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布公共管理創新案例 亮基層治理「浙江經驗」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浙江發布公共管理創新案例 亮基層治理「浙江經驗」
2017-08-24 18:20: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最多跑一次」改革資料圖 浙江公共政策研究院提供

  中新網杭州8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張煜歡)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特色小鎮規劃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等一系列帶著鮮明浙江特色的基層治理領域創新實踐落地生根,制度創新、機構改革、公共服務在浙江得到系統推進,廣受好評的浙江基層治理創新模式再次贏得社會矚目。

  24日上午,「第四屆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評選結果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等7個案例獲「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特別貢獻獎」,金華市農村垃圾治理等10個案例獲「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十佳創新獎」,義烏市涉外糾紛調解做法等16個案例獲「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優秀獎」。

  據了解,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評選活動自2010年3月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總結和推廣浙江各地各部門在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方面的先進典型,提高公共服務管理水平。截至目前,該活動已成功舉辦三屆,共收到案例申報578個,其中兩個案例經推薦後獲得「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活動以其權威性、科學性、公正性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

  據活動評選方代表、浙江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介紹,本次評選活動共收到案例申報278項,與上屆相比增加了28項,在數量上大幅增加,在內容上覆蓋面更廣,在體系上增加了浙江省直機關部門,在質量上創新性、績效性上都有了明顯提升。

浙江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資料圖 浙江公共政策研究院提供

  其中,廣受社會各界歡迎、辦事群眾點讚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獲得了本次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中的特別貢獻獎。自2016年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來,其以方便百姓和企業辦事為出發點,依靠社會需求和群眾評判,倒逼各級各部門減權放權治權,用網上辦事讓群眾「不跑腿」,助力浙江打造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省份。

  如果說「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強有力引擎,那麼特色小鎮建設無疑為浙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增添了巨大馬力。浙江的特色小鎮建設,聚焦信息、環保等八大萬億產業和歷史經典產業,實行「創建制」、「期權激勵制」和「追懲制」,以全新的建設路徑引導浙江經濟高質發展。目前,浙江省11個地市共有78個小鎮被列入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培育對象,成為集聚高端要素、產業創新發展、城鄉統籌發展的試驗田,也由此獲得本次評選活動的特別貢獻獎。

  除此以外,醫療資源「雙下沉、兩提升」、治水創舉河長制、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今日聚焦》創新建設性輿論監督、平安建設「兩網融合」等為浙江改革發展帶來巨大成效的案例也都榮獲本次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的特別貢獻獎。

  「本屆評選活動產生的優秀創新案例有三大特點,即與中心工作貼得緊、創新特色十分鮮明、社會影響日益廣泛。」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陳金彪表示,這一大批優秀創新案例為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公共管理和基層治理創新提供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本,讓群眾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深化改革帶來的紅利。

  據悉,此次評選活動由《今日浙江》雜誌社與浙江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舉辦。發布會上各獲獎單位分享交流了先進經驗,有關專家作相應學術研討。(完)

