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浮遊藻類培養關鍵技術節點

2020-11-23 可為漁業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養水的關鍵則是培藻。培藻能夠提高池塘溶氧、吸收絡合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同化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調節酸鹼度、培育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浮遊動物,為苗種提供優良餌料、增強養殖動物抗病力、抑制有害藻類、底生絲藻繁殖、營造良好水色和合適透明度等等。培藻的目的是將有益藻類培養成優勢種群,構建一個平衡穩定的藻相。影響培藻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藻種、光照、營養、溫度、酸鹼度、水體硬度等等。

一、藻種

在自然水體中,藻類種類豐富,根據對水產養殖是否有益,分成有益藻類和有害藻類兩種類型,常見的有益藻類主要有小環藻、小球藻、四球藻、柵藻、針杆藻等,有害藻類主要包括三毛金藻、剛毛藻、微囊藻、念珠藻、水綿等,有益藻類和有害藻類屬於相互競爭關係,因此可通過定向培養有益藻類來控制有害藻類的數量。消毒藥和殺蟲劑使用不當、池水放置時間過長、進水濾網過密、絲狀藻類(青苔)過多等都會導致藻種缺乏。新開挖池塘中的藻類數量和種類較少,需補充外來新鮮藻種以利於快速培藻。培藻時要注意根據養殖品種和養殖階段選擇不同類型的藻種進行擴培。

二、光照

光照是影響藻類生長最重要的生態因子,對藻類的光合作用速率、自身物質合成、藻體顏色、細胞形態和生長繁殖都有重要的影響。不同藻類對光照強度、光譜和光照周期的需求存在差異,藍藻和綠藻對光照需求較高,通常分布於養殖水體表層,而紅藻、硅藻、褐藻對光照的需求較低,能夠利用綠、黃、橙等短波光線,可在深水中生活。在一定範圍內,藻類的生長速率隨著光照持續時間延長和光照強度增強也相應提高,因此要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培藻。

三、營養

營養因子是藻類生長和增殖的根本。不同藻類的營養需求不同,可以選擇合適的營養素定向培養有益藻類,以達到控制有害藻類的目的,藍藻、青苔、裸藻、三毛金藻、甲藻均可以通過定向培藻的方式加以控制。在養殖水體中,限制藻類生長的營養因子主要有碳、氮、磷,其最佳比例是2∶2∶1,其次就是鉀、矽、微量元素等。根據藻類水色變化,適當補充碳源,改變水體的氮磷比,從而達到培養優勢藻類的目的。在選擇肥料時要注意,無機肥見效快,但是肥效不持久,而有機肥培藻肥效持久,但是見效緩慢,因此可以採用無機肥和有機肥搭配使用,少量多次。

四、溫度

溫度是藻類生長繁殖重要的影響要素,調控藻類細胞內酶的活性和水體中營養物質的溶解,影響藻類生命活動,決定藻類的生長發育和分布。不同藻類對溫度的適應性存在一定差異,可以根據季節、溫度情況來擴培不同類型的藻種。藻種適宜溫度範圍是10℃到32℃,最適宜溫度是25℃到28℃,極限溫度是34℃,超過34℃以上1個小時基本全部死亡。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水體中藻類的生物量隨著水溫降低逐漸變少,並通過萎縮、休眠的方式度過不良環境,因此低溫天氣培藻應選擇低溫藻種如硅藻類小環藻等,溫度達到20℃可以選擇小球藻或其他綠藻。在適宜溫度條件下,水溫越高,藻類繁殖速度越快,因此可以選擇低溫藻種以到達快速繁殖的目的。

五、增氧

在培藻過程中需要適當的進行增氧。藻類中有很多不能遊動的,需要開動增氧機,對水體進行相應的攪動,才能夠讓池塘中的藻體不斷變換位置,同時使池塘水體受的光照和池塘的水溫均衡,加強池塘中營養素的均勻分布,使池塘中所有的藻都能夠均勻的發生光合作用和吸收營養,保持藻活力、促進藻體的均勻生長和繁殖。與此同時,開動增氧機能夠補充池塘碳源、提高水體的碳含量,而且會加速池塘中氧氣迅速擴散,避免出現局部溶解氧太高的現象。增開增氧機,能夠有效提高池塘溶氧,加速水體中有害物質的分解。

