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演變過程和由來

2020-11-23 老牛說歷史故事
元旦

其實元旦的的稱呼,是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對新年的一個統稱,在公元紀年裡,新年的第一天。元,也就是首的意思,旦也就是日的意思,在中國,元旦最早是在《晉書》中出現的。但是,中國的元旦,一直都是指農曆的正月初一的,但是,就這個日期也是從漢武帝時期才開始定下來的。而元旦的起源,卻是在5000年多年之前了,也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時期,《晉書》中記載說:顓頊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

在漢武帝之前,新年的第一天、月份基本上都不一樣的,主要是根據所使用的曆法而定元旦的日期、月份,在夏朝時期,所使用的曆法為夏曆,元旦的日期就是夏曆中的夢喜月為正月,(夢喜月就是元月),而到了商朝時期,商朝所使用的曆法是殷歷,而殷歷卻是以每年的12月為正月的,也就是說每年的12月的第一天為元旦,到了周朝時期,曆法又換了,周朝所使用的曆法是周曆,周曆中規定,每年的冬月,也就是11月初一為每年的元旦了,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再次更換曆法,以陽春月為正月,陽春月也就是10月,那麼10月初一就是秦朝的元旦之日。

春節

直到漢武帝時期,超TV規定,夢喜月為正月,這個夢喜月就是元月,也是咱們所說的正月,把夢喜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也就是說漢武帝所使用的曆法是夏曆,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曆的正月初一,就是新年的開始,定為元旦之日,漢武帝時期的這個規定,一直都沒有改動過,沿用到清朝末帝退位,民國建立才有所改動,共使用了2000多年之久。

元旦

在1912年1月13日,孫中山先生發布《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中規定,公曆的1月1日為新年,但不是元旦。也就是說,按著這種規定,過年就是在陽曆的1月1日。農曆的正月初一這個節日就不存在了。雖然當時的政府也強力推行新曆法,但是也考慮到幾千年來的傳統,以及民眾的生活需要,就採用了兩種曆法並存的現象。陽曆用來公共行政、執法和國際交往,陰曆用於服務農時和日常的生活。

春節

但是,這樣就存在兩個元旦日期,為了更好的區分和叫法,於1914年,袁世凱批准,把傳統的農曆正月初一的新年歲首正式更名為春節,把陽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也就是說,袁世凱把傳統的「元旦」這個詞挪到了陽曆的1月1日,把傳統的正月初一定了一個新的名字。新中國建立之後,採用公元紀年法,把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把陽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也就是說,咱們現在過的元旦,是公元紀年的新年開始。

