力被他追過來的。但顯然好像現在它不是主流了,關鍵是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來歷。
  • 科學可視化天才帶我們欣賞不一樣的太陽系
    太陽系的軌道圖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在直接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八大行星,其餘的天體比較小、如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間接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叫做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
  • 為什麼太陽系天體都是在黃道面運行,而不是呈一個球狀軌道呢?
    很多人對太陽系所有行星都在黃道面上運行,而沒在一個球面上運行感到奇怪,其實這是我們宇宙天體的一個運行規律。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太陽系所有天體都在一個扁平的盤狀軌道運行,這是由恆星生成規律決定的,不光是太陽系,任何恆星系統行星的運行軌道幾乎都是盤狀的。恆星的祖宗都是一團巨大的分子雲(星雲),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分子雲會漸漸凝聚收縮,遇到大質量天體碰撞等事件的擾動,會加速這種凝聚。
  • 發現逆骨天體:太陽系存在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此發現讓團隊想起有其他五顆類似的天體也運行在同一面上,可以為外太陽系的動力學研究,提供進一步的方向。論文發表於ApJ Letters .A.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小行星並稱它為Niku(逆骨)B. 逆骨這顆天體的軌道傾角為110度(幾乎垂直於太陽系黃道面)C. 科學家找到運行在同一平面上的六個天體,具有相似的運行軌道D.
  • 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精彩的太陽系軌道圖!
    太陽系的軌道圖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在直接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八大行星,其餘的天體比較小、如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間接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叫做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如果你想知道科學可視化的天才是什麼樣的,不妨去看看埃莉諾·盧茨。她是華盛頓大學生物系的博士生,在她的網站Tabletop Whale上,你可以看到她令人驚嘆的作品。她最新的作品是一張地圖,顯示了太陽系中18000多顆小行星的所有軌道。
  • 哈佛天體物理學家:外星飛船已經到過太陽系,奧陌陌可能是其一
    在2017年10月,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中發現一個異常天體——奧陌陌(Oumuamu),奧陌陌呈雪茄狀,長400米,寬40,長寬比達到了驚人的10:1,要知道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和彗星長寬比一般都不超過3:1,進一步觀測表明,奧陌陌的軌道偏心率高達1.1922,軌道是一個雙曲線,說明奧陌陌來自於太陽系之外
  • 為什麼說地球密度是太陽系中已知天體密度最大的?
    請注意,這是滿足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的所有三個行星標準的僅有的八個天體,它們繞太陽公轉的距離僅在同一平面的幾度之內。在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矮行星、衛星和小行星等中,只有一個天體密度最大的。您可能會基於這樣的事實:引力閱讀的天體,其密度越大,因此認為木星或太陽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但它們密度只是地球密度的的四分之一。
  • 1.8萬個軌道!這張史無前例的星圖打破了教科書上太陽系的觀點!
    近日,一張華麗的《太空地圖集》登上科學界頭條,這張史無前例的星圖一經曝光立刻引起了全球關注,原因無它,它的詳細程度令人髮指,並且打破了教科書上關於太陽系的觀點!這張太陽系地圖顯示了18000個天體的精確軌道模式,在太陽系的大部分地圖上,你可以看到八顆標準行星(加上冥王星目前的位置)像可愛的小鴨子一樣跟在熾熱的橙色太陽後面。這張地圖顯示了1999年新年前夜每顆小行星的確切位置,包括我們所知道的直徑超過10公裡的所有東西在內大約10000顆小行星,以及8000個未知大小的隨機物體,如果你能找到火星,那就太幸運了。
  • 隱藏在太陽系邊緣的神秘天體可能是微型黑洞!
