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一種病
肥胖是指人體內脂肪量超出正常範圍,並可能引起人體生理功能出現異常或潛伏著誘發其他疾病的一種狀態。
肥胖的診斷主要由體重指數和腰圍來判斷。正常體重指數BMI在18.5~23.9之間,BMI超過24,男性腰圍大於85釐米,女性腰圍大於80釐米為腹部脂肪蓄積的界限,即可認為肥胖。
計算公式:BMI(kg/㎡)=體重(kg)/身高(㎡)
腰圍102釐米=糖尿病
肥胖者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腰圍是預測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對於女性來說,腰圍達到80公分,屬於警戒狀態,如果達到88公分,屬於高危人群;對於男性來說,腰圍大於90公分是屬於警戒,大於102公分屬於高危。
肥胖者普遍胰島素抵抗
據統計,在2型糖尿患者中80%是肥胖者,同時60%的肥胖人群患有糖耐量低減。肥胖者普遍存在胰島素抵抗;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為了克服胰島素抵抗,胰腺只能大量合成胰島素,造成肥胖者血液胰島素水平大大高於普通人,這就是所謂「高胰島素血症」。
累垮胰島
肥胖早期,還可以通過高胰島素血症勉強把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隨後,由於超負荷工作,胰腺功能漸漸衰竭,胰島素的生成不足以維持血糖正常水平。久而久之,糖尿病就不可避免的降臨在肥胖者身上。
加速糖尿病併發症
我們知道,糖尿病是代謝性疾病。肥胖可加重代謝紊亂,引起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等病理改變,是脂肪肝,高血壓,痛風,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病變的重要誘因。
從肥胖到糖尿病的進展一般為:肥胖糖耐量低減2型糖尿病難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併發症致殘及死亡。
減肥,是糖尿病防治療法
要想遠離糖尿病、控制好血糖,就必須要先減肥,控制好體重。這已經成為肥胖者防治糖尿病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1、控制高熱量食物
儘量減少食物中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烹調食物多以蒸、燉、涼拌等方式為主,拒絕油炸。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鼓勵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粗糧等。少吃油炸、煎炒、肥肉、臘腸、動物內臟、糕點等高脂高油食物。
2、吃飯慢一點
進食應細嚼慢咽,一旦有飽的感覺立即停止進食,以免攝食過多。每餐最好做到7、8分飽,就是原來吃倆饅頭,現在最好是一個半。
3、粗細搭配吃主食
減肥時要減少一些主食,但不能過少,每天不能少於生重1.5兩,熟重約等於饅頭2兩、米飯3兩。
嘗試粗細搭配,給白米飯添些雜豆(紅豆、綠豆、芸豆、豌豆等)、雜糧(糙米、大麥米、玉米碎、燕麥等),如果愛吃麵,就在精白麵粉中加些玉米粉、黃豆粉、紫薯粉。這樣既能吃飽,還能延緩血糖升高,有利於減肥、預防糖尿病。
4、堅持運動
為自己制定一個體育鍛鍊計劃,多選擇有趣味性的活動來培養自己的運動興趣。如遊泳、跳舞、打桌球等。運動時間要持續30分鐘以上才有效果,如一次不能堅持,應以10分鐘為一個時段分為3個時段來完成。運動貴在堅持,切不可三分鐘熱度,不然難以取得效果。
5、每周測一次體重
關注一下自己的腰臀比,腰臀比是預測健康的一項指標,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屬於健康範圍。但當比值大於1時,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大。
牢記減肥防病數字歌
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代謝症候群。這是一個典型的「不良生活習慣病」,防治必須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必須記住:
一個信念:與肥胖決裂;
兩個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個不沾:不吸菸,不飲酒,不熬夜;
四個檢查:定期查體重、血壓、血糖、血脂;
五六個月:減肥不求速成,每月減一兩公斤即可,五六個月就見成效;
七八分飽:飲食上要「總量控制、搭配豐富,先菜後飯、細嚼慢咽。」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飽,以素食為主,同時保證種類豐富、營養均衡;進餐時先吃青菜,快飽時再吃些主食、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