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永
「未來四至五年,隨著多通道成像儀的研製和高性能探測器的搭載,全球氣象衛星觀測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真的希望我只有40歲,這樣就可以目睹這一奇蹟。」這番話來自一位71歲的美國古稀老人詹姆斯·珀德姆。
詹姆斯·珀德姆是世界氣象組織綜合全球觀測系統(WIGOS)空間系統資深諮詢專家,曾任美國國家環境衛星、數據和信息局(NESDIS)研究和應用辦公室主任。作為一名氣象衛星領域的老科學家和管理者,詹姆斯·珀德姆談起未來氣象衛星發展興奮不已。
詹姆斯·珀德姆表示,目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中國氣象局、日本氣象廳、韓國氣象廳等全球主要的衛星運行機構都在加緊研製14至16通道的下一代靜止衛星。而日本在2014年10月剛剛發射新一代靜止衛星「向日葵」8號。根據計劃,中國將在2016年發射第二代靜止衛星——「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和EUMETSAT下一代靜止衛星將首次搭載紅外高光譜探測儀,其探測性能將因此大大提高。
在太陽同步極地軌道衛星方面,未來幾年中國可能運行一顆晨昏軌道衛星,與NOAA和EUMETSAT的靜止衛星一起組成全球覆蓋的極軌衛星星座,這些衛星將搭載先進的微波探測器、高解析度成像儀、高光譜探測儀。屆時,對全球極軌衛星觀測的頻次將由6小時一次提高為4小時一次,從而能夠更好地監測全球任何區域的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
詹姆斯·珀德姆指出,中國重視氣象衛星的開發並做出了非常明智的決定。未來,先進的星載儀器和第二代系列衛星的加入,將能使「風雲」靜止衛星實現每十分鐘獲取一次地球監測圖,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中國可啟動1分鐘至2分鐘的高頻次觀測,監測極端天氣的能力將大大增強。
「未來幾年,利用先進的靜止衛星,可以更好地監測熱帶氣旋的強度、方向和能量的變化,最具破壞力的颱風眼牆、清晰的渦流將盡收眼底。」他興奮地說,「紅外高光譜探測儀將幫助人們得到真正的風暴影像。人類將更容易發現火災,更好地監測洪水,並儘早發出預警,還可以獲取高解析度的海平面溫度圖像。極軌衛星因為雲的遮擋而無法觀測,而新一代靜止衛星可以每十分鐘對海洋進行一次觀測,「其獲取的海平面溫度圖像如此精確,以至於可以更準確地預測熱帶氣旋的強度和風速。」
「想像一下,16個成像通道,可以得到6.5萬個不同的觀測數據組合,我們將見所未見,我們將打開一扇通往美麗世界的大門!!」他說。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4年11月26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