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帶來「焚風」 臺灣新竹現歷史高溫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11月6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受颱風「艾莎尼」影響,臺灣北部部分地區6日白天出現「焚風」現象,氣溫普遍升高。新竹氣象站測到34.3攝 氏度高溫,打破該站設立83年以來11月份的高溫紀錄。

颱風「艾莎尼」6日通過臺灣南側海面,造成臺灣南部、東半部出現大到暴雨,但北部卻因颱風帶來氣流沉降效應出現「焚風」,桃園、新竹地區氣溫偏高。新竹氣象站在12時36分測出34.3攝氏度破紀錄高溫,新竹關西站更達到34.4攝氏度。新竹氣象站表示,預計7日午後轉回陰涼天氣。

臺北當天氣溫也較前幾天明顯偏高。

臺灣氣象部門6日稱,颱風「艾莎尼」往西行進,逐漸通過臺灣南側海面,預估在7日清晨到白天期間才會解除陸上颱風警報。

相關焦點

  • 華北平原將「吃颱風下沉」出現炎熱高溫,但隨後大降溫
    「吃下沉」,是受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的通俗說法。大家都知道,颱風是猛烈旋轉的氣旋,氣旋本體是上升氣流(颱風眼除外),外圍是下沉氣流。根據熱力學原理,下沉會導致增溫,所以和颱風本體的狂風暴雨降溫不同,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的地方一般無風無雨,炎熱異常。
  • 臺灣56年來首次汛期無颱風登陸 部分縣市乾旱限水
    中新社臺北10月15日電 臺灣56年來首次汛期無颱風登陸,降雨量減少致部分縣市出現旱情。桃園、新竹、苗慄和臺中等縣市14日起採取第一階段限水措施。  臺灣水利部門官網資料顯示,每年5月至11月為臺灣防汛期,是雨量最豐沛的梅雨及颱風季節。
  • 臺灣高溫多雨的氣候
    同時,臺灣在氣候上受海洋和大陸兩方面的影響雖均較強烈,但海洋性氣候明顯,整體上呈現高溫、多雨、多風的氣候特點。 氣溫與日照 臺灣平地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3.6度。其中,北部年平均氣溫約攝氏22度,南部約攝氏25度,南北平均溫度冬季相差攝氏5度左右,夏季差異不大。全省平地夏長冬短,南部則長夏無冬。
  • 颱風,是來自臺灣的風嗎?
    颱風,是來自臺灣的風嗎?颱風——資料圖片颱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的稱颱風,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等地區的稱颶風,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稱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的則稱熱帶氣旋。我國為什麼將這種破壞性天氣現象稱為颱風呢?在古代,人們把颱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颱風」(1956年,颱風簡化為颱風)這一名稱,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颱風性大風的統稱。
  • 颱風會帶來什麼?
    颱風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颱風對我國的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浙江等省份都會帶來極大的威脅。颱風是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中心附近風力在12級以上,也就是32.7米每秒的風速以上;如果中心附近風力在14級以上,就稱為「強颱風」;如果中心附近風力在16級以上,就稱為「超強颱風」。
  • 颱風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颱風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颱風對我國的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浙江等省份都會帶來極大的威脅。颱風是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中心附近風力在12級以上,也就是32.7米每秒的風速以上;如果中心附近風力在14級以上,就稱為「強颱風」;如果中心附近風力在16級以上,就稱為「超強颱風」。現在,颱風「利奇馬」正在逼近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屬於「超強颱風」級別,最大可能在我國浙江沿海一帶登陸。
  • 臺灣新竹也有一座清華大學,它和北京的清華大學有什麼關係呢?
    但其實清華大學的校訓是非常的簡單的,他們的校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相信大家在聽到這樣的一個消息的時候,肯定就覺得肯定是對於這樣的一些名詞都是非常的熟悉的,但其實在我們國家的臺灣這樣的一個地方,擁有著一所大學,竟然是和我們北京的清華大學的校訓是一模一樣的,不僅如此,就連這個地方的校名相對來說也是沒有任何的差距的。
  • 四颱風+雙藤原效應,歷史首次卻根本帶不走高溫!大boss下周末才到!
    來自@中國氣象愛好者的消息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這是1994年以來首次「四颱風共舞」。歷史罕見哦~歷史上西北太平洋雙颱風很多,雙颱風藤原效應也非常多,譬如2013年東海兩個熱帶低壓互相繞,2016年颱風獅子山和多個颱風互旋。但同時出現兩對雙颱風,而且兩對雙颱風都有藤原效應的,有歷史記錄以來從未有過。這麼多颱風,該降溫了吧?
  • 「納沙」再遇雙颱風效應 浙江的高溫天氣真的要結束了
    由於有南海熱帶擾動助力,「納沙」水汽格外充足,給閩浙等地帶來的降雨將會持續至8月2日,南方的公眾在享受颱風雨帶來的清涼的同時,也要注意強風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張玲表示,雙颱風效應給颱風的路徑和影響的預報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目前颱風與海洋預報中心正密切關注「納沙」與南海熱帶擾動的發展趨勢。
