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個軌道!這張史無前例的星圖打破了教科書上太陽系的觀點!

2021-01-16 遨遊世界科學

近日,一張華麗的《太空地圖集》登上科學界頭條,這張史無前例的星圖一經曝光立刻引起了全球關注,原因無它,它的詳細程度令人髮指,並且打破了教科書上關於太陽系的觀點!

當科學家們看到這一幅佳作時完全被震撼,是的,從來沒有人能夠畫出如此詳細的人類家園,僅憑語言根本無法表達這張星圖所包含的廣袤和精彩!下圖立刻奉上!

這張太陽系地圖顯示了18000個天體的精確軌道模式,在太陽系的大部分地圖上,你可以看到八顆標準行星(加上冥王星目前的位置)像可愛的小鴨子一樣跟在熾熱的橙色太陽後面。這張地圖顯示了1999年新年前夜每顆小行星的確切位置,包括我們所知道的直徑超過10公裡的所有東西在內大約10000顆小行星,以及8000個未知大小的隨機物體,如果你能找到火星,那就太幸運了。看到這,我相信大多數人對該作的作者開始抱有興趣了,到底是誰創造了如此震撼的藝術?立刻揭曉!

這張包含1.8萬多個天體精確軌道的太陽係指南出自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埃莉諾·盧茨(Eleanor Lutz),盧茨同時還是一名生物學家。她每天晚上都要把公共數據集變成極其精細的藝術品,在她的新項目《太空地圖集》(Atlas of Space)中,她借用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和其他科學機構等機構編制的十多年來的數據,繪製了一張由十幾個不同的公共資料庫的軌道數據繪製而成的最精確的太陽系地圖,這張宇宙指南展示了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和海王星之外的柯伊伯帶華麗而混亂的細節。

