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常見的幾種水色及水質調控技術

2021-01-09 益富源em菌種菌液廠家

一、池塘常見的幾種水色

1.茶褐色水色

這是養殖生產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遊植物以單細胞硅藻、隱藻為主,各種生物的組成比較平衡,而且生長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餌料的質量與數量都好,另一方面,由於溶氧高,生物的代謝廢物少。

2.黃綠色水色

這是養殖生產中第二種理想水色,池水浮遊植物以單細胞硅藻為主,綠藻次之。形成優勢種時,水體pH值適宜,氨態氮和亞硝酸鹽含量較低或無,浮遊動物只有少量的枝角類、無節幼體、纖毛蟲和輪蟲,水質清爽,池角不產生浮膜。

3.淡綠色水色

這是養殖生產中的第三種理想水色,池水浮遊植物以單細胞綠藻、裸藻為主,水體透明度適宜,水質的各項理化指標均正常,水質清爽,池面沒有浮膜。

4.藍綠色水色

這是養殖生產中應儘量避免出現的水色,池水浮遊植物中大量的多細胞藍藻繁殖形成絕對優勢種,而且密度較大,水質渾濁,水體透明度較低,池塘下風處水錶層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樣顏色的懸浮泡沫。這種水對生產不利。

5.紅色水色

這也是養殖生產中應儘量避免出現的水色,池水濃淡分布不勻,成團成縷。水中以枝角類為主,浮遊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體一般較瘦,嚴重時水面顏色泛紅,水體pH值偏低,亞硝酸鹽偏高。這種水色對生產極為不利。

6.灰色水質

這也是養殖生產中應儘量避免出現的水色,這種水色在溫暖季節出現表明水質已惡化,大量的浮遊生物剛剛死掉。

二、幾種常用池塘水質調控技術

養殖池塘水質調控的常規方法有合理施肥、調節水位、科學增氧、定期攪動塘底、施用改良劑和採用生物方法等。

1. 合理施肥

施肥應貫徹抓兩頭(春秋兩季水溫低時多施有機肥料)、帶中間(夏季水溫高時施用無機肥料)、重施基肥(以農家肥為主,要施得早、施得重)、巧施磷肥,以磷促氮的原則,通過「四看」(即看季節、看天氣、看水、看魚狀況)施肥技巧,採用有機與無機肥結合的方法合理進行施肥,可保持養魚水體處於「肥、活、嫩、爽」狀態。

農家肥不能直接使用,(人的糞尿、牧畜的糞尿、廚餘垃圾(剩菜剩飯)和廄肥、綠肥、堆肥和漚肥)因為農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與病原菌,最好要用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發酵後使用,發酵方法;1噸糞便發酵劑+玉米面或麥麩200-300公斤+5公斤益富源糞便發酵劑發酵3-5天即可。

合理施肥要點:

(1)根據池塘的溶氧量和浮遊植物的量來施肥。根據漁業水質標準(GBll607-89),連續24小時中16小時以上溶氧必須大於5mg/L,其餘任何時候不得低於3mg/L;浮遊植物的數量主要是通過透明度來判斷,正常透明度應在25~30cm。

(2)施化肥時,要注意磷肥和氮肥的使用比例。理論上有效形式的氮磷質量比應為7.2∶1。施磷肥時,水體pH以中性偏鹼為好,否則易造成肥效損失。施生石灰後,應隔10~15天再施磷肥。水體渾濁,含懸浮物及粘土顆粒多時,不宜施磷肥,可施用明礬(硫酸鋁鉀)或食鹽等無機鹽使粘土膠粒凝集沉降。磷肥最好與有機肥一起漚制後使用,有利於提高肥效。有機肥料必須腐熟後施用,一般用益富源糞便腐熟劑。

