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場疫情,讓世界上很多地方瞬間停擺,也讓我們意識到人類文明何其脆弱。
不止是病毒,還有全球變暖、小行星撞擊地球、核武器戰爭……人類走過數百萬年的歷史,來到今日的文明之地,看似堅不可摧,又時時生活在自然界強大力量抑或是人類自我本身的威脅之中。
所以走過《2012》,迎來《先知》《後天》,踏上《流浪地球》,末日題材長盛不衰,但拋開影視幻象,如果我們熟知的世界真的面臨消亡,從理性和科學的角度來看:接下去該怎麼辦?恐怕才是最大的問題。
比科幻作品更真實的末日生存指南
英國作家劉易斯·達特內爾的《世界重啟》回答的正是這個問題,這本書絕不是你所看到的任意一本以世界末日為主題科幻小說。因為這是客觀的知識指南,並很可能將是真的。
《世界重啟(修訂版)》
[英]劉易斯·達特內爾 著
秦鵬 譯
2020年7月 未讀|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該書深受全球讀者追捧,以14種語言全球出版,入圍《泰晤士報》等十餘種知名獎項提名。《華爾街日報》這樣評價,《世界重啟》是本讓人慾罷不能的書,不但審視了支撐現代社會的那些基本卻重要的技術原則……而且在妙趣橫生的閱讀中,讓我們對人類的智慧充滿了樂觀。
2015年由未讀首次在國內引進出版,立刻在引起巨大反響,得到/羅輯思維重磅推薦,國內科普迷交口稱讚,一時洛陽紙貴甚至二手書都一書難求。為了響應讀者的呼喚,我們特別推出《世界重啟(修訂版)》以饗讀者,隨書還附贈精美科技樹海報。
《世界重啟》是一本針對倖存者的生存指南,達特內爾在書中不僅探討了讓我們如何在大災難後的幾周裡活下去,更介紹了恢復人類文明所需的非常基礎,卻極其重要的知識精華:從如何重新發展農業、餵飽肚子,到怎樣提煉礦物、製造藥品和生產工具,再到鋪設電網、發展交通等。
生活在現代世界中的你,已經與維持你生存的文明嚴重脫節。假如食物和衣服不再奇蹟般地出現在商店的貨架和衣架上,你該怎麼做呢?該怎麼做才能在灰燼中崛起並確保長期的繁榮?又需要哪些知識才能儘快恢復重建?
《世界重啟》有很多實用的知識,例如最能防腐的食品是罐頭食品,能夠保存長達數十年;沒有醫藥的情況下,可以用超強力膠水縫合傷口。如果受到核汙染,哪裡去找恢復生物多樣性的種子?今天世界上有幾百個種子銀行,其中最大的就在倫敦附近,裡面有億萬顆種子,其保險庫能夠抵抗原子彈的攻擊。但是保存時間最長的是挪威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位於北極圈內,因為被永久凍土包圍,即使斷電,也能將溫度保存在零度以下。
啟發我們思考人類文明的未來
《世界重啟》也是一場極富科學想像力的思維實驗,總結了人類技術成就的精華,從而能夠啟發和幫助我們重啟人類文明。
科學技術的基本原理,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來講,已經生疏。你或許覺得在當代文明技術發達的社會,有必要去了解這些嗎?我想說,非常有必要,不是為了預防萬一發生這種災難,更在於通過本書我們可以了解或重新回顧許多基礎知識,和人類的發展。比如,手邊沒有任何資料,你能說出來如何製造一部蒸汽機或鐘錶嗎?如果沒有現代手段,你知道如何確定時間嗎?還有比如,你知道如何種植莊稼嗎?
歷史上,在歐洲的啟蒙運動(1600-1700年代末)時期,法國啟蒙運動代表人物狄德羅就編撰了一部《百科全書》,被譽為「人類知識的保險倉庫」,為的就是保存人類所有文明的基礎知識,避免人類再次陷入黑暗時代(比如中世紀)。同樣,這本書的意義也在於可以避免出現這種文明付之東流的情況。
在科學昌明的今天,當遇到全球性的災害、瘟疫,或沉浸於文明的便利時,我們也許更應思考一下,假如文明瞬間崩潰,我們該何去何從。
或許,這本《世界重啟》就是一個開始。
貝爺、羅輯思維、梁歡為何推薦這本書?
《世界重啟》這本書,表面上看一本假想中可能用到的應急手冊。「貝爺」格裡爾斯因此稱讚這本書,「凡事做好準備!我向老天祈禱,你永遠用不到這本書」。知名主持人梁歡,也評價本書是一本「腦洞與科普兼具的奇書」。但是更重要是它能幫助重新梳理了人類文明的那些重要節點。有些技術看似不起眼,但是它的重要性,是超乎想像的。
比如,怎麼製造木炭。木炭,我們現代人已經很少用了。文明崩潰之後,最好用的能源就是木炭,沒有煙氣,可以解決室內的採暖問題。更重要的是,木炭的重量更輕,更便於遠距離運輸,燃燒的火焰溫度要遠遠高於木材。別小看火焰溫度,溫度上去了,陶瓷、冶金之類的工藝也就更有機會被重新發明出來。還有,木炭,是一種非常好的吸附材料,有了木炭,我們就很容易製作簡易的過濾水的裝置,在那種絕境下,我們就能得到乾淨的飲用水。
還有,掌握了木炭的製作工藝,就很容易把技術平移到製作焦炭,有了焦炭,我們才可以煉鋼。製作木炭,不僅解決的問題多,還可以推開新的技術的大門。
《世界重啟》正是通過這些節點串聯起人類的文明簡史。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因此評價本書——「(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知道自己距離文明的底層有多遠,什麼才是整個人類技術體系中真正重要的節點?我看這本書的感覺,那真是非常震撼,提神又醒腦。就像《魯濱孫漂流記》裡說的:『如果沒有體驗過短缺,我們也不會珍視自己正在享用的東西』。」
我們現代人,高踞在人類文明的頂端,但其實眼光如豆,眼界狹窄,一畝三分地之外的世界對我們來說,都是混沌一片。有了這本書隨身,至少是一個提醒:世界無比廣大,個體無比渺小,祖先創造不易,我輩理當感恩。
「廢墟在我內心引發了宏偉的想法。一切都回歸於無形,一切都會消失,一切都會逝去,只有世界長存,只有時間永續。」作者在書中引用了狄德羅的詩句激蕩起我們心中的詩意。這本書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是,在分科越來越精細的今天,這是一次難得的博雅通識教育,我們倒轉時鐘,重建農業、發電、機械、重新建立曆法,重新建立人和星球運轉之間的聯繫。
人類的知識是共有的,沒有任何個人知曉維持社會關鍵過程運行所需要的足夠知識,這本薄薄的冊子當然不是一本人類文明的百科全書,只是一份基礎性的指南,宛如知識的種子。經歷這樣一個思維實驗,將會對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心存感激,領悟到科學知識和批判性分析的重要性。末日只是一個假設,若想長久保持現有文明,需要培養好問愛學、善於分析、基於實證的思維方式,社會才不會淪落到迷信和巫術當中。
羅輯思維重磅推薦,《荒野求生》「貝爺」推薦。
倖存或淘汰?這是最後一次歸零重啟的機會
用一場思想實驗,總結人類技術成就的精華
《世界重啟(修訂版)》
[英]劉易斯·達特內爾 著
秦鵬 譯
2020年7月 未讀|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END
與「世界科學」一起緊跟全球科學前沿動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