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2020-07-09 佳育

人們無論在何時何地看見「天才」二字都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了解一下,這表明人們內心對天才的羨慕和崇拜。往往人們都會惋惜,自己不只命中注定的天才。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為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範德堡大學因受到美國教育部的支持,用了長達40-50年的時間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選擇了多達5000名天才少年,從天才少年的兒時起記錄他們人生的成長軌跡。這個實驗結束的時候,由《美國商業內幕》雜誌公開發布這個關於天才兒童的研究報導及結果。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結果表明:天才寶寶不一定有大成就,後天的培養更為重要。

在這項研究中的5000名天才兒童,不乏一些在數學邏輯上表現極其出色的,甚至是同一時期天才兒童的TOP1%、TOP0.1%、TOP0.01%的寶寶。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很快通過這項研究發現,一個寶寶是否具有某種學習的天賦、是否擁有聰明的大腦,和先天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聯。但是這些生來就具有優勢的寶寶,未來是否能夠有所作為、真正的成器,很大的程度不再是先天因素決定了,而是後天的正確培養。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5000名智力超群的寶寶,多數在中青年時期泯然眾人矣!

這項研究的名稱為「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SMP))。

在進行天才兒童選拔時,是需要通過數學邏輯思維的檢測,很快就能評估寶寶們的先天智商、天賦等情況,符合要求的寶寶會對其後續的成長軌跡進行跟蹤研究;

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查結果也得到了逐漸的顯現,令人惋惜的是,大部分通過測試的天才兒童到了青年、中年時卻碌碌無為,泯然於眾人。

回看調查數據,造成這樣的結果,其中最明顯的原因是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上。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調查研究發現,雖然孩童時期的寶寶的智商、天賦比同齡人有優勢,但是也非常的需要在成長、學習的過程裡得到父母、老師、朋友的充分幫助與關懷,天才寶寶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擁有的潛能---雖然這句話的內容很容易讓人們理解。

但很多數據證明,多數的家長和老師雖然知道著重培養天才兒童,但培養方法卻不是很適合天才寶寶;另一部分的家長和老師則把主要關注力放在了學習有困難的後進寶寶身上,花費的功夫是在天才寶寶身上的很多倍,這一個現象令眾人匪夷所思。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凡是有所成就的寶寶,擁有不斷給他們新挑戰的父母

研究人員在文章中這樣寫道:「天才兒童與普通兒童一樣需要父母、老師和朋友給予他們關注,否則他們會逐漸趨於普通」。

從寶寶的能力來看和所有寶寶都需要接受教育目的、意義來看,先天資質更好的寶寶接受起來相對普通寶寶要容易些。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家長、老師們就把更加關注的目光給予了普通寶寶和資質更弱的寶寶,普通的寶寶無形中獲得了更多的和他們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相匹配的挑戰,來幫助和促進普通寶寶的智力激發和成長。然而這項研究還表明,普通寶寶和天才寶寶並沒有非黑即白的區分。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特長

因材施教已經是普及到大眾生活的詞語,廣大父母、老師們是否真的做到了呢?對於那些智力超群的天才寶寶,家長、老師需要給予他們更高難度的學習和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寶寶需要鞏固自己的長處,這樣才可以激發寶寶們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可以在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決定了他們是否有逆向而生的勇氣。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調查還表明,5000名的天才兒童中未來發展良好的人,都是在很早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長處,將自己的長處進行了合理的運用。

他們後來成為了科學家、擁有著前500強的企業等等。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培養寶寶成材一定要找尋寶寶的長處,發揚其長處

揚長避短是中國的成語,在生活中很多人也都懂得的道理,但是在運用中往往反其道而行,無限度的去彌補自己的短處,忽略自己的長處,這也是這項調查中發現為什麼有些天才寶寶長大後碌碌無為的原因之一。

