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善弈者謀其勢,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對社會新趨勢的高度敏感性,在對大趨勢準確冷靜把握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位置;無論政治大局、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文化建設,還是職業發展、人生規劃以及正在發生或潛在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和事件,都是選題策劃應該關注的。
選題作為出版的源頭,自有出版以來,便相伴而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完善,出版單位逐步由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單位,投身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一些出版單位由於經營能力不足,對選題策劃不夠重視,在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究其原因,是缺乏科學的選題策劃方法,無法產生優質的圖書選題,失去了出版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出版單位是否在激烈的圖書市場競爭中具備應有的競爭力,其核心就在於能否產生足夠數量的優質圖書選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辦法和最佳途徑,就是要找準圖書選題策劃的路徑與方法。
圖書選題的路徑與形勢研判
出版行業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宣傳陣地,是黨和國家的喉舌,有著重要的宣傳、引導功能。因此,出版行業的圖書選題策劃不僅要兼顧社會價值與市場價值,同時也要對社會動態事件和熱點問題的選題進行精準把控。在這種背景下,圖書選題的路徑選擇和形勢研判就成為重中之重。
1.路徑選擇。「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是圖書選題策劃的兩種不同的路徑選擇。「頂層設計」包括制度和機制層面的改革創新,體現了精品立社、特色強社、出版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而「摸著石頭過河」則更多地體現為選題策劃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循環往復。摸到石頭既是目的,也是過河的條件。「摸著石頭過河」為「頂層設計」提供了實踐基礎和完善空間,兩者既有價值觀意義也有方法論意義,同時又是辯證統一的。選題策劃的社會價值取向和市場價值取向是對立統一、互為因果的關係,同時也表現為選題策劃路徑選擇的取捨或側重。
2.形勢研判。善弈者謀其勢,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對社會新趨勢的高度敏感性,在對大趨勢準確冷靜把握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位置;無論是政治大局、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文化建設,還是職業發展、人生規劃以及正在發生或潛在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和事件,都是選題策劃應該關注的。這些社會信息變量都預示著圖書市場需求的產生與變化,能否及時把握住這些社會信息變量並予以挖掘擴充,直接決定選題策劃是否成功。但也要避免盲目地追熱點、追時尚。此外,選題策劃有些要強調時效性,但更多的要強調文化的積澱,上至為國家為社會,下至為出版單位和策劃者本人留下跨越時空的文化印記。
圖書選題的市場分析與調研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效益是衡量圖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出版單位不僅在策劃選題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市場因素,圖書出版的各個環節也都要與市場需求掛鈎。
1.價值評估和需求評估。價值評估是前提,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不高的選題即使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也應放棄。但如果前者得到確認,後者就成為選題策劃十分重要的前提。需求評估的手段比過去豐富得多、先進得多,但重點是提升信息的過濾功能,只有抓住最有效的、帶有主導性的信息,才能提升需求評估的質量和實效。出版工作特別強調經驗的積累,選題策劃的過程也是經驗積累的過程。
2.變量分析。市場需求是一個變化著的過程,要看到動中有靜的一面,也要看到靜中有動的一面。有些選題拉長了變與不變的過程,有些選題會縮短變與不變的過程,這就體現了選題的時效性。
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以下簡稱《全集》第一版)共計50卷,於1986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7月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以下簡稱《全集》第二版)編譯工作啟動,並於1995年實現首卷的出版面世。隨著《全集》第二版部分卷次的陸續面市,《全集》第一版於上世紀末在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同時隨著上世紀90年代末鉛排工藝被雷射照排工藝所取代,相關鉛印紙型無法長期保存,重印《全集》第一版難度變得更加巨大。2015年,《全集》第二版整體出版(70卷)大約還需要25年時間,部分讀者對《全集》有客觀需求,人民出版社利用「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料庫」數位化成果,採取數碼印刷新技術,於2016年6月底實現了《全集》第一版整套重印再版面市,並在近3年內兩次重印。激發了市場需求和供給由靜到動的轉變,促成了這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變與不變的過程和版本生命周期的延長。
