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固化成「餅」:吃進的是爛泥,擠出的是清水

2021-01-14 東方網

  柯橋區為切實做好「五水共治」工作,啃下清理河道淤泥這塊硬骨頭

  以往治河道淤泥,總是會遇到堆放難、處置難的問題:淤泥簡單堆放到一個地方,常常幾年後依然不會幹,有時候工作人員偷點懶,還會出現「拆東泥補西泥」的尷尬局面。然而要切實做好「五水共治」工作,對河網密集的柯橋來說,清理好河道淤泥是必須要啃下來的一塊硬骨頭。

  為有效破解傳統清淤方式產生河道淤泥堆放難、處置難等問題,切實避免淤泥對河道、土地造成「二次汙染」,紹興市柯橋區於2014年10月起,率先在全省引進、建設淤泥固化處理中心,目前已建4處,分別落戶柯橋開發委(齊賢鎮)、錢清鎮、福全鎮及濱海開發區,年固化處理淤泥能力達300萬方,現已累計固化泥餅近85萬方,成功解決了全區854條河道、49平方公裡水域的淤泥出路問題,在全省率先實現平原河道清淤淤泥固化處置全覆蓋。

  「淤泥固化」的好方法是如何得到的?說起來柯橋區還投入了不少的精力。近年來,柯橋區多次組織人員赴各地考察淤泥處理技術,學習淤泥固化處置原理,從技術手段、生產成本、規模運作和固化產品等方面對河道淤泥處置方案進行分析,並組織專家深入探討淤泥固化處置技術的可行性及實效性。經嚴格評審,最終確定武漢路德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合作對象,採用其具有佔地少、無汙染、可利用等優點的國家級專利工法——淤泥脫水固結處理技術。

  28日,記者在柯橋區錢清鎮淤泥固化處理中心看到,一個大大的泥漿池裡泥漿在不斷地被抽出來,進入帶有過濾設備的儀器,沉澱後進入調節池被攪拌均勻,然後被送往上下兩層的固化處理廠房。和原先黑魆魆的泥漿水相比,經過位於二層的壓濾機後被擠壓出來的水很清澈。等水被差不多擠幹了,一塊塊薄薄的泥餅便形成,然後逐一落入下方的泥餅堆積區。

  對於淤泥處理究竟如何實現無害化,在柯橋具體負責淤泥固化處理項目的路德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紹興分公司經理吳軍介紹說,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無害化。一是淤泥傳輸無害化。在建造淤泥固化處理中心之初,相關專家就對中心選址、運輸走向進行了科學的選址,確保效率高、汙染小、成本低。目前,進入3處淤泥固化處理中心的河道淤泥,全部直接從河底通過管道輸送至固化中心淤泥調節池,經泥漿脫水固結50分鐘後,即可產出泥餅,泥餅由專門運輸車運至濱海堆泥場統一堆放,真正實現淤泥傳輸無害化、無汙染。二是脫水淤泥無害化。通過將淤泥、泥漿脫水固結,實現泥水分離,脫去泥漿中的自由水,形成泥餅。脫水後的泥餅體積壓縮達70%,具有含水率低,強度高,運輸方便,適宜堆放等特點,且遇水不軟化、不泥化、無汙染,可供磚瓦廠制磚和綠化工程基礎用料,真正實現淤泥產品無害化、資源化。三是分離餘水無害化。淤泥、泥漿分離所得餘水的懸浮物指標SS小於20mg/L,達到國家城鎮汙水綜合排放一級標準,不會對河流、水域產生「二次汙染」,真正實現淤泥處理無害化、規模化。

  吳軍對記者說,我們公司的業務在這裡做得比較好,在內地很多省份都比較少,說明浙江人更早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今年年初,柯橋區主要領導明確要求各鎮(街道、開發區)以清淤工作為主要突破口,切實抓好水環境治理的各項工作。經各鎮街(開發區)全面測量調查,今年柯橋區全年將對146條河道水域實施清淤,約可清除淤泥313萬方。如今淤泥有了理想的「歸宿」,柯橋治水真正可以說落到了實處,產生了實效。

  【新聞助讀】省委省政府、紹興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實地考察後都對柯橋區淤泥固化工程一體化、運行市場化、處置生態化的做法讚譽有加。今年,柯橋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縣(市、區)「大禹鼎」。

  

