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大學教授因肯亞項目獲2020年牛頓獎

2020-11-09 假裝在赫爾

Nicole Pamme尼科爾·帕姆教授因其在提高肯亞孕產婦感染診斷率方面所做的工作而獲得了人們夢寐以求的牛頓獎。

帕姆教授是赫爾大學的分析化學教授,她與肯亞山大學(Mount Kenya University)的專家合作,現在她因「在孕產婦健康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認可。

在肯亞,母親感染導致了高比例的敗血症、死產、早產和新生兒死亡。

今年8月,帕姆教授因參與該項目而入圍牛頓獎。

快進到今天,在11月4日舉行的一個網絡頒獎典禮上,帕姆教授和她的團隊擊敗了英國和肯亞的其他三個合作項目,獲得了國家獎。

獎項還授予了英國與埃及、約旦、南非和土耳其之間的合作。

Nicole Pamme尼科爾·帕姆教授

帕姆教授說:「我在肯亞的工作獲得牛頓獎真是令人榮幸——母親感染是這個國家面臨的巨大挑戰,可悲的是,母親和嬰兒的死亡率和疾病水平相當高。」

「這個項目直接進入了社區的中心。我們在研究人員、一線臨床人員和肯亞診斷供應商之間建立了牢固的關係,作為研究的一部分,我們與來自各行各業的數百人進行了接觸。」

「快速準確地診斷母體感染是必要的,以便能夠得到最好的治療。然而,目前的方法依賴於耗時的尿樣細胞培養和/或昂貴的顯微鏡設備,這些設備需要電力,而且可能無法在更偏遠和設備不完善的診所進行。」

一個由8名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其中3名來自英國,5名來自肯亞,他們共同開發了一種新的設備,可以在護理點分析尿液中的病原體。


這種被稱為IFAST的設備有助於提高母體感染的診斷水平,並且能夠在20分鐘內返回樣本結果。

目前正在為該設備尋求進一步的資金用於臨床試驗。

帕姆教授的研究項目是四個入圍的英國文化協會支持的獲得牛頓獎的計劃之一。

獲獎獎金為20萬英鎊,這將有助於將研究項目推進下一階段。該小組還將利用這筆資金來調整和進一步發展其IFAST系統,以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診斷Covid-19。

英國文化協會肯亞分會(British Council Kenya)國家主任吉爾·科茨(Jill Coates)說:「牛頓基金為來自肯亞和英國的400多名早期職業研究人員創造了合作機會,並發展了研究和創新能力。」

「我很高興我們肯亞最具影響力的合作夥伴之一獲得了2020年牛頓獎。」

「祝賀赫爾大學和肯亞山大學的團隊在孕產婦保健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在之前談到IFAST——構成帕姆教授研究的核心部分的醫療設備時,她說:「我們的IFAST方法為常規檢測奠定了基礎,目前肯亞的孕產婦保健中沒有進行這種檢測,因為缺乏現有檢測方法所需的資源和基礎設施。」

「IFAST診斷系統將使患者在就診期間得到結果,從而促進治療,進而改善結果。」

牛頓獎於2016年設立。

從那時起,它每年都被授予應對全球挑戰、促進牛頓夥伴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的最佳研究和創新。

牛頓基金與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建立了傑出的研究和創新夥伴關係,以支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應對全球挑戰,發展人才和職業。

該基金由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BEIS)管理,由英國和國際合作夥伴提供。英國的投資與夥伴國的投資和資源相匹配。

