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旋翼無人機和動作捕捉系統能碰撞出哪些火花?

2020-09-30 旺仔小辣條

基於光學動捕系統四旋翼飛行器的研究與思考

1、引子

201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國賽)控制類題目B題為巡線機器人,類似於無人機電力巡檢。要求在室內無人機從起始點起飛後沿線巡檢,拍攝線纜上異物及二維碼,繞兩桿飛行一周,時間短者獲勝。如圖1所示賽題要求。由題目可知要想完成題目最終要的是四旋翼要懸停準、飛的穩,故四旋翼的懸停至關重要。實際應用中,四旋翼所實現的功能也是建立在穩定懸停基礎上來實現其他功能的。

圖1 201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無人機賽題

2、定點懸停案例

基於光學動捕系統四旋翼飛行器室內定點懸停Simulink程序。程序實現原理分三部分:和pixhawk飛控的串口通信模塊、室內光學動捕定位系統、位置誤差轉換為飛行器姿態控制。

串口通信。無線數傳支持全雙工,為了不丟失數據,需要在地面站軟體中用兩個線程分別來進行串口的讀寫操作。程序機構如圖2:

圖2 程序結構圖

該程序用C++語言寫成,然後在MATLAB中用mex命令轉化為mex64文件,在s函數中調用。最終實現的Simulink模塊如圖3:

圖3 Simulink模塊

室內光學動捕定位系統悟空TM從理論上說,對於三維空間中的一個點,只要這個點P能夠同時為兩部相機所見,則根據同一時刻兩部相機所拍攝的圖像和兩臺相機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及相機參數,可以唯一確定這一時刻點P在三維空間裡的位置信息,這就是雙目定位的原理。如圖4。

圖4 光學動捕系統悟空TM定位原理

悟空TM光學動捕系統在相機周圍放置紅外發光陣列,在目標物上固定高反射紅外光的標誌點小球(被動光marker點)如圖5,加裝紅外光濾波片的相機即可以很好的捕獲空間中發射紅外光的標誌點,並將可見光部分的背景濾掉。悟空TM光學動捕系統工作原理如圖6,悟空TM光學動捕系統軟體界面如圖7。

圖5 被動光marker點

圖6 悟空TM+光學動捕系統原理圖


圖7 悟空TM光學動捕系統軟體界面

悟空TM光學動捕系統一般使用6臺以上的相機,相當於15(c62)對雙目。系統精度很高,定位精度達0.1mm。然後高精度的點坐標根據預先創建的再四旋翼飛行器上的4個點所代表的剛體信息來解算飛行器的質心位置和位姿。

位置誤差轉為姿態誤差。四旋翼飛行器最常見的控制方法是分層控制。最低級別的是控制螺旋槳的轉速。下一級別是飛行器的姿態控制,最高級別的是飛行器的航跡控制,控制框圖如圖8所示。

圖8 控制框圖

在獲取到悟空TM光學動捕系統傳回的飛行器位置和姿態後,可以根據當前的期望航點計算需要的姿態控制量。這個計算可以再Simulink模塊中實現,然後給飛行器發送姿態命令。Simulink中實現的流程圖如圖9。

圖9 Simulink流程圖

界面交互部分。整體地面站軟體分別兩個部分,菜單部分有"文件"、"設置"、"顯示"、"幫助"4個選項,界面部分把各動能模塊分面板進行組織,分別為設置面板,控制面板,顯示面板和狀態面板。如圖10。

圖10 控制面板

設置面板用來在建立連接前是指連接參數,包括串口號,波特率,悟空TM光學動捕系統伺服器IP位址,本機IP位址等。控制面板實現開工至仿真程序的運行、航點的設置、命令的發送、坐標系的標定等功能。顯示面板用來顯示飛行器的實時姿態和位置,可以用圖和表兩種方式來表示,需要時可切換。

3、多旋翼飛行器研究的關鍵問題

多旋翼無人機具有結構簡單、控制靈活、機動性強、垂直起降和飛行安全等特點,憑藉其良好的機動性、優越的懸停和低速飛行性能受到廣泛關注,多旋翼的發展依然存在著很多的關鍵技術的挑戰。