相關焦點

  • 揚州瘦西湖清淤分離出的清水能養金魚,泥餅可二次利用
    昨天上午,記者探訪獲悉,隨著清淤工程進入抽水階段,與之配套的淤泥固化處理工程也將全面展開。大規模集中清淤,清理出來的淤泥去哪了?「整個工程預計清理淤泥約35萬立方米。」工程負責人介紹,通過環保絞吸的方式,把清出來的淤泥通過專用管道輸送至固化場,對淤泥進行快速脫水固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並對尾水進行達標處理。清淤工程如何開展?
  • 河道淤泥無處堆放?江幹引入淤泥幹化新技術 減量7成淤泥
    河道淤泥無處堆放?江幹引入淤泥幹化新技術 減量7成淤泥發布時間:2018-05-05 13:19:10 Sat  來源:杭州網杭州網訊 「你們這些清出來的淤泥放哪裡去啊?」這是河道清淤中市民常問的一個問題,雖然清淤工作開展多年,設備、技術都有長足的進步,幹清、溼清、機械、人工……但都繞不開淤泥——泥漿的模式。尷尬,河道清出的淤泥沒處放放在以前,河道工作人員要在河道邊找到一個大面積的場地用來堆放淤泥,直至變成泥餅。
  • 淤泥固化 環保生態
    我區虞東河湖綜合整治工程從2016年年底啟動,皂李湖淤泥脫水固化配套環保項目同時啟動,至今已處理淤泥100萬方。淤泥通過密封的管道輸送到集漿池,經過沉澱後用泥泵輸送至固化場,然後用固化設備採用板框式壓濾機壓濾固化,再運往指定堆場。
  • 河裡清出的淤泥去哪兒?淤泥固化再利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河道裡的淤泥又在逐漸增加。近日,記者從剛召開的蘇州城區河道生態清淤和淤泥固化專題研討會上獲悉,明年城區河道將開展新一輪的清淤,而且清出的淤泥將採取一種新的方式處理,即固化後再利用。據水利部門的監測顯示,最近幾年,即便是在實施自流活水工程的情況下,城區河道裡的淤泥仍然以平均每年超過10釐米深的速度增加。在這種狀態下,如不繼續實施清淤,河道裡的水質有可能會變差。
  • 變身渣和清水 台州市區建築工地實現泥漿70%固化處理
    台州市城市管理局從2014年就對此進行立項研究,找到了一項新的解決之道——泥漿固化。到現在,泥漿固化不僅成了台州建築行業的新技術,更發展形成了一個新興行業。近日記者對這一新行業進行了探尋。  台州日報5月17日訊(記者 章浩)有句話,爛泥扶不上牆,水和泥簡單混合後的建築泥漿,一旦亂排偷排,就會給水環境帶來嚴峻挑戰。
  • 一種河道淤泥固化處理工藝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本文以浦東河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實例為背景,提出一種河道淤泥固化處理工藝。該工藝通過使用液態的固化劑混合液以高壓旋噴的方式直接噴入河道淤泥中,在河道現場直接進行淤泥的攪拌混合,從而實現河道淤泥的固化處理,取得了經濟高效,節約工期的良好效果。關鍵詞:河道清淤;固化處理;環保高效。
  • 淤泥處置的「浙江經驗」:3.5億方淤泥有望變廢為寶
    紹興市柯橋區河道淤泥處理工程是全省的一個範本,曾獲得2015年中國建設工程施工技術創新成果獎、2016年浙江省水利先進適用技術產品推廣證書等榮譽。  在柯橋區錢清淤泥固化處理中心,一條大型淤泥固化處理生產線日夜不停地運行。中心負責人說,這條生產線能將淤泥脫水固化,縮小成原體積三分之一的泥餅,用以築堤加固。
  • 河道疏浚淤泥固化技術研究
    河道疏浚淤泥固化技術研究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環境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淤泥的大量產生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面對我國人口增長與耕地減少的矛盾,淤泥的開發是解決矛盾的有效途徑。因此淤泥的開發利用是最有價值的潛在資源,淤泥的固化技術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 浙江湖泊內河水庫清汙5年將產生3.5億立方米淤泥 怎麼處理?
    在鄞州,淤泥被清理出來後以每立方米176元的「路費」送到80公裡外的舟山外海,再被傾倒入海,不僅價格昂貴,受潮汐影響,淤泥還有可能被衝回內河。  而在樂清,淤泥用於圍墾填方工程,但圍墾對淤泥質量要求很高,隨著圍墾工程的陸續推進,用量也相對有限。  淤泥固化  是不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 湖南工業老區清水塘治理之變:「變色龍港」成歷史
