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授研究5000天才兒童,得出5條「黃金準則」,值得家長借鑑

2021-01-11 卡斯說說小白兔

美國教授研究5000名天才兒童,得出5條「黃金準則」,值得家長借鑑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不只靠天生的聰明才智,更多的是靠後天的努力。

來自5000名天才兒童的研究調查

美國在1971年,成立了一個由頂尖教授、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專門對5000名智商超群的天才兒童進行跟蹤調查。

這個研究已經積累了45年,有些天才兒童長大之後,不出意外的成了名震世界的成功人士,有的經商成了大富豪,有的搞學術成了科學家。有數學家陶哲軒、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音樂家Lady Gaga……

但是令這些專家非常惋惜的是,在這5000名兒童之中,有一些人在幼年時期就表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明,可到了青年時期卻慢慢泯然眾人矣,成年之後也沒有出色的成績。而導致這一原因的根本就是這些孩子缺少了家長和老師的幫助。

就是因為這些孩子聰明,導致家長和老師沒把精力放在他們身上。而那些長大後取得出色成績的孩子們,完全不一樣,他們的成長過程裡必定會遇到一位或多位家長或老師引導。

也就是說,一個孩子聰明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先天的,這些在孩子小時候就能通過一些測試看出來,但是這些天才兒童長大後能否有所成就,光靠天生聰明的腦子沒用,更依賴後天的培養。

依靠SMPY研究團隊數十年來來對5000名孩子的成長觀測,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得出了以下5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準則」,值得各位家長借鑑。

5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準則」,值得家長借鑑

1.讓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得到發揮

現在教育孩子,要抱著「教育以人為本」的想法,要重視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以及孩子的個性特長的發揮。現在推行的素質教育也提出,要因材施教,要考慮每個孩子的不同,去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

智商高的孩子雖然先天優勢好,但是他能成功的根本原因還是後天的努力。有的家長,就算發現了孩子在某方面的特長,也只會」誇獎「孩子或者」跟別人炫耀「,並沒有根據孩子的特長,去引導孩子朝這個方向努力。

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家長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發揮特長,去探索孩子的天賦,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

2.讓孩子得到情感滿足,不要只在乎孩子的智力

很多家長只看重孩子考了多少分,不在乎孩子的情感需求;確實「分數」是衡量孩子現階段學習的標註,但是如果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即使有好成績也不會開心。

不能把孩子當做考試機器或者是跟別的家長炫耀的資本,只有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才能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更強大、更自信。

3.讓孩子學會「發展性思維」

要培養孩子用「發展性思維」,家長首先對孩子的努力做出肯定,而不是強調孩子聰明,比如誇孩子「你真聰明」之類的。

家長把「你真聰明」換成「你為了學好xxx,每天都學到很晚,媽媽覺得你真棒」,試試看,你會發現孩子的變化。

4.讓孩子多出去走走,給孩子體驗人生的機會

現在疫情也基本上過去了,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可以提升孩子的眼界格局,還能打開孩子的思維,可以讓孩子講講對遇到人、物、事情的看法,培養孩子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多帶孩子去體驗和經歷,帶給孩子的益處是不可估量的。

5.讓孩子養成專心做事的習慣

很多孩子先天條件好,腦子很聰明,但沒有養成專心做事的好習慣。總是一心二用,例如一邊看動畫片一邊看書,一邊吃著東西一邊看書......

家長要是發現了這種情況,一定要幹預孩子,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可能就不會合理規劃時間,不會專心致志學習,還會缺乏自控力......