多旋翼無人機室內定位與導航技術。傳統的無人機通常使用慣性導航系統(IN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無人機的定位與導航。但是在一些環境下,由於建築物的遮擋或者無線電幹擾等因素的存在,導致GPS信號弱,設置有的時候完全不可用,所以研究一種無GPS環境下的導航方式成為目前的研究中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由於室內多旋翼無人機的慣性導航系統的零漂嚴重,在短時間內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誤差積累使得測量精度不斷降低,不宜單獨使用,需要與其它傳感器配合使用。盡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雷射測距儀和視覺傳感器引入無人機的定位與導航,其中視覺設備,包括機載視覺和外部視覺,外部視覺主要是光學動捕系統。另外還有藍牙定位,寬帶技術(Ultra-WideBand,UWB)定位,WiFi定位、超聲波定位,照明設備定位也應用於室內定位與導航中。本文所討論的是光學動捕系統。

基於雷射測距儀的室內導航定位。近幾年,基於雷射測距儀的定位導航技術被應用於無人機平臺上,其中典型的代表是德國Ascending Technologics GmbH公司生產的一款名為ASCTEC PELICAN的多旋翼無人機,如圖11所示,由於特殊的機構可以攜帶更多的機載設備。如圖12中所示,標記1為雷射測距儀。該測距儀有效工作探測距離是30米,視場角是270度,測量頻率是40Hz,在不需要知道外界環境的情況下,只依靠自身的機載傳感器設備,根據穩定的控制系統,研究團隊開發了一款可以再室內走廊和大廳環境下實現自主導航的定位系統。

圖11 多旋翼無人機ASCTEC PELICAN

圖12 MIT使用的多旋翼無人機

機載視覺傳感器的定位。機載視覺定位導航主要包括單目視覺主要依靠攝像機來標定,目標的距離信息是通過目標特徵和圖像之間的對應關係計算出的。具體方法是在測量的地面上鋪設與當前地面有顏色區分的參考線,通過機載視覺傳感器採集到的圖像信息與參考特徵的位置信息。其中雙目視覺被稱為立體視覺,具體是通過兩個攝像頭獲取左右兩個相機採集到的圖像相位差,同時結合相機模型建立的空間投影關係得到位置信息。視覺導航得到的位置信息可以應用於無人機的室內飛行,但由於其信息量大,處理距離的算法比較複雜,容易導致導航要求的實時性不高,同時容易受到環境的光影影響,所以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應用。

外部視覺傳感器。光學動捕系統是一種最常見的外部視覺傳感器,它是基於計算機視覺原理,依靠安裝在無人機機身上的特殊紅外標誌物,通過外部環繞場地排列的多個攝像頭來測量運動物體在空間的運動狀態。今年來,多所高校在光學動捕系統的環境下,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代表性高校有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和楊百翰大學等。如圖13為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測試平臺FMA概念圖,圖14為楊百翰大學光學動捕系統測試平臺概念圖。MIT和Jon athan P.How 教授基於光學動捕系統建立了測試平臺RAVEN,設計了一套室內環境下實時跟蹤及位姿估計得系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Nathan Michacl教授基於光學動捕系統建立測試平臺Multiple Micro-UAV Test Bed,實現了室內環境下多機協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Raffaello D'Andrea教授依靠高解析度的外部攝像機,完成了飛行器上放置倒立擺的平衡,飛行器投擲抓取小球,飛行器特技飛行等任務。

圖13 FMA光學動捕系統概念圖

圖14 楊百翰大學光學動捕系統概念圖

4、國外高校案例

(1) 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e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RAVEN(Real-Time Indoor Auto no mous Vehicle Tese Encironment)實驗室,內部裝有18臺運動捕捉攝像機,可以實現無人機的室內定位,實驗室內還有多輛自主的地面小車,研究對象有Draganflyer V Ti Pro 多旋翼無人機和無人小車組成。MIT的無人機集群健康管理計劃(UAV SWARM Health Management Project)主要研究多架無人機的飛行演示。圖15為多架四旋翼無人機對目標進行連續搜索和跟蹤實驗,圖16為多機協同和編隊實驗。