六、硬度

水體的硬度與藻類生長代謝密切相關。總硬度是指水體中鈣離子和鎂離子含量的總和,鈣是藻類細胞壁的重要組成成分,對蛋白質合成代謝和碳、氮、磷的吸收轉化具有重要作用。鎂是葉綠素的關鍵組成元素,直接影響藻類葉綠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速率。不同類型的藻類對鈣和鎂需求不同,水體鈣離子和鎂離子的缺乏會抑制藻類生長。當水體硬度過低,總硬度小於10mg/L,可以用磷酸二氫鈣或石灰石粉來提高水體的硬度,確保培藻順利進行。

七、解毒

養殖水體環境汙染、消毒劑、殺藻劑、殺蟲劑使用不當、藥物殘留嚴重且時間過長,都是導致藻種大量死亡、藻種缺乏或抑制的重要原因。通常不同的毒素應該選擇不同的解毒藥品,例如養殖水體餘氯、重金屬超標可採用硫代硫酸鈉、腐殖酸鈉或EDTA解毒,硫化氫、可溶性有機質、氨氮含量過高都可以全池潑灑有機酸進行解毒,水體中菊酯類、有機磷類和藻毒素含量超標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鈉或有機酸進行解毒。池塘發生中毒,可以先進行解毒,再重新引進20釐米深新鮮藻種的水,進行培藻工作。

八、微生物

微生物能夠及時分解轉化池塘中各種有機物質,為藻類生長提供足夠的營養,並且能夠淨化水質。目前水產養殖過程中常用微生物製劑包括複合芽孢桿菌、乳酸菌、硝化細菌、光合細菌、EM菌、酵母菌等。微生物製劑的使用應該根據池塘透明度適當調整,當水的透明度低於30cm,應及時補菌;當透明度高於50cm,需要進行肥水,應適當減少微生物使用頻率。活菌製劑使用過多,會大量消耗水體中營養,影響藻類繁殖。當池塘水色過濃、有害藻類過多時,不宜進行全池殺藻,可以採取局部殺藻並解毒,再使用光合細菌、EM菌或複合芽孢桿菌,可有效控制藻類的過度繁殖。做到藻相、菌相、有機質間的平衡,有利於保證水環境穩定。

九、酸鹼度(PH

水體酸鹼度(PH)與藻類生長密切相關,對藻類細胞內酶活性、營養物質吸收、藻種類型組成以及分布都有重要的影響。水體PH通過調節不同形態無機碳分配關係及碳酸鹽平衡系統來影響藻類的生長 。不同藻類的PH適應範圍有所差異,即使同一屬的兩種藻PH適應範圍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別。藻類可以在PH範圍4-10進行生長,最適宜PH範圍是6.5-7.5。水體PH異常會損傷藻類細胞,影響藻類細胞代謝,水體PH過低,會增強水體重金屬毒性,抑制硝酸還原酶活性,導致藻類缺氮,可採用生石灰進行調節,而PH過高會導致水體中礦物質及營養元素被吸附沉底,不能被藻類吸收,可以潑灑有機酸來降低PH。

十、敵害生物

池塘中敵害生物過多,會大量攝食藻類,嚴重影響藻類的生長繁殖,要注意及時清除。敵害生物主要有浮遊動物、雜蝦、雜魚、雜蟹等。雜蟹、雜蝦可以潑灑氯氰菊酯進行殺滅,雜魚可以使用茶粕(5-10千克/畝)來殺滅,浮遊動物可以潑灑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殺滅,消滅敵害生物後,必須使用有機酸解毒後才能進行培藻。

十一、水位

培藻池塘水位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水位不宜過高也不能過低,一般水位保持在1.2米左右。在春季水溫較低,藻類光合效率低,因此水位不宜過高,以保證池塘整個水體裡大多數藻類能進行光合作用。由於在培藻過程中,通常需要進行機械增氧,因此水位不能過低,以保證藻類足夠生長空間,避免增氧機打水導致水體渾濁,影響藻類生長和繁殖。

十二、水體渾濁

水體渾濁和懸浮物過多都會導致光照不足和營養物質被懸浮物吸附不能釋放,影響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和生長繁殖。水體渾濁可以採取部分換水或全池潑灑沉澱劑,如腐殖酸鈉、聚合氯化鋁、硫代硫酸鈉等,吸附沉降水體中懸浮物質,提高水體透明度,再進行施肥培藻。

