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建立了四個航天發射場,分別有什麼優勢?

2020-08-13 環球史記

對於太空的探索,中國一直是在努力追趕發達國家的腳步,所以才能在近代,中國航天技術領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甚至已經開始趕超很多西方國家,這是令我們中國人都值得驕傲的事情。而從未停止過探索腳步的中國人,在我們中國也是設有了四個航天發射場,可謂是非常有排面和氣勢。

而這四個航天發射場也是分布在我國不同的地區,而四個發射場的名字分別是酒泉航天發射場、太原航天發射場、西昌航天發射場和文昌航天發射場。不得不說,這四個發射場其實在不同的地區分布,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先拿酒泉航天發射場來說吧,他在四個發射場中是最有名的,也是最多人所熟悉的,酒泉發射場從發射過中國第一顆衛星,還擔任過第一次載人航天的任務,酒泉發射場選址在內蒙古阿拉善某一小鎮。

酒泉發射場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當初選址的時候也是蘇聯專家協助選擇,在發射中心的周圍是荒漠,非常平坦。第二個是太原航天發射場,這個發射場是建設在了山區,最後酒泉發射場周圍平坦很不相同,因為當時中蘇關係緊張,太原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的任務是發射氣象衛星,其實這一點在當時還是很重要。西昌航天發電場也位於山區,同樣也是在中蘇關係緊張的時候建立,它的作用是承擔國內外商用通信衛星發射任務。

最後一個發射場是太昌航天發射場,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之後也會承擔衛星發射站,雖然太昌航天發射場並不像其它三個那麼有名,但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總結下來就是這四個航天發射場是我們中國最有實力的發射場,代表了我們中國的航天發射水平在不斷提高。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哪些航天發射場 圖解四大發射場資料及規劃(圖)
    中國有哪些航天發射場 圖解四大發射場未來規劃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海南文昌發射場優勢我國四大發射場未來規劃相關新聞:長徵七號為什麼要漂洋過海到海南去發射?  近日我國最火熱的航天領域新聞,當屬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長徵七號」運載火箭背景資料照片介紹】將在今年6月下旬從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的報導。有不少網友發出疑問,運載火箭為什麼要千裡迢迢漂洋過海,跑到低緯度的海南去發射呢?  原來這裡面是有原因的。同一型運載火箭在不同緯度的發射場,其發射載荷的能力是不同的,緯度越低其運載能力就越高。
  • 我國四大航空發射場,文昌發射場佔據哪些優勢?
    據了解,這次的發射地點是文昌航天發射場,而這次發射任務是我國的探工程啟動以來,首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發射任務,它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為繼西昌發射場之後的一個新探月場所。據悉,我國目前一共擁有四個航空發射場,除了文昌之外,其他三個分別為酒泉
  • 航天發射場的「秘密」——從哪裡發射,入哪種軌道,有什麼好處?
    每一次進步,第一個碩果都讓我們深深感動。尤其是中國航天人,幾十年來披荊斬棘、克服萬難,用自己的辛勤工作為國人帶來一個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讓國人自豪!讓我們攤開地圖,看看全球十大航天發射中心,分別是:中國:
  • 航天發射場的「秘密」——在哪裡發射,入何種軌道,有什麼好處?
    每一次進步,第一個碩果都讓我們深深感動。尤其是中國航天人,幾十年來披荊斬棘、克服萬難,用自己的辛勤工作為國人帶來一個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讓國人自豪!一、通向太空的大門。讓我們攤開地圖,看看全球十大航天發射中心,分別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美國
  • 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原標題: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摘要】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佔地16000餘畝,建有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發射工位、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和水平轉載測試廠房,是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
  • 第4163回:俄東方航天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
    此前,11月28日,俄邦航天集團從位於俄遠東地區的東方發射場發射了一枚攜有19顆衛星的「聯盟-2.1B」運載火箭,但火箭未能將這些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些衛星來自俄邦、加拿大、挪威、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其中約半數沒有航天發射保險。
  • 為什麼要在海南建一個火箭發射場?
    然而尷尬的是,部分網友甚至不知道我國已經在海南建成了一個全國最大的火箭發射場,而更多的網友則是對我國已經有3個發射場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在海南再建一個?地球自西向東幾乎所有的火箭發射都是自西向東發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郭文彬 攝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非洲航天的悲哀:多國擁有發射場,卻沒有一個國家能發射衛星
    ,成為了僅次於美俄的航天大國;被歐美大力投資的印度也成為了崛起新星,雖然技術上落後,但聲勢在國外卻不小,任務成本低廉是其最大優勢。就算是大洋洲,上個世紀澳大利亞是第七個將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近些年紐西蘭還有個電子衛星;南美有巴西航天的VLS火箭和衛星研製能力,七大洲中只剩南極洲和非洲了;非洲仿佛被人遺忘般,在航天領域從未傳出過聲音。
  • 「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7月23日,文昌航天發射場傳來重磅好消息!中國走出重要戰略一步
    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從日本鹿兒島發射升空,正式拉開了中國、美國、阿聯火星探測年度大戲的帷幕。就在7月23日,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也傳來好消息。據央視網7月23日報導,中國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並成功將其送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中國正式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碧水源智能水吧D668X進駐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轉站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這是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為確保航天人喝上安全健康的飲用水,「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碧水源攜22臺碧水源智能水吧D668X進駐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轉站(簡稱:航天文昌中轉站)。
  • 帶千萬網友「離開地球表面」 探秘太原、文昌航天發射場
    的【第754期】 今天下午 「我們的太空」抖音直播 繼續帶著網友們一起 深入了解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和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單永強:文昌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開門紅」。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現代化的濱海發射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國內都處於領先地位。而講到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得不提測發指揮監控系統,這是發射場的數據匯集、處理、分發及顯示中樞,是完成航天發射任務的核心部分,可以說就是發射場的「大腦」。來自河南商丘的小夥單永強,正是本次任務測發指揮監控系統的指揮員,是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 嫦娥五號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
    「十一」期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嫦娥五號有望實現四個「首次」「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黃兵告訴記者,不僅是用於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長徵五號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代表型號,從誕生起就瞄準著更廣闊的宇宙,它的肩上還將承擔起中國航天執行更多重大任務的使命。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值得中國人民驕傲的事情,我們的科技又進了一步,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佔地16000餘畝,建有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發射工位、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和水平轉載測試廠房,是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
  • 俄羅斯公司計劃邀請中國遊客參觀東方航天發射場
    俄羅斯公司計劃邀請中國遊客參觀東方航天發射場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 王世玉 徐靜 李廈 李寧 劉常連 段遜 陶嘉樹)
  • 全球十大航天發射場:中國除了酒泉外還有一個地方也上榜
    航天航空一直是人類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神秘領域,下面這些在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重要的航天發射中心你有認識多少個呢?不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全球十大航天發射場。1.在這片荒漠中,蘇聯航天人曾經創造了無數的世界第一。半個多世紀過去,這個陳舊的發射場依然站在世界航天的第一線。拜科努爾發射場位於中亞哈薩克斯坦境內,鹹海以東約105 km,拜科努爾鎮西南288 km 處。發射場中心區域佔地6 717 km2,東西長90 km,南北約75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