木桶理論,是講述想要裝更多的水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那麼當外界無法做出幫助時,我們為什麼不把木桶傾斜放置呢,傾斜放置的木桶,裝水量的多少是否還是最短的那塊模板決定的呢?答案是,由最長的模板決定的。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其實,除了每塊模板的長度可以決定裝水量多少外,木桶的底座是否牢固;每個木板的銜接處密度是否很大,都決定了木桶最終裝水量的多少,這就是新木桶理論。

比起短處,研究者們更加的認為在寶寶年紀小時,父母應當找尋寶寶們的長處,對寶寶長處進行鞏固和發揚,短處盡力彌補。

這是寶寶們將來更加容易能夠做出成績的地方,也是中國孔子主張的「因材施教」。

美國科學家耗時45年,追蹤5千名天才少年:揭開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
    相信每一位家長心中,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天才是怎樣煉成的? 別說,不只是家長,科學家們對於這個問題也很關心。1971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和範德堡大學在美國教育部的扶持下,發起了一個名為SMPY(Study of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的研究小組。 這個小組以三位美國頂尖教育科學家為核心,追蹤全美5000名最聰明的兒童的成長軌跡,尤其是那些在數理邏輯上Top 1%、0.1%甚至是0.01%的孩子。
  • 天才定製培養的「少年班」,四十年過去,昔日神童現狀如何?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
  • 「天才少年造出「寰球最小衛星」
    1、天才少年造出「寰球最小衛星」提及寰球最興盛的國度,那相信便是美國,而寰球人才最密集的國度相同也是美國。可以說,美國簡直籠絡了全球最頂真箇高科技人才。正因云云,美國才幹長年霸佔地球霸主的官職,才幹遠超地球上其它整個國度。
  • 天才少年|曹原
    我的天,這到底是什麼神仙少年,不禁讓我充滿了羨慕。這位天才少年從小就展露出超人的天賦。在我們還在小學學著雞兔同籠時。人家曹原就到深圳耀華實驗學校讀書,用了三年的時間讀完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能夠進入這個班的,全校只有3位學生,由曾在中科大任教超過20年的副校長朱源直接任教。
  • 美國教授研究5000天才兒童,得出5條「黃金準則」,值得家長借鑑
    美國教授研究5000名天才兒童,得出5條「黃金準則」,值得家長借鑑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不只靠天生的聰明才智,更多的是靠後天的努力。來自5000名天才兒童的研究調查美國在1971年,成立了一個由頂尖教授、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專門對5000名智商超群的天才兒童進行跟蹤調查。
  • 天才頻出的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2年後,人才分布美國比中國多10%
    他們踏星辰而去,他們攜日月而歸,他們手握山河,他們笑對天下,他們心生無畏,他們鬥志昂揚,他們如風過林梢,他們如雨掃窗臺,他們,是少年。1974年,我國人才稀缺,國家對於人才的培養正處於瓶頸期,急需優秀人才來推動我國的發展建設。因而於同年5月,有李政道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了少年班建設的設想。
  • 「天才少年」校方:兩年出了三個天才少年 超過1萬名畢業生入職華為
    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兩年出了三位「天才少年」 包括張霽在內,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兩年出了三位「天才少年」,而且有兩位拿到了全球最高檔的201萬。 2019年5月,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深化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麵向未來的前沿科學。去年還和華為共建了兩個聯合實驗室(先進光技術和存儲器件),據了解目前全國共8家。
  • 95後少年榮登十大科學家之首,破解全球百年難題,中國人的驕傲
    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曾經誕生過許許多多的天才。他們當中,有的人少有所成,有的人大器晚成。而自新中國建立以後,我國更是才人輩出,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科學家。中國從來就不缺乏少有成就的人,比如孔駱賓王七歲時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詠鵝》,再比如孔融四歲就能讓梨。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英國耗時70年追蹤7萬個孩子,終於發現了是什麼決定孩子的一生
    哈佛教育家調查發現:孩子一生中的成長和教育,僅僅有15%是跟學校教育有關,其餘的都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身教言傳,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英國耗時70年追蹤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是這3點,而非高智商!
  • 美國公布頂尖科學家榜單:前六名均為華人