(3)施肥時間:一般在晴天上午8~10時為宜,無風、悶熱、陰雨天不施肥。

2.加注新水

調節水位這是調節水質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池塘水要求「春淺、夏滿、秋勤、冬深」,即春季池水較淺0.8~1.2m,淺水可有效吸收太陽光增溫;夏季池水要深達1.5~2.0m左右,特別在高溫季節一定要保持更高水位(但不宜超過3.5m),深水可有效降溫,但超過3.5m會導致深層水缺氧;夏秋季要勤加注新水,可有效調節水質,一般在6~9月份,每7~10天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每10~15天加一次,每次加水20~30cm;冬季池塘水深宜2m以上,深水可保溫防凍。具體操作時要根據池水肥度,魚群浮頭情況和池塘滲漏情況而靈活掌握。發生泛池時,緊急注水是最實際、最有效的辦法,而當池水惡化時,大量注水或大量換水(池水1/3~1/2)也是一個改善水質的有力措施。

3、 定期攪動

塘底土池養殖時,每7~14天攪動塘底一次,降低塘底還原性物質,提高水體溶氧。攪動塘底應在天氣晴朗和有風的時候進行。

4、 科學增氧

提高水體溶氧水中的溶氧狀況是影響養殖魚類生長速度、餌料係數高低的重要因素。溶氧管理被認為是養殖水質管理的中心環節,可採取以下措施提高水體溶氧。

(1)適當擴大池塘面積:達10~30畝,增大受風面,增加溶氧。池水不宜過深,低於3.5m,一般以2~3m為宜,防止下層缺氧。清除池底過多淤泥,保持池底淤泥厚度15~20cm。

(2)殺滅過多浮遊生物:浮遊動物用0.3~0.5ppm敵百蟲殺滅,藍藻、浮遊植物用0.7ppm硫酸銅殺滅。

(3)施用化學增氧劑:雙氧水500mL/畝,過氧化鈣或過氧化鎂2~2.5kg/畝。

(4)開啟增氧機械:科學合理使用增氧機,可以促進水體對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發有毒氣體,調節水質。

5.生物方法

調節水質池塘中混養羅非魚與藍藻鬥爭、培植水生植物及有益藻類改善水質條件。通常種植的水草有苦草、水花生、水葫蘆、輪葉黑藻和金魚藻等。高溫季節在池塘內適量投放水花生、水葫蘆等,覆蓋面一般為池塘的5%~10%,可淨化水質,遮蔭降溫。當然,那些活的微生態製劑如益富源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益富源水產專用菌種等,也可以認為是生物方法調節,它們對淨化水質,優化水域環境有著良好的效果。

6.常見水質調控方法

(1)藻類過度繁殖調控:藻類過度繁殖時,先用沸石粉或底質改良劑處理,再用微生物製劑來降解水中的有機物,從而有效的控制藻類的繁殖。也可採用絡合銅或CuSO4殺滅藻類,魚池水體用量0.5g/m3左右,施用CuSO4後應當大量換水(換水量1/2~2/3),或全池潑灑後增氧2小時,視水質變化3天後可再施用1次,可有效控制藻類過度繁殖。

(2)pH值的調控:水體pH值不良時應及時施用益富源水質淨化劑、底質改良劑、益富源益生菌製劑、肥料或抑藻劑來調控藻相和藻量,或者施用酸性或鹼性物質直接調節水體pH值。

(3)水體中氨氮超標的調控:正常養殖水體中氨氮一般不超過0.2mg/L為宜,規模養殖水體因投食量大,排洩物及殘食增多,蛋白質經分解生成的含氮物質隨之增多,可導致水體中氨氮超標,輕則影響正常生長,重則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水體中超標氨氮的調控措施如下:

① 水深1m,使用沸石15~20kg/畝和活性碳2~3kg/畝,可吸附部分氨氮,益富源水產專用菌液每畝1公斤,混合潑灑,用食鹽17公斤/畝,阻止氨氮及硝酸態氮繼續入侵魚體血液。② 使用微生物製劑,如用光合細菌、益富源EM原液等活菌劑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為1ppm,每隔20天左右潑灑一次。

③使用增氧劑增氧,如潑灑雙氧水500mL/畝,過氧化鈣或過氧化鎂2~2.5kg/畝;使用氧化劑,用次氯酸鈉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為0.3~0.5mg/L,或用5%二氧化氯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為5~10mg/L。

