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不能急功近利——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啟示

2020-09-23 西城組工

本文轉自《中國組織人事報》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6日



18世紀末,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打開大門,日本人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政治制度,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和工業。二戰中被打敗,戰後在美國的扶植下,很快恢復了元氣。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理研」),於1917年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理研在日本全國有10個分所共計450個研究室,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數為7000名。

在世界上站住腳,不能靠資源、勞力,只能靠產品

理研成立的目的是:「日本雖然人口眾多,但工業原料和資源匱乏,只能靠知識的力量來培育產業,以此推動國家發展。」所以他們做研究,都是集中力量,追求高質量,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在回旋加速器研究方面,日本始終走在世界前列。回旋加速器由美國的勞倫斯於1932年發明。5年以後,理研的仁科芳雄就造出了世界上第2臺回旋加速器。理研造這臺加速器,就是要研究費米的設想:用中子轟擊鈾,可以合成93號元素。

1944年日本又完成了210噸的大型回旋加速器。二戰結束後,美國佔領軍認為回旋加速器能用來製造原子彈,將這兩臺加速器拆了,沉入東京灣。1965年,仁科研究室的朝永振一郎以「量子電動力學領域的基礎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二年,日本戰後第一臺多功能回旋加速器(直徑160釐米)完工。

企業界主動與科學研究機構合作

他們利用日本製造的大型裝置——電子能量80億電子伏特的同步輻射加速器Spring-8、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SACLA等解決了許多工業界的重要技術問題。2012年以後,工業界在這些大裝置上獲得了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這些都提高了日本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

以理研的研究成果為核心來創辦企業,理研認可的企業就是理研的創業板。例如2007年,理研成立了動物過敏檢查以及生產遺傳基因的全自動解析裝置的理研創世紀。2016年Healios公司從iPS細胞分化出RPE細胞,生產用於治療黃斑變性的藥品。這些企業都是理研創業板的代表。

除了理研創業板,還有許多企業和理研的有關研究小組合作,把理研的研究成果商品化。例如消毒用的最短波長、高效的深紫外LED技術,遺傳基因檢查系統研究小組與松下醫療保健株式會社的合作,理研和住友理工會社合作的機器人聯合中心等。

反過來,企業對基礎研究做出了積極的回報。理研的成立就是從實業家們以及三井、三菱等財閥那裡募集了資金,同時向政府遊說,讓國家制定了從國庫得到補助金的法律。隨著理研的研發進展,相關企業陸續誕生,共有63個會社、121個工廠成為理研康採恩企業集團的成員。

建立資源中心,為創新的基礎研究創造條件

2001年建立的理研生物資源中心所擁有的細胞材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依託這樣的條件,京都大學的iPS細胞研究所所長山中伸彌發明了iPS細胞,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iPS細胞可以以人類皮膚為材料,生成人類的各種組織和器官,這在人口老齡化社會是非常具有應用價值的。

在這個中心建成以前,各種各樣的生物材料散落在各所大學,當研究者退休時,這些材料就不知所終。在生物上任何實驗要在科學上成立必須有「再現性」。為了這個「再現性」,必須使用同樣的實驗材料以及同樣的生物資源。生物資源中心為研究者提供這樣的資源。目前生物資源中心為日本6000多個研究機構提供材料,結果的10%已見諸論文。

在iPS研究的基礎上,理研又成立了多細胞形成中心,iPS開始走向臨床。開始是治療黃斑變性、骨髓幹細胞再生等,第二代的再生醫療是人造器官,包括牙齒、頭髮等。

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能急功近利

2003年9月森田小組在理研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開始了尋找新元素的研究。在直線加速器RILAC上,用30號元素鋅的原子核轟擊83號元素鉍的原子核。如果擊中發生核聚變,得到質子數為30+83=113質子的新元素。但是擊中並發生核聚變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2004年7月23日森田小組終於合成了一個113號新元素。但是這種新元素壽命很短,需要以很快的速度觀察並記錄它的存在。

2005年4月2日,森田小組第二次合成取得了成功。兩年內得到了兩個原子。但是這個發現必須得到兩個國際組織——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以及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的認可。批准元素優先權屬於其推薦的6人聯合工作小組(JWP)。但是森田的發現還沒有得到JWP的承認,後者認為他們的結論證據不夠充分。