    新研究:隱藏在太陽系邊緣的神秘天體可能是微型黑洞!在太陽系邊緣,科學家信誓旦旦存在神秘的第九行星,其巨大引力可解釋太陽系邊緣種種異常軌道現象。然而現在一篇新研究表明,假想的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大爆炸後不久就存在的微型黑洞。
  • 科學家首次找到一個特殊天體,其軌道完全在金星軌道內側
    趣味探索訊 雖然太陽系內飛行著成萬上億個小天體,但是科學家發現飛行金星軌道內天體實際上少之又少,因為金星距離太陽非常近,只有0.725個天文單位。 一旦小天體不小掉入金星軌道內側,那麼很容易被太陽引力所捕捉,最後命運可能是被太陽吞噬。
  • 平均每10萬年,就有一顆恆星闖入太陽系,擾亂太陽系天體
    肖爾茨星也並非是單獨存在的,它有一顆伴星,二者組成了雙星系統WISE 0720-0846。這顆伴星質量更小,只有木星的65倍左右。因此,根據現有的理論,這顆伴星既不是行星也不是恆星,而是介於二者之間的一種天體——褐矮星。
  • 叛逆的太陽系天體:是否有一顆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STARRS 1)發現了一顆逆行並且其軌道面幾乎垂直於太陽系黃道面的柯伊柏帶天體。在40億年後的現在,我們不太可能看到這種叛逆的天體。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的Matthew Holman表示:「這代表外太陽系有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正在發生。」他也是泛星計劃中外太陽系子計劃的負責人。加州理工學院的Konstantin Batygin則認為:「當你在外太陽系看到某個特徵,而你不能解釋時,那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這代表我們的知識將會有新的進展。」
  • 銀河系內最驚人的天體是什麼?
    20萬光年有多大很多人沒有概念,太陽系直徑大約為2光年,目前人類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是旅行者一號。由NASA1977年發射,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2年。目前距離太陽大約220億公裡,如果想要飛出太陽系還需要一萬七千年,這才僅僅飛行了一光年。銀河系內含有兩千多億顆恆星,而太陽僅僅是其中普通的一員,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繞銀心運動,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
  • 不尋常的天體,軌道交叉,冥王星為何不會與海王星相撞?
    在太陽系中,沒有其它任何一個衛星相對於它所繞行的天體有這麼大,也沒有其它任何一個衛星離它所繞行的天體這麼近。天文學家稱這類天體被軌道共振鎖定,即一個天體的軌道周期幾乎是另一個質量較大的天體軌道周期的一個精確分數。這種情況下,它們的軌道共振就是3:2。 軌道共振導致大天體對小天體的一系列引力作用。這意味著如果冥王星減速一點,海王星的引力會使它再次加速。如果冥王星加速,海王星的引力則會使它減速。冥王星和海王星軌道共振的結果是這兩個天體永遠不會碰撞。
  • 欣賞丨水城縣少兒手繪地圖競賽作品出爐
    為普及全民國家版圖知識,落實「建設美麗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目標要求,近日,水城縣教育系統舉辦「美麗中國多彩貴州」第五屆少兒手繪地圖競賽,作品出爐,一起來欣賞吧。據介紹,本屆少兒手繪地圖競賽活動由縣級賽和市級賽兩個階段組成。
  • 我們的太陽系裡有多少行星?
    圖解:我們的太陽系是由一些繞太陽軌道有序運行的行星組成的。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它最開始被CLyde Tombaugh發現時被認為是太陽系行星中的一員。但是,它現在已經被重新認定為柯伊伯帶(太陽系外圍的一群冰凍星體)中最大的得天體之一。
  • 銀河系有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種類嗎?還有哪些驚人的天體?
    因為銀河系就是一個小宇宙,宇宙可能存在的天體銀河系幾乎都有,那麼銀河系中有哪些驚人的天體呢?又有哪些是銀河系中所沒有的呢?一、銀河系中有哪些令人驚訝的天體?參宿四的質量約只有太陽的19-20倍,但它現在已經膨脹到了相當於木星軌道的直徑,即接近4個天文單位,它距離地球約640光年,上圖是近些年來參宿四劇烈變化的形態!這顆恆星已經處在瀕臨爆發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