④中毒得以緩解後,應對水體加施消殺劑(如溴氯海因)進行殺菌,以防止病菌感染。

相關焦點

  • 池塘常見水色及處理方法
    「養殖水體水質調控技術」是句容市2009年度漁業科技入戶工程主推技術之一,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水產技術指導員,下面就養殖水體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水色及處理方法做一個簡單介紹。
  • 池塘常見不良水色及調節
    為了使養殖者更好地掌握水質管理技術,我們從水色形成原理、養殖水質判斷六法、優劣水色辨別及建議對策來進行講解,以期望為廣大養殖者提供參考 一、 水色形成原理 水色是指溶於水中的物質(包括天然的金屬離子,汙泥腐殖質的色素,微生物及浮遊生物,懸浮的殘餌,有機質及粘土或膠狀物等)在陽光下所呈現出來的顏色。
  • 八種常見水產養殖水質!速來辨別你的池塘!
    對水產養殖者來說,池塘的水色是他們天天面對的,但如何根據池塘的水色和狀態來判斷水質的好壞,對於養殖者非常重要,也是進一步採取措施的關鍵。池塘的水色各種情況,有各種性狀和各種顏色,如何判斷根據什麼判斷,有沒有科學根據,答案是肯定的。
  • 養殖魚類對池塘生態環境的要求之水色和水質
    池塘養魚對水色和水質的要求 水色就是指池塘裡水體的顏色,水的顏色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其中包括天空和池底色彩的反,以及水中所含的懸浮顆粒,浮遊生物還有溶解物質的多少,都能決定池水的顏色。例如,如果水呈黃色,說明含的泥沙比較多。如果富含溶解腐殖質多的話,那麼水就成褐色。
  • 池塘養殖中常見的四種最常見水質類型
    池塘養殖中常見的四種最常見水質類型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6-20 16:37:00   水是池塘養殖魚類的生活環境。池塘養殖要想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除了要有理想的池塘條件、優質的飼料和健康的魚種及合理的放養密度外,還要具備良好的水質。
  • 常見池塘水質及其處理措施
    一、常見池塘水質測定和藻相觀察使用桑普水博士水質測試盒測定池塘水體pH、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含量,使用可攜式顯微鏡觀察水體浮遊植物種類和數量二、異常池塘水質處理措施如果觀察池塘水體發現,水質清瘦,透明度較高,鏡檢觀察發現水體藻類數量和種類較少且多為藍藻和裸藻時
  • 池塘水質調控,不要忽略了總鹼度總硬度。
    總鹼度,反映了水質的緩衝力,可以接受氫離子的物質總量。池塘裡面的水質就是靠它來支撐的。 淡水養蝦,估計會有很多養蝦的高手都知道:總鹼度維持在80-150為最好。 可是有個問題,放苗前,總鹼度一般會在70~100,放苗25天後,。。。
  • 水產養殖池塘裸藻水華的特點、危害和調控方法
    水產養殖池塘裸藻水華的特點、危害和調控方法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6-28 09:27:00   水華是水體藻類大量生長或聚集並達到一定濃度的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和特定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
  •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硅藻在氮磷比為10:1時快速繁殖,易成為優勢種,形成茶褐色水色;綠藻在氮磷比為3~7:1時繁殖最快,易成為優勢種,形成綠色水;而其它單胞藻和大型藻類在氮磷比1:1時會快速生長形成一些不良水色。水體的營養水平影響藻類的生長繁殖,進而影響水體浮遊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導致水環境中優勢種群的差異,從而影響水色。
  • 處理池塘濃綠水、裸藻水華有絕招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
    8月份,洪湖海大技術服務人員實踐出一種行之有效、風險低的濃綠水處理方案。用戶一:龍口河嶺鯽魚專養養殖戶龍保中池塘面積20畝,水深1.8米,8月6日接到該養殖戶求助電話,說其池塘水面全是「綠藻」,而且反映鯽魚吃食情況非常差,當天為大晴天,6日下午大概4點左右趕到該用戶池塘,測水氨氮0.4,PH&nbsp8.2、亞硝酸鹽0.05,拍照池塘情況如下圖:
  • 魚塘水質調控技術和方法
    魚塘水質調控技術和方法覃燕珊一、魚塘水質調控技術在魚塘養殖生產過程中,良好的水質生態環境,才能保證魚類正常生長,要獲得水產養殖高效,必須有科學的水質調節和水質利用管理技術。2、魚塘水溫調節方法每個魚類品種均有一定的適宜溫度範圍,魚塘的水溫要根據所在的位置條件來決定,調節方法歸納為 2 種:一是人工調節,根據不同的養殖時段適時加注新和補充新的水源,改變池塘水位水質,使水溫保持在魚類生長的理想狀態;二是生態水溫調節,適當在塘邊種植果樹、蔬菜及牧草吸收夏季的高溫,改善池塘周邊的溫度。
