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夏至:天氣炎熱 當心中暑 少食辛辣

2020-12-05 中國網絡電視臺

  新華網天津6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22日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夏至。此時節,氣溫較高,天氣悶熱,容易中暑。專家提醒說,夏至後不久,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將隨即到來,因此,從現在起就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豔玲介紹說,中暑是發生在夏天或高溫環境下的一種急性病。在一般情況下,人體產熱和散熱正好相等,所以,人的體溫總是保持在37℃左右。但在強烈的夏日陽光下照射過久,紅外線能使人的大腦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所以容易發生中暑。另外,如出汗過多,體內水和鹽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鹽代謝發生障礙,也會中暑。身體過度疲勞,體弱多病也是發生中暑的原因。

  「中暑的特點是發病急,轉變快,且易傷津耗氣。在夏天或高溫作業場所工作一段時間後,有輕度頭痛、頭暈、耳鳴、噁心、眼花、無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病症,就是中暑先兆。」李豔玲說。

  炎炎夏日,如何預防中暑的發生呢?李豔玲提示說,首先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同時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中午陽光最強或溫度最高的時候多休息,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不要在悶熱的環境下工作、勞動、學習。野外工作時最好穿淺色或白色衣服,戴帽子,並注意適當休息,多喝清涼飲料、涼鹽開水、綠豆湯等。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對中暑有一定預防作用,夏日工作時最好隨身攜帶。

  其次,平時要注意飲食調節。夏日應少吃脂肪類厚膩葷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適應夏天胃腸的消化能力。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佐以魚肉蛋奶,保證人體必須的水分、鹽水、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物質的補充。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多食含鉀食物,如海帶、豆製品、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

  李豔玲表示,若出現中暑先兆時,應暫停工作,立即將患者轉移到清涼通風的環境中,解開衣服,脫掉過多的衣物,塗擦清涼油,服人丹或十滴水,多喝淡鹽水或清涼飲料,頭部冷敷,可用冷水擦澡。經休息、降溫處理,一般4小時即可恢復。重症中暑,應迅速搶救。若有高熱者,可給予物理降溫;有呼吸困難者可進行人工呼吸;對於熱衰竭或熱痙攣,主要是補充水分與氯化鈉,重者靜脈輸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水。(完)