  • 世博會臺灣館今起拆除 10月新竹重新開幕
    1月9日上午,上海世博會臺灣館開始拆除中新社記者 潘索菲 攝  中新社上海1月9日電(記者 李佳佳)上海世博會臺灣館這盞亮麗的「山水心燈」9日起開始拆除,其館長邱揮立當日站在館前表情略顯落寞,直言「心情複雜,有點難過」。  臺灣館的拆除工程約耗時10日,被拆除的主要為建築體的鋼結構、水泥牆及玻璃等。
  • 梅州發布高溫黃色預警!新颱風立馬安排上?
    今天也是想念颱風帶來清涼的一天 別急,下個颱風馬上安排上 前腳7號颱風剛走 後腳8號颱風就要接踵而至了?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 預計在本周末(23號)就能夠編號 推測路徑會經過臺灣東側
  • ...2019颱風最新消息:11號颱風白鹿登陸臺灣福建 颱風白鹿實時路徑...
    颱風年年有,今年暑假格外多!中央氣象臺監測顯示,今年第11號颱風「白鹿」已於21日下午2點鐘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下午5點鐘其中心位於臺灣花蓮東南方約1420公裡,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受颱風影響,今天台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臺灣海峽、臺灣沿海、福建沿海、東海南部、南海東北部有6-8級大風,部分海域或地區風力可達9-10級,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有11-12級,陣風13級,臺灣中東部有大到暴雨(50-80毫米)。不過,由於颱風的的路徑和登陸地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建議公眾持續保持關注,臺灣、福建、廣東等地都要加強關注和防範。
  • 1號颱風加速遠離!明日減弱為熱低壓,氣象專家:帶來可觀降水
    簡任技正伍婉華表示,颱風結構越來越鬆散,預估未來24小時將減弱為熱帶低壓,但路徑上17日還是最靠近臺灣的時候,將為屏東、臺東帶來大雨,此外,中部以北沿海、山區以及大臺北地區也有短暫陣雨或雷陣雨出現。氣象局指出,17日上半天預計是黃蜂颱風距離臺灣相對最接近時間點,預計凌晨至中午前後黃蜂颱風會逐漸以東北方向開始加速移動,掠過巴士海峽及臺灣東南部海面,屆時東半部、南部地區將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清晨中部以北沿海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出現機會,午後在大臺北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仍有午後短暫雷陣雨出現的機會。
  • 颱風「美莎克」將要成為「風王」?未來有何影響?
    海面上為何掀起「怪風」?這一切的背後是神秘力量作怪?還是......敬請關注今天的《走近颱風「美莎克」》 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於28日傍晚生成 隨後強度逐漸增強,一路向北前進 今天下午5點鐘其中心位於 日本衝繩那霸南偏西方約20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預計「美莎克」將於今天夜間移入東海東南部 9月1日夜間在東海北部轉向北偏東方向移動 趨向朝鮮半島南部
  • 新竹市長來上海「迎娶」臺灣館 大紅花轎進世博
    中新社上海10月24日電 題:新竹市長來滬「迎娶」臺灣館 世博會參觀者破7000萬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一頂4人抬的大紅花轎晃晃悠悠地「搖」進了臺灣館的城市廣場,身著「天燈裝」的臺灣館親善領航員手捧印有該館標識的水晶牌,笑意盈盈地步出轎子,宛若待嫁娘般來到了參觀者眼前,一場喜慶的「婚禮」就此揭幕。
  • 夏颱風、秋颱風,哪個季節風更強?
    「泰培」是全球有確切紀錄以來強度最高的一個颱風,它的中心氣壓低至870百帕,為人類實測到的最低的海平面氣壓值!2013年的超強颱風「海燕」,生於深秋的11月,也無愧於當年的「風王」稱號。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其風速(170海裡/時)超越了79年「泰培」,但由於沒有飛機實測,而只能做一個參考。此外,中央氣象臺曾經認定的風速最強的颱風,是1958年的22號颱風「艾黛」。
  • 歷史首次:海神繞開日本,東北將迎颱風三連擊!南方高溫下周結束
    日本氣象廳認為,海神將繞開九州島,不登陸日本本土此前,東北已連遭巴威、美莎克颱風襲擊。此次海神來襲,將是1949年以來,東北首次在半個月內遭受三颱風連擊,其頻率之高、影響範圍之大為歷史僅有。而且,歷史上東北颱風多經過遼寧,這次三颱風都經過吉林省,都深度影響吉林、黑龍江,這是有確切歷史紀錄以來從未有過的。巴威、美莎克和海神路徑疊加。
  • 颱風現「三旋共舞」
    颱風現「三旋共舞」本報記者 郭靜原這兩天,我國近海區域「好不熱鬧」。7月22日12時30分前後,今年第10號颱風「安比」直撲長三角登陸上海;另一邊,南海東北部也有熱帶低壓生成,正以每小時2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近日,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持續有6級至7級大風。
  • 歷史罕見,颱風「納沙」「海棠」雙雙登陸我國
    隨著6號颱風「玫瑰」、7號颱風「洛克」、8號「桑卡」的相繼離去,第九號颱風「納沙」終於在7月30日登錄我國福建沿海地區,給沿海地區帶去大風大雨的同時,也為南方高溫的緩解著實下了一份力,隨後颱風胚胎99W迅速成型發展成今年第10個颱風「海棠」,緊跟「納沙」的腳步同樣在福建沿海地區登錄。
  • 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創74年新高
    中新社臺北12月29日電 臺灣氣象部門29日表示,截至12月27日統計,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為24.62℃,創74年新高。氣溫升高的同時,2020年臺灣降雨較往年大幅減少,中部地區降水僅有往年的五至七成,旱情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