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為啥中國人吃大米不用勺子?中國吃貨:「萬物皆可用筷子」!中國各種各樣的美食種類也是比較多的,那麼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中國的美食歷史非常悠久,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美食種類,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也是能夠吃得心滿意足,但是我們中國人在吃食物的時候也肯定是需要用到一些餐具的,其實我們中國最簡單最實用的一個餐具就叫做筷子,這是屬於老祖宗的一項偉大發明了,但是實際上對於西餐他們在吃的時候是需要用到刀叉的,可是對於我們中餐和西餐,在用到的餐具上面也是有著一個共同點,就是勺子。
甚至我們中國人用勺子的歷史比用筷子的歷史還要悠久呢,其實在中國最早期的勺子是骨質的,但是後來因為慢慢的飲食文化的發展,腦子幾乎已經不用不能夠滿足我們對於食物的需求,所以也就誕生了一種更實用性的筷子餐具,但是勺子相對應也就並沒有消失,那麼對於勺子,他也同樣是可以吃上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流食物體,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用的餐具。
可是在西方國家裡邊用勺子的歷史也同樣是比較悠久的,但是那個時候勺子這個餐具也並沒有和刀叉這個餐具同時出現,而配套的刀叉勺也同樣出現的話,也就距今只有900多年的時間,但是對於我們中國人吃飯所用的勺子,對於很多的老外看到之後也是覺得非常好奇,為什麼說中國人吃大米的時候不用勺子呢,其實影響餐具變化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說烹飪方式的改變以及食材種類的變化等等,這些都是會影響我們用到餐具的變化程度。
在我們中國人的烹飪方式種類也是比較多的有炒煮燉燜等等這些比較常見的烹飪方式,但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為了尋求到一個熟識的效果,基本上也都會把這些食物切碎,當然對於切碎的食物,如果說用筷子來夾取的話也是非常容易的,所以說從這一點來看的話,筷子的誕生也是一種必然趨勢了,而且對於老外他們的烹飪方式則和我們是不大一樣的,他們更加傾向於用稍尖家主這些烹飪方式,那麼這些烹飪方式也是比較適合大塊食物的烹飪,所以說想要吃到嘴裡邊的話,也是必須要用刀給切碎才可以了,那麼對於刀叉的誕生,在這裡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
可是對於我們中國人在吃大米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勺子,而且是用到的筷子呢,老外看到之後也同樣是覺得比較驚訝,我們也都知道大米是屬於一種比較小的顆粒物,如果說用筷子的話,肯定是沒有勺子好用的,用勺子也就能夠有一個更大的面積可以乘的更多,但是筷子是屬於兩個獨立的木棍,接觸面積比較少,所以說在家大米的時候也就能夠讓吃大米的難度變得更高了,可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在我們中國的餐桌上會把大米蒸成米飯,那麼這個時候大米就會直接粘連在一起,如果直接用筷子夾的話,也是非常輕鬆的,能夠夾得起來,可是勺子在吃蒸米飯的時候已經並沒有展現的那麼靈活了。
其實筷子吃米飯的時候作用也是比較大的,不僅僅可以吃大米,當然對於我們中餐裡邊的各種炒菜或者是麵條類的食物,也全部都可以用筷子很好的加起來,但是勺子也是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那麼說到這裡的時候,我們也是有必要說一下老外,又一個比較好奇的問題,為什麼說我們中國人吃麵條的時候不用勺子不是更加方便嗎?其實不管是麵條或者是大米,他們也並不是能夠影響筷子的誕生,在最早期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吃飯也同樣會用刀叉吃飯,可是後來為什麼說刀叉會被筷子取代呢?也是因為刀叉根本就不能滿足我們對於熱食的飲食理念,而且也並不能滿足一些新興事物的出現,就比如說黃瓜,洋蔥,白菜這些新型食材,當然還和我們剛才所說的烹飪方式有著很大的觀念。
所以說刀叉是不太適合吃太燙的食物,而且也是不太適合吃一些比較細碎的食物,當然也是不太適合吃一些比較薄的蔬菜葉子,從這一點也就可以看得出來塊的相對來說也就更加靈活一些,那麼對於老外所說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吃大米的時候不用勺子呢,也是因為我們吃的大米也並不是顆粒狀,而是把大米蒸熟之後粘連在一起,用筷子吃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筷子不僅可以吃到米,甚至在我們中餐裡邊的任何食物都可以用筷子輕鬆的夾起來,這也就像我們所說的,「萬物皆可用筷子夾」這個道理,甚至我們中國的小孩也是可以很熟練的使用筷子,而且筷子在我們中國人的手裡邊幾乎已經使用得遊刃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