相關焦點

  • 21日夏至當心身體和情緒中暑 多吃含鉀食物可預防
    新華網天津6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21日13時46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節氣正式到來。有關專家提醒說,從夏至日起,我國氣溫開始進入最熱的階段。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就進入盛夏了。「夏日炎炎、長夏漫漫」,公眾要當心身體中暑和情緒中暑。 天文專家介紹說,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夏至」節氣。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白天最長,夜間最短。
  • 夏至今日至,這些關於夏至的小知識你知道嗎?
    原標題:夏至今日至 送你一個晚睡的理由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每年的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最長,且越往北越長。人們常說「不過夏至不熱」,意思是到了夏至,才真正進入炎熱的季節。
  •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   原標題: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夏至,是古代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沒有之一。
  • 夏至日牽手日環食!今日夏至|今年夏至是幾日幾時幾分 夏至的優美...
    今年6月21日5時44分,我們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恪遵憲度抄本》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三候:夏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即五天稱為「一候」,而一個節氣十五天左右,所以每個節氣就是「三候」。
  • 津城天氣……
    按傳統曆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幹支紀日法中帶「庚」的那天)為頭伏(10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10天)。具體到今年的「三伏」,7月16日至25日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中伏,8月15日至24日為末伏。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晝長夜短、陽消陰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 唯美清新的夏至節氣插畫圖片大全,適合做壁紙的夏至手繪插畫
    大家都知道,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每年夏至的時候,是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這個時候,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這一天是一年中影子最短的時候,也是白晝最長的一天,同時,夏至的到來也預示著炎熱的夏天真的要來了,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唯美清新的夏至節氣插畫圖片大全
  • 2017夏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分 夏至節氣吃什麼 夏至來由
    2017夏至是公曆幾月幾日?夏至是公裡歷的哪一天?  一、2017夏至是公曆幾月幾日夏至是公曆的哪一天  2017年夏至公曆:2017年6月21日,12:24:06  2017年夏至幹支:丁酉年丙午日己卯日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
  • 6月22日0時38分夏至已至 民間有吃涼麵習俗
    原標題:6月22日0時38分夏至已至 民間有吃涼麵習俗 夏至,至者,極也。夏至是陽極之至,陰氣始生。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而且是越北白晝越長,海南和黑龍江,白天時間差距可以達到5個小時。 懶懶的陽光,不時偷個懶躲在雲朵後面;嫩嫩的荷花,努力從浮萍中鑽出來露面。
  • 22日夏至:年中最熱即將到來
    新華網天津6月20日專電(記者周潤健)6月22日將迎來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有關專家表示,夏至後不久,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將隨即到來,值此時節,公眾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
  • 夏至為什麼叫夏至?它又有哪些含義?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熱將至的意思,它的氣候特點就是暴雨、梅雨天氣,高溫桑拿等。在公元前七世紀,先人們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 夏至是什麼時候 2018年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什麼時候?  今天(6月21日)是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  2018年夏至時間:6月21日 18:07:12,農曆2018年五月(小)初八  節氣簡介  《禮記》曰:「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 夏至|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
    今天是2020年6月21日,今天的5時44分,我們將迎來「夏至」,夏至是24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是夏天的第4個節氣。夏至已至。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夏至過後,北半球白晝逐漸縮短。在炎熱的仲夏,一切喜陰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 二十四節氣-夏至·陽曆6月21日-22日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一般在公曆/陽曆6月21~22日交節。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敲黑板·必考知識點: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 日本東京遭高溫天氣侵襲 8月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
    日本東京當局稱,受高溫天氣影響,在截至17日的4天內,大都市地區有24人死於中暑,使本月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數增至103人。  法醫辦公室方面稱,死者年齡從50多歲到90多歲不等,死者當中,老年人佔多數。另據報導,一些中暑者死於夜晚,還有人死於室內,且一些人沒有使用空調。
  • 今年夏至日巧遇「日環食」 關於夏至這些小知識你知道嗎?
    這個夏至,一輪「金指環」將亮相「最長白晝」。北京時間6月21日下午,「日環食」將登臨天幕。這也是時隔8年後,「日環食」再次光臨中國。屆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卻仍然明亮,在天空中形成一個耀眼的「金指環」,蔚為壯觀。由於本次「日環食」食分特別大,已非常接近全食,又被稱為「金邊日食」。「中國境內最大『食分』可達0.995,幾乎接近全食。
  • 6月21日「夏至」:雨水最多,酷暑啟程,在最長白日裡吃碗涼麵
    6月21日將迎來「夏至」節氣,這是一個陽光充裕、雨水充沛的節氣,對於南京來說,這也是暑熱的開始,「火爐」要開始燃燒了。長江中下遊梅雨最豐沛的時期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
  • 體感溫度接近40℃這幾天當心中暑
    齊魯晚報7月25日訊(記者 王皇) 大暑之後,高溫再次榮登濟南天氣主角。從25日開始,今年以來最大範圍、持續時間最長、體感最炎熱的一輪高溫來襲。雖然25日有雲層遮住了太陽,但出門還是流大汗,不開空調在室內坐一坐也會汗流浹背。這就是三伏天的威力,截至15時,市區溫度35℃,溼度57%,此時的體感溫度應該接近40℃。
  • 今天(6月22日)夏至,又悶又熱
    今天(6月22日)就是24節氣中的夏至,之後一段時間,天會迅速熱起來。天文學上是以夏至日作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不過對杭州而言,氣象意義上的夏天早就到了。我們浙江關於夏至的民諺還是挺多的,比如「夏至大爛,梅雨當飯」、「夏至響雷公,塘底好栽蔥」。這些諺語都是勞動人民對於自然規律的總結,很有意思。前天,影響我省的梅汛期第四次強降水過程終於結束了。
  • 二十四節氣丨夏至今日至 冬病宜夏治
    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徐潔介紹,夏至時節,為適應炎熱的天氣,人體的生理功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食慾下降、情緒低落等,導致抵抗力下降。同時,高溫、高溼的氣候又給病原微生物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面對「多事之夏」,除防暑避溼外,還要提防上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