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能走在良治、善治的前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全媒頭條·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為何能走在良治、善治的前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題:為何能走在良治、善治的前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

新華社記者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作出明確部署。

新華社記者近日在浙江基層採訪,從一個個鮮活故事中,感受到之江大地勇立改革潮頭,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強化黨建引領、推進科技支撐、引導群眾參與,譜寫著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新篇章。

黨建引領:黨員幹部成為聯繫服務群眾的中堅力量

75歲的退休老黨員沈珍壽,家住嘉興市七星街道三家浜社區,他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聯戶黨員,負責聯繫周邊12戶社區居民。

「今年夏天小區門口的窨井堵了,路面積水出入不便,老沈第一時間向社區反映,路面疏通了;我們房子挨著馬路,晚上大車路過噪音太大,也是老沈反映後給我們安了隔音板……」談起老沈,聯繫戶符根林豎起大拇指,「聯戶黨員就是我們的代言人。」

「像老沈這樣的聯戶黨員,在我們社區共有169名,聯繫全社區1904戶居民。他們可以隨時向社區幹部反映聯繫戶的情況、訴求,還可以在社區每月5日定期召開的聯戶黨員工作匯報會上提出問題建議。」三家浜社區黨委書記王雪峰告訴記者。

三家浜社區的做法,是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嘉興市近年來深化新時代「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工作,以居民小區和自然村落為基礎單位,劃分4379個地理信息網格,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全市12.6萬名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亮身份,每名黨員聯繫5至15戶群眾,落實群眾代辦事項必到、負面情緒必到、突發事情必到、矛盾糾紛必到、紅白喜事必到「五必到」制度,黨員幹部成為聯繫服務群眾的中堅力量。

城市老舊小區,是基層治理的重點和難點。

杭州市長慶街道居住著6萬多人,其中1.2萬人為外來流動人口,街道很多小區是老舊小區。企業退休職工張雪蓉,是街道王馬社區橫燕子弄小區的一位樓道支部書記。

「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和業委會,社區裡的大事小情需要發揮樓道黨支部和小區黨員的作用。」張雪蓉說,通過樓道支部包幹樓道、樓道黨員結對家庭,做好垃圾分類入戶宣傳、入戶指導和考核監督等工作,目前小區居民垃圾分類準確率達到85%以上。

「我們街道6萬多人的居民人口,每天三四萬人的人流量,光靠專職工作人員,力量遠遠不夠。」長慶街道黨工委書記應彩虹介紹,街道通過成立85個樓道黨支部,在垃圾分類、老舊小區改造、互助式養老、平安建設、矛盾糾紛調解等各項工作中,發揮3200多名社區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員成為群眾身邊最貼心的服務員、政府工作的好幫手。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不僅讓黨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實更細,也打通了服務群眾、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最後一公裡。

科技支撐:以信息化推動治理現代化

11月18日清晨,江蘇丹陽的「90後」女孩戴玲玲來到水鄉烏鎮,準備辦理酒店入住時,卻發現身份證忘帶了。「以為要跑到公安局去辦臨時身份證,沒想到酒店前臺跟我說,在網上申請就能輕鬆搞定。」

打開「烏鎮民情」公眾號、選擇「住宿審核」填入個人信息……6點25分,戴玲玲提交申請,7點58分,就拿到電子版「無身份證件旅客住宿證明」順利入住酒店。

遠程辦理遊客的身份審核,這是「烏鎮管家聯動中心」的一項功能。

作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舉辦地,烏鎮依託信息技術織就一張社會治理高效之網,小到犄角旮旯的路燈、排水口,大到重點場所的路況、人流,全都「一網盡有」。

「依託『烏鎮管家聯動中心』平臺,我們實現了治安、消防、交通、安監、烏鎮民情等相關數據整合,25個部門在線協同,讓城市萬物互聯、百姓安居樂業。」桐鄉市「烏鎮管家聯動中心」主任張常春說。

深具網際網路基因的杭州市,在構建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方面同樣走在前列。

在杭州「城市大腦」的旅遊大數據大屏上,記者看到西湖等熱門景區的實時遊客量、承載量,酒店在線預訂分析,行業消費分析等數據一目了然。

「打通不同部門的數據,擴大其有效應用場景,杭州的目標是讓遊客在杭州多遊1小時,將原本耗費在交通擁堵上的時間更有效地利用。」杭州市旅遊委員會旅遊經濟實驗室主任傅衛權說。

在長慶街道,一套整合多個平臺數據資源的社會治理綜合服務系統「長慶微腦」,發揮著科學精細管理的作用。

通過「長慶微腦」的出租房管理系統,全街道4270套出租房全部建立電子檔案,根據安全隱患程度標註「紅黃綠」三色,實現對每個租戶的「靶向式」精確管理,系統運行近三年來,居民投訴量、刑事發案數均下降三成。

