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終於要驅逐一夫多妻家庭!高知女性講述為何希望丈夫多娶妻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在法蘭西島大區萊米羅市(Les Mureaux)發表講話,強調要警惕和打擊宗教分裂主義,他表示將在12月9日召開的部長會議上提出一項反對分裂主義的法案。

▲ 馬克龍講話現場。(推特截圖)

這項法案除了預定對開具「處女證明書」的醫生處以一年徒刑和15000歐元罰金外,還將加強取締一夫多妻和強迫婚姻。

法國要驅逐一夫多妻家庭

周一10月5日,法國公民資格事務部長希亞帕(Marlène Schiappa)表示,法國或將拒絕給一夫多妻家庭成員發放居留證,甚至驅逐出境。

▲ 希亞帕在BFM電視臺專訪上指出,「我和達爾馬寧(內政部長)將在(反對分裂主義)法案中添加不再為事實上重婚的外國人籤發居留證的條款」,因為「一夫多妻與共和國價值不符」。希亞帕強調,法國法律禁止重婚,「在法國,您無權同時娶1、2、3甚至4個妻子」。(BFMTV視頻截圖)

對於那些住在法國、有法國合法居留的人員,希亞帕表示, 一旦確認屬於事實重婚,除非重回合法的一夫一妻制,否則將被驅逐出境。

法國為何有一夫多妻家庭?

法國禁止一夫多妻。不過,自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不少來自非洲的一夫多妻移民通過家庭團聚在法國定居。

▲ 法律允許一夫多妻的國家。(維基百科圖)

直到1993年,時任內政部長的Charles Pasqua下令禁止給外國第二房太太發居留證,各省政府警察局不得籤發、續發重婚男子的10年長期居留證。多妻家庭裡的「偏房」必須離婚、分居才能保住合法居留,否則將變成非法移民。

雖然法國公民資格事務部長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但她強調, 事實上重婚確實存在法國社會,比如有些人雖然沒有結兩次婚,但卻與兩名或以上成年女性同住一屋簷下,必須儘快結束這一現象。她透露, 有些一夫多妻情況是家庭補助局(CAF)在抽查時發現的。

▲ 根據2006年一份報告統計,法國有近2萬個事實一夫多妻家庭,在巴黎大區尤為多。(網絡配圖)

副市長講述一夫多妻家庭故事

與「小媽」同住的日子不平靜

巴黎郊區塞納·馬恩河谷莫城(Meaux)副市長薩麗·迪奧普(Saly Diop)在近期出版的自傳《IMANI》一書中就講述了自己年幼時經歷的一夫多妻家庭生活。

▲ 薩麗·迪奧普與她的自傳《IMANI》(推特照)

迪奧普出生於塞內加爾,4歲跟隨父母來到法國生活。雖然法國禁止重婚,但在1993年以前,法國政府允許一夫多妻家庭中的外國妻子申請家庭團聚籤證來法。因此, 在迪奧普8歲那年,她的「小媽」就帶著孩子從塞內加爾搬來法國與迪奧普的父親和母親同住。

「我從未在心裡接受過(一夫多妻)這種情況,因為我知道這不正常。每當有同學問我的時候,我就說她是我的姨媽。」迪奧普表示。

迪奧普回憶說,與小媽同住的日子並不平靜。「小媽不讓我管教她的女兒,所以我們就各管各的,我也不和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一起玩。」在同一個屋簷下,兩個妻子之間難免會有矛盾。「那時候,我就會下意識地幫我媽『鬥爭』,雖然她不說,但我看得出來她蠻痛苦的。」迪奧普表示,雖然媽媽一直努力讓小一輩們團結,但她始終「心不甘情不願」。

迪奧普記得,小時候家裡客廳裡放了兩個大沙發,象徵著兩個妻子各自的「領地」:右邊的沙發歸媽媽;左邊的歸小媽及其子女。 兩個妻子按照時間表分攤家務和「夫妻生活」:每兩天輪一次,輪值的妻子可與丈夫睡一張床。

▲ 法國拍攝的《重婚在法國》(La Polygamie en France)紀錄片中,受訪者向記者介紹他的「夫妻生活」也是兩個妻子每兩天輪一次。(紀錄片截圖)