圖書選題的交流與加工
圖書選題的交流與加工是出版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很多選題的想法都是來自於出版社部門之間的交流或是與作者、專家、市場人員的交流。與此同時,通過對選題視角和內容材料的靈活組合運用來重新架構與再加工,也是發掘優秀選題資源的重要手段。
1.交流溝通。在出版社不同部門間、一定範圍內多方論證、徵求意見,必要時要徵求有關方面專家和分銷商的意見,再對選題補充完善、形成共識。但不能只民主不集中,當斷必斷,因為時機很重要。
2.選擇作者。作者一定要有駕馭這類選題的能力和權威。同時,關注選題對作者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因為作者的積極性也直接決定書稿完成的進度節奏和質量。
3.選題視角和材料組合。選題從什麼角度切入會體現為內容方向性衝擊力、視覺性衝擊力,這是選題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選題內容的創新也往往體現為內容素材組合方式的創新。比如東方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誕生》一書,雖然只是大量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黨史國史獻禮之作中的一種,但它以不同於以往的敘述角度和史料選擇截取了1949年1月至10月這段時間,實現了視角和素材組合的雙創新。
再比如,該社最近策劃出版的主題出版物《新時代的溫度》一書,也是通過「溫度」這一獨特的視角闡釋了「新時代有溫度,中國人民就有溫暖」的道理。甫一面市就大受讀者歡迎。
圖書選題的後續推廣
在選題推廣的過程中,要善於抓住選題的賣點。對於一本書的出版來講,賣點既有可能是書名,也可能是圖書的設計製作,或是圖書的宣傳時機與推廣手段,甚至是三者兼有之。在圖書選題的後續工作中,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條件,提煉出既引人注目又符合市場需求的賣點,儘可能地將其展示在讀者眼前。
1.擬定書名。一個好的、得當的、有視覺衝擊力的書名是一本書運作成功的一半。但要力戒「標題黨」、名不符實。
2.裝幀與定價。優質的裝幀設計是對書稿品質精益求精的打磨,是對內容主題的烘託,而且精美的印製可以給讀者美的享受和薰陶。因此裝幀設計要緊密結合書稿內容風格,克服傳統固化、呆板的設計理念。此外,圖書定價要和市場訴求、分銷商訴求、目標讀者群體接受度相吻合,綜合考慮發行各環節受眾的接受程度。
3.時機把握。在尋找勢能交匯點和準確把握選題運作細節關節點的基礎上,實現選題運作能量的最大化釋放。約稿時機把握的好會給作者以信心和激情;出版時機把握的好會給分銷商和讀者以渴望。讀者健康向上的需求是最好的,宣傳時機就是要想方設法形成宣介信息的最強爆發力,宣介工作要有階段性安排,達到階段性成效,形成階段性特點。
圖書選題的營銷方法
在圖書的出版活動中,如果沒有相應的宣傳和推廣,即便是優質的選題,最後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如果有優秀的營銷推廣方案加持,這些選題往往就能取得遠超預期的成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選題的市場命運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推廣的好壞和力度。因此,我們要把整個營銷系統納入選題策劃的流程中。
1.營銷規劃。
(1)營銷動員。要向營銷人員講清楚選題價值、選題定位,講清楚市場在哪裡、需求在哪裡、讀者在哪裡,這是一個遞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總結、比較,不斷反饋和動態反映的過程,是一個信息擴散的過程。
(2)整合營銷資源。要積極梳理選題相關重要營銷資源如媒體、渠道等,通過對作者、出版社等參與主體相關營銷資源的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形成營銷合力,最終服務產品。
(3)渠道規劃。針對選題特點確定渠道布局和重點,包括不同渠道圖書推出的節奏,把握不同渠道各異的需求特點。
(4)首印預期。明確首印數和首發階段要達到的市場預期,做好首印周期與鋪貨周期的分析判斷。
(5)未來預期。以一個季度、半年或一年為時間節點,形成對選題市場前景的基本判斷。
(6)營銷要求和紀律約束。形成切實可行的營銷方案和宣傳策劃方案。
2.營銷實施。按事先擬定的宣傳推廣、營銷方案組織實施。同時注意對書稿、讀者接受度以及宣傳營銷效果的反饋和對相關信息的分析研判,發現前期規劃實施工作的不足和短板,及時進行調整、補充、完善。
圖書選題策劃後的總結與提升
1.經驗總結。選題策劃在實施告一段落後,要進行案例總結和分析,找出經驗和不足,形成對選題策劃規律和方法的再認識、再提升。
2.舉一反三。選題策劃一旦形成點的突破,要不失時機地形成關聯性策劃,爭取做到由點及線、由線及面、由單個產品策劃提升至產品體系策劃,適時打造產品品牌,發揮產品規模優勢。
綜上所述,出版社要從多個角度明確圖書選題策劃的路徑與方法,不斷歸納經驗,舉一反三,拒絕平庸出版、重複出版,保證優質圖書選題的生產常態化,為廣大讀者提供保質保量的精神食糧,在激烈的圖書出版市場中佔據上風,為早日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