不能專心學習的孩子,可能一些簡單的題依靠自己的「小聰明」還可以,到了難的時候呢?有很多孩子在小學1-3年級成績都非常好,到了4-5年級逐漸下滑,到了初中退步更明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不能專心學習的孩子,怎麼會有好的成績單?不光學習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

國外有一項研究報告表明:98%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不聰明的。

那為什麼孩子的成績懸殊那麼大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能否注意力集中,專心、持續地學習與做事。

3-6歲是孩子智力發育的、專注力養成的黃金時期,也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最好的時間段。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
    相信每一位家長心中,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天才是怎樣煉成的? 別說,不只是家長,科學家們對於這個問題也很關心。1971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和範德堡大學在美國教育部的扶持下,發起了一個名為SMPY(Study of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的研究小組。 這個小組以三位美國頂尖教育科學家為核心,追蹤全美5000名最聰明的兒童的成長軌跡,尤其是那些在數理邏輯上Top 1%、0.1%甚至是0.01%的孩子。
  • 哈佛研究:兒童的右腦比左腦更值得開發,家長千萬別錯過
    開發孩子的大腦是很多家長都會做的事情,但其實大腦並不是一個整體,從實用角度的開發,大腦中值得被提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左腦和右腦。人的左腦通常被認為是理性腦,負責語言、邏輯、分析、抽象、推理和計算等功能;而右腦則更加的感性,負責人的直覺、情感、普遍認知、形象記憶、音樂、舞蹈、美術以及靈感等其他方面。
  • 美國兒童天才協會:「天才兒童」都有這5個特徵,你家孩子有嗎?
    今天想和各位家長說一說「天才兒童」這件事。 其實,關於「天才兒童」這件事,美國兒童天才協會早就有了說明。 1、突出的邏輯推理能力 在「天才兒童協會」認為天才兒童首要條件開就是「邏輯思維能力「。
  •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這個實驗選擇了多達5000名天才少年,從天才少年的兒時起記錄他們人生的成長軌跡。這個實驗結束的時候,由《美國商業內幕》雜誌公開發布這個關於天才兒童的研究報導及結果。在這項研究中的5000名天才兒童,不乏一些在數學邏輯上表現極其出色的,甚至是同一時期天才兒童的TOP1%、TOP0.1%、TOP0.01%的寶寶。
  • 英語界領軍人物龔亞夫:兒童英語學習的5大誤區,第一條很多家長犯過!
    期間,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英語界領軍人物龔亞夫教授發表了《對兒童英語學習的誤解與未來的英語教育》的主題演講。龔亞夫教授指出了目前兒童英語學習主要存在著的5大誤區,一針見血,解開了困擾很多家長的疑惑。
  • 轉基因黃金大米論文被撤稿:拿兒童當豚鼠
    黃金大米(左)與普通大米(右)今年7月17日,美國馬塞諸塞州高等法院否決了Tang要求阻止撤稿的請求,理由如下:1、論文作者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表明,當時的研究在符合中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有關規定的前提下,
  • 8 歲掌握一萬單詞量,美國教師們總結出的5招,值得家長們借鑑
    英語的普及,讓許多家長開始重視英語啟蒙的重要性。美國的Scripps National Spelling Bee中文翻譯全美拼字大賽,相信許多重視英語啟蒙的家長都不陌生,這是全美國最大的單詞拼寫賽事,只有15歲以下或八年級以下的孩子才可以參賽。
  • 北大4位數學天才,曾經的「黃金一代」,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教學
    是古代圓周率的發現者祖衝之或《九章算術注》的劉徽,是有「微分幾何之父」之稱的陳省身還是「中國解析數論學派」的華羅庚或者是著名的「1+2」震驚數學界的陳景潤等等,但你可能想不起來80年代後的數學天才們都有誰?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介紹下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他們被稱為「黃金一代」,獲得眾多國際數學大獎,令人羨慕,可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任教,讓人痛惜。
  • 哈佛研究:右腦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但接近80%的家長弄錯了
    雖然很多家長都關注著孩子的腦發育,但哈佛研究表明:接近80%的家長都在做無用功。這又是為何呢? 哈佛大學:右腦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但接近80%的家長弄錯了 有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在出生時,已經擁有了龐大數量的神經元,大約是1000億到2000億之間,這個數量遠遠超過了畢生所需要的數量。
  • 哈佛教授坦言:孩子有這3個特徵,或許是一個天才,家長要多關注
    天才兒童從小具備哪些特徵呢?是天賦異稟,又或是異於常人呢?其實,每一個孩子來到人世間,都像是一張白紙版的存在,慢慢學會自己吃飯,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要說與家長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沒有任何關係,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哈佛教授坦言:天才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徵,中一個家長就偷著樂吧!