作者:羅金強,單位:重慶市潼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魚蝦苗的關鍵餌料——浮遊動物的培育全解
    從事水產養殖,池塘裡的浮遊動物是魚蝦苗的天然餌料,不僅給魚苗補充全面的營養,還維持著水體的生態平衡。浮遊動物和藻類一樣也是屬於水體中的微生物,水藻是整個水體環境中食物網的頂端,而浮遊生物靠攝食水藻,經過培養生長以後,形成第二營養級,供魚苗食用。
  • 小龍蝦養殖,培育浮遊藻類的一些方法,相關方面的一些介紹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小龍蝦養殖培育浮遊藻類的一些方法,肥水的本質是在水中培育浮遊藻類,從而促進水中各種物質的循環,將廢物轉化為財富,為龍蝦提供天然食物和充分的水溶解。氧氣能穩定水環境,使水體變胖、鮮活,更有利於小龍蝦的生長和繁殖。
  • 浮遊動物的定向培養
    浮遊動物是我們養殖池塘和自然水體中常見的種類,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是從四個方面對浮遊動物的定向培養技術的介紹。
  • 水裡的神秘微生物:看一看那些浮遊動物浮遊植物(藻類)的真面目!
    介於水裡的蟲子有些過於"厭惡",我們先從美麗的藻類開始說起吧。下面這個綠色條狀藻類是"水綿",多細胞藻類。水綿在相對清潔的富氧化水體中挺常見的,它體內的樣子特別美麗,水綿擁有螺旋狀葉綠體:而這個兩端較尖,中間呈弧形的則是"硅藻",一種浮遊藻類。硅藻的常態就是靜止:
  •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石斑魚屬於鱸形目、鱸亞目、科、石斑魚亞科,肉白而鮮嫩,營養豐富,價格昂貴,屬名貴高檔食用魚類,是我國南方魚類養殖最具發展前景的經濟品種。近幾年,隨著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逐步突破,更多生長快、抗病力強的雜交新品種的推出使得石斑魚養殖業得到飛速發展;而杉虎斑(棕點石斑魚♀×杉斑石斑魚♂)作為近幾年海南石斑魚養殖業的雜交新貴受到越來越多養殖者的喜愛,本文就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 對蝦單養池塘浮遊植物群落三大結構特徵
    蝦池藻類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和種類豐度均呈現前期較高后期較低的趨勢,而優勢度指數則相反,呈現前期低後期高的趨勢。可能原因是蝦池中浮遊植物種類和分布受到蝦池特殊生態環境的限制,以及優勢種對水環境的適應性和種群的穩定性在不同藻種間存在著明顯差異,從而導致蝦池高位池浮遊植物種類較少,優勢種突出和單一。
  • 池塘肥水在冬季小龍蝦​塘口管理中很關鍵,那麼冬天肥水培藻哪家...
    池塘肥水在冬季小龍蝦​塘口管理中很關鍵,那麼冬天肥水培藻哪家強?2020-12-28 16: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2593 次 我要評論 近來天氣漸冷,水溫也急劇下降,水面也開始結冰。在這種情況下對小龍蝦苗越冬是極為不利的。
  •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6)灰白色水,藻類大多被浮遊動物當作餌料攝食,水體中浮遊動物(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數量較多,當浮遊動物的繁殖達到較高密度時會與魚類競爭氧氣,引起魚類浮頭,同時還影響魚類的正常攝食與生長
  • 池塘常見不良水色及調節
    為了使養殖者更好地掌握水質管理技術,我們從水色形成原理、養殖水質判斷六法、優劣水色辨別及建議對策來進行講解,以期望為廣大養殖者提供參考 一、 水色形成原理 水色是指溶於水中的物質(包括天然的金屬離子,汙泥腐殖質的色素,微生物及浮遊生物,懸浮的殘餌,有機質及粘土或膠狀物等)在陽光下所呈現出來的顏色。
  • 如何在池塘養殖中運用貝藻類?
    當然,過去池塘養殖的主導品種是魚類,養好魚的關鍵環節是調節水質,把水培肥、養活,當蝦蟹類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之時,關鍵技術就是培養好一塘草,最終,龜鱉佔據了池塘養殖的制高點,關鍵技術就是養好一塘泥。在池塘養殖品種更新換代過程中,貝藻類一直處於配角的地位和跑龍套的作用,民諺:紅花雖好尚需綠葉扶。
  • 池塘五種有害浮遊水藻,了解一下
    浮遊藻類在水體中經濟動物直接或間接的餌料基礎,是水域的初級生產者,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來源。通常根據藻類被魚類消化、利用的程度以及對養殖動物造成的危害分為:有益藻類和有害藻類。水網藻、水綿、青泥苔、微囊藻及其湖靛歸為有害藻類。