在紹興諸暨市,信息化也為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注入新動力。

今年初,市民孫某在諸暨某醫院做了右聲帶息肉切除手術產生不良反應,要求醫院賠償損失,醫院卻遲遲未答覆。通過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ODR平臺),他上傳調解申請書及證據材料,並預約專職調解員。

經過調解員調解,不到半個月,雙方通過視頻達成和解,醫院當場支付2萬元。「本以為一場漫長的官司在所難免,沒想到這麼快就得到滿意的調解結果。」孫某坦言。

諸暨市人民法院副院長葛繼光介紹,ODR平臺集結127家調解組織、648名調解員,可以實現多種類型糾紛的調解。今年1至10月份,諸暨法院訴訟服務窗口共分流糾紛11591餘件,引導率85.48%,其中調解成功3470件,辦理司法確認2948件。

群眾參與: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

陽光溫暖的周日上午,嘉興南湖區的一個社區活動室裡熱鬧非凡。在志願者引導下,家長們帶著孩子一起做壽司,享受天倫之樂。

「去年7月我們搬到南湖的湘城社區,一開始很擔心外地人會不會被排擠,沒想到社區的很多事情我們都能參與,在這裡找到了家的感覺。」來自江西的社區新居民郭小毛說。

記者了解到,由於半數以上的居民是拆遷戶,湘城社區曾是出了名的「混亂」小區。去年開始,社區引進140多個社會組織,帶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少年派」計劃,每周有超過10種活動,以孩子為紐帶推進家庭教育;「大樹計劃」針對社區老年人,提供就餐、就醫、就浴等貼心服務;「紅色物業」計劃,發動居民一起助力保安聯防、環境養護……

「大家共同參與,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居民鍾桂蘭說,連續9年來,每個月的16日,社區都會開展民情民意懇談會,大家坐在一起提意見,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作為「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在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方面也有不少創新探索。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鄉賢參事會、紅楓義警協會、鄉風文明理事會、志願服務隊、鄰裡糾紛調解會、楓橋經驗宣講隊、文藝宣傳隊、老年協會、「楓橋大媽」、退伍軍人服務社……在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一個個群眾自治新載體,拓展著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集體的規矩集體制定。

走進桐鄉市崇福鎮南陽村,村民俞咬根家門口掛著的彩帶氣球,依然烘託著孫子剛剛結婚的喜氣。

「以前辦場喜事可不輕鬆,娶個媳婦流水席吃掉十幾萬元也不奇怪。」俞咬根說,現在婚宴就在小區文化禮堂裡辦,大家吃得開心,又不浪費。

風氣的改變,源於村裡道德評判團的作用。

南陽村黨總支書記張國偉介紹,為了剎住攀比浪費之風,村幹部、黨員中心戶、部分村民代表組成的道德評判團,擬定了一張紅白喜事菜單,經徵求全村人意見,為大傢伙兒立下「硬槓槓」:菜品每桌價格800元至1200元,香菸一包不超過50元,白酒一瓶不超過200元……

人民的訴求是治理變革的動力,人民的智慧是治理創新的源泉。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桐鄉市在全國率先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起覆蓋全市211個村社的「一約兩會三團」:即村規民約(社區公約),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百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道德評判團,「治」出了社會活力,「治」出了和諧有序。(記者:鄔煥慶、朱基釵、裘立華、方問禹、俞菀、李平)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焦點

