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遊藻類在水體中經濟動物直接或間接的餌料基礎,是水域的初級生產者,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來源。通常根據藻類被魚類消化、利用的程度以及對養殖動物造成的危害分為:有益藻類和有害藻類。
水網藻、水綿、青泥苔、微囊藻及其湖靛歸為有害藻類。
1.水網藻
水網藻是大群體型的綠藻,因藻體連接成網狀,故又稱為水網藻,網片狀或狀囊形,長度可達數10釐米,自由懸浮於水面,用茶粕清塘的魚池常大量發生,因茶粕非但不能殺死水網藻,反因池水變肥而助長水網藻的大量繁殖。
水網藻對水產動物的危害同青泥苔,但危害程度比青泥苔更嚴重。
水網藻肉眼可見,繁殖能力很強,生長的溫度範圍較廣,生長時,一方面大量消耗水中養料,池水極度貧瘠,浮遊生物不能大量繁殖,影響淡水養殖動物的生長;另一方面因其附著在蝦、蟹等養殖動物的鰓、頰、額等處,使其活動困難,攝食減少,嚴重時窒息死亡。
另外,水網藻浮張的羅網,還可造成大批淡水養殖動物被纏住遊不出而死亡,魚苗誤入網中常因呼吸和攝食困難而死亡。
防除方法:
1水網藻發生,可用硫酸銅溶液0.7~1.0克/立方米水體潑灑。
2施用市售滅藻類藥物。
2.水綿
水綿也是藻類,可作某些魚類的餌料,還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水綿大面積發生容易出現較多有害問題。水綿旺盛時漂浮於水中形成團團亂絲,影響水溫升高和溶氧增加,且大量消耗養分使池水變瘦,影響魚生長。
水綿為多細胞絲狀結構個體,葉綠體呈帶狀,有真正的細胞核,含有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
藻體是由1列圓柱狀細胞連成的不分枝的絲狀體。由於藻體表面有較多的果膠質,所以用手觸摸時頗覺粘滑。
在顯微鏡下,可見每個細胞中有1至多條帶狀葉綠體,呈雙螺旋筒狀繞生於緊貼細胞壁內方的細胞質中,在葉綠體上有1列蛋白核。細胞中央有1個大液泡。1個細胞核位於液泡中央的一團細胞質中。
核周圍的細胞質和四周緊貼細胞壁的細胞質之間,有多條呈放射狀的胞質絲相連。轉板藻、雙星藻和絲藻常與水綿糾纏在一起生活,其中雙星藻是水綿的近緣種。
水綿在相對清潔的富營養化水體中非常普遍,在水中呈片或團狀,摸起來手感黏滑。春季,水綿在水下生活,當陽光充足、天氣溫暖時,它們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泡,出現在纏結的細絲間。
防除方法:
1水綿發生後,可用硫酸銅溶液0.7~1.0克/立方米水體潑灑,最好2小時後換入1/3的新水以防缺氧。
2按每畝1米深的魚池用撲草淨150~200克,拌溼土撒於水綿上。
3施用市售滅藻類藥物。
3.微囊藻
微囊藻有銅綠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種類,多生長在有機質豐富的水體中,營浮遊生活,pH值以8~9.5為宜。
高溫季節水溫在28~32℃時繁殖快,生長旺盛,常常形成水華,肉眼可見,使水體呈灰綠色,其浮膜似銅綠色油漆,有臭味。
當養殖池塘中微囊藻形成水華時,夜間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並產生過量二氧化碳,很容易造成池塘缺氧泛池。同時,微囊藻死亡後分解產生的羥氨和硫化氫對水生動物有毒,可使魚、貝類等死亡。
防除方法:
1高溫季節魚池要常換新水。
2銅綠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兩種藻發生初期,每畝1米深的魚池可放養羅非魚500~1000尾。
3用硫酸銅溶液0.7~1.0克/立方米水體潑灑。
4 施用市售滅藻類藥物。
4.湖靛
湖靛又叫銅鏽水,它是藍藻類大量繁殖而形成的,也可稱之為微囊藻。
一般在早上9-10點前浮於水面進行光合作用,能佔去整個魚池水面,並有無數氣泡溢出水面,發出臭味。其後,隨著陽光增強,不斷下沉到中層,水面上則漂浮著一片黃而微綠色的死亡群體。
湖靛是一些藍藻在水溫較高和鹼性較大的水中大量繁殖,使水面呈一層翠綠色的水華或薄層。在魚池水中含氮量高、有機質多,水溫為28~30℃、pH值為8~9.5時,藍藻類就會大量繁殖,尤其是藍藻中的微囊藻大量繁殖即形成湖靛。
湖靛---這種微囊藻外面有層膠質膜包著,就連草魚、青魚、鰱魚、鱅魚等魚吃了湖靛也都不能消化,因此影響魚的生長。
湖靛死亡後又產生一些有毒物質,毒物積累多了,不僅能毒死魚類,據說牛羊飲了這種水也能被中毒。此外,當藍藻大量繁殖產生湖靛微囊藻時,也會導致魚的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系統失靈,興奮性增加,急劇活動,痙攣,身體失去平衡。
防除方法:
1微囊藻繁殖季節,經常加注清水,不使水中有機質含量過高,同時注意水的pH值的調節,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
2每立方米水體用0.7~1克硫酸銅全池撥灑,能有效地殺死微囊藻。施藥後應開啟增氧機或加注清水,以免魚浮頭。
3在清晨藻群體上浮水面時,撒生石灰粉,連續2~3 次,基本可把它殺死。
4生物控制:試驗證明20克以上的羅非魚能夠吞食並消化微囊藻(其他幼小魚類均不能消化微囊藻),起到抑制微囊藻繁殖和淨化水質的作用。
5使用殺滅藍藻的藥物。
5.青泥苔
青泥苔屬絲狀綠藻,消耗池中的大量養分使水質變瘦,影響浮遊生物的正常繁殖。青苔它既消耗魚池中的溶氧,又對魚類生長起阻礙作用。且當青泥苔大量繁殖時影響魚苗活動,魚苗常被亂絲纏繞致死。
青苔的危害:
⑴青苔大量繁殖後消耗了養殖水體中的無機鹽類,使池水中正常的營養物質代謝遭到破壞,水質變得清瘦。
⑵養殖前期魚苗太過弱小,青苔大量繁殖易導致苗種(包括蝦蟹)被纏繞進食困難最終被纏繞致死。
⑶青苔死亡分解後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引起水質發黑、發臭,水體中溶解氧含量偏低導致水生動物中毒死亡。
⑷青苔大量繁殖與養蟹池中的水草爭奪水中營養易導致水草生長緩慢。
防除方法:
1每立方米水體用0.7~1克硫酸銅全池撥灑。
2每畝水面用50千克草木灰撒施,使其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3每畝用食用級石膏5公斤,加水調製成漿狀,向全池潑灑,並對青苔多的地方適當多潑些。一般在潑灑2日後,魚池中的青苔便會消失,且在短時間內不會再生。
4施用市售滅藻類藥物。
△內容源自水花魚,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