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魚池水質的觀查
池塘即是魚類生活的環境,又是培育天然餌料的場所,所以了解池塘水質情況非常重要。要想養好一塘魚,必須管好一塘水。要管好一塘水,首先要認識水質,並了解其變化規律才能進行科學調節。
(好水)
水質是水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綜合表現。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測定可以了解水質狀況及其變化規律,通過肉眼觀察外表狀態,也可以分析內部變化狀況。
(瘦水)
凡是良好的水質,一般大多為綠褐色和茶褐色。這種水一般春、夏、秋每天都有變化,即早淡、晚濃,並有輕度「水華」(水表面下風頭有藻同色油膜狀物或顏色深淺不同的大狀團塊)。這種水質顯示水的物理、化學、生物性處在良好動態變化中,這是池塘所追求和應保持的水質。
(水華)
凡是不好的水質,一般為藍(綠)色、磚紅色、淡灰色和黑灰色或乳白色。這些不好的水質,大多數都發生在夏天高溫季節,而且無每日早、晚淡濃的變化。
藍(綠)色水質,大多為魚類不易消化的藍藻佔絕對優勢(微囊藻或顫藻式櫛旋藻等),對魚類有利的藍藻(螺旋魚腥藻)很少並難得出現。
一旦形成藍藻優勢,水質非常頑固、穩定,不易改變。這種水透明度很低,藍藻光合作用產氧能力很差,特別是形成「水華」後,池面下風頭飄浮一層藍藻藻體,死亡後呈現天藍色,岸邊能嗅到魚腥味。在這種水質中魚類生長緩慢,甚至不長,還易於泛塘。
紅色水質,一般為裸藻優勢水質,一旦裸藻優勢形成後,在藻體繁殖盛期出現「水華」水色草綠並有明顯早晚變化,但藻體由盛轉衰,會大量死亡飄於水面,裸藻的磚紅色細胞核顯現出來,使水呈"紅"色。裸藻殼厚,魚吃後不易消化,藻體死後浮於水面,使水體缺氧,魚類易於浮頭、泛池。
乳白色水,是小型遊動物輪蟲和小型枝角類形成優勢的水色,表明池塘中放養花鰱(濾食性魚類等)很少,或者沒有混養花鰱由於浮遊動物量大,池塘耗氧多,加之浮遊植物少,產氧能力差,魚類極易浮頭、泛塘。
此外,還有黃綠色和深綠色水。這類水每日早晚也有一定濃淡變化,水體溶氧量高,但營養價值不高。這種水是由於缺氮(黃綠色)或氮太多(深綠色)所致。
(水鏽)
二、魚池水質的季節變化
每年冬季和早春水溫低,池水處於相對靜態之中,水質清澈或保持夏秋季遺留具有一定肥度(一定浮遊生物)的水供魚越冬。此時的水質調節方法是清塘消毒、施基肥,為翌年魚類飼養打好水質基礎。
春季到夏初(3-6月份),水溫不斷回升;秋季到冬初(9-11月)水溫又不斷下降,這兩個季節及其交替,水溫在15℃-25℃或略高的水平上業回波動,同時晝夜溫差較大,水體上下對流交換好,水質處在良性運動中。
根據主養魚類不同,進行視水質清瘦程度適當追肥、投餌,可形成良好水色、水質。所以這兩個交替季節是一種魚類生長最快和較快的季節。因此這兩個時期,特別是交叉階段,經常注入新水,並使用對症藥物預防魚病。其中調節水質尤為重要。
(黑水)
夏季7-8月間,水溫高,經常在30℃左右波動,並且晝夜溫差小,水體上下對流交換差,嚴重時,甚至處於靜止狀態,水體上下的水溫、溶氧和其他理、化、生物因子分層現象明顯,池塘生態條件很差。加之通過春季魚類快速生長,池塘載魚量增加,池塘營養鹽類減少,甚至缺乏,大多數是缺磷嚴重。所以此時期容易形成不良的水質、水色。
一旦遇上天氣突變(氣壓底、悶熱天、雷暴雨),打破池水靜止狀態,水體上、下劇烈交換,水質極度惡化,極易發生魚類浮頭、嚴重浮頭直至泛塘,造成毀滅性損失。
(藍 藻)
三、魚池水質的調節
夏季水溫高,容易形成不良水質,整個池塘系統猶為紊亂和難以改良。因此,高溫季節亟需人工調節水質,其它時節的水質較穩定。
首先,當需要施肥時儘量少用有機肥,即使要用也一定要腐熟的糞肥,以免壞水,提倡巧施化肥,夏季寧願水體清瘦也不要水肥。
第二,經常注入新水並衝動上下水層,可兔很多水質惡化的問題。
第三,用好增氧機,增氧、曝氣、攪動水層"三位一體",特別是天氣劇烈變化前後進行池塘增氧,防止魚類嚴重浮頭和泛池。水體溶氧充足了,其它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第四,施用調節水質藥物,在水質正常時投施生石灰中和並穩定水質,效果特優。
(裸甲藻水)
四、因水色不同的調節方法
對於藍(綠)色和磚紅色水,採取大量換水、攪動水體增氧,必要時,局部用硫酸銅(或絡合銅)或絡合碘等藥殺浮遊動物,配合增氧、加水防止泛塘,增施磷肥或微生態菌肥等綜合方法進行調節。
對於淡灰色和黑灰色水,增施磷肥的方法調節。
對於乳白色水,採用殺蟲劑藥殺滅浮遊動物和增施化肥的方法進行調節。若施化肥的效果不佳,顯示水質中還缺乏其它營養素,則採取適量有機肥配合調節。
此外,對於某些食用魚池,由於魚种放養不合理,如放養鰱魚、鯉魚密度太大,對池塘浮遊生物強度濾食,儘管施肥,浮遊生物仍難以繁殖、生長,故此時應輪捕鰱魚、鯉魚,適當減少其的數量但不能不放,以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
五、水質應急變化的調控措施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水體自身就是一個變化的水文生態系統(不變化就已經是死水了)也具有自淨的作用,有時是短時間的隨天氣(驟)變化而水系統自身也隨之發生應對變化,出現一定的水質應急狀態,在此種情況下,不要匆忙的急於投入物品意欲改(調)水,可以觀察時日(大約一兩天),注意細察是否有惡化的趨勢,有時水體在一定的(短)時間後會自動恢復正常狀態,不要動不動就大量投藥(含生物製劑),任何調水改水的東西雖然有利但也有弊(見附文),可能反而會破壞水體系統,適得其反,其實,如果自感不踏實時,只要開動增氧機或者加點水就行了。
還有,有些養魚戶一年到頭都在用這用那,一會兒調水一會兒又防病,甚至寒冬臘月(10度以下)也在調水,這些操作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不一定可取,有時還恰恰破壞了池塘原有的生態系統,沒讓池塘生態得到應有的休養生息,搞得來一塌糊塗,有時花的是"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