  • 歐巴馬給孩子定下9條規矩,與窮養和富養無關,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歐巴馬是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他不僅在政治上創造了奇蹟,取得了成功。在女兒的教育上,他也沒有放鬆,特別注重培養女兒的能力和責任感,讓女兒具有自信、自律的品質。 歐巴馬給孩子定下的9條規矩,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歐巴馬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選擇,路就在自己腳下。父母對孩子有教育和培養的責任,但孩子的未來要靠自己。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8個特徵,或許他是一個天才
    世界上有許多天才,有畫家達文西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有當今的天才鋼琴家郎朗,這些孩子的成功都是父母培養出來的。一個孩子他是否是天才,或者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家長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夠很好地分辨出來的。但是,一個天才小孩,他們在某一些方面,會比普通的孩子更加優秀,做起事情來也會更加的細心仔細,此時需要家長多注意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和積極培養。由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的能力都是非常豐富的,一般人在許多方面都是微不足道的成就,而天才則在某些方面大有作為。
  • 關於《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與油膠囊中的β-胡蘿蔔素對兒童...
    (2012年12月6日)  2012年8月,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等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發表了題為《「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與油膠囊中β-胡蘿蔔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的研究論文,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 心理學教授:高智商兒童在5歲前就初見端倪,主要體現在5方面
    文 | 小允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高智商寶寶,智商70%-80%來自遺傳,剩下的20%—30%則是靠後天的培養,因此高智商的父母容易生出高智商的寶寶,孩子在6歲之前處於智力的黃金髮展期。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質,他也許是一個天才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其它孩子2+3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他已經可以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家長並沒有特意教,大多是靠孩子自己理解。我們都說這個孩子可能是個天才。事實上,一些天才的確從小就有很明顯的表現。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還曾做過深入研究,並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
  • 研究發現:孩子5歲前能預測智商高低,三方面衡量水平家長要重視
    只是,家長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智商其實在寶媽孕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開發了。而孩子在5歲前,家長就能夠預測寶寶智商的高低。 兒童智商測試數據,作為家長的你知道多少? 現在,其實有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去測試,學齡前的孩子,就已經能夠測試了。
  •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有一句話流傳很廣,半數英才聚清華,清華英才在姚班,清華姚班確實匯集了大部分天才。但在數學方面,頂尖的天才人物大部分卻在北大。北大數院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裡,人才是最不稀奇的,幾乎每個都是,這裡更聚集了無數天才,其中最出色的無疑是黃金一代4位頂尖學者,他們幾乎代表了國內數學界的最高水平,他們在數學界獲獎無數,離數學界皇冠菲爾茨獎也僅一步之遙。他們就是惲之瑋、張偉、許晨陽和劉若川。
  • 日本腦力研究:6個開發兒童大腦潛能的方法,值得家長學一學
    很多家長近期給我留言,問我有沒有能幫助孩子腦力開發的方法。在孩子的幼年階段,適當的腦力開發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開發智力。今天欣欣媽帶各位家長學習日本腦力研究的成果,學學日本人如何看待孩子腦力開發這件事,他們又有什麼方法。
  • 研究發現:「天才」兒童的智力並不高,為何他們能夠如此優秀?
    相信家長們都很羨慕那些頭腦靈活、聰明優秀的天才兒童,不少人認為,這些孩子天生就具備一顆聰明的大腦,在成長中不斷發揮出腦部的優勢,能獲得一番成就實屬必然。殊不知,有研究指出,這些天才兒童並不全是高智商人群,他們當中更多的人,做到的只是比普通人更努力罷了。
  • 北大教授:「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北大數學天才重返美國是利己?
    上課時總是坐在前排,並且對於錢教授上課時的詢問,總是會進行積極的回應,這還不算,每次下課,這位學生還會和錢理群教授一起討論問題,並且說得頭頭是道。正是這樣的一位「好學生」,自然是值得錢理群教授高看三分,然而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