  • 江蘇金湖小龍蝦池塘科學養殖關鍵技術
    江蘇金湖小龍蝦池塘科學養殖關鍵技術_唐玉華小龍蝦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已成為水產養殖品中火爆大江南北的美味食品。(4)施肥培藻 小龍蝦養殖池塘需要施肥以培育有益藻類,通過藻類生長繁殖以維持水體溶氧和控制富營養化,保持池水水質的「肥、活、嫩、爽、穩」。
  • 池塘常見水色及處理方法
    「養殖水體水質調控技術」是句容市2009年度漁業科技入戶工程主推技術之一,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水產技術指導員,下面就養殖水體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水色及處理方法做一個簡單介紹。
  • 池塘常見的幾種水色及水質調控技術
    二、幾種常用池塘水質調控技術養殖池塘水質調控的常規方法有合理施肥、調節水位、科學增氧、定期攪動塘底、施用改良劑和採用生物方法等。1.合理施肥要點:(1)根據池塘的溶氧量和浮遊植物的量來施肥。根據漁業水質標準(GBll607-89),連續24小時中16小時以上溶氧必須大於5mg/L,其餘任何時候不得低於3mg/L;浮遊植物的數量主要是通過透明度來判斷,正常透明度應在25~30cm。(2)施化肥時,要注意磷肥和氮肥的使用比例。理論上有效形式的氮磷質量比應為7.2∶1。
  • 池塘浮遊動物您知多少?
    浮遊動物的種類與運動特點:養殖池塘水體中的浮遊動物由輪蟲類、枝角類、橈足類和原生動物組成,它們的大小依次分別為:小於0.2毫米,0.2-0.6毫米,0.3-3毫米和0.5-5毫米。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如輪蟲、橈足類和枝角類等浮遊動物同浮遊植物一樣都是魚蝦等水產養殖動物不可缺少的天然活餌料。浮遊植物為滿足其光合作用的需要,隨著光照的變化白天上浮、夜晚下沉的垂直運動現象會非常明顯,而小型植食性浮遊動物為滿足其攝食的需求,也會表現出晝夜隨著浮遊植物白天上浮、夜晚下浮垂直運動規律。
  • 水產養殖育苗對浮遊生物的利用和控制:浮遊動物必須有但不能多!
    水中浮遊植物多的原因大多是池塘的水體比較肥,細菌、有機碎屑(底部飼料殘餌)豐富而形成。一般魚類在幼魚階段都以浮遊生物為主要食料,人工餌料次之。浮遊植物是鰱魚類的天然餌料,鱅魚類終生都濾食浮遊動物。培水調水工作做得好的池塘,浮遊動物對細菌的攝食量如等於或高於細菌的量時,可以明顯降低魚類的生物性傳染病。水域中天然生長和通過施肥培育的浮遊生物是魚蝦的極好天然餌料。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養殖網
    ③生態關係:藍藻與其它藻類一起構成池塘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提供了89%以上的溶氧。因此這些生產者除了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外,還影響到魚類的生存。④藍藻水華的成因:不同階段的關鍵因素不同,一般可以將藍藻水華的形成分為四個階段:休眠、復甦、生物量增加、上浮。上浮後形成藍藻水華,然後開始出現轉水。
  • 水產養殖中藻類的定向培養方法
    >定向培養:是在養殖水體中引入「藻種」,根據池塘環境條件和養殖品種需要,選擇易培養,對養殖品種有益的藻種,使其成為水體中優勢種,並長期在水中穩定。、藻類作為生物肥料,在池塘中,藻類在整個生態系統平衡中,有微生物的參與可以把死亡藻類分解。
  •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出處:網絡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04-22 11:33:00 水色是水體的顏色,不同水體,所含溶解色素、腐殖質、懸浮微粒、透明度、氮磷鉀含量及有效輻射吸收作用等不同,形成適合不同藻類群體生存和繁衍的生態環境,在太陽下就呈現不同的水色。
  • 魚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遊動物,那麼浮遊動物都是怎樣培養的呢?
    因此,魚苗早期的飼料,一般以天然餌料為主,當然能滿足上述條件的天然餌料,肯定就是各種浮遊動物。既然在魚苗的養殖中,需要大量的浮遊動物,那麼我們該怎樣培養浮遊動物呢?其實在魚苗生產過程中培養浮遊動物。說白點就是培肥水質。其主要方法是通過對魚塘施肥來實現。魚塘施肥後,最先出現的是一些單細胞浮遊植物,接著出現的是一些大型浮遊植物,輪蟲等,最後出現的是枝角類,饒足類等浮遊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