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敢闖敢試,他們為每個基層神經元裡注入創新基因

2020-12-01 澎湃新聞

司法所作為司法行政機關的前沿陣地,在服務基層社會穩定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指導人民調解、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基本力量。一直以來,浦東的基層司法所將浦東開發開放的創新基因,深刻地融入到指導基層人民調解的工作中,在長期的實踐中積極作為,探索前行,以奮鬥的智慧和勇氣擔當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多年來嶄獲了「全國模範司法所」、「全國模範調委會」、「市級先進集體」等不少榮譽。

在時代發展路口敢闖敢試

21世紀初,隨著多項國家、市和區重點工作落戶花木,大量動遷安置工作隨之啟動,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許多矛盾糾紛;同時,大批外籍人員在花木定居、工作,「老娘舅」們遇到了新問題:涉外糾紛調解。在時代風口,花木司法所勇於創新、敢闖敢試,用新的工作機制為人民調解注入更多活力。

「當時,廣大居民群眾正在從『單位人』的身份,向『社區人』逐步轉變,他們對社區管理部門的依賴和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各類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也隨之多樣化。」花木司法所所長谷新景表示,當時花木正面臨必須改革創新的路口。

為此,花木對當時的組織資源、網絡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整合,延續了「街道——分社區——居(村)委會三級網絡」這個現在已經被廣泛認可的「治理」概念,由政府主導開展社會治理。

「結合快速城市化發展的步伐,花木街道調解工作也適應社會新形勢,嘗試『社會化招聘、職業化運作』的模式,通過這一模式,我們的調解隊伍更加『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社會化』,能夠應對包括涉外調解在內的各類糾紛,為職業化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摸索出一條可行之路。」谷新景說。

在通過「社會化招聘、職業化運作」建立了花木街道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同時,街道在6個分社區建立服務站,在居村委建立人民調解工作站,在商業廣場建立人民調解工作 室,並針對當時基層矛盾糾紛的焦點,建立了物業管理糾紛、來滬人員勞資糾紛、(輕)傷害糾紛3個人民調解委員會,形成了一個層次豐富、形式多樣,同時又協調一致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解體系。

各級人民調解員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大局,切實為群眾辦實事。有一次,一家通訊公司擅自在花木牡丹、培花地區搭建通訊塔,引起周邊居民的強烈抵制,並揚言要集體上訪。社區調解員第一時間介入,一邊做好居民的情緒疏導與安撫工作,同時聯動城管部門發出整改通知,並在上級部門的協調下,組織矛盾雙方代表多次對話,最終拆除了通訊塔,化解了這一問題。

「回顧這些年來花木街道的人民調解工作,可以發現人民調解不應僅僅維護社區穩定,更應該成為受廣大居民歡迎的民心工程,人民調解員隊伍要成為服務群眾、服務人民的有生力量,十多年過去了,這一點依舊不變。」谷新景說。

整合資源打造「大調解」

讓司法所成為社區調解的指導者與調解志願者隊伍的組織者,發揮社會矛盾大調解格局基礎平臺的作用。2009年,高東司法所啟用上述「兩者一平臺」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市、全國層面屢獲殊榮。

要做好指導者與組織者,顯然憑藉司法所自身的力量是不足的,因此他們首先整合了政府、社會上的各類資源,組建了強力的隊伍,這構成了大調解格局工作體系的基礎。在大調解的大旗下,法院、公安、信訪、綜治等政府資源匯聚在一起,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能夠有效銜接。

「具體做法很多,比如推進民事案件和輕傷害治安案件 的委託調解;與信訪部門、綜治部門密切配合,聯合開展排查分析工作;對疑難矛盾進行聯合調解,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信訪代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聯動的基礎平臺作用等。」高東司法所所長應健說。

同時,專業律師等社會資源也被整合進來,與政府資源一起,形成了推進人民調解工作的合力。高東司法所與專業律師事務所籤約,一批律師成為調解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為大調解格局添磚加瓦。

「變上訪為下訪、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序為有序」,大調解格局中代理信訪的工作,將許多原本會發展成群體性上訪的矛盾及時化解。2010年3月,楊園四居有23戶居民因為物業管理費收繳問題,和物業公司發生矛盾,6月起陸續有居民前往鎮相關部門上訪。

「居委調解幹部在司法所的指導下,收集整理了大量歷史信息數據,證明23戶居民提供的信息是正確的,之後居委書記受23戶居民委託代理信訪,將這些信息上報給有關部門,最終矛盾雙方在2011年1月達成協議,讓這一事件得到圓滿解決。」應健說。

更加重要的是,司法所作為社會矛盾大調解格局的平臺,不僅發揮了維護穩定「防火牆」的作用,還凸顯了促進和諧「推進器」的優勢。信息排摸員、信息員、調解員與鎮調委會組成調解網絡,定期對社會矛盾開展排查,一旦發生糾紛,信息員能夠在10分鐘內掌握情況並反饋。