  •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是如何推動實現善治目標的?
    在中國的法治話語體系裡,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個最大公約數的法治詮釋:法治是一種以善治為目標、以有效控制公權和保護私權的良法為前提的基本治理方式。在這個法治定義中,有三個關鍵詞:治理方式、良法、善治。法治是良法之治、控權之治、保護權利之治。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基本工作就是圍繞控制公權和保護私權這個核心內容,研究影響中國社會重大變遷的一系列法治實踐活動,推動實現善治目標,並形成立足中國實踐的法治理論體系。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因此,正確理解良法善治的內涵和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社會治理與良法善治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治理多元主體運用多種手段共同規範、協調和服務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社會治理能力是社會治理的非制度性要素安排,社會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體現社會治理能力。健全的社會治理體系、高超的社會治理能力,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基本條件,是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良法善治體現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良法善治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綜合反映,是良法與善治的理性契合。
  • 社科評論|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三個價值維度
    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推動我國社會治理走向「善治」,就要探索多元治理、和諧治理的新路徑,從構建和諧有效的社會秩序、激發創新治理的社會活力、培育凝聚民心的公共精神三個方面理解和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價值維度。第一,構建和諧有效的社會秩序是夯實「善治」的基礎。
  • 浙江發布公共管理創新案例 亮基層治理「浙江經驗」
    浙江發布公共管理創新案例 亮基層治理「浙江經驗」 2017-08-24 18:20: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市域治理] 創新法治實踐 打造良法善治「油城樣本」
    ,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以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為引領,大力開展普法宣傳,營造人人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第一批試點城市,克拉瑪依市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通過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市域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定海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舉措——「三把鑰匙」,多元解鎖糾紛
    浙江日報訊  「一把掃帚大家掃」「眾家水井眾家籌」「『海上的士』護平安」……眼下,在舟山定海區,一個個鮮活的基層善治故事不斷湧現,奏響和諧「平安曲」。近年來,定海區不斷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思路、新舉措,通過群眾自治、社會共治、公共服務等方式,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形成了「有事一起幹,事事有商量,人人成風尚」的基層善治新格局,並連續14年獲評「平安縣(市、區)」。定海到底擁有哪些基層治理「金鑰匙」,開啟了城鄉群眾「幸福門」?近日,記者走進該地一探究竟。
  • 湘江理論|深度|吳春紅:傳統家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潤滑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中強調:「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家風標示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獨特精神氣質與道德風貌,良好的家風關乎著家庭成員健康成長、清新社會風氣的塑造,是達到基層社會「善治」的重要內容。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必須堅持「四個注重」,充分發揮傳統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注重充實時代內容。
  • 「經驗介紹」紹興市柯橋區凝聚老幹部正能量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今年以來,紹興市柯橋區積極探索老幹部志願服務工作新途徑,持續擦亮「銀耀柯橋」志願服務品牌,組織開展五項品牌行動,助力鄉村治理、服務基層群眾、推動強村富民,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老幹部力量。一、「鄉賢參事會」助力基層治理各村居社區成立「鄉賢參事會」,退休幹部在其中起到帶頭作用。該組織已成為「連結民心、服務社區、助推發展、倡導新風」的陣地。
  • 嶽西河圖:抓鄉村治理試點,走鄉村善治之路
    嶽西縣河圖鎮作為嶽西推進鄉村治理的試點鎮,選擇一個試點村、二個創建村,利用一年的時間,勇於探索,直面短問題,基本形成鄉村善治之策。 結合村情,制定規範標準。一是出臺指導手冊,明確方法路徑。
  •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原標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 以「良法善治」推動創新體系建設
    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石,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發展成就顯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經濟實力還不相稱,與現代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還不適應。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
  • 【地評線】荔枝網評:發揮典型案例引領作用,走好鄉村治理善治之路
    「五步訣」、河北省河間市「四位一體」聯動工作法、寧波市鄞州區基層公權力「三清單」運行法等34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綜觀此次發布的案例,層級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主要從加強黨的領導、豐富議事協商形式、創新基層治理方法、強化縣鄉村三級聯動、引導多元主體參與、解決突出問題等6個方面進行了歸納,是針對鄉村治理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
  • 讓社會治理實現「善治」 金電聯行為其打造智能工具
    現代社會治理如何實現「善治」的目標?行事高效的政府、相應適宜的治理手段和高度配合的民眾基礎,是三個缺一不可的影響因素。其中,與時俱進的治理手段是保證社會治理做到公平、公正,保障公共利益最大化,確保政府治理以人為本、從「善」出發並達到「善治」的關鍵。8月26日,一直深耕於大數據應用領域的金電聯行公司舉行了全新升級的大數據社會治理平臺媒體見面會。
  • 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
    深化這一經驗,推進會召開後,全省各級各地結合實際,在鞏固提升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強社會治理、抓「關鍵少數」水平的過程中,用實際行動探索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把全面依法治省引向深入。
  • 邁向善治的階梯在哪裡?學者:從四個維度著力,向善治邁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從原則上規定了黨和政府、社會、居民之間的基本關係。那麼在實踐中,黨和政府與社會、居民該如何互動?如何處理好居民的責任與權利關係?邁向善治的階梯在哪裡?
  • 從五個維度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基層幹部處在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第一線,直接與群眾接觸,直接決定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不走樣地在基層貫徹執行,直接關係到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提升基層幹部的社會治理能力,需要通過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引導廣大基層幹部從強化制度意識、增強制度自信、抓好制度落實,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 2018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頒獎
    本報重慶1月11日電  (記者李堅)由人民網、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主辦,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市法學會、中共重慶市永川區委員會、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18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頒獎典禮暨經驗交流活動」11日在重慶市永川區舉行。
  • 高古馬村:黨建引領「全國文明村」基層治理新實踐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原文提出,要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村(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裡」。這些重大部署在村(社區)落實得怎麼樣,直接影響基層治理成效和治理水平。
  • 探索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通過人才隊伍建設,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群眾認可度高、熱愛農村工作、耐心服務群眾的村(社區)幹部能力素質不斷提升,克服了本領恐慌,領導能力和參與社會治理能力呈「直線式」上升。黨建是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是基層治理的核心和龍頭,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要堅持「黨建+」的實踐模式。堅持豐富「黨建+經濟組織」模式。
  • 基層智慧在閃光 50件鮮活案例集中展示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亮點
    原標題:基層智慧在閃光 50件鮮活案例集中展示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亮點   「家門口」服務網點星羅棋布、基層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各類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區洋溢著滿滿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