更關鍵的是這張史無前例的星圖打破了教科書上太陽系的觀點!你可能會注意到冥王星在海王星的軌道內,事實證明,在大約10%的時間裡,冥王星實際上比海王星離太陽更近。

這是宏觀上的太陽系。在接下來的幾周裡,盧茨還計劃分享一些地球最近的宇宙鄰居的更親密的觀點,包括水星和金星的地形圖。雖然這些可愛的地圖可能不會把你帶到另一個世界,但它們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埃莉諾·盧茨繪製的水星地形圖幾乎讓這顆最熱的行星看起來完全藝術化,簡直不要太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教科書上的太陽系示意圖比例都是錯的?真實宇宙極為空曠
    我們常常會看到類似下面的太陽系宣傳圖片。教科書上也大致如此。一天文單位約等於1.496億公裡) ~ 60億公裡 = 60萬(萬公裡)。於是,1萬公裡 ~ 0.0066毫米 = 6.6微米。所得結果見下表:假如4米就是一個房間的大小。由表中可以看到,如果我們假設以冥王星為界來畫太陽系,並把它在這樣一個房間中畫出來,我們會發現此時的太陽僅僅是一個1毫米都不到的小點。
  • 太陽系8大行星太弱了,來看看這3個行星之最,各種打破現有理論
    太陽系8大行星太弱了,來看看這3個行星之最,各種打破現有理論太陽系一直是八個行星,不過,曾經一段時間裡,冥王星也被當作是第九大行星,不過很快就被定義為矮行星,八大行星依然還是沒有變化。科學家們也在不停地觀測研究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在我們看來,八大行星依然非常神秘,連我們地球也還藏著許多的秘密。不過太空裡卻有三個超級行星,被稱為宇宙三大最強行星,那麼這三個行星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太陽系內的這顆定時炸彈,未來有可能會打破太陽系內平靜
    在太陽系內有一顆非常危險的行星,它有可能打亂太陽系內的平衡,想必大家應該想知道究竟是那一顆行星,它就是水星。水星別看它是太陽系內最小的行星,但是科學家通過對其公轉軌道的偏心率等的研究,認為它很可能打破太陽系的平靜。
  • 教科書配圖誤導了學生?真實的太陽系行星運動更神奇
    我們被教科書太陽系運行配圖誤導了麼?在我們的常見課本中,太陽系的8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轉的配圖一般是下圖這樣。而真實的行星運動,並不在一個圍繞恆星的固定盤面上。甚至包括恆星,星系…在更大的一個參照系內,自身均是如此。
  • 中西星名對照全天星圖
    例如在星圖2裡,星圖最下邊的-60°赤緯圈上,在22是~23時之間有「十月」字樣,這就指明在10月15日21時(晚上九點),出像在正南方的有南魚座,天鶴座,寶瓶座和飛馬座的一部分。如在10月初想在正南方看到同樣的星空,就要在22時(晚上10點);如在10月底,就要提前一小時,那就是在20時(晚上8點)。
  • 旅行者號已接近太陽系邊緣,拍下這張照片,無法相信地球竟是這樣
    1977年8月20日和1977年9月5日旅行者2號和1號發射升空,從此便開始了宇宙探索之旅,也正是因為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浩瀚的宇宙人類的渺小,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這張拍攝於1990年的照片,這張照片被稱為暗淡藍色。
  • 太陽系10000個直徑10公裡以上天體地圖,地球人似乎只剩絕望了!
    這是太陽系中所有大型天體的軌道,或者說可視化地圖,包括直徑大於10公裡的10000顆小行星,以及未知尺寸的8000顆小天體。我們的地球在哪裡呢?看看密集區域的內側,稍微稀疏一點的地方,一條藍色的弧線,那就是我們地球的軌道,和這些密集的天體似乎近在咫尺。再內側一點的兩條弧線,是金星和水星的軌道,似乎才不會受到什麼巨大太空巖石的威脅。
  • 深度好文丨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這是什麼概念呢?太陽系就相當於大航海時代的太平洋,人類終於能摸到太陽系的邊緣了。博頓君今天分享的文章,正是關於打破太陽系枷鎖的「霍爾推進器」,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交流探討。假設把20噸貨送到近地軌道,不考慮空氣阻力、勢能和火箭乾重:若燃料噴射速度是600m/s,則需1000萬噸燃料。這是飛機發動機的水平。若燃料噴射速度是2.5km/s,則需451噸燃料。這是當前主流火箭的及格線。
  • 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精彩的太陽系軌道圖!
    太陽系的軌道圖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在直接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八大行星,其餘的天體比較小、如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她是華盛頓大學生物系的博士生,在她的網站Tabletop Whale上,你可以看到她令人驚嘆的作品。她最新的作品是一張地圖,顯示了太陽系中18000多顆小行星的所有軌道。其中包括10000顆直徑超過10公裡的小行星,以及約8000個未知大小的天體。正如她網站標語所說,她製作「與科學有關的圖表、信息圖表和動畫」。
  • 帶著15萬公裡的尾巴!這是首個來到太陽系的星際彗星!
    科學家正式通告:這次來到太陽系的物體是出自太陽系外的是首個星際彗星,同時也是人類所觀測到的第二位系外來客!雖然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顆星際彗星,但是它似乎和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並沒有什麼區別,彗頭和彗尾,狀如掃帚。
