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筷子還是勺子吃中國米飯更有效?」老外的回答很有意思

2020-11-29 飲食部落

大米在很多亞洲食物裡出現的頻率很高,但是在歐洲,美洲他們對大米的喜好就沒有我們這樣熱衷,很多時候西方人只會認為大米是一種蔬菜,並不會經常吃。在烹飪上,像西餐烹飪方式並不十分適合烹飪米飯。在餐具上老外們使用刀、叉、勺吃飯,但餐刀,餐叉沒法吃米飯,相反勺子的確可以吃米飯。

在中餐裡我們用筷子吃米飯,實際上我們用筷子吃米飯很多老外是不理解的,因為他們覺得筷子只是兩根木棒配合的餐具,米粒無法夾起來,用勺子才是更適合的。其實我們吃的米飯可不像老外吃的米飯,老外吃的米飯顆粒狀,而我們吃的米飯是蒸出來相互粘在一起,用筷子能夾起來。

在國外問答論壇就有老外提問道:「用筷子還是勺子吃中國米飯更有效?」那麼為什麼我們不用勺子吃米飯呢?我們要知道在我們的餐桌上也是有勺子這種餐具,但我們經常用它喝湯。因為勺子是一種作用單一的餐具,它能做到的一個動作即:鏟!

在吃米飯的時候,我們還會搭配菜餚,勺子鏟米飯沒問題,但勺子無法吃炒菜這樣的食物。我們用筷子能夾,能挑就已經代替了勺子的作用。使用勺子吃米飯,用筷子吃菜,只會讓吃飯變得更麻煩。

那麼關於老外的提問「用筷子還是勺子吃中國米飯更有效?」老外們是怎麼回答的,有老外的回答很有意思。

有老外回答道:長粒大米如果比較鬆散,單獨的大米不是筷子的首選,那樣吃米飯用筷子是徒勞無功的,因此,勺子是首選。像炒飯這樣的食物,我不敢說用哪種餐具最好。根據米飯裡放的是什麼,以及米飯裡有多少醬汁,你得看看哪種餐具最好。有些炒飯很粘稠,筷子也不錯。但炒米飯是幹的,你會乞求得到一把勺子。

還有老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道:這是一個石頭、剪刀、布的遊戲。石頭一定能打敗剪刀,剪刀一定能打敗布,但是拜託,布只能藏住石頭。在米飯上,叉子是笨拙的,它有方形的邊緣,最好用來戳東西,但是戳大米被認為是無效的。勺子只不過是一把小鏟子,沒有人想獲得巨型的米飯,最後碗裡還會剩下一些。剩下的只有筷子(最適合剪刀的角色)它將獲勝。

還有老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道:吃中國米飯嗎?你去看看中國人是怎麼吃米飯的,我敢保證,勺子被放在角落裡。通常中國人吃的米飯是粘的可以輕輕放在筷子上,用勺子你將獲得一大口米飯,不要這麼做,你沒吃過米飯嗎?還是米飯很好吃?他們會這樣想。

還有老外回答道:勺子吃中國米飯很快,但這不是一個用效率能解決的問題。考慮到米飯的配菜,它們很多時候比勺子大一些,勺子將成為負擔。筷子吃中國菜很方便,米飯相互黏在一起,筷子更有效。