相關焦點

  •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
    (新華全媒頭條·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為何能走在良治、善治的前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題:為何能走在良治、善治的前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浙江實踐新華社記者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作出明確部署。
  • 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第三輯)
    入選的90個案例涵蓋了農村、企業、社區、黨政機關和高等院校等各級基層黨組織,涉及幹部選用、黨的群眾工作、黨員培訓教育、黨員管理等方方面面,注重工作思路創新,注重工作內容創新,注重工作方法創新,注重活動載體創新,充分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直面問題的憂患意識,不僅為各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樹立了標杆,也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實踐經驗
  • 基層智慧在閃光 50件鮮活案例集中展示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亮點
    原標題:基層智慧在閃光 50件鮮活案例集中展示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亮點   「家門口」服務網點星羅棋布、基層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各類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區洋溢著滿滿的獲得感
  • 浙江「標準化+」影響方方面面
    日前,浙江出臺「標準化+」行動計劃,加快「標準化+」與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深度融合,引領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加快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完善,提升發展的質量與效益。  行動計劃提出,到2017年,市場主體標準活力有效激發,全社會標準化意識明顯增強,「標準化+」在創業創新、提質增效、社會服務、制度供給、開放融合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成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與「網際網路+」「機器人+」共同形成加快浙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疊加效應。
  • 浙江麗水跑出改革加速度
    評審專家一致認為,麗水市部門間「最多跑一次」改革研究報告貼近實地、實際,實事求是、實證為本;立足全國改革,聚焦局地做法,發掘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鮮活案例和豐富經驗;視野開闊深遠、表達活潑生動,從基層探索到頂層設計、從群眾作為到黨政領導、從實踐軌跡到邏輯規律,從技術平臺打造到體制機制創新,都有獨到的視角和精當的分析;研究態度客觀中性,既充分肯定改革實踐的具體做法和寶貴經驗,也直陳不足、直面困境和共性難點
  • 話浙江民生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頻共振
    在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期間,浙江省人大代表回顧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系列變遷,共話浙江民生成就感,交浙江「民生答卷」。獲得感:優化公共服務加強權益保障2019年,哪些領域的獲得感最強?安全感:健全基層自治維護民企權益象山的村民說事制度、寧海的小微權力清單、桐鄉的鄉賢參事會……近年來,浙江不斷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提升民眾安全感。
  • 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創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也就是說,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創新就是要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在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基礎上,農村各種政治力量大膽探索各具特色的協商形式,多元主體共同治理,協商參與者相互對話,形成農村發展共識,實現農民利益。
  • 這篇文章介紹的浙江經驗值得關注
    根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我省法院系統基本構建起「司法政策——以案釋法——案例指導」這一覆蓋司法審判全過程的融入路徑。及時提出司法建議,發揮司法政策在社會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加強以案釋法,準確把握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則;完善案例指導制度,及時發布對司法辦案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
  • 浙江省首屆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賽的通知
    關於舉辦浙江省首屆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賽的通知浙江省各高等學校:為引導大學生關注我國公共管理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運用公共管理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 「經驗介紹」紹興市柯橋區凝聚老幹部正能量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今年以來,紹興市柯橋區積極探索老幹部志願服務工作新途徑,持續擦亮「銀耀柯橋」志願服務品牌,組織開展五項品牌行動,助力鄉村治理、服務基層群眾、推動強村富民,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老幹部力量。一、「鄉賢參事會」助力基層治理各村居社區成立「鄉賢參事會」,退休幹部在其中起到帶頭作用。該組織已成為「連結民心、服務社區、助推發展、倡導新風」的陣地。
  • 清華大學2018年全球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英文比賽)決賽成功舉辦
    【MBA中國網訊】8月26日上午,清華大學2018年全球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英文比賽)決賽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層報告廳隆重舉行。這是清華公管在繼續舉辦面向全國本科生和碩士生的「中國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中文比賽)的同時,首次開闢英文專場,面向全球的本科生開放報名。
  • ...南通通州用 「最強大腦」 構建基層治理「神經網絡」,南通網...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縣域治理水平全國第二 南通通州用 「最強大腦」 構建基層治理「神經網絡」 2021-01-07 11:15:45 來源: 通州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 中國內地的縣(市)區中,縣域治理水平最好的是哪一個?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浙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的高效執行體系基本形成,清廉浙江建設縱深推進,政治生態更加優化,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各領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的現代政府基本建成,黨建統領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基本形成,「縣鄉一體、條抓塊統」高效協同治理格局基本建成,重大風險防範化解能力、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顯著增強,現代應急體系基本建成
  • ——長三角創新觀察·浙江篇
    2003年啟動「數字浙江」建設後,浙江持之以恆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向製造業滲透應用,加快了產品迭代、模式創新、新場景應用開發,創新活力充分湧動。  浙江還在全國率先立法,就《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草案)》廣泛徵求意見,保障推動數字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 浙江自然資源:攜手綠水青山 賦能全面小康
    走進湖州市南潯區舊館鎮,感受到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帶來的新景象:新落戶的星光農業高品質糧油示範基地,與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交相輝映;拆除企業(作坊)221家的港廊古村,保護與修復溼地水環境,維護與延續古村落風貌,成為3A級旅遊景區;舊館西片新興港等4村聯建700套農房,正在實現農房集中集聚;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產生的增減掛鈎節餘指標,鎮上興建創業創新產業園,引進工業企業、創業創新團隊
  • 清華大學2018年中國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決賽圓滿舉行
    此次案例大賽分為本科生組和碩士生組兩個賽場,從初賽到決賽歷時4個月,成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各大高校的學生組成跨地區、跨院系、跨學科的調研團隊,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深入田間地頭,走入基層現場,實地調研並寫作案例分析報告,研究公共管理實踐中的典型問題。
  • 浙江「十四五」規劃: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建設
    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的高效執行體系基本形成,清廉浙江建設縱深推進,政治生態更加優化,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各領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的現代政府基本建成,黨建統領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基本形成,「縣鄉一體、條抓塊統」高效協同治理格局基本建成,重大風險防範化解能力、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顯著增強,現代應急體系基本建成
  • 16個案例入選!浙江公布踐行「兩山」理念典型案例
    在此基礎上,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又邀請了土地管理、地礦、海洋、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召開專家評審會,對典型案例從知名度、創新性、取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及示範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和排序,選定了16個典型案例。按照類型,這些案例可劃分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4個、廢棄礦山修復3個、節約集約用地2個、藍色海灣整治2個、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1個、生態「坡地村鎮」建設1個、「森林浙江」建設1個、地質環境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1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1個。從入圍地區看,典型案例中,來自杭州市、寧波市、湖州市、嘉興市的各2個,浙江其餘市各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