  • 688萬張照片,194TB數據:10張照片慶祝火星軌道器發射成功15周年
    【ALENG 自媒體】8月15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在2020火星年的發射窗口,有來自中國、美國宇航局和阿聯的三個火星探測器已經在飛赴火星的旅途上,即將在7個多月後抵達火星開展科學探測工作。事實上,目前在火星和火星軌道上,仍然有兩個探測器正在進行工作,它們分別是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和火星偵察軌道器(MRO),這個月是火星偵察軌道器發射升空15周年紀念,我們一起回顧一下MRO在過去15年間所拍攝的那些引人注目的照片。
  • 放心啦,這顆以16萬千米的速度,衝向太陽系的星際彗星,離開了!
    星際彗星2i/Borisov,這位來自太空深處的神秘訪客,是第一顆從另一顆恆星到達我們太陽系被確認的彗星。不知道彗星何時何地開始朝向我們的太陽飛來,但它不會停留很長時間。因為太陽的引力稍微偏離了它的軌道,但由於其軌道形狀和大約每小時10萬英裡(約16萬千米)的高速,根本無法捕捉到它,世界各地的望遠鏡一直在觀察這位稍縱即逝的訪客。
  • 冥王號環繞「不死鳥」,打破最近軌道紀錄!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1月1日,新視野號探測器成功飛掠柯伊伯帶小天體「天涯海角」,並發回了「天涯海角」的最新照片,這是人類歷史上探測過的最遙遠天體。1月3日,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軟著陸,第一次從表面看到了月球背面的地貌景觀。
  • 科學家首次找到一個特殊天體,其軌道完全在金星軌道內側
    趣味探索訊 雖然太陽系內飛行著成萬上億個小天體,但是科學家發現飛行金星軌道內天體實際上少之又少,因為金星距離太陽非常近,只有0.725個天文單位。 一旦小天體不小掉入金星軌道內側,那麼很容易被太陽引力所捕捉,最後命運可能是被太陽吞噬。
  • 歐洲"蓋亞"衛星繪製十億星圖 提高宇宙地圖"解析度"
    (圖片來源:ESA)中國網新聞9月19日訊 據美國《每日科學》報導,近日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繪製出十億星圖。如上圖所示,該十億星圖為一份高空間解析度的太空地圖,基於歐洲航天局發射的「蓋亞」衛星的觀測數據繪製。每個單位區域的光源數量不同,體現在地圖上的灰度也不同。最淺的區域對應的光源數量為500000每平方度(參考近地圖中心的半人馬座)。
  • 有多少個行星系統?太陽系是唯一的嗎?人工智慧打破了計算瓶頸
    行星系統(例如我們的太陽系或圍繞其他恆星的多行星系統)如何自我組織?在所有可能的行星運轉方式中,有多少種構型在恆星生命周期的數十億年中保持穩定?拒絕大範圍的不穩定可能性(所有可能導致碰撞的配置),將使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系統的視野更加清晰,但這並不像聽起來那樣容易。
  • 有多少個行星系統?太陽系是唯一的嗎?人工智慧打破了計算瓶頸
    為了確保行星系統是穩定的,天文學家需要計算數十億年來相互作用的多個行星的運動,並檢查每種可能的結構的穩定性,這在計算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自從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以來的天文學家就一直在解決軌道穩定性問題,雖然這場鬥爭促成了許多數學革命,包括微積分和混沌理論,但沒人能從理論上預測穩定構型。
  • 難道無法逃離太陽系?這艘飛船飛行48年,仍然看不到太陽系盡頭
    事實上,在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之前,還有2個探測器也朝著太陽系外飛去,其中一個就是在1972年3月發射升空的先驅者10號探測器,另一個則是在1973年4月發射升空的先驅者因此,我們平時就很少看到關於它們的消息,對這兩個探測器可能沒什麼印象。但是在課本上,曾經有一張關於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探測器的照片,那就是下面這一張男女和地球位置的先驅者鍍金鋁板。大家想起來了吧?是否似曾相識?
  • 水星軌道上發現的塵環
    兩個塵土飛揚的發現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太陽系內部的理解。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水星與一大堆徘徊的塵埃分享它的超級軌道。另一篇新論文得出結論,一堆尚未被發現的小行星可能在金星附近產生類似的光環。美國宇航局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金星研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共同作者馬克庫徹納在一份聲明中說:「並不是每天都能發現太陽系內部的新東西。」 「這在我們附近是正確的。」
  • 太陽繫到底存不存在第九大行星?專家觀點讓真相撲朔迷離
    一些人認為,這可能就是環繞太陽公轉的「第九大行星」。但由於距離很遠,他們並沒有直接觀察到這顆行星,而是根據其他天體運行軌跡的變化推斷出它的存在。在海王星的軌道之外並非一片虛無,這裡不僅存在著被踢出的冥王星和其他幾顆矮行星,還充滿了許多微小冰封的天體,被稱為柯伊柏帶,其中的天體都是太陽系形成後留下的殘骸。據估計,柯伊柏帶中存在3.3萬個尺寸超過60米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