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在很多亞洲食物裡出現的頻率很高,但是在歐洲,美洲他們對大米的喜好就沒有我們這樣熱衷,很多時候西方人只會認為大米是一種蔬菜,並不會經常吃。在烹飪上,像西餐烹飪方式並不十分適合烹飪米飯。在餐具上老外們使用刀、叉、勺吃飯,但餐刀,餐叉沒法吃米飯,相反勺子的確可以吃米飯。
在中餐裡我們用筷子吃米飯,實際上我們用筷子吃米飯很多老外是不理解的,因為他們覺得筷子只是兩根木棒配合的餐具,米粒無法夾起來,用勺子才是更適合的。其實我們吃的米飯可不像老外吃的米飯,老外吃的米飯顆粒狀,而我們吃的米飯是蒸出來相互粘在一起,用筷子能夾起來。
在國外問答論壇就有老外提問道:「用筷子還是勺子吃中國米飯更有效?」那麼為什麼我們不用勺子吃米飯呢?我們要知道在我們的餐桌上也是有勺子這種餐具,但我們經常用它喝湯。因為勺子是一種作用單一的餐具,它能做到的一個動作即:鏟!
在吃米飯的時候,我們還會搭配菜餚,勺子鏟米飯沒問題,但勺子無法吃炒菜這樣的食物。我們用筷子能夾,能挑就已經代替了勺子的作用。使用勺子吃米飯,用筷子吃菜,只會讓吃飯變得更麻煩。
那麼關於老外的提問「用筷子還是勺子吃中國米飯更有效?」老外們是怎麼回答的,有老外的回答很有意思。
有老外回答道:長粒大米如果比較鬆散,單獨的大米不是筷子的首選,那樣吃米飯用筷子是徒勞無功的,因此,勺子是首選。像炒飯這樣的食物,我不敢說用哪種餐具最好。根據米飯裡放的是什麼,以及米飯裡有多少醬汁,你得看看哪種餐具最好。有些炒飯很粘稠,筷子也不錯。但炒米飯是幹的,你會乞求得到一把勺子。
還有老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道:這是一個石頭、剪刀、布的遊戲。石頭一定能打敗剪刀,剪刀一定能打敗布,但是拜託,布只能藏住石頭。在米飯上,叉子是笨拙的,它有方形的邊緣,最好用來戳東西,但是戳大米被認為是無效的。勺子只不過是一把小鏟子,沒有人想獲得巨型的米飯,最後碗裡還會剩下一些。剩下的只有筷子(最適合剪刀的角色)它將獲勝。
還有老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道:吃中國米飯嗎?你去看看中國人是怎麼吃米飯的,我敢保證,勺子被放在角落裡。通常中國人吃的米飯是粘的可以輕輕放在筷子上,用勺子你將獲得一大口米飯,不要這麼做,你沒吃過米飯嗎?還是米飯很好吃?他們會這樣想。
還有老外回答道:勺子吃中國米飯很快,但這不是一個用效率能解決的問題。考慮到米飯的配菜,它們很多時候比勺子大一些,勺子將成為負擔。筷子吃中國菜很方便,米飯相互黏在一起,筷子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