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元旦的的稱呼,是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對新年的一個統稱,在公元紀年裡,新年的第一天。元,也就是首的意思,旦也就是日的意思,在中國,元旦最早是在《晉書》中出現的。但是,中國的元旦,一直都是指農曆的正月初一的,但是,就這個日期也是從漢武帝時期才開始定下來的。而元旦的起源,卻是在5000年多年之前了,也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時期,《晉書》中記載說:顓頊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在漢武帝之前,新年的第一天、月份基本上都不一樣的,主要是根據所使用的曆法而定元旦的日期、月份,在夏朝時期,所使用的曆法為夏曆,元旦的日期就是夏曆中的夢喜月為正月,(夢喜月就是元月),而到了商朝時期,商朝所使用的曆法是殷歷,而殷歷卻是以每年的12月為正月的,也就是說每年的12月的第一天為元旦,到了周朝時期,曆法又換了,周朝所使用的曆法是周曆,周曆中規定,每年的冬月,也就是11月初一為每年的元旦了,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再次更換曆法,以陽春月為正月,陽春月也就是10月,那麼10月初一就是秦朝的元旦之日。

直到漢武帝時期,超TV規定,夢喜月為正月,這個夢喜月就是元月,也是咱們所說的正月,把夢喜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也就是說漢武帝所使用的曆法是夏曆,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曆的正月初一,就是新年的開始,定為元旦之日,漢武帝時期的這個規定,一直都沒有改動過,沿用到清朝末帝退位,民國建立才有所改動,共使用了2000多年之久。

在1912年1月13日,孫中山先生發布《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中規定,公曆的1月1日為新年,但不是元旦。也就是說,按著這種規定,過年就是在陽曆的1月1日。農曆的正月初一這個節日就不存在了。雖然當時的政府也強力推行新曆法,但是也考慮到幾千年來的傳統,以及民眾的生活需要,就採用了兩種曆法並存的現象。陽曆用來公共行政、執法和國際交往,陰曆用於服務農時和日常的生活。

但是,這樣就存在兩個元旦日期,為了更好的區分和叫法,於1914年,袁世凱批准,把傳統的農曆正月初一的新年歲首正式更名為春節,把陽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也就是說,袁世凱把傳統的「元旦」這個詞挪到了陽曆的1月1日,把傳統的正月初一定了一個新的名字。新中國建立之後,採用公元紀年法,把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把陽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也就是說,咱們現在過的元旦,是公元紀年的新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