圖15 無人機目標搜索和跟蹤實驗

圖16 十架無人機多機協同

(2) 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STARMAC(Stanford Testbed of Autonomous Rotorcraft for MultiAgent Control)項目是為了測試和驗證多機算法和控制策略,它包含多個能夠使用GPS和IMU傳感器進行軌跡跟蹤的四旋翼飛行器。Hoffmann G M團隊基於史丹福大學的試驗臺,首先將四旋翼無人機的非線性模型線性化,然後使用LQR控制方法設計了姿態控制器,使用滑模控制方法設計了高度控制器,並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3)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RASP(General Robotics,Automation,Sensing and Perception)實驗室對無人機的控制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基於光學動捕系統搭建了無人機測試平臺,主要研究對象如圖17所示。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對多旋翼無人機的建模、多旋翼無人機自主飛行控制算法和多架無人機協同控制算法的研究。通過大量實驗,GRASP實驗室已經取得了很多創新成果,在該無人機測試平臺下,無人機體現出很大的機動性,能夠完成無人機集群航跡追蹤、協同合作和編隊飛行等測試,圖18為多旋翼無人機協同飛行。

圖17 賓夕法尼亞大學Hummingbird

圖18 多旋翼無人機協同飛行

(4)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近幾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在四旋翼無人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2007年,基於光學動捕系統建立了FMA(Flying Machine Arena)測試平臺,測試平臺內部安裝了八個光學動捕系統攝像頭。在FMA測試平臺的環境下,D'Andrea R團隊在研究飛行器自主飛行控制律、飛行結構設計、室內光學動捕系統和高機動智能飛行方面得到了比較豐碩的成果,並在全球各地做了多次公開演示,在2011年12月發過奧爾良的公開演示中,多個四旋翼無人機協同合作完成了泡沫磚塔的搭建,圖19為正在抓取泡沫磚塊的四旋翼無人機。

圖19 四旋翼無人機抓取泡沫磚塊

5、關於無人機研究的思考

無論對軍用還是民用,無人機的研究都具有戰略意義。在軍用領域、無人機的集群、空地聯動、察打一體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民用領域無人機航拍、植保、航測、物流運輸等同樣有著不可限量的市場前景。

科技的進步依靠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的付出與努力,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石上,是整個社會進步的原動力。近期米國對我國晶片等領域的斷供,對華為、字節、騰訊等科技企業的打壓都說明一個問題,科技要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要有自己的技術、人才儲備,自強則萬強。我們必須承認在科技領域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追趕,但是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就是十年前和現在。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更加的注重科技、科研、技術、人才的培養建立沉澱。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我等後浪需自強。


