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象衛星觀測將邁入新時代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永

  「未來四至五年,隨著多通道成像儀的研製和高性能探測器的搭載,全球氣象衛星觀測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真的希望我只有40歲,這樣就可以目睹這一奇蹟。」這番話來自一位71歲的美國古稀老人詹姆斯·珀德姆。

  詹姆斯·珀德姆是世界氣象組織綜合全球觀測系統(WIGOS)空間系統資深諮詢專家,曾任美國國家環境衛星、數據和信息局(NESDIS)研究和應用辦公室主任。作為一名氣象衛星領域的老科學家和管理者,詹姆斯·珀德姆談起未來氣象衛星發展興奮不已。

  詹姆斯·珀德姆表示,目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中國氣象局、日本氣象廳、韓國氣象廳等全球主要的衛星運行機構都在加緊研製14至16通道的下一代靜止衛星。而日本在2014年10月剛剛發射新一代靜止衛星「向日葵」8號。根據計劃,中國將在2016年發射第二代靜止衛星——「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和EUMETSAT下一代靜止衛星將首次搭載紅外高光譜探測儀,其探測性能將因此大大提高。

  在太陽同步極地軌道衛星方面,未來幾年中國可能運行一顆晨昏軌道衛星,與NOAA和EUMETSAT的靜止衛星一起組成全球覆蓋的極軌衛星星座,這些衛星將搭載先進的微波探測器、高解析度成像儀、高光譜探測儀。屆時,對全球極軌衛星觀測的頻次將由6小時一次提高為4小時一次,從而能夠更好地監測全球任何區域的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

  詹姆斯·珀德姆指出,中國重視氣象衛星的開發並做出了非常明智的決定。未來,先進的星載儀器和第二代系列衛星的加入,將能使「風雲」靜止衛星實現每十分鐘獲取一次地球監測圖,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中國可啟動1分鐘至2分鐘的高頻次觀測,監測極端天氣的能力將大大增強。

  「未來幾年,利用先進的靜止衛星,可以更好地監測熱帶氣旋的強度、方向和能量的變化,最具破壞力的颱風眼牆、清晰的渦流將盡收眼底。」他興奮地說,「紅外高光譜探測儀將幫助人們得到真正的風暴影像。人類將更容易發現火災,更好地監測洪水,並儘早發出預警,還可以獲取高解析度的海平面溫度圖像。極軌衛星因為雲的遮擋而無法觀測,而新一代靜止衛星可以每十分鐘對海洋進行一次觀測,「其獲取的海平面溫度圖像如此精確,以至於可以更準確地預測熱帶氣旋的強度和風速。」

