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你的雙眼!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精彩的太陽系軌道圖!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簡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博士生Eleanor Lutz根據NASA等機構的公開數據製作了《太空地圖集》,其中包括行星、衛星和外太空等十個可視化圖像。她將有關宇宙的信息形象化變成美麗的圖像,讓人們可以從另一種角度來重新看待宇宙。

太陽系的軌道圖

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在直接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八大行星,其餘的天體比較小、如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間接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叫做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

如果你想知道科學可視化的天才是什麼樣的,不妨去看看埃莉諾·盧茨。她是華盛頓大學生物系的博士生,在她的網站Tabletop Whale上,你可以看到她令人驚嘆的作品。

她最新的作品是一張地圖,顯示了太陽系中18000多顆小行星的所有軌道。其中包括10000顆直徑超過10公裡的小行星,以及約8000個未知大小的天體。

正如她網站標語所說,她製作「與科學有關的圖表、信息圖表和動畫」。這包括「發光生物的視覺概要」、「在地球上能看到的所有星星」和美麗的水星地形圖。

(圖解:發光生物的視覺概要 圖源:Eleanor Lutz)

她的最新項目使她在太空界獲得了很多關注。過去的一年半裡,盧茨一直在繪製一幅太空地圖集。它是包括行星、衛星和外層空間在內的十種可視化的集合。正如她在自己的網站上所說的,「我製作了一張地球四季的動畫地圖,一張火星地質圖,以及一張太陽系中所有大於10千米的事物的地圖。」正是這張十千米以上物體的地圖引起了轟動。

(由Eleanor Lutz製作的太陽系軌道圖 圖源:Tabletop Whale,版權歸Eleanor Lutz所有)

盧茨製作的太空地圖集的所有數據都是可以免費獲得的公共數據。她從NASA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等機構獲取這些信息。而促使她研究科學可視化的部分原因是,儘管數據是公開且免費的,但它是未經加工的。把這些原始數據轉化成一個有用的,甚至漂亮的圖像,需要做大量工作。

(火星地形圖 圖源:Tabletop Whale)

在接受《連線》的採訪時,盧茲說:「這些數據所有都是可訪問的,這點我真的感到開心,但將他們可視化卻很難。這真是一門了不起的科學,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來看待它。」

(月球地形圖,版權歸Eleanor Lutz所有)

盧茨將一些她尚未發表的作品分享給了《今日宇宙》,其中包括一幅令人驚嘆的地球四季動圖。

盧茨的作品不僅僅涉及到數據可視化。她有一雙設計師的眼睛,使她的一些作品非常具有藝術感。但作為一名科學家,她更樂意分享她用來創作作品的數據和方法。她打算公布她每個作品的開原始碼,以及如何創建它們的教程。

(世界各地的星座,圖源:Tabletop Whale)

如果不接觸科學,就很難真正理解我們的世界,或自然界的任何東西。沒有科學,我們有的只不過是奇聞軼事和觀點。但科學是基於數據的,龐雜的數據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的。理解它既費力又耗時。

盧茨的工作使這個問題變得更簡單。在接受《天文在線》雜誌採訪時,她說:「了解科學中一些有趣的、令人敬畏的東西是有知識障礙的。有這麼多的科學事實和公式,我希望這些很酷的想法能夠被理解。」