「那段時間,高東鎮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動拆遷、徵地補償、勞動爭議等各方面的矛盾不斷凸顯,而通過大調解格局,矛盾糾紛能夠及時得到有效化解、司法所幹部的能力得到充分鍛鍊,我們也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向前。」應健說。

工作經驗形成調解機制

一個居民區配備了2名結對律師,他們採取「AB角」模式,確保法律支持終年不斷。在周家渡街道,通過「1+2+X」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基層居民區有了堪稱「豪華」的法律支持。「我們與3家律師事務所籤訂了公共法律服務協議,探索建立『1+2+X』的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周家渡司法所所長胡賢卿介紹道。

其中,「1」指的是每一家律師事務所由多名律師組成團隊,分別負責一個由10個左右居民區構成的網格化片區;:「2」代表每一個居民區都有2名結對律師,採取「AB角」 模式提供服務支撐;「X」則要求每一個居民區充分發揮、調動網格內城管、安檢、市場監管、衛監、派出所等職能部門的作用,促進社區依法治理和民主自治。

這一模式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由公共法律服務律師參與的《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就公益性收入糾紛返還案例》,入選了新區人民調解參與社會治理十佳優秀案例。公共法律服務律師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能,為矛盾雙方提供了精確的法律指導,有效引導他們通過正規法律途徑解決糾紛,避免了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而在疫情期間,縱然不能提供面對面的法律援助,公共法律服務律師保持「手機24小時暢通」「微信QQ直連」,讓服務不降準,確保居民群眾的法律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回應。

為了「抗疫」,封閉小區的一扇邊門是否有法律支持,會不會有相關風險?上南五村在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時遇到了難題,幸而結對的申辰律師事務所律師及時提供了法律意見。「讓我們能夠依法施策,即便是在特殊時期也不忘法治精神,秉持依法治理的原則。」上南五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說。

「另一方面,針對基層比較突出的物業矛盾糾紛,我們嘗試通過健全『三分三定三保障』機制,完善物業糾紛協同調處模式。」胡賢卿說。其中,「三分」指的是分類、分級、分段;「三定」為定性、定責、定分止爭;「三保障」即專業保障、經費保障、制度保障。

通過「三分三定三保障」,周家渡的物業矛盾糾紛有了系統化的調處模式,更有了提前介入、將矛盾扼殺於萌芽的解決機制。2017年該機制實施後,原本月均12件的物業矛盾,如今已經降至月均6件,許多歷史遺留矛盾也得到了妥善化解。

「在聯合專業法律團隊的同時,我們還主動對接工程技術類專家,為調處矛盾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支持。」胡賢卿說。此外,在指導業委會換屆選舉、物業公司規範運作等方面,周家渡司法所積極配合街道房辦等職能部門,發揮積極的作用,推動形成「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的格局,有效提升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法治思維。