悟空-光學動捕相機


悟空光學動捕系統

相關焦點

  • 四旋翼無人機的製作與調試
    第二節 認識——四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與硬體配置2、四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和飛控(飛行控制器)介紹2.1 四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在學習如何自己製作一臺四旋翼無人機之前,我們先科普一下四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
  • 組合導航系統在四旋翼無人機上的實現
    組合導航系統在四旋翼無人機上的實現 佚名 發表於 2015-07-07 09:37:39   0 引言   近年來,
  • 光學動作捕捉系統是什麼?它能在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中起什麼...
    在智能體算法層面,動作捕捉是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安防等涉及電子運動學中最重要的技術和算法,而光學動作捕捉處於這門算法學科的最前端。那麼光學動作捕捉系統到底能做哪些事情呢?gwMednc本文由柒DoF原創發表在EDN電子技術設計,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光學動作捕捉系統的原理、應用場景和基本算法等。
  • 恆能科技梟鷹SR-100四旋翼無人機系統
    梟鷹SR-100無人機系統的設計理念是一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全天候都可以飛行使用的小型無人機,按照軍工標準與政府標準設計,梟鷹代表了業界領先的產品表現與系統性能。梟鷹無人機系統的設計跳出了傳統旋翼無人機的固有模式,高度集成化的生產工藝,全自動化的飛控系統,以及高品質的零部件選材,重新定義了旋翼無人機的最高端技術。
  • 四旋翼無人機虛擬控制系統的設計
    無人飛行器(UAV)是由無線電遙控設備和獨立程序控制裝置操縱,或由機載計算機完全或間歇自主操縱的無人飛行器[1-3]。它們有良好的隱蔽性、強大的生命力、簡單的起飛與著陸、低成本和對傷亡的恐懼[4-7]。
  • 四旋翼航拍無人機是怎麼飛行的你知道麼?
    相比於在地面上拍攝取景視野狹窄,無人機航拍視野廣闊,更容易出大片,近年來愈發成為一種流行的攝影攝像方式。如今,無論是拍畢業照、拍電影,還是晚會直播,都可見航拍無人機的身影。
  • 科普——光學動作捕捉系統到底有何作用?
    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體屬於連接主義、行為主義範疇,其應用價值也日益凸顯。在智能體算法層面,光學動作捕捉系統能做哪些事情呢?我們先設想幾個場景:1.在未來幾年內無人駕駛會越來越普遍,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道路上的車會有超過一半是無人駕駛汽車;2.
  • 多旋翼無人機的結構—新疆凱蘭無人機駕駛員培訓
    多旋翼無人機是近十幾年興起的一類旋翼類飛行器,從它出現之後,因飛行控制系統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其得到了飛速發展。早在1907年布雷格(Bregue)兄弟就進行了他們的旋翼式直升機的飛行試驗。因此,知道2005年左右,真正穩定的多旋翼無人機自動控制器才被製作出來。在生產製造方面,德國Microdrones GmbH於2006年推出的MD4-200四旋翼,系統開創了電動四旋翼在專業領域應用的先河。
  • 無人機的四旋翼為什麼不能運用到大型有人直升機上?
    1、無人機的四旋翼系統從氣動上來說是靜不穩定的,也就是說哪怕四個電機和螺旋槳的功率、轉速、升力一模一樣,重心也在絕對的中心點上,在遇到稍微一點擾動的時候(此時排除飛控的主動補償),四旋翼系統就會偏離平衡狀態,並且無法依靠氣動布局本身恢復平衡。
  • 微型四旋翼製作1———(四旋翼的介紹以及發展)
    說了半天的四旋翼,那到底什麼是四旋翼呢?四旋翼,也稱四軸飛行器,是一種用四個旋翼產生升力的多軸飛行器。和固定翼飛行不同,它通過旋翼提供的推力使飛機升空、懸停、維持姿態及平飛。它的四個旋翼大小相同,分布位置接近對稱。
  • 傾轉旋翼無人機—固定翼和直升機的混血兒