作者: Evan Gough

FY: Nepul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扁平的?真實的太陽系模擬運動軌跡圖,超出你的想像
    所謂的黃道平面是各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時形成一個軌道平面,各大行星運行軌道都在這個平面上,唯獨冥王星的運行軌道不在,冥王星的運行軌道與黃道平面形成了一個17°的傾斜角,由於冥王星運行軌道不在黃道平面上,又或者科學家出於情感因素覺得冥王星影響了太陽系的「美觀」,因此最終把冥王星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沒有了冥王星的太陽系,
  • 科普:太陽系是扁平的?真實太陽系運動軌跡,超出你的想像
    所謂的黃道平面是各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時形成一個軌道平面,各大行星運行軌道都在這個平面上,唯獨冥王星的運行軌道不在,冥王星的運行軌道與黃道平面形成了一個17°的傾斜角,由於冥王星運行軌道不在黃道平面上,又或者科學家出於情感因素覺得冥王星影響了太陽系的「美觀」,因此最終把冥王星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沒有了冥王星的太陽系,
  • 你還以為太陽系是扁平的?太陽系真實模擬運動軌跡圖其實是這樣的
    ,然後四周有八顆恆星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這八顆恆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而生命就誕生在距離太陽第三遠的地球上,這八顆行星億萬年來一直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於是就形成了我們所在的太陽系。
  • 終於找到你了!太陽系最遠的星星
    【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系最遙遠的天體】近期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中一顆最遙遠的天體。編號為2018VG18,其別稱為「Farout」,距離太陽大約120個天文單位(AU)。這個天體的直徑大約為500千米,這樣的直徑很可能是一個球形,並可能會成為一顆矮行星。
  • 你可能也曾「偶遇」的萊洛三角形
    但在這段旅程內,推進器極易因為自身巨大的重量,導致變形的發生。而對於液體燃料火箭來說,即使是再輕微的形變也可能造成燃料洩漏發生事故。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減少形變發生的可能,火箭截面是否為正圓形就變得極為關鍵。而NASA的技術人員對此也提出了一套檢驗標準:每隔60°測量一次火箭的直徑,如果3次測得的直徑都相等,那火箭的截面即使不是標準的圓形也差不多了。
  • 1.8萬個軌道!這張史無前例的星圖打破了教科書上太陽系的觀點!
    當科學家們看到這一幅佳作時完全被震撼,是的,從來沒有人能夠畫出如此詳細的人類家園,僅憑語言根本無法表達這張星圖所包含的廣袤和精彩!下圖立刻奉上!這張太陽系地圖顯示了18000個天體的精確軌道模式,在太陽系的大部分地圖上,你可以看到八顆標準行星(加上冥王星目前的位置)像可愛的小鴨子一樣跟在熾熱的橙色太陽後面。
  • 你沒見過的太陽系全景,疑似外星人真是存在
    ,但是我們卻未曾有一個星系的全景圖,現在科學家們利用望遠鏡所觀望到的景象以及物理學軌道的研究,終於創設出了太陽系的全景圖。 人類雖然不能飛出太陽系,但是看著太陽系的全景圖,卻能反思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平常所看的太陽系的模擬圖,通常只是
  • 你以為太陽系是扁平的?太陽系真實模擬運動軌跡圖,顛覆你的認知
    為了探測宇宙深空奧秘,70年代美國宇航局向太空發射了多個深空探測器,包括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等,在這些探測器中最著名的當屬於旅行者1號,旅行者1號發射的時間為1977年9月5日,經過43年漫長而孤獨的飛行,如今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它的飛行距離長達
  • 水星凌日精彩上演,這些你可能不知道!
    從圖中可以看到水星如一顆一粒小芝麻粒般黑痣從太陽左上方「臉上」緩慢爬過的罕見景象。      由於我們知道的水星和地球的繞日運行軌道是不在同一個平面上的,他們之間有一個7度的傾角。當水星和地球兩者的軌道處於同一個平面上,而且剛好日水地三者又排成一條直線時,就發生了水星凌日。地球每年5月8日前後經過水星軌道的降交點,每年11月10日前後又經過水星軌道的升交點。所以,水星凌日只發生在這兩個日期的前後。
  • 林丹宣布退役後,出軌女主發聲:擦亮雙眼,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分享了自己這段時間內心的感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林丹退役,她終於有機會把自己所受的委屈全部說出來,甚至直接表示:擦亮雙眼,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趙雅淇是林丹出軌的女主角,但是她並非一個素人,而是一個小演員,有著不錯的長相和身材,但是要說有多迷人也不算。不過可能很多男人都會喜歡她這個類型吧。
  • 彗星軌道的新研究表明地球軌道所在的黃道平面可能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主要準星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項關於彗星軌道的新研究表明,地球軌道所在的黃道平面可能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主要準星。日本職業與環境健康大學助理教授Arika Higuchi通過追蹤長周期彗星距離太陽最遠的點,表明可能存在第二個「空黃道」對準平面。「空黃道」指的是原本是空的,但後來被彗星填充的平面。我們知道如果觀測太陽系,最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太陽系中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或多或少地位於黃道平面,也就是地球軌道形成的平面。除了彗星之外,其他行星、小行星以及其他一切事物的軌道都在這個平面的幾度之內。