相關焦點

  • 赫爾大學帕姆教授入圍著名的牛頓獎
    赫爾大學一位教授因其在肯亞的全球研究項目入圍著名的牛頓獎。赫爾大學的分析化學教授尼科爾·帕姆(Nicole Pamme)教授一直與肯亞山大學( Mount Kenya University )的專家們合作,以改善非洲國家孕產婦感染的診斷。在肯亞,母親感染導致了高比例的敗血症、死產、早產和新生兒死亡。
  • 最強教授歪嘴戰神本·休斯加入赫爾大學擔任工程系主任
    休斯教授專攻低碳工程和建築,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殼牌英國公司(Shell UK)的機械學徒。在殼牌工作了12年後,他獲得了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建築物理學博士學位,並繼續在赫利奧瓦特大學擔任教授、利茲大學講師和副教授,以及謝菲爾德大學的讀者。最近,休斯教授是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的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教授。
  • 赫爾大學為河口洪水研究項目拿到超10萬英鎊資金
    該大學的研究人員參與了一項耗資35萬英鎊的新項目,旨在更好地預測英國14個河口的洪水。由於英國約有2000萬人生活在面臨洪水威脅的河口附近,這項研究至關重要。該項目將向赫爾提供10.5萬英鎊的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資金,該項目將研究降雨、湧潮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對我們河口的影響。研究小組聲稱,如果烏斯河和特倫特河的潮汐、降雨或水位不同,2013年亨伯河口風暴潮等事件可能會更嚴重。
  • 赫爾大學研究水電站對河流魚類棲息地的影響
    由伊恩·考克斯(Ian Cowx)教授和理察·諾布爾(Richard Noble)博士組成的赫爾大學團隊與歐洲大陸的專家合作,開發新的方法和技術,以評估和減輕水電對我們環境的影響。水電是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 赫爾大學博士為海上風電行業積極變革制定了路線圖
    Supergen 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ORE) 海上可再生能源中心與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發起的Aura合作,開展一項範圍界定研究,確定工程領域的平等、多樣性和包容性(EDI)現狀,重點關注海上可再生能源產業和學術界。
  • 赫爾大學發起在線調查探索人們對塑料的看法
    作為赫爾大學新研究的一部分包括赫爾大學教授丹·帕森斯在內的環境專家最近警告說,COVID-19也可能對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和消費產生巨大影響。現在,赫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起了一項新的全國性在線調查,以探討這一主題,以及這場大流行如何改變了人們對全國塑料使用和消費的看法。
  • 濟南大學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通訊員 劉珂珂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濟南大學教授周偉家成為濟南大學第一位自主培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濟南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周偉家教授申報的「金屬-碳基電催化劑」項目成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實現了濟南大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上歷史性突破。
  • 看見納米世界,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看見納米世界,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周辰 實習生 陶盛輝 2014-10-09 06:03
  • 山東大學張澄教授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近日在京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張澄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是山東省醫學界獲此獎項的第一位學者。張澄教授先後承擔國家863重大課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基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餘項,在Nat Med、Cell Metab、Nat Commun、J Am Coll Cardiol、Nat Rev Cardiol、PNAS等國際著名雜誌發表SCI收錄論文130餘篇,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 ...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0-10-13 16:10:00 中國教育在線廣東站
  • 山東大學張澄教授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張澄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是山東省醫學界獲此獎項的第一位學者。張澄教授先後承擔國家863重大課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基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餘項,在Nat Med、Cell Metab、Nat Commun、J Am Coll Cardiol、Nat Rev Cardiol、PNAS等國際著名雜誌發表SCI收錄論文130餘篇,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0-10-13 16:10:00 中國教育在線廣東站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中宏網山東9月7日電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北大經院周建波教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北大經院周建波教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2020-12-01 1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贊教授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11月14日,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贊教授便是50位獲獎者之一。「科學探索獎」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囊括「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這九大最熱科學領域,由騰訊基金會投入10億元人民幣作為獎項啟動資金。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且其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 西北大學2人獲2020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
  • 西北大學2人獲2020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構造地質學」分別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
  • 武漢大學「珞珈一號01星」項目獲測繪科學技術特等獎
    10月28日至29日,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暨第十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博覽會在鄭州召開。會上,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德仁院士團隊主持完成的「珞珈一號01星設計與數據處理關鍵技術」項目獲測繪科學技術特等獎。
  • 復旦大學教授周鳴飛領銜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今天上午揭曉的一項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來自復旦大學周鳴飛團隊的「瞬態新奇分子的光譜、成鍵和反應研究」,就是這般珍貴。  前進「一小步」  氧化態是化學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亦是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礎。它是元素的固有性質,能夠反映元素在化合物及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能力。
  • 山東大學張承慧教授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
    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承慧教授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評選表彰勞動模範,1950年至2015年先後召開15次表彰大會,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31515人次。2020年召開的是第16次全國勞模表彰大會。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全國勞模表彰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上一次召開的時間是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