  • 池塘養魚幾種常見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池塘養魚幾種常見的問題及處理方法2012-11-06 10: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大豐市漁業科技入戶        瀏覽量: 3159 次 我要評論   一、魚浮於水面,呈現浮頭現象&nbsp  養殖魚類浮頭要開增氧機械或向魚池中拋撒氧劑外,還有以下幾種情況也可以引起魚類的浮頭
  • 養蝦高手30年保持池塘優質水色的秘密!
    養殖水體中藻類大量死亡,導致水色驟然變清、變濁,甚至變紅的一種現象,我們俗稱為「倒藻」。發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會漂浮一層死藻(一般呈黃色漂浮物狀,也有部分塘在下風口形成一層「油膜狀」)。倒藻發生後,易導致池塘缺氧、水質惡化,造成魚蝦蟹應激減料或厭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甚至大量死亡等。
  •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池塘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出處:網絡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04-22 11:33:00 水色是水體的顏色,不同水體,所含溶解色素、腐殖質、懸浮微粒、透明度、氮磷鉀含量及有效輻射吸收作用等不同,形成適合不同藻類群體生存和繁衍的生態環境,在太陽下就呈現不同的水色。
  • 池塘水色很好,可偏偏不見藻類是怎麼回事呢?
    硅藻在氮磷比為10:1時快速繁殖I6,易成為優勢種,形成茶褐色水色;綠藻在氮磷比為3~7:1時繁殖最快,易成為優勢種,形成綠色水;而其它單胞藻和大型藻類在氮磷比1:1時會快速生長形成一些不良水色。水體的營養水平影響藻類的生長繁殖,進而影響水體浮遊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導致水環境中優勢種群的差異,從而影響水色。
  • 季節變化如何正確調控水質?
    魚塘的水質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什麼變化呢?如何調節池塘的水質呢?不同的水色應如何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調節呢?下面就將一一進行解說。這種水質顯示水的物理、化學、生物性處在良好動態變化中,這是池塘所追求和應保持的水質。
  • 水產養殖常見模式之80:20池塘養魚技術
    水產養殖常見模式之80:20池塘養魚技術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綜合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6-25 15:55:00 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傳統的以肥水魚為基礎的混養技術,在生態學和經濟學方面表現出了明顯的不足,如對環境影響較大,產量受到限制,效益很難提高等。
  • 各種養殖水色的藻類構成?你都知道嗎?
    (2)評價:茶色時,各項指標正常,透明度35~40釐米,幾天後將變成茶裼色,透明度達到15~30釐米,此時水質仍屬正常,更有利於肥水魚,但不太適合養蝦及其它特種品種。 2、淡綠色水 (1)藻相:以單細胞綠藻為主。 (2)評價:各項指標正常。
  • 養殖池塘藻類很多種,對於裸藻您認知多少呢?
    養殖池塘藻類很多種,對於裸藻您認知多少呢?在江蘇地區,2015年很多池塘出現了由於裸藻帶來的水質問題,接下來本文將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一類藻,以及在日常養殖中如何去預防和治理這種水質。一、什麼是裸藻是古代原生動物眼蟲的植物學名稱,因為眼蟲同時具有動物與植物兩種特性。眼蟲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單細胞原生生物。
  • 知道了這八種方法,不信水質調節不好
    水的好壞是養好養殖動物等水產品的關鍵,養殖動物池水質管理,直接影響養養殖動物效益。這裡簡單介紹幾種調節水質的方法。 在高密度養殖情況下,養殖動物塘中殘餌、汙物較多,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水體惡化,尤其是夏天高溫季節,水質變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調節水質最常用的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釐米-20釐米。 在池水惡化比較嚴重時,宜採用換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