  「想像一下,16個成像通道,可以得到6.5萬個不同的觀測數據組合,我們將見所未見,我們將打開一扇通往美麗世界的大門!!」他說。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4年11月26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我國氣象衛星觀測邁入「風四」時代
    中國氣象報記者牛彥元報導 9月25日,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正式交付用戶使用。「風雲四號」A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其交付標誌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更新換代,對於保證我國靜止氣象觀測業務的連續、可靠和穩定運行,提高我國航天事業和氣象事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氣象事業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從依賴國外到服務全球
    1988年9月,我國首次成功發射氣象衛星,第一次有「中國攝影」衛星雲圖回傳地球,表明我國跨入了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自己研製、發射和運行氣象衛星的國家行列,有了同時從地面和太空兩方面觀測大氣的能力。觀眾在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觀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模型。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如果一艘大型貨輪從中國上海港口出發,經中國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亞丁灣到紅海,它將能夠享受24小時不間斷的氣象衛星觀測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等,一旦遭受颱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災害時,可向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申請啟動風雲衛星專項觀測。令人自豪的是,截至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氣象衛星,有7顆在軌運行。
  • 全球首顆!中國將發射晨昏軌道極軌氣象衛星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記者從上海航天獲悉,為了優化世界極軌氣象衛星運行格局,更好地為人類氣象事業服務,我國正在晨昏軌道部署極軌氣象衛星,目前已完成主要設計與研製工作,正在進行最後的探測標定和試驗驗證。這顆晨昏軌道氣象衛星預計將於2020年底具備出廠條件並擇機發射。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2008年和2010年,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三號A、B試驗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衛星載荷數量由1個增加到11個,解析度達到百米量級,實現了紫外、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的全譜段觀測。這標誌著我國氣象衛星技術已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全球先進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一覽
    經過大約10天的5次變軌,衛星順利定點於西經89.5度,並被正式命名為GOES-16,以美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首顆星身份,進入了GOES衛星序列。  GOES-16代表著美國高軌氣象衛星的最先進水平,搭載有高速多光譜相機、閃電成像儀和一套空間天氣儀器,可提供西半球連續的高解析度颶風和其他風暴圖像。美國稱,GOES-16將給氣象預報帶來「革命性變化」。
  • 日啟用全球首顆彩圖觀測靜止氣象衛星「向日葵8號」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7月7日報導,日本氣象廳7日正式啟用靜止氣象衛星「向日葵8號」。它是全球首顆可進行彩色圖像觀測的靜止氣象衛星,性能較此前大幅提升,有望對颱風和暴雨等進行精密預測。向日葵8號7日試拍的圖像清晰捕捉到了處於日本南面的3個颱風。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新世紀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目標更加明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場合提出,風雲衛星和氣象遙感衛星技術要為上合組織各方、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服務,這為新時代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寬的全球視野、更強的使命擔當實現更大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全球首顆!中國將於2020年底發射晨昏軌道極軌氣象衛星
    ,我國積極響應並正在實施在晨昏軌道部署極軌氣象衛星。目前這顆晨昏軌道氣象衛星已經完成了主要的設計與研製工作,正在進行最後的探測標定和試驗驗證。預計將於2020年底具備出廠條件並將擇機發射。  發射後它將成為世界首顆晨昏軌道民用氣象衛星,屆時我國將成為世界首個同時具備在晨昏軌道、上午軌道、下午軌道同時進行全天時全天候高光譜三維定量遙感的國家,實現4小時全球範圍極軌氣象衛星數據探測的更新。
  • 國外氣象衛星發展動向與趨勢
    自從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TIROS-1以來,20世紀60年代初至1978年前後為氣象衛星試驗階段,1978年至20世紀90年中期建立了由5顆靜止氣象衛星和兩顆極軌氣象衛星組成的全球觀測網;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前後氣象衛星進入比較成熟的應用階段。
  • 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是對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衛星,屬於一種專門的對地觀測衛星或遙感衛星,具有範圍大、及時迅速、連續完整的特點,並能把雲圖等氣象信息發給地面用戶。
  • 科學網—氣象衛星
    衛星通過所裝載的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並將其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站。地面站將衛星傳來的電信號復原,繪製成各種雲層、地表和海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得出各種氣象資料。 氣象衛星主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同步氣象衛星兩大類。
  • ——記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加密觀測新模式
    據悉,「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加密觀測新模式提供的掃描資料比常規觀測提供了更為豐富精細的觀測信息,可揭示出天氣系統的精細結構和變化情況,能夠做到比雷達探測更早反映雲團的生消發展,有利於提高對強對流天氣的早期監測預警時效性。  「利用『風雲二號』F星加密觀測,氣象工作者可以提前10分鐘對颱風進行定位以及DVORAK定強。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綜合性能世界領先 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觀測服務
    目前在軌運行的7顆風雲氣象衛星,被譽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主創新的爭氣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同時還是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觀測服務。早在1969年,周恩來總理就高瞻遠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批准下達氣象衛星研製任務。迄今,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形成了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綜合觀測星座,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表示:「風雲衛星是什麼樣的衛星?
  • ——解析自旋穩定氣象衛星區域觀測項目
    (氣象)科研專項「自旋穩定氣象衛星區域觀測技術研究」。依託該項目,我國氣象衛星發展了區域觀測圖像綜合定位模型,實現了全時段區域觀測模式下圖像的精確定位。  一直以來,氣象衛星都是監測各種氣象災害的重要手段,靜止氣象衛星的控制姿態主要有自旋穩定和三軸穩定兩類。目前,我國在軌的靜止氣象衛星均採取自旋穩定姿態,下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將採用三軸穩定的工作方式。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1988年9月7日,我國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一號A極軌氣象衛星,獲取了清晰的遙感圖像,從此告別了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 1997年6月10日,我國將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及地區。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1997年6月10日,我國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將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地區),從此告別了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風雲一號是我們國家現在所有對地民用遙感衛星的老大,風雲二號是我們國家對地觀測衛星靜止軌道的老大,它們在我們國家的氣象航天史,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1997年6月10日,我國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將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地區),從此告別了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2008年和2010年成功發射風雲三號A、B試驗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衛星載荷數量從風雲一號的1個增加到11個,解析度達到百米量級,實現紫外、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的全譜段觀測,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1997年6月10日,我國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將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地區),從此告別了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2008年和2010年成功發射風雲三號A、B試驗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衛星載荷數量從風雲一號的1個增加到11個,解析度達到百米量級,實現紫外、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的全譜段觀測,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7顆第二代風雲氣象衛星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研製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2日消息,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座談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介紹,「十四五」期間,該公司將完成7顆第二代風雲氣象業務衛星研製任務,實現高低軌衛星業務接替、多星組網、互為備份,支撐「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