相關焦點

  • 老外:為啥中國人吃大米不用勺子?中國吃貨:「萬物皆可用筷子」
    老外:為啥中國人吃大米不用勺子?中國吃貨:「萬物皆可用筷子」!甚至我們中國人用勺子的歷史比用筷子的歷史還要悠久呢,其實在中國最早期的勺子是骨質的,但是後來因為慢慢的飲食文化的發展,腦子幾乎已經不用不能夠滿足我們對於食物的需求,所以也就誕生了一種更實用性的筷子餐具,但是勺子相對應也就並沒有消失,那麼對於勺子,他也同樣是可以吃上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流食物體,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用的餐具。
  • 為什麼中國人用筷子代替了勺子?美版知乎提問,網友回答亮了
    剛才我們也說道,勺子依然是我們餐桌的一種餐具,它並不像刀叉被筷子完全代替,在我們餐桌上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使用率上,勺子在我們餐桌上顯然沒有像西方人那樣依賴勺子,原因我們之前說過,這和食物有關,以及和其他餐具有關。在食物上,老外喜歡吃大塊食物,所以他們喜歡用刀叉切割後食用,在湯的問題上,老外喝的湯又濃又黏稠。
  • 外國人好奇:中國人吃米飯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勺子?
    說起來我們在烹飪方式上面中餐講究熟食,比方說燉燜煮炒等等,為了得到一個熟識的效果,往往就會把食物切碎,切碎的食物對於筷子來說特別容易夾取,所以從這點上面使用筷子肯定是當然的,但是相反的是老外烹飪食物的時候喜歡用煎炸煮炒烤往往都是一些比較大塊的食物,吃到嘴裡面必須用刀切碎之後才可以,所以當車的誕生也就容易理解了。那麼為什麼我們在吃大米飯的時候不用勺子用筷子呢?
  • 先有筷子還是先有勺子,考古人員給出回答,答案真的是很難猜!
    在生物學界,有一個很有趣味的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在歷史學界,當然也存在這樣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先有筷子還是先有勺子?」筷子和勺子都是我們生活很熟悉的餐飲器具,那麼聰明的讀者們想過這個問題嗎?今天小編就給您揭秘這個問題的答案!
  • 老外回答亮了
    中餐文化和西餐文化有很多差異,比如在我們餐桌上我們用筷子吃飯,而外國人用刀叉甚至是用手吃飯。當然在習俗上也有明顯區別,比如我們吃飯請客都是請客一方支付飯錢,而在外國人的飲食習俗了並沒有這麼一說。在國外的問答論壇上就有外國網民提問道:「中國人吃飯有哪些不成文的規定?」
  • 最美好的愛情應該像筷子而不是勺子
    用筷子夾食物的時候,永遠是一個為主,一個為輔。一個主動,一個從動。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在上的不是永遠在上,在下的也不是永遠在下。它們可以隨時調換位置。筷子成雙出現,與太極陰陽理念相符,代表著萬事萬物皆有兩個對立面組成。
  • 這幾道菜對中國人可能有「惡意」,最好不要用筷子,直接用勺子吧
    作為中國人,我們一般都是用筷子吃飯,雖然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工具,但是當吃一些特殊的菜餚時,我們也會發現筷子不是很有效。今天翠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食物不能用筷子。 但如果用筷子吃這道菜,就會遇到麻煩,因為豆腐本身很嫩,而且很容易被夾斷。尤其是烹飪之後,豆腐會變得更軟更爛,即使夾中間,也會從中間裂開。
  • 雞蛋米飯煎餅,米飯這樣吃,酥酥脆脆孩子超愛
    雞蛋米飯煎餅By 紅宏米飯煎著吃的一款煎餅,就是廚房小白,也是0失誤哦。原料:米飯、小蔥、火腿腸、胡蘿蔔、雞蛋、鹽、胡椒粉、五香粉、黑白芝麻、花生油。做法步驟:第1步、準備食材。第2步、把胡蘿蔔洗乾淨切成小丁,火腿切丁,小蔥切成蔥花。第3步、把雞蛋打入一小盆裡,攪拌均勻。
  • 你家寶寶還在用勺子吃飯嗎?教育部:在這個年齡學用筷子最佳!
    筷子是餐桌上的,非常重要的一種工具,也承載著咱們國家,上下五千年的飲食文化。更是寶貝必須要學會的一種生活技能,對於使用筷子的時間其實有爭議,有的寶媽認為寶貝還太小了,就一直讓寶貝用勺子吃飯,等寶貝長大了之後,經常看大人使用筷子,就不用特意去教了。
  • 外國人:鋼製筷子可以拯救很多樹木,為什麼中國人卻很少用?
    譬如,在咱們中國的餐桌上,筷子、勺子是常見的餐具,在老外的餐桌上,刀叉是常見的餐具。隨中西飲食文化的交融,老外們也逐漸被中國大廚的手藝徵服,逐漸愛上了中餐。在中餐享受過程,老外們忍不住疑問,既然森林資源那麼寶貴,為什麼不用鋼製筷子來代替木製筷子?這樣一來可以拯救更多的樹木。為什麼中國人很少用鋼製筷子?老外還是有一些誤解的地方。因為中國人的筷子是竹子為原料,並非是樹木。
  • 碗上放筷子和三個勺子圖是什麼意思內涵 碗上1筷子3勺子寓意