    固定翼無人機續航時間長、速度高但卻需要起飛跑道。自上個世紀,技術人員就開始在二者之間不斷探索,旨在尋找一種既可以垂直起降又能保障高航速和長航時的整合型技術。上世紀末,傾轉旋翼無人機技術應運而生。  傾轉旋翼無人機結合了直升機機和固定翼的優點,既有旋翼又有固定機翼,而且旋翼可以從垂直位置轉向水平位或者從水平位置轉到垂直位置,因此這種無人機兼具垂直/短距離起降和高速巡航的特點。
  • 「直」擊航展:航空工業X-M20變距多旋翼無人機
    11月8日第十二屆中國航展上一位義大利客戶進入一號館他越過最火爆的殲20、殲31展臺徑直走到了一款小型無人機面前停下了腳步這款小型無人機就是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研製的一型20kg級電動長航時變距式四旋翼無人機
  • 多旋翼無人機中紅外熱成像系統的設計組成部分
    自動化檢測熱斑效應的系統主要由無人機、機載紅外熱像儀及相應的控制系統組成。具體的檢測流程圖如圖2 所示。 2.1 無人機的選擇 目前市面上無人機主要分為3 種:固定翼無人機、無人直升機及多旋翼無人機。
  • 2016雙創周 | 這個年輕團隊做的四旋翼油動無人機,可變距,作業成本...
    10 月 12 日,深圳雙創周的第一天,由於李克強總理的到訪,安保比較嚴格,偌大的會場卻並沒有很多人,我們得以穿梭在各無人機廠商臺前看個夠。就在全球創客馬拉松賽場附近的展臺,雷鋒網(搜索「雷鋒網」公眾號關注)發現了一架有點「特別」的無人機:燒油的四旋翼。(現場模型為上一代工程樣機)這架無人機機型的全稱是 「油動變距多旋翼」,使用的燃料是汽油。
  • 上世紀的全能無人旋翼飛行器,西科斯基開路之作,賽飛無人機
    雖然是小合同,西科斯基公司卻仍然分出了一支頗具實力和行動力的團隊去推進此項預研工作。到1987年3月份,西科斯基公司也終於交出了第一份答卷:他們開發了一種涵道式共軸雙旋翼複合構型的無人旋翼飛行器,這種設計一方面能夠確保無人機具備高安全性,同時也能保持其在垂直起降方面的靈活作業能力。
  • Dragonfly Pictures 開創新一代多旋翼無人機
    UMAR 無人機作為機載 RF 天線部署時,可以將艦船的無線電視線從 8 英裡擴展到 30 英裡。早期對系留無人飛艇的實驗暴露出了一個基本挑戰,那就是它們在強風條件下,相對而言無法保持靜止不動。需要一種新方法,Dragonfly Pictures 公司 (DPI) 開發了一種新型無人機 — 原地懸空系留無人機。
  • 解析多旋翼無人機飛行原理 在應用方面的優勢
    旋翼和輪子一樣,是一項神奇的發明,直到噴氣式飛機發明之前,旋翼一直支撐著人類的飛天夢。時至今日,很多飛機還在沿用旋翼設計,四旋翼無人機更是化作了航拍機,滿足了許多普通人關於天空的想像。比如四旋翼無人機,當飛機四個螺旋槳的升力之和等於飛機總重量時,飛機的升力與重力相平衡,飛機就可以懸停在空中了。小時候看漫畫,看到哆啦A夢和大雄頭戴竹蜻蜓自由的在空中翱翔,就特別想和他們一樣,可以飛翔在空中,俯瞰大地。但是如果現在真有人發明出一模一樣的竹蜻蜓,我肯定是不願意戴的。
  • 道通智能發布龍魚傾轉旋翼無人機及EVO II 系列無人機
    道通智能今日在深圳發布多款無人機,包括及傾轉旋翼無人機「龍魚」、航拍機EVO II Pro、EVO II 8K ADVANCED、行業用機EVO II DUAL 640T RTK等系列無人機產品。這款飛機是在固定翼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可以90度傾轉的旋翼,外加機體上的兩個固定旋翼,就可以由固定翼無人機變為四旋翼無人機。
  • 普華鷹眼攜六旋翼無人機亮相展會
    、系留型六旋翼無人機。普華鷹眼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鷹潭高新區在鷹潭聯合成立江西翱翔智能無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吸引和帶動更多優秀人才來鷹潭公司工作,為公司研發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術保障;我們還會和江西師範大學地理信息學院成立聯合實驗室,為美麗江西建設提供無人化系統服務;和江西省公安廳等聯合成立警用無人機實驗,打造在警用行業新一代的無人機產品和方案。
  • 動作捕捉系統發展與應用
    動作捕捉將演員的運動傳遞給數字角色。使用跟蹤攝像機(有無跟蹤點均可)的系統可稱為「光學動作捕捉」,而基於測量慣性和機械運動的系統則是「非光學動作捕捉」。後者的一個例子是XSens MVN慣性動作捕捉服,Seth Rogan藉此表演《保羅》中的外星人。最近又出現了一些新技術,例如Leap Motion的手指跟蹤深度攝像機系統和MYO的腕帶,可以識別手臂和手腕的肌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