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降,我自己打,哪怕流幹最後一滴血!」納卡老兵拒絕撤離

2020-11-28 網易新聞

2020-11-26 16:27:34 來源: 今日軍事看點官方

舉報

  根據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達成的和平協議,亞美尼亞必須最遲在11月25日前將納卡地區的卡爾巴佳爾區交還給亞塞拜然。而目前亞美尼亞軍隊已經開始撤離,大部分當地的亞美尼亞居民也燒毀房屋,陸續搬遷到亞美尼亞本土。不過根據歐洲《世界》新聞網記者的最新一線採訪顯示,仍然還有部分亞美尼亞人拒絕離開自己生長的家鄉,他們強硬的表示:「自己要打到流幹最後一滴血。」


  撤離卡爾巴佳爾的亞美尼亞軍隊

  《世界》新聞網記者採訪了當地一個名叫阿索特·塞夫揚(AshotSevyan)的居民,他在卡爾巴佳爾的查勒克塔爾(Charektar)村居住了49年,他表示自己準備戰鬥到死。據介紹,這個村莊基本全都是亞美尼亞人居住,但是按照協議,26日之後就得交給亞塞拜然,這是11月10日雙方籤署的和平協議的一部分。

  塞夫揚說:「幾天前,一個人來這裡告訴我,'你得離開'。」「但是我拒絕了。為了我的家,為了我的榮譽,我要打下去。」

  目前對於土地和村莊如何移交,以及亞塞拜然部隊何時抵達,其實外界並不知曉。但是對於塞夫揚先生來說,所有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他表示已經將妻子和女兒送到葉里溫(亞美尼亞首都)了。同時很堅定地說:「他們不知道我打算做什麼。」


  阿索特·塞夫揚

  塞夫揚先生其實還有殘疾,他的左腿是假肢,據他所說這是2016年「四日戰爭」期間受傷的結果。而他也參加過1988年到1994年的第一次納卡戰爭,他說:「我在第一次戰爭中與父親並肩作戰。」「他是個堅強的人,去年80歲的時候去世了。」

  其實阿索特·塞夫揚只是眾多留下的老兵之一,查勒克塔爾村住著很多參加過第一次納卡戰爭的退伍老兵,他們大部分拒絕撤離家鄉,並計劃保衛自己的房屋。《世界》新聞網記者還採訪了其中一位叫弗拉基米爾(Vladimir)的老兵,他在開戰前是一名卡車司機,雖然經常在外跑長途,但是這次他表示不打算在流亡中度過餘生,並稱從現在開始,他要打遊擊。


  除了戰敗的屈辱之外,這些老兵們還對亞美尼亞領導層的背叛感到痛苦。塞夫揚先生說:「他們對我說的唯一一句話是'離開'。」「我們該去哪兒?下一步我們該怎麼做?這麼多問題,卻沒有答案。」此外,塞夫揚先生還表示:「他們甚至沒有給我作戰的機會。」「比起從這裡逃跑的膽小鬼,在前線戰鬥和死亡要好得多。」

  在過去的兩周中,整個卡爾巴佳爾已經變成了一片幽靈之地。到處都是當地村民搬家後放火燒毀的房屋,它們點綴著山中的美景。而村莊裡的電纜、金屬屋頂、儲物窗等所有還有價值的物品都已經被拿走了。


  撤離的亞美尼亞軍隊炸毀了營房

  而亞塞拜然士兵在此次衝突中的一些殘酷行為,也使得留下來的人,堅定了反抗的決心。

  上面被採訪的塞夫揚就說:「我們如何與亞塞拜然人一起生活?」「他們將一名70歲男子的手綁在背後,然後割下了他的耳朵。」他這是指上周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段視頻,該視頻顯示亞塞拜然士兵在折磨一名年長的亞美尼亞「間諜」。


  亞塞拜然士兵割下了一名亞美尼亞「間諜」的耳朵



  亞塞拜然士兵毆打亞美尼亞老人

  對於可能遭遇的情況,塞夫揚表示他已經有所準備:「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們對戰俘的所作所為。所以,無論以後誰走進我家這扇門,我都會在這裡為他準備十六發子彈,」他指著手槍說:「還有六十發子彈在我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中。我已經準備好直到流幹最後一滴血。」

  為了防止停火後的武裝衝突,俄羅斯維和人員在主要道路和敏感地點就修建了檢查點,但他們人數不足以監督整個地區。同時,納卡很多地區還出現了身份不明的蒙面人,這些人的制服上沒有標記,也沒有攜帶步槍,同時也不回答任何提問,不過他們明顯是有組織的。