    抖音最近很多人發碗上放筷子和三個勺子的圖片,碗上放筷子和三個勺子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碗上擺放1筷子3勺子寓意。 一雙筷子 起先筷子被人們叫做「箸」,那麼它又是如何演化為筷子的呢?有個說法是可能與船民有關,因為「箸」與「住」同音,對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之意,故反其意稱「箸」為「快兒」。 又因為大多數「快兒」是用竹子所做,於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頭,成為「筷子。
  • 筷子是誰發明的?哪些國家用筷子?
    筷子,我們經常用到,一直被視為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麼筷子是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呢?世界上有多少國家用筷子呢?筷子是誰發明的?第一種說法是大禹發明的。有一次,大禹在野外煮肉吃,陶鍋的肉很燙手,無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費時間,便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夾出來吃。
  • 印度人把中國美食帶回印度,大夥紛紛用勺子舀著吃,動作非常嫻熟
    印度人把中國美食帶回印度,大夥紛紛用勺子舀著吃,動作非常嫻熟因美食文化的差異,很多追求新穎美食的食客就會到國外去品嘗美食,對於外國人所烹飪出的食物,有些小吃還是蠻深受到食客追捧的,但印度人所烹飪出的口味卻很少見,連口感上都很與眾不同,幾乎有吃過的人也非常愛吃
  • 用筷子最難夾的3道菜,花生米只能算初級,最後一種要靠勺子幫助
    在不同的國家會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像西方國家多數用的餐具都是刀叉,如果讓他們學習用筷子的話,也是比較難的我們國家是用筷子的,同時它也是一種傳承,但是用筷子夾菜也是比較麻煩的,很多菜都是夾不起來的,對於小孩來說,在最初的時候學習用筷子也是比較難的。
  • 《抖音》一個碗一雙筷子三個勺子什麼意思​
    抖音一個碗一雙筷子三個勺子是新出的梗,也是一款系列的圖片,這個系列的圖片特別火,但是有的人看到之後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小編今天帶來的就是抖音一款碗一雙筷子三個勺子真正的含義,下面有詳細的介紹哦。 抖音一個碗一雙筷子三個勺子是新出的梗,也是一款系列的圖片,這個系列的圖片特別火,但是有的人看到之後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 被一次性餐具噁心了,這位大叔做了個能吃的勺子,賣到脫銷!
    如今,他還是一名企業家,是印度Bakey’s Food Private Limited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這位大叔曾遇到過一件糟心的事:「我點些吃的,服務員要把一次性勺子直接插到菜裡去,我一把從他手裡搶下了那個勺子。用手指在勺子上一摸,油膩膩的。
  • 吃中餐用筷子還是叉子?美國人再不用糾結了
    用不好筷子是不少美國人享用中餐的一塊心病,但現在他們好像找到了能挽救自己尷尬的「神器」。這種把勺子和叉子結合在一起的餐具狀似勺子切不開堅硬的食物,狀似叉子又恰好會戳到你的舌頭。Well folks, there’s a new sheriff in town, and its name is 「chork.」
  • 萬物皆可吃 能吃的杯子勺子筷子 別小看吃貨的力量!
    一些用過的顧客評價:「跟吃甜筒一樣,喝完咖啡,再把杯子也嚼著吃掉,口感不錯還有營養。」餓了麼也曾經推出過一款可以吃的筷子,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格力高的百奇餅乾,這種筷子是由麵粉、黃油、冰糖、牛奶和水為原料製作而成。分為麥香、抹茶、紫薯三種口味。
  • 韓國人吃活章魚,美國人吃血牛肉,看到中國的「它」,老外跪服!
    比如中國人喜歡用筷子吃飯,而西方國家的人喜歡用刀叉,印度人和非洲人卻喜歡用手抓著吃飯。除了吃飯的方式不同之外,吃的食物也有很大的差別,中國人的主食就是麵食和大米。美國人喜歡吃牛肉和麵包,可是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網絡和交通也變得比較便利啊,旅遊業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處旅行。通過旅行的方式把各國的特色美食,帶到自己的國家,因此減小了各國之間的飲食差異。
  • 筷子與刀叉折射中西文化差異 暗藏科學原理(圖)
    很多用慣了筷子的國人對老外的刀叉很不以為然,就是吃個飯嘛,還要刀子、叉子、勺子一長排,一不小心遇到大塊的食物還要雙手啟動,實在是麻煩。每每想到此處,心中便禁不住生發出很多自豪感來。也許你猜不到,其實這簡簡單單的兩根小棍裡,可是大有學問。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與江南民間忌諱有關。  說起為人類飲食服務的歷史,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