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顆第二代風雲氣象衛星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研製

2020-10-22 經濟日報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2日消息,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座談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介紹,「十四五」期間,該公司將完成7顆第二代風雲氣象業務衛星研製任務,實現高低軌衛星業務接替、多星組網、互為備份,支撐「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

到2035年,中國將實現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綜合觀測體系的更新換代,衛星綜合觀測能力、定量產品精度和應用服務水平將實現國際領先。

2020年是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風雲衛星走進了世界氣象組織的舞臺,走上了國際氣象衛星領域的中心。

1988年9月7日,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成功發射,僅工作了39天。1999年5月10日,風雲一號C星成功發射,實現了中國氣象衛星研製歷史上由屢遭挫折到圓滿成功的完美轉身,揭開了中國長壽命高可靠遙感衛星運行歷史。2016年12月11日,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氣象衛星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實現者和見證者,已於2018年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迄今,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形成了極軌、靜止兩個系列的綜合觀測星座,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風雲衛星向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100餘種數據和產品,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典範。隨著風雲衛星的發展,中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從上世紀70年代的約50%提高到了現在的90%。未來,中國還將發射多顆風雲氣象衛星。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將繼續加強風雲氣象衛星應用能力建設
    新華社南京10月28日電(記者高敬)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28日說,目前中國氣象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2021至2035年風雲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風雲氣象衛星應用能力建設。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蘇州舉行。於新文在會上表示,風雲氣象衛星的應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已成為國產衛星中應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高、離百姓最近的衛星之一。
  • 我國將繼續加強風雲氣象衛星應用能力建設
    新華社南京10月28日電(記者高敬)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28日說,目前中國氣象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2021至2035年風雲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風雲氣象衛星應用能力建設。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蘇州舉行。於新文在會上表示,風雲氣象衛星的應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已成為國產衛星中應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高、離百姓最近的衛星之一。
  • 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今日發射(圖)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今日發射 將服務北京奧運綜合報導,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將於5月27日上午11時左右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了解,中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01星將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網報導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發射測試、燃料加注等各項準備工作。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1977年11月,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在上海召開,統一了對氣象衛星研製工作的認識,確定氣象衛星工程代號為「七一一」工程,將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明確了工程的五大系統總體單位。自此,我國氣象衛星領域開啟「風雲」紀元。「我國的氣象衛星是根據氣象服務的需求一步一步發展的。
  • 風雲氣象衛星守護航天發射
    2016年12月11日,我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成功從中心發射升空後,氣象系統便開始對風雲四號地面接收系統進行選址,先後考察了四川、海南兩省的14個預選點,經過比對通信、環境、運用等多重因素,最後確定在西昌發射場建立風雲四號地面接收系統。兩年後,風雲四號A星開始正式提供數據服務。
  • 「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天有可測風雲
    1969年1月29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中央氣象局等單位的代表時指示,一定要採取措施,改變落後面貌,應該搞自己的氣象衛星。 1970年2月16日,氣象衛星研製任務下達到剛剛組建的上海航天基地。1977年,國防科工委在上海召開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會議正式上報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從此開啟了中國風雲氣象衛星的新紀元。
  •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1970年周恩來總理指出要搞我國自己的氣象衛星,並親自布置了相關任務,從此開始了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FY-1)的研製和發展工作。        FY-1衛星分為兩個批次,各兩顆星。01批的FY-1A星於1988年7月9日發射,FY-1B星於1990年9月3日發射。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1977年11月,代號為「七一一」的氣象衛星工程被確定下來,決定研製發射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並將其命名為「風雲一號」。據「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應用系統總設計師範天錫回憶,當時,要發射氣象衛星,就要先建設一個衛星資料定量處理系統,必須開發大量的軟體,急需一個軟體開發平臺。
  • 中國計劃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8月4日,「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此次活動將通過專家打分和公眾投票等形式進行,初定於2020年9月由中國氣象局確定2顆風雲氣象衛星暱稱,並對評選結果進行公示。
  • 中國計劃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8月4日,「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風雲四號高軌氣象衛星將於12月中旬發射:嘗試開展業務運行
    摘要:資料圖:「風雲四號」衛星開展太陽翼展開試驗。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記者2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由該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風雲四號」高軌氣象衛星已正式進入發射場流程,將於12月中旬擇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根據這顆衛星的主用戶單位、中國氣象局的說法,風雲四號代表著當今氣象衛星的最先進水平,其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實現了升級換代和技術跨越,將大幅度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能力。    所謂氣象衛星,相當於一個高懸在太空的自動化高級氣象站,由其提供的氣象雲圖,是現代天氣預報系統的基石。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
    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風雲衛星事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上下求索和創新拼搏。小編搜集整理了主持或參與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研製發射的哈工大人,一起來聽他們的「風雲」故事。
  • 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正式交付使用
    2016年12月11日,搭載風雲四號衛星的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資料照片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25日正式交付使用。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於2016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開展在軌測試,2017年5月25日定點於東經105°業務觀測位置。
  • 我國計劃2021年發射兩顆風雲氣象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8月4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我國計劃2021年發射兩顆風雲氣象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8月4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1977年11月,在氣象衛星工程第一次大總體方案論證會上,確定了氣象衛星工程代號為「七一一」,並將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正式開啟「風雲」紀元。「風雲」問世,道阻且長。「當時,一間不到8平方米的紅磚房裡,剛夠放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兩顆衛星。」風雲二號H星指揮湯紅濤憶及過往感慨連連,「與現在的智能化運作方式沒法比。
  • 「風雲」氣象知多少|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地球靜止軌道|人造...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2極軌氣象衛星的運行軌道為太陽同步軌道(近極地太陽同步衛星軌道)。(跨越地球的南北極轉),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三號;雙數為靜止氣象衛星(和地球自轉保持同步相對於地面靜止不動)。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風雲四號衛星投入運行後,我國對颱風、暴雨等災害天氣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提高到5分鐘,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9%,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從95公裡減小到71公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今年夏天,我國多地遭遇暴雨洪澇災害,風雲四號衛星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做出持續而精準的監測,風雲三號衛星將鄱陽湖最清晰的水體變化監測圖呈現在人們眼前,為天氣預報和抗洪搶險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甚至能「捕捉」閃電
    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介紹,風雲四號衛星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升級換代和技術跨越,將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