不過,迪奧普指出,自己家的情況相對特殊。實際上,在很多其他一夫多妻家庭,比如她叔叔家,通常是兩個妻子共同撫養所有子女,以保證下一代之間的團結和諧。

一夫多妻家庭帶來的創傷

在迪奧普看來,因為自己從未接受過一夫多妻的家庭模式,所以這讓她有被塞、法兩種不同文化撕裂的感覺:「被兩個世界的衝擊撕扯,很難找到自我定位,無止境的身份尋找最終轉化為一種心理創傷。」迪奧普指出。

除了家庭矛盾,一夫多妻制還可能會限制子女受教育的機會。迪奧普表示,多子女家庭更容易遭遇經濟困難,因此也很難保證家裡的每個子女都能進高校深造。迪奧普說,雖然自己小時候幸運地擁有自己的獨立房間,但在很多一夫多妻家庭,孩子們不得不共享臥室。「沒書桌、沒自己的衣櫃,也沒有能獨處的房間。性格必須足夠強才能走出這種困境,堅持自己的夢想。」

▲ 迪奧普透露自己在15歲時差點被家裡逼著和表哥結婚,幸好她從學習中得知逼婚是不正常的,因此她逃跑了。她告訴父親已經將情況告知社會服務部門,這讓她最終「逃過一劫」,並能繼續學業。現在,她希望通過她創立的IMANI協會幫助遭受類似侵害的女性,使她們擺脫困境。(迪奧普接受電臺採訪視頻截圖)

高學歷女性為何自願選擇一夫多妻

法國《世界報》報導,2013年,塞內加爾一夫多妻家庭比例為35.2%,較2002年的38.1%有所下降,但上層社會的一夫多妻家庭卻在增加。

▲ 塞內加爾2013年的人口統計顯示,近四分之一有文憑的女性接受成為二房、三房、四房太太,甚至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也會自願選擇一夫多妻制。(網絡配圖)

一名生活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27歲女記者Djadja(化名)向《世界報》表示,自己從未想過要做丈夫「唯一」的妻子,「就算我是第一個妻子,我遲早也會要他去找第二個老婆」。

對於自己的選擇,Djadja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太珍惜獨立」: 「如果你的丈夫有兩個老婆,他可能一周來和你住兩、三天,這樣你就可以給自己留下獨立的時間和空間。」「我可以在對丈夫忠貞的同時依然保持一定的自由。」

一個男人能同時愛兩個女人嗎?Djadja覺得可以,但「愛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Djadja同時承認,在塞內加爾, 迫於社會壓力,女性結婚總要比「一輩子做沒名分的情婦或不婚」好。

重婚本質是「叢林法則」

因新冠出名的法國網紅醫生,馬賽地中海傳染病研究中心(IHU)主任拉烏爾教授( Didier Raoult )曾在法國《觀點》(Le Point)雜誌刊文稱,重婚本質上就是「叢林法則」,雖然法國禁止重婚,但仍存在事實重婚。

▲ 拉烏爾教授曾在《觀點》雜誌刊文呼籲應出臺更多法律保護女性。(《觀點》官網報導截圖)

拉烏爾教授同時指出,現代社會女性解放在某種程度上反而讓女性生活變得更加不穩定: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非婚生兒數量不斷增加。男女分手後,80%的孩子撫養權都被判給媽媽,但實際上32%的離婚婦女沒有工作。

拉烏爾教授認為, 女性失去婚姻保障,而經濟上更有優勢的男性成為自由的受益者,因此,應該出臺更多法律保護弱者。

(歐洲時報/ 原野 編譯報導)