轟擊實驗繼續進行,但奇怪的是2005年以後再也看不到合成的跡象。直到2012年8月12日,終於得到第3個113號元素原子,並且伴有a衰變。當年9月27日JWP發來了授予命名權的郵件。從2003年至2012年經歷了8年,終於獲得了成功。事後森田是這麼說的,「只講做這個實驗,也花費了9年以上的時間,用離子束轟擊的時間合計超過570天。搞了100天也不出結果怎麼辦?那只有再幹100天,實驗條件不能改變。渴望早出成果,就很容易想到改變實驗條件。但我和共同研究者們抵抗住了改變實驗條件的誘惑。即使是那麼冗長而又枯燥的、幾乎見不到光明的實驗,我的共同研究者們還是一絲不苟地做好實驗準備工作,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步驟」。

相關焦點

  •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啟示:做基礎研究不能急功近利
    作者 | 夏建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前不久寫過一篇關於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文章,主要強調該實驗室重視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儘快製成高科技產品推向市場,使得美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穩居世界第一
  •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戰時日本核計劃的承擔者
    6月8日,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合成的第113號元素Nihonium(縮寫Nh)提名為化學新元素。這也是亞洲科學家首次合成的新元素。然而,在二戰時期,創立於1917年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不可避免地參與了戰時日本的軍事科學研究。其中最鮮為人知的,便是其主導了日本的核武器研發。
  • ...理化學研究所|日本_科技|超級計算機|富嶽|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共同社消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17日宣布,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在四個部門的性能排名中繼上一次6月之後再次位居世界首位,成為連續兩期蟬聯「四項冠軍」的全球首例。日本上榜的還有排名第14的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人工智慧橋接雲基礎設施」和第19位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TOKI-SORA」。富嶽作為2019年結束運用的超算「京」的後續機型,由理研和富士通公司開發。富嶽計劃2021年度正式運轉,目前已用於解析飛沫擴散方式等新冠疫情研究。TOP500排名中,「京」曾在2011年位居世界首位。此後由於各國追趕,日本的超算表現低迷。
  • Angew: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侯召民教授課題組實現末端炔碳氫鍵的矽化反應
    基於這一基本概念,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侯召民教授課題組取得系列重要成果。2016年該課題組實現了硼催化的富電子芳香化合物與氫矽烷脫氫偶聯反應(J. Am. Chem. Soc. 2016, 138, 3663),代表了首例無金屬催化的脫氫矽化反應。
  •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宣布 新算法可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
    原標題:新算法可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 科技日報東京3月28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前宣布,他們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的算法,可在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上應用。新算法不僅節省內存,也能大幅提高現有超級計算機上的腦模擬速度。
  • 日本研究發現:塑料面罩對鎖住氣溶膠無效
    英國《衛報》網站9月22日刊載題為《日本超級計算機說,面罩對鎖住氣溶膠無效》的報導,作者系記者賈斯汀·麥柯裡,報導指出,超級計算機計算得出,塑料面罩對鎖住呼吸道氣溶膠幾乎無效。報導摘編如下:據日本的模型顯示,塑料面罩對鎖住呼吸道氣溶膠幾乎完全無效。這讓人們對面罩在阻止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有效性產生懷疑。利用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進行的一項模擬發現,直徑不到5微米(一微米等於一米的百萬分之一)的氣溶膠幾乎100%通過服務行業工作人員常用的那種塑料面罩逃逸。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日本篇(一)日本的科研機構簡介
    政府在成立某一國立研究機構時,均相應地制定一項具體的法規,如《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組織規則》《理化學研究所法》《理化學研究所法施行令》《理化學研究所法施行規則》等。國立研究所的體制使得日本在多個領域引領全球技術發展。