    核心提示:全球三大資訊提供商之一的湯森路透集團,前不久發布了一份全球頂尖100位材料學家榜單,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前6名均為華人。鳳凰衛視10月29日《時事亮亮點》,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今天的傳播焦點,我們要關注的是在美國的頂級科學家排行榜當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佔了多數。
  • 震動世界的95後天才曹原,曾讀3人天才兒童班,在校長辦公室上課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在《自然》連發2篇論文,由此可以說明,中國的曹原很牛!他是震驚世界的人物!
  • 霍金式天才尹希,入美國國籍不想歸國效力,理由千奇百怪生活現狀...
    在任何時期,任何歲月裡,都不缺乏這種「無道」之人,此人被稱為中國霍金式天才,生於80後長在陽光下,祖國重金培養,卻入美國國籍,一去不復返的天才尹希。 這首寺出自宋代王安石之手,是對天賦異稟的少年天才「神童」的描寫,其中「少小須勤奮」強調的就是後天的培養的重要性。而歷史上的這位「神童」,最後因缺失後天的培養而隕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而「神童」尹希則與之完全相反,他出生在一個和平的歲月裡,背靠強大的祖國才實現了這樣的學習夢想成才之路。
  • 2名女性科學家獲化學諾獎:父母引導了我們對科學發現的興趣
    (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科學家,獲得化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得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天賦只是起點後天教育才是根本>美國教育專家,才能讓天才少年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和潛力,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爾·洛德威克(Carol Dweck)曾經說過:「天賦只是一個起點,後天的培養和教育才是塑造他們成才的根本。」
  • 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中國天才卻成美國院士,如今再獲大獎
    近日,美國顯微學會MSA(Microscopy Society of America)公布2020年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s)獲獎者,物理學家David N. Seidman與生物學家莊小威(87少年班)分別獲此殊榮。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直到了1978年,李政道教授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先創設了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彌補10年浩劫造成的人才斷層問題。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當時這21名少年可以說轟動了全國,他們被媒體稱之為「神童」。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時隔兩年後,2020年5月6日,24歲的曹原,又在《自然》雜誌上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兩篇論文。而這兩篇論文的發出,也讓中國天才曹原又一次震驚了世界。因為曹原這次發表的2篇論文,又是關於石墨烯研究的,且又將人類對石墨烯的探索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因此,曹原又被一些人成為了「中國天才」。
  • 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如今怎麼樣了
    真正讓人覺得遺憾的是另外一群留學生,他們是祖國全力培養的人才,結果留學外國之後,個個改換國籍,到頭來卻成為他國科學家。今天,本文講述的就是如此一位留學生,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她就是莊小威。
  • 14歲天才少年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 真相令人詫異
    孟子曾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當中一大樂事,這當然也是現在很多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前不久,山東萊陽的教育部門就發現了這樣的「英才」——一位「6歲編程,8歲建網站,13歲創辦公司,14歲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的天才少年」,出了這樣的「人才」一件大好事,很快當地的宣傳、媒體的報導,讓這位少年聞名全國,但沒想到僅僅過了幾天,真相就反轉了,這臉打得還真有點疼。山東省萊陽市14歲天才少年的故事曾在各大媒體瘋狂傳開,媒體紛紛讚揚:厲害了,天才少年!
  • 天才聚集少年班,利弊得失看一看
    1974年5月,從大洋彼岸歸來已久的李政道教授,在詳細考察國內科技、教育情況之後,寫了一份《關於培養基礎科學人才》的建議書,通過周恩來總理遞給毛主席。書中諫言:中國要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研究隊伍」,「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藝、體育那樣從小培養。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原始稿源:中國科學報當地時間5月6日上線的Nature雜誌,因中國的一位「天才少年」而格外受關注。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