    據了解,因周邊企業的廢水及生活廢水不斷流入,加上周圍汙染土壤、降塵、廢渣中的重金屬,如鎘、鉛、汞、砷等都隨地表徑流遷移至水塘中,塘中的水質及底泥受到了嚴重的汙染,如遭遇大雨衝刷,極有可能將重金屬衝至霞灣港中,再次流入湘江,因此,大湖也成了當地環境治理的又一重點。據介紹,在大湖治理過程中,通過將含有大量重金屬的淤泥挖出來,用藥劑對其進行穩定固化處理。
  • 淤泥1個月能實現固化 助力剿劣清淤織裡用上新技術
    1個月就能讓淤泥實現固化,還能重複利用。 4月20日,在吳興區織裡鎮南橫塘清淤淤泥固化施工現場,一個神奇的黑袋子吸引了前來參加湖州市水利系統踐行「四新」互看互比暨百項千億、安全生產工作會的數十名水利專家的關注。據悉,這是南橫塘清淤工程中針對淤泥固化用上的一項高科技新技術。這個神奇的黑袋子叫脫水濾袋,淤泥就是在這個黑袋子中讓水和泥成功分離,實現脫水固化。
  • 經濟高效的汙泥處理——汙泥固化/穩定化技術
    汙泥固化/穩定化技術的應用汙泥固化/穩定化技術的應用包括汙水廠汙泥深度處理、汙泥坑或汙泥堆場修復、河道清淤淤泥處理。目前該技術用於汙水廠汙泥深度處理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大片的汙泥池佔去大量垃圾填埋空間,這樣大片的汙泥坑也就成了死亡之地,沒有任何的動植物在此生息,更不利於人類踏入,形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處理工藝:原位固化+異地填埋相結合總投資:1億(含設施投入和運行費用)
  • 探訪貴陽首個淤泥幹化處理中心 淤泥也可當路基
    因為淤泥處理並非必備程序,目前在貴陽的汙水處理廠中,只有新莊汙水處理廠具備淤泥幹化處理工藝——新莊一期採用石灰幹化處理工藝,是淤泥幹化中心;新莊二期採用板房壓濾工藝,是淤泥深度處理中心。目前,淤泥幹化項目已進入正式運營階段,日處理汙泥量為200噸;淤泥深度處理中心近期建設規模每天200噸,遠期總規模每天500噸。淤泥幹化處理技術怎麼進行,能達到什麼效果?
  • 氧化藍藻處理系統:吃進的是藍藻 吐出的是清水
    此外,大量藍藻沉積在湖底淤泥中,化學法對之無能為力。除上述三種方法外,還有工程疏浚法,即引入江水等活水把藍藻衝到下遊,但這只是一種汙染轉移方式,尤其在我國當前普遍缺水情況下,可用以「衝洗替換」的水資源已越來越少了;鰱鱅魚食藍藻法,鰱魚可吃掉藻類,但該方法的局限是魚的放養量少,很難消滅大面積藍藻;一旦放養密度過高,又會衍生出新的汙染。
  • 全省年增一億立方淤泥 記者追蹤如何解題
    以樂清為例,要實現河道完全清淤,需要處理淤泥約900萬噸。全省大約有多少河道需要清淤?已清淤和還需清理的淤泥分別有多少?資料顯示,從2003年我省啟動「萬裡清水河道建設」起至今,全省共清淤河道44000餘公裡,累計投資300多億元,其中完成清淤50多億立方米。「自『五水共治』全面啟動以來,河湖清淤疏浚工作任務更加艱巨。」
  • 淤泥壓縮處理 淤泥乾濕分離清理 淤泥淨化處理
    無錫汙泥池清理清掏、沉澱池清理清掏、酸鹼汙水池清理清掏、汙泥固化處理、淤泥脫水處理、淤泥壓縮處理、汙泥淤泥乾濕分離處理、無錫工業汙泥無害化處理、生活汙泥無害化處理、無錫糞便無害化處理、淤泥汙水無害化處理等等服務,承接全國各地工程。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對泥沙淤積的處理,確保河道的暢通無阻,提高河湖水域的水質,應當對淤泥進行有效的利用和進一步的處理。
  • 江幹區引入「吃土」設備 每天消化180立方淤泥
    最近,杭州江幹區城管局在三堡排灌站引水河邊的淤泥堆場新裝了一個「大怪物」:吃進去的是泥漿水,轉眼就可以「吐出」乾巴巴的泥塊。施工方再也不用焦慮淤泥的堆放問題。河道就像一個人的血管,淤泥就好比是血脂沉積,不定期清理,容易發生堵塞,影響水質,也會增加防汛排澇的阻力。所以,每年城區的不少河道都要清淤。但清理出來的淤泥怎麼處理?
  • 汙泥固化劑-汙泥快速固化的藥劑
    淤泥中有機物含量高,極易腐敗,並產生惡臭,大量未經處理的淤泥堆放和排放,不但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還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淤泥中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蟲卵及病毒,極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所以河道淤泥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是水域生態治理的重要環節。汙泥固化劑是一種無機複合型藥劑,由鎂鹽復配無機材料,促凝劑、防水劑、重金屬吸附劑等配製的一種新型的無機膠凝固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