  不過對於塞夫揚這些老兵來說,一切都已經無所謂了。他說:「現在我們將結束這一切,以便我兒子的兒子再也不必與父親並肩作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亞塞拜然:為亞美尼亞提供更多時間撤離納卡地區
    原標題:亞塞拜然:為亞美尼亞提供更多時間撤離納卡地區△克爾巴賈爾到亞美尼亞道路出現擁堵(源自社交網絡)當地時間15日,亞塞拜然總統助理哈吉耶夫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阿方出於人道主義,同意為亞美尼亞軍隊和平民提供更多時間從納卡地區的克爾巴賈爾撤離。
  • 最後的「虎賁」老兵去世 臨終留言:已沒有遺憾
    最後一名「虎賁」師抗戰老兵金乃忠走完了97年不凡的一生,今天中午,在子女們的陪伴下,安詳離世。  去世之前,老人告訴子女,自己獲得了抗戰老兵的紀念章,這輩子已經沒有遺憾了。去年接受浙江在線採訪時老人就說過,儘管當年從戎抗日曆盡坎坷,但此生不悔。  70多年前的抗日戰場上,國民革命軍74軍57師被稱為「虎賁」師,這支部隊曾在湖南的常德保衛戰中,以八千將士力敵日軍精銳四萬人長達16天,除200餘人最後突圍外,其他將士全部陣亡。
  • 實拍亞美尼亞軍撤離納卡地區:大批軍車集結,士兵合影留念神態輕鬆
    海外網@海客新聞消息,當地時間24日,亞美尼亞軍隊撤離納卡克爾巴賈爾區。撤離前,亞美尼亞士兵們還進行集體合影,有說有笑顯得很放鬆。25日,亞塞拜然軍隊將正式入駐納卡的克爾巴賈爾區,全面接收區域控制權。
  • 假死會被補刀,詐降等於投降,戰敗的時候為什麼不能「詐降」
    假死會被補刀,詐降等於投降,戰敗的時候為什麼不能「詐降」我們在看戰爭電影的時候總會看到戰敗的一方有些人會通過假死的方式逃過敵人的眼線,但是實際上勝方往往會在戰爭結束後打掃戰場,很有有可能會被發現的,會被「補刀」;再由即便不被發現,自己的戰友死的死,撤的撤,自己也無法再聯繫上隊伍
  • 日本老兵:中國女孩看著自己的器官被吃掉!慘!!
    日本投降後,我一直想說出來,可一直也沒有膽量。今天,我說出來,是因為我鍾愛的兒子、媳婦、5歲的孫子,前天全都死在北海道的車禍裡。在這個世界上我沒有親人了。這是報應,也是我罪有應得;是我在中國做孽的報應。導讀 這是一名臨死前的日本老兵回憶錄,他曾在中國殺人上癮,他曾姦污中國女人34人,親手殺死8個女人,開槍打殘3個婦女。
  • 大新聞大歷史:亞塞拜然跟亞美尼亞打來打去爭的啥?
    從1988年到現在,30多年來,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個國家為了爭奪納卡地區,打過來打過去。打累了就歇一歇,歇夠了又打。就這樣停停打打,打打停停,幹了30多年。2020年9月,納卡地區爆發了自1994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武裝衝突。打了一個多月之後,兩國在11月10日接受了俄羅斯主導的停火協議。亞美尼亞軍隊撤離納卡地區,亞塞拜然收復納卡地區。
  • 颶風「哈維」引發休斯頓水災 政府力勸滯留居民撤離
    立即撤離!」美國休斯頓布拉佐裡亞縣政府通過官方推特帳號向當地居民發出「最後通牒」。據法國「24小時」新聞臺8月30日報導,受颶風「哈維」侵襲的休斯頓南部地區目前仍有部分居民滯留家中,當地消防人員正在極力勸說其撤離。休斯頓市消防局局長傑基•梅特卡夫親乘快艇到達已被淹沒的街區,勸說少數仍滯留在家中的居民撤離。他無權強制這些居民離開自己的家,但警告他們這是「最後的機會」。
  • 最後撤離
    新華社酒泉8月24日電題:最後撤離奉青玲8月23日10時27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航天發射場拔地而起。點火瞬間,驚天動地。而在15分鐘前,發射塔架上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才從這裡撤離。「早就習以為常了,也不覺得害怕。」28歲的平臺指揮楊佳文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幹了11年。
  • 遠徵軍老兵憶抗戰:死人堆裡有的屍體起了蛆(圖)
    圖/記者謝長貴  鄭子煊,郴州資興人,中國遠徵軍新38師第113團老兵,今年95歲。他是瀟湘晨報記者在湖南找到的第二位健在的113團老兵。  由於年事已高,他已記不清自己在緬甸具體參加過哪些戰役,但他說,一些戰鬥情景,總是在某些時候不斷釋放,縈繞腦海。  他說,自己在一次戰鬥中負傷,隨後被一名四川勤務兵救起,撿回一條命。
  • 封面故事·老兵
    康洪雷將自己關在屋子裡,閉門不出。  「那段日子簡直感覺人要崩潰。」製片人吳毅說。加上上一次事故,劇組前後整個賠償費用將近900萬,對於製片人來說,這意味著每集片子追加了20萬的成本。連續兩次重大事故,《團長》劇組立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一時間這個昔日的明星團隊,成了一個漏洞百出的問題團隊,各種聲音鋪天蓋地而來。  「我不希望這是我的最後一部戲。」
  • 火箭點火前,他們最後撤離