原標題:《【實踐】敢闖敢試,他們為每個基層神經元裡注入創新基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
    (新華全媒頭條·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為何能走在良治、善治的前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題:為何能走在良治、善治的前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新華社記者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作出明確部署。
  • 深圳特區融潮商基因 立足大灣區擁抱創新
    吳開松:黨中央作出興辦經濟特區重大戰略部署40年來,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蹟,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自1978年就來到了深圳,成為參與深圳特區建設的第一批開拓者,可以說是見證了深圳特區40年的發展。
  • 讓志願青春力量延伸到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星沙時報訊(記者 李丹)12月1日上午,「志願青春·聚力五零」大學生參與基層治理項目見面會在長沙縣召開,12個以高校大學生為治理主體的服務基層治理項目即將在長沙縣落地實施。長沙縣委副書記、縣委統戰部部長、縣委黨校校長周虔,副縣長黃澤紅出席活動。
  •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原標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 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第三輯)
    入選的90個案例涵蓋了農村、企業、社區、黨政機關和高等院校等各級基層黨組織,涉及幹部選用、黨的群眾工作、黨員培訓教育、黨員管理等方方面面,注重工作思路創新,注重工作內容創新,注重工作方法創新,注重活動載體創新,充分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直面問題的憂患意識,不僅為各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樹立了標杆,也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實踐經驗
  • 做強創新引擎 築牢基層堡壘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創新驅動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與源泉,基層創新是人民群眾密切關注且息息相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基層創新一直以來得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鼓勵引導支持基層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改革,及時總結和推廣基層探索創新的好經驗好做法。」
  • 新型腦成像技術給神經元貼上"條形碼"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和瑞士巴賽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團隊日前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創新的腦成像技術,追蹤了小鼠大腦外部皮層數百個神經元連接。新技術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更詳細的圖片,比現有方法更快捷更有效,且成本直線下降,有利於未來認識神經發育障礙。
  • 大學生會創敢闖,創新項目從賽場到市場
    「密封箱裡的甲醛濃度是0.275ppm(ppm為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幹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該種氣體分子數),現在我們把除醛瓷放進去,請大家看會有什麼變化……」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體育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賽場上,浙江大學化學系博士生陳子豐當場展示實驗。
  • 成為基因植根血脈和...
    先行先試挑戰貧困   多種賦能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要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優勢,創造更多經驗,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從敢闖敢試到先行示範,深圳正在推出一系列務實創新的改革舉措,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 德育工作大中小幼一體化銜接 上海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注入鮮明底色
    學校室內體育館以及校外的國歌展示館、桌球博物館……這些臨時「課堂」裡,孩子們上了一節節難忘的思政課。經過學校一年的精心設計,主題為「祖國媽媽,祝福您」的「統整式」創新思政教學收穫了育人實效。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滬上中小學,越來越多的課堂正在向外延伸——拓展到校內外的多樣空間、整合各種育人資源;同時,日益豐富的德育元素也滲透到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潤物細無聲。
  • 濰坊濱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動能
    濰坊濱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動能 2021-01-07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跳躍的基因可以幫助培養神經元
    和生元醫療國際了解到在實驗室培養皿中製造功能性腦細胞的過程需要精確激活自私自利的基因元件,即LINE-1(L1)逆轉錄轉座子。KAUST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一發現可以為帕金森氏症和其他腦部疾病帶來更安全、更有效的再生療法。 人類、小鼠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含有數十萬個L1元素。
  • 試論阿基米德APP的實踐與創新
    通過研究發現,阿基米德APP所具備的文字,社區化等功能,已成為阿基米德APP的創新和發展優勢,而傳播內容的廣泛性、多元化平臺的傳播性也成為傳統廣播媒體的創新和發展之路。 【關鍵詞】阿基米德APP 音頻類APP 創新 發展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誕生,網絡電臺和新媒體的APP逐漸改變人們的廣播收聽方式和習慣,也壓縮了傳統廣播媒體的生存空間。
  • 邢毓靜:面對科技創新的焦慮與擔憂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2017年,我在學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曾發出過這樣的倡議,希望學會匯聚深圳金融產研精英,匯集行業專業共識,日就月將,完成一個個金融創新與改革實踐的「小目標」;秉如椽大筆,書寫深圳金融行業大文章,提出真問題,開展真研究,做出真學問,更敏銳地與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脈動同頻共振。過去三年來,學會在學術研究工作組織和開展上探索了新辦法,推出了新機制。
  • 讓大學生在走基層中選擇基層
    沒有真正的走進,就談不上了解,學生們不了解基層,自然不敢奢望他們選擇基層。鄉村基層缺人才,學生缺鍛鍊,從杭電實踐來看,「兩缺」的問題可以通過「必須到基層鍛鍊才能畢業」來實現「一拍結合」,學子們在基層走著走著,就情不自禁愛上了基層,最終在就業的時候淡定地選擇了基層。從杭電實踐來看,推行「土地+」思政專業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緩解的不只是鄉村基層缺人才的難題。
  • 以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這是廣州紀檢監察機關大力推行鼓勵實名舉報工作創新的生動體現,也是近年來廣州紀檢監察機關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敢為人先、敢闖敢試是廣州紀檢監察機關的鮮明底色。特別是2018年以來,伴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進程,廣州市區兩級監委掛牌成立,開啟了廣州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 新時代,為靈魂注入紅色基因
    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靈魂,要求黨員幹部擔起帶頭之責,體現于堅定信念、維護核心、踐行使命的生動實踐之中。本期「修養視點」的三篇文章,從傳承紅色基因方面和讀者交流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和平時期,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形勢日趨複雜,敵對勢力對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需要保持高度警覺,常以先烈先輩為鏡,與革命傳統對表、向使命任務對標,堅決做到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把紅色基因轉化為軍魂永駐的精神支撐,永葆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的政治本色。
  • 金洞:送理論下鄉 激活理論學習「神經元」
    紅網時刻永州10月10日訊(通訊員 袁重華 周雲濤)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好、宣講好,讓新時代新理論落實到基層,在林區的廣袤土地上落地生根,金洞管理區開展了「百裡送書到瑤鄉」等送理論下鄉活動。
  • 把奮鬥融入基因裡
    東風日產黨委以「創新引領,化繁為簡」為總體思路,從流程制度化、信息數據化、文檔模板化、黨建人才專業化等四個領域進行改善創新。圖為部分專利證書展示。資料圖片。李喬娜(中)是東風日產「黨建打造創新舞臺」的見證者和受益人。她說,只有標準化工作與探索工作相輔相成,才能推動產品的持續發展和創新實力的不斷提升。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