相關焦點

  • 尼泊爾盛行的一妻多夫制,他們是怎樣生活的?晚上該如何分配
    文/不二姑娘如今的人們都崇尚自由、民主、和諧的生活方式,世界上的國家幾乎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但是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國家卻並非如此,不僅實行著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妻多夫制的婚姻制度,而且這種制度還延續至今。
  • 讀《聖經》:一夫多妻與男女平等
    這樣吧,七天之後,我把拉結也許配給你,但是你要再多侍奉我七年時間。」雅各無可奈何,只好答應。雅各偏愛拉結,冷落了利亞。上帝見利亞失寵,於是使她能生育,而拉結卻不能生育。利亞連續生了四個孩子,一下子母憑子貴。拉結妒忌自己的姐姐,她跟雅各說:「你再不給我個兒子,我就沒法活了。」
  • 各個國家是如何看待一夫多妻制的,哪些國家允許一夫多妻
    一夫多妻,還是一夫一妻,逐漸被現代法律所規範。目前全球各國針對一夫多妻制度,在法律層面主要分為幾種:法律允許、法律不允許但有個別例外、多種制度並行。我國在封建王朝時期,是允許一夫多妻制的,準確的說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只要財力允許,男子有權利在妻子之外納妾。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各朝皇帝,普遍後宮三千佳麗。
  • 印度這個村莊盛行「水妻」:多是寡婦主動充當,還實行一夫多妻制
    眾所周知我國一夫一妻制系統,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一夫一妻制,但仍有一些國家實踐一夫多妻制,如鄰國塔吉克斯坦,國家貧困,當地的美女也非常多,由於戰爭折損了眾多男性,迫於壓力,生活方式只能選擇一夫多妻制,印度也有大量的自定義顛覆了人們的認知,許多印度人仍然過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有許多莫名其妙的生活習俗,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逐漸改變了,水妻在印度的一個地區很流行,這個地方就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甘噶馬爾村
  • 法國眾星捧月的公主,嫁到英國後被丈夫冷落欺騙,她的反擊很解氣
    對大部分女性而言,如果在婚姻中受了嚴重不公正的對待,似乎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回娘家尋求幫助,要麼教訓對方一頓,兩人繼續過日子;要么娘家人給力,替自己出口惡氣,再瀟灑地離婚。不過絕大部分女性往往會選擇第二種——那就是隱忍。
  • 金絲猴的世界多複雜?允許一夫多妻,底層猴子要通過鬥爭才能交配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結構體,裡面充滿了不同層次的關係,家庭與家庭之間可以通過血緣聯繫起來形成氏族,氏族與氏族聯繫起來可以形成村落,村落與村落聯繫起來可以形成更大的群體。
  • 美邪教徒妻子著書揭秘:我和5個女人共享1個丈夫
    宣揚「一夫多妻制」的美國邪教「摩門教末世聖徒教會」掌門人沃倫-傑夫斯已在去年鋃鐺入獄,傑夫斯的被捕和一名逃離該教派的39歲女子有關。這名叫做卡羅琳-傑索普的女子日前在自傳新書《逃亡》中,首次披露了她在18歲就嫁給一名50歲男子,並和5個妻子共享一個丈夫的「一夫多妻」荒唐生活內幕。
  • 剛果一夫多妻男子吐槽妻子多了簡直是折磨,特別夜晚來臨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跟著美洲君的步伐,一起去了解下一夫多妻的真正生活吧!麗維亞來自英國倫敦,近期她在策劃和完成一項紀錄片---《最後的俾格米人》,因為製片的需要,他需要在剛果的部落生活長達5個月的時間,而這裡的夫妻是依然是古老的一夫多妻制,他們的生活狀況讓麗維亞感到大吃一驚,而這個驚訝是從一個懷孕的剛果婦女開始的。
  • 日本、俄羅斯、法國、中國,你想娶哪國女生做老婆?
    娶妻當娶日本女人,我想這是大多數男同胞們夢寐以求的的事情!娶日本女人當老婆,甚至是世界多數男人們嚮往的生活!古話說:「娶妻娶賢,納妾納容」,「擇夫不好毀一生,娶妻不賢毀三代」。所以說,娶妻應當娶賢妻,而日本女人恰好普遍賢惠。
  • 國學大師辜鴻銘力推一夫多妻制,一個比喻令對方啞口無言
    對方隨即反駁道,既然男人能夠擁有多個妻子,那么女人也可以擁有多個丈夫了,這樣一妻多夫也是合理的了。辜鴻銘的想法難以令人信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麼能夠和物相提並論。這樣封建腐朽的思想卻始終縈繞在辜鴻銘心中。
  • 俗語「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是過去式了,現在看什麼你知道嗎