    大家都震撼於發射時的驚天動地,誰能想到,就在15分鐘前,塔架上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才從這裡撤離。「已經習以為常了,也不覺得害怕。」已經在塔架上幹了11年的平臺指揮楊佳文,每次火箭點火前,他都和平臺、擺杆、電梯、空調、地面電源保障等15名同事最後從發射區撤離到安全區。點火前3個半小時,楊佳文和同事就進入塔架,開始170多項射前檢查準備工作。臨射前的工作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環節的漏洞都會延誤最後撤離的時間,甚至耽誤發射計劃。
  • 老外發明神奇電鑽,可消滅上百隻老鼠,還不流一滴血?
    今日話題:老外發明神奇電鑽,可消滅上百隻老鼠,還不流一滴血?為此,國外一家科技公司發明的一款捕鼠器,而且還非常的有用,十天就能消滅將近120隻老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捕鼠神器A24國外發明一款捕鼠神器----A24在現實中,我們了解到了這個捕鼠器看起來非常像電鑽
  • 二戰投降哪家強?法國在越南搞事被我軍一頓臭揍,迅速舉起白旗
    法國軍隊的戰鬥力在二戰期間可見一斑,搖動白旗投降造成大面積軍隊迅速崩潰,政府的妥協政策又給同盟國造成法國懦弱、不堪一擊的形象。最後戴高樂將軍靠同盟國的幫助才復國成功,他也希望能在二戰後重建大國形象。但事與願違,二戰剛結束不久,在遙遠的東方又爆發了一次戰鬥,再次證明了法國的迅速搖白旗傳統。
  • 「這堂課我要站著講!」97歲抗戰老兵走進東大上了堂思政課
    他說:「回來以後在昆明休息了一兩天,就到廣西南寧。我在南寧邕江的對面運糧,我一個人管一部車運糧食,日本鬼子投降了幾天我才知道。」【期望】當代大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為國爭光「我們那時候上學,老師教我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今是和平年代,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就靠你們了。」
  • 「二戰風雲134」蘇德最後血戰·二十一——血戰史達林格勒終章
    但在經過長時間的猶豫後,保盧斯還是因為害怕背上戰場抗命的罪名而拒絕了曼施坦因。最終,突進到距離保盧斯第六集團軍只有30公裡的霍特第四裝甲集團軍被蘇軍打了回去。1943年1月,蘇軍通過「木星行動」將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兩支德軍之間的距離擴大到超過250公裡。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卸下重擔,變身全能「老頑童」騰衝收復後,他離開部隊,重新回鄉讀書,新中國成立後從事教師工作,三尺講臺,一支粉筆,一幹就是四十年,直到1987年在騰衝北海中學退休,在家鄉安度自己的晚年。盧老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已是四世同堂。退休後每天早起堅持做自創保健操,是他數年不變的生活習慣。
  • 抗日老兵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說實話,感覺還是寫我們自己的抗日老兵接地氣,那種豪邁、艱苦、卓越,和戰後對人生的思考,讓混沌如我的年輕人,一下能變成洞破紅塵的明眼人。比如今天說的這位老兵,向德興,他一開始也是個怕死的弱兵,是怎樣成為一人單挑13個日本鬼子的無敵老兵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朱錫昂:八桂先驅 芳流千古
    1923年,朱錫昂拒絕廣西當局要他出任廣西教育廳廳長的邀請。  1925年初,朱錫昂經惲代英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廣西特委書記和中共廣西臨時省委主要負責人,是玉林地區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1926年春,朱錫昂建立了中共玉林地方組織的第一個支部——中共玉林縣支部,任支部書記。1927年冬參加了廣州起義。
  • 納卡戰火重燃,亞美尼亞再次被動挨打,普京的反應讓人費解
    後經過有關各方的積極努力,11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及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納卡地區的全面停火於11月10日生效,亞、阿保持已經佔領的陣地並交換戰俘,俄維和人員進駐衝突區域。但在近日,隨著納卡地區戰火重燃,普京的親自調停似乎也失敗了。說起俄羅斯在亞阿衝突之間扮演的角色,此前,觀察家一直認為俄羅斯是站在亞美尼亞這一邊的。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口述實錄:「途中,日軍對我掃射了無數槍,我臥倒在地,一動也不敢動。子彈嗖嗖嗖地擦著頭頂呼嘯而過,聽得人心驚膽顫。幸運的是,我沒被打中。日軍以為我死了,沒有再追擊,不然我很可能就沒命了。」「當時飛機俯衝,機槍低空掃射而過,陣地上偷襲的日軍有一個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