  • 日本理研臨床研究幹細胞在毛髮再生技術中的應用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辻孝小組組長們在11日前在英國科學雜誌《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說,確定了對毛髮長期周期性更換至關重要的幹細胞
  • D-Wave量子計算機,多項基礎技術出自日本
    【相關新聞】 東芝社長披露眼鏡型終端,「可以加度數」 「拿著虛擬物體來迴轉」——東大與zSpace聯合開發 創意LED檯燈,可把iPhone變成高性能掃描儀 個人基因分析服務,可簡便預測癌症發病風險 用手指觸摸投影畫面操作投影儀   D-Wave的量子計算機如果離開了日本的研究和發明
  • 日本獲得第113號元素命名權
    新華社電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015年12月31日宣布,其研究小組合成的第113號元素被國際機構認定為「新元素」,並且獲得了命名權
  • 日本研究:防護面罩不敵無紡布口罩 很難阻擋飛沫傳播
    圖為研究戴面罩情況下飛沫傳播的模擬實驗。紅色以外的飛沫是沒有阻擋住的部分。(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人民網東京9月30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在日本,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戴面罩的人也在逐漸增加。
  • 日本成功利用光合細菌生產出蜘蛛絲
    在《通訊生物學》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日本國立理化學研究所可持續資源科學中心(CSRS)的沼田圭司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報告說,他們利用光合細菌成功地生產了蜘蛛絲。這項研究可能開啟光合生物工廠穩定輸出大量蜘蛛絲的新時代。從蜘蛛中提取的絲除了堅韌輕盈外,還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蜘蛛絲具有超輕的重量,而且堅韌如鋼。
  • 日本完成首例再編程幹細胞異體移植術
    該國一個研究小組為眼疾患者成功移植了由他人的iPS細胞培養而成的視網膜細胞。研究小組稱,這是世界首例iPS細胞「異體移植」手術,與利用患者本人的iPS細胞相比,費用和時間都大幅減少。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宣布,他們與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等機構合作,3月28日將異體iPS細胞培養成的視網膜細胞移植到一名60多歲男性右眼中。
  • 日本將為113號元素命名 新發現突破歐美俄科研壟斷
    人民網東京1月5日電(趙松)國際權威組織日前正式認定113號元素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發現,並賦予其對該元素進行命名的權利。113號元素是第一種由亞洲學者發現的元素,這一成果打破了元素周期表被歐美俄等國「包攬」的局面。
  • 日本超級計算機建模研究口罩效用:不管啥口罩,戴了總比不戴強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華韻佳近日,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Fugaku)通過建模發現,無紡布口罩在阻擋攜帶新冠病毒的呼吸道飛沫時效果最強,其他種類的口罩也具有一定的阻擋能力。《日經亞洲觀察》(NIKKEI Asian Review)25日報導稱,超級計算機富嶽對棉口罩、聚氨酯口罩(海綿口罩)以及無紡布口罩的性能進行了研究,並對上述口罩阻擋佩戴者咳嗽所產生飛沫的能力進行了模擬。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於24日公布了研究結果。
  • "日本居裡夫人"論文疑造假 稱改圖片為更漂亮(圖)
    我不能對世人這樣說,因為這一研究成果是正確無誤的。」——小保方晴子  日本女子小保方晴子今年1月因在英國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具有突破性的幹細胞研究論文而名聲大噪,甚至被追捧為有望衝擊諾貝爾獎的「日本居裡夫人」。  日本政府摩拳擦掌,意欲打造更多的「小保方」。然而,她的論文很快引起造假質疑,給對她寄予厚望的日本政府和社會潑了一盆冷水。
  • 元素周期表再添四位新成員,第113號或稱「日本元素」
    元素周期表將增添四位新成員,這一變化將完全改變科學領域一項最基礎的知識。
  • RIKEN公布小保方晴子研究的中期調查報告
    此前,針對小保方晴子團隊發表在《自然》上的論文被指學術不端一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展開了調查。今天(3月14日)下午,RIKEN方面發布了《針對研究論文(STAP細胞)所產生的質疑的中期調查報告》。
  • 日本一項新研究顯示:敲鼓改善認知功能
    近期,日本東北大學老年醫學研究所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敲鼓也可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並提高運動技能。研究人員將在養老院中接受特別護理的46位老年人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幹預組研究人員採用智力狀態檢查表和額葉功能評定表對參試者認知功能的變化情況進行驗證評分。結果在兩種測試方式下,幹預組認知功能分別上升2.05分和2.36分,對照組則下降3.24分和0.35分。此外在上肢關節可活動區域方面,幹預組參試者肩部彎曲和手掌彎曲平均增加6.14度和10.91度,對照組則減少5.88度和1.47度。研究報告發表在《衰老神經科學前沿》雜誌網絡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