    首先從外表上要滿足「兩看」,也就是流傳下來的2句俗語:「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01「娶妻先看口」娶妻不僅是青年男子人生的大事,更是一家人乃至家族興旺的大事。那為什麼娶妻要看女子的口呢?
  • 古代真的是一夫多妻制嗎,看完發現我們都想多了
    說起古代的夫妻制度,我們一般都說是一夫多妻制。都很羨慕古代的男人,只要雙方願意自己想娶多少老婆就可以娶多少老婆。尤其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娶了七個老婆,可以說真的是羨煞旁人。但是事實上古代真的是可以一夫多妻制,真的是我們想多了?
  • 女性評9.5分,男性評1分,這部電影差評無數,只因過於真實
    生子的幸與不幸《82年的金智英》,看似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大金溫柔多金,女兒雅英乖巧可愛,但有些缺憾的是女主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在壓力大的情況下她會成為另外的一個人。很多的人會好奇已經有著讓人羨慕的家庭為何智英會被逼瘋,不得不說造成這樣的情況一切都需從她的童年其實而來。傳統的韓國家庭中,重男輕女是常態,所謂的兒子會是家族的希望,生了兒子便好似擁有了無盡的財富一般,這樣的思想在整個落後的國家普遍存在著。
  • 古人為啥說「嫁夫先『相』公爹,娶妻先『看』嶽母」?這樣說有道理嗎?
    還給她講了很多挑選另一半需要注意的點,其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嫁夫先『相』公爹,娶妻先『看』嶽母」。 其實這是一句民間俗語,我們都知道古代娶妻嫁漢的講究可是很多的。這只是其中之一。那這句話到底有何寓意呢?古人為何會這麼說?
  • 沙特王子的奢靡生活:一夫多妻,飛機跑車,老虎獅子,零花錢16億
    沙特有「三多」:錢多,石油多,王子多。錢多是因為石油多,石油多是因為老天爺賞飯吃,至於為什麼王子多,且聽我細細道來。 沙特王子多的最本質原因是因為伊斯蘭國家是一夫多妻制,普通穆斯林便可以娶四個妻子,王室尤甚。
  • 妻妾有別,尊卑分明,一夫多妻制帶來了太多惡果
    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文學作品中,一旦有出現女性特別出彩時都會大書特書。例如花木蘭代父從軍,李清照一代詞人,更有開天闢地第一女皇「武則天」,更是以其獨特的女性身份,登上皇帝寶座,而屢屢被搬上螢屏,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在中國古代,最被人詬病的男女不平衡制度莫過於「一夫多妻制」了。
  • 那些曾經嫁到非洲的中國女子,為何又回到了中國?難以忍受
    現在,很多家庭生活條件好了,他們更願意選擇去到西方的發達國家生活,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趨勢。有一部分女生,因為在國外留學,結識了很多外國的小夥伴,遇上了自己喜歡的人,最後選擇在那裡安家。近年來,還掀起了嫁到非洲去的潮流,很多女生選擇嫁到非洲,甚至不聽親朋好友的勸告,但為何沒過多久又回到了中國呢?
  • 為什麼自然界,雄性比雌性威猛鮮豔,人類社會,卻是女性多比男性漂亮?
    雌性不僅要保護自身的安全還要保護未成年的子女,就需要矮小的身體和陰暗的外表以利於隱蔽而躲過捕獵者的追擊。這就是大自然展示給我們的直觀的生存法則。人類社會的婚姻家庭制度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歷史的發展進程看,不同的婚姻家庭制度都和一定的社會制度相適應,與蒙昧時代相適應的是群婚制;與野蠻時代相適應的是配偶婚制;與文明時代相適應的是以賣淫、嫖娼為補充的一夫一妻制。不同的婚姻制度女性的社會地位及家庭地位也不同。在以群婚製作為婚姻制度的蒙昧時代,原始的人類剛從動物界分離出來,還保留著動物的特性。
  • 統計稱:中國約有1600萬女性嫁給同性戀丈夫(圖)
    不到30平方米的房間內擠了60多人,大多是「同志」及家長親友,入場的唯一要求是謝絕拍照。演講者是3名特邀嘉賓:一名「離異同妻」,一名替孩子考慮仍「在婚內掙扎的同妻」,一名即將與熟悉的同性戀結婚的「準同妻」。「離異同妻」李白說,大多數「同妻」都是被謊言帶進婚姻,只因丈夫要掩蓋同性戀的真相或為完成傳宗接代。
  • 「冠姓權」引發爭議,為何在古代要從夫居從父姓?
    但在農耕中國,與外婚制緊密聯繫的還有普遍的女性從夫居,即除非因沒有兄弟不得已招婿入贅外,女性婚後一律移居丈夫的村莊,僅攜帶作為嫁妝的個人動產同行。農耕中國普遍採納從夫居的外婚制,不是偶然,更不可能僅僅因為男權。最簡單的理由在於,如果男性真的如同女權指控的那麼恣意、任性和霸道,那麼農耕社會中的婚姻格局反倒應當是既有從夫居也有從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