  • 太陽系裡有可能存在第二個地球嗎?比如在地球軌道的另一邊?
    曾經認為金星是第二個地球,那個永遠都在西方或者東方天空出現的耀眼星星,最有可能成為地球的姊妹行星,喬治亞當斯基(UFO界的胡扯大王)曾經以說自己會見過金星人,幸虧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去世了,否則等金星探測器成功後發現金星是個地獄,你讓他的臉往哪兒擱啊!這個地球躲在哪裡?
  • 冰翠不等於冰種翡翠,二者有本質區別,擦亮雙眼,千萬不要上當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吃了「冰翠」的虧,上了這種翡翠仿品的當! 「冰翠」是什麼? 「冰翠」實際上是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綠色天然玻璃,因其具有鮮豔的綠色和較高的透明度,而被稱作「冰翠」。
  • 地球軌道上出現兩個地球會發生什麼?和你想像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很多人想的可能是,完了,地球當然是完了,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好吧,這個有點鬼扯,畢竟是量子力學微觀世界的理論,不過拿來做比喻也不礙著誰吧,兩顆星球不可能共享一個軌道,所以它們會「轟」的一聲,發生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種現象在45億年前剛剛誕生的太陽系曾經發生過,而且就發生在我們地球身上。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啥會有傾角?這可能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太陽系外側那些冰凍天體所表現出的一些怪異運動行為可能與一顆未知的「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有關係一項最新研究稱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所謂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對整個太陽系各大行星的軌道傾角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同樣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伊莉莎白·巴裡(Elizabeth-Bailey)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她表示,這一有關第九大行星的理論現在可以被進一步拓展到對其他大行星的軌道異常提供解釋。巴裡表示:「因為我們認為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應當擁有非常大的軌道傾角,這就意味著它可能對其他天體的軌道傾角數值產生影響。這似乎符合相關觀測,支持第九大行星可能的確存在的理論。」
  • 高分系列衛星 擦亮中國「天眼」(圖)
    原標題:高分系列衛星 擦亮中國「天眼」(圖)   高分二號衛星天山天池融合影像這雙「天眼」是否明亮,決定了我們所看到的景物是否清晰。因此,無數航天科研人員孜孜不倦地工作,為的就是不斷擦亮這雙「天眼」。   9月29日,「高分二號」衛星首批影像圖公布,在600公裡高空所拍下的照片,能清晰地看到馬路上的斑馬線。這是我國首批亞米級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圖,標誌著我國衛星遙感技術進入亞米級時代。
  • 地球軌道上再有一個地球會發生什麼?和你想像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然而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是,在我們的太陽系裡就有另外一個特例,這就是土星的衛星土衛十一埃庇米修斯和土衛十雅努斯當速度快的追上速度慢的時,就會和速度慢的交換軌道並慢下來,而速度慢的那一顆速度變快,離它越來越遠,轉過半圈之後又過來追它,然後又交換軌道,速度變慢。就像一顆衛星追上另一顆後推了它一把,讓另一顆變快進入內軌道,而自己變慢進入外軌道,兩顆衛星就在這種友好的「競逐」中相互禮讓,相安無事,在同一個軌道上運行,最接近的距離是15000公裡。
  • 「專題-太陽系」你所不知道的太陽系-離散盤
    上幾期,我們介紹了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和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近地天體,並且離開了內太陽系,在海王星內天體中探索了一番,了解了半人馬小行星,又來到海王星外天體區域中,領略了太陽系形成初期遺留下的柯伊伯帶。這一期,我們來介紹下與柯伊伯帶相交的離散盤(Scattered Disc)。
  • 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疆: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建議橫屏查看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感想?眼尖的你肯定發現了圖中的旅行者1號飛行器,這個由美國宇航局的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在太空已經飛行了將近41年了,但是也就剛飛出日球層頂,還沒有正式接觸到奧爾特雲,以目前每天大約160萬公裡的速度,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將在大約300年後到達奧爾特雲,而到達其外側邊界大約需要3萬年。柯伊伯帶
  • 天文學家新發現:木星可能曾把一顆行星驅逐出了太陽系
    如果你想製造出和我們差不多的另一個太陽系——有中心恆星、巖石行星和氣態巨行星——開始時你只需要一團夠冷夠密的氣體分子雲,它就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縮。之前幾代恆星會將產出的重元素返還回宇宙中去,所以只要它們的數量足夠多,而你又讓這些新星團在物質最集中的地方形成,你就會擁有所有必要的原材料,來製造一個物質豐富的恆星與行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