相關焦點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郡守的遷轉由來,以及中央政府官員的升遷演變過程,有何影響
    導語:郡守的遷轉由來,以及中央政府官員的升遷演變過程,有何影響郡守的遷轉,是研究郡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郡守的來源、郡守卸任後的去向以及郡守因何而遷轉,都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中央政府的政策及其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 元旦又稱「三元」,是指哪三元?我國歷史上都將哪一天作為元旦?
    所謂元旦也就標誌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我國關於元旦的由來說法頗多,有說起於顓頊帝的,也有說是為了紀念開明的君主舜帝的……關於元旦由來的各種傳說小編就不在這裡多講了,相信已經有各種文章鋪天蓋地的出現在你的面前,只要你想知道點開一兩篇就知道個大概了,所以小編就不再贅言。元旦又稱「三元」,是指哪三元?元旦在古代又被稱之為「三元」,大家知道所謂的「三元」是什麼嗎?
  •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這樣說來商代的文字已經是很發達的文字了,所以可以推測出最初產生文字的時代應該遠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於夏代。漢字的起源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
  • 三角形面積公式由來、演變和示例(1)
    原因可能是學生只記住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表」,對三角形面積的內涵一無所知,這個也可能跟教師因為進度等原因直接跳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有關.長此以往,學生被動地學,充其量只是學會,離「會學」還有不少差距呢.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三角形面積前世今生進行深入剖析,力求讓學生真正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並從中體會數形結合、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本公眾號有幸得到聶老師授權,獨家全網首發這一系列優秀文章,歡迎大家多分享和轉發
  • 中國「邪教」的由來與演變
    [摘要]談中國歷史上「邪教」的由來與發展,首先要看到他們處於封建社會時期,即使是宗教或宗教異端,也會被統治者視為邪教;即使是邪教,也有可能具有反抗封建統治的一面。摩尼教的頑強生存能力及其轉變為地下組織的過程與其獨特的教義有著密切關係。按照摩尼教的說法,中際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從「暗既侵明」開始,到形成天地,創造人類,一直到世界徹底毀滅為止。然後,便進入了「明既歸於大明,暗亦歸於積暗」的後際。後際的情景,似乎是向初際的復歸,所不同的是,到了那時,黑暗將受到永久的禁錮,再也不能侵犯光明王國了。光明則大放光明,永恆不滅。
  • 中外神仙頭上光環的由來和演變過程?
    △古希臘繪畫中的太陽神赫利奧斯而在古埃及,荷魯斯被視為太陽和法老王權的守護者,它是一個鷹頭、人身的神。在法老王墓的壁畫中,荷魯斯的頭上往往會畫一個太陽。 雖然在後來的宗教和傳說中,伏羲的地位似乎越來越「平民化」,變成一個發明了八卦和文字,品德高尚的凡人,但在早期傳說中,伏羲忠實地履行著太陽神的職責。在漢代的畫像石中,經常可以看到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另一個人首蛇身的神——女媧尾巴交纏,各捧一個球的造型。
  • 《美食的演變》從茹毛飲血到款款經典,葷素並舉的演變過程
    做美食就像做人,必須真材實料,還要去雜選優,精心烹飪才會成為美味佳餚,烹飪的方法有很多的種,根據地域的不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烹飪技術,今天我給大家主要講的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烹飪演變,關於我們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如果從遠古時期的傳說說起,有人依據黃帝製造釜甄.
  • 大自然的啟發:生物演變的過程
    就是因為它能夠向大自然學習,在不斷的進化演變過程中讓自己的外形體貌適應大自然!除了蝴蝶以外,我們知道有很多能夠偽裝自己的動物,比如變色龍,這就是向大自然學習的一種特徵,其實這些小的動物在大自然存活的年代要比人類要更久遠。們人類真正進入到現代化時代,能夠擁有自己的高科技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體現,但是要和這些遠古的動物比起來,我們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 2021年的第一天,祝大家元旦快樂!
    元旦的由來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 大氣所揭示華北春季極端「倒春寒」的特徵和環流演變過程
    東亞地區冬季寒潮/冷湧通常伴隨強烈的西伯利亞高壓加強和表面氣溫下降,引發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給公眾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目前已經有較多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其變化特徵和機制。但是,春季的冷事件(俗稱「倒春寒」)卻鮮有研究涉及。
  • 春節背後的歷史:「春節」一詞的來歷以及演變過程
    「朝」和「旦」的本意都是早晨,早晨為一天的開始,經過引申而成為初始之義。「正」有標準、準則的意思。「正月」就是一年伊始萬物復甦的標誌之月的意思。到了魏晉南北朝,春節之名可謂形形色色,從數量上來說也空前繁多,元辰、元正、元首、歲朝、履端、三正三元屢見其蹤,後世所用的元旦、新年的稱謂也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那麼在這些稱謂中,當時的古人最喜歡的是什麼呢?當時的人比較喜歡的是元日、正旦、正朝。
  • 水陸法會的由來與演變
    它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中經唐代密教的充實發展,又經宋、元、明代的演變、成熟,一直流傳至今日,並得以繼續發展,勢頭不減。水陸法會的緣起梁武帝非常崇信佛教。一天夜裡,他夢見一位神僧來訪。這位神僧對他建議說:「六道裡的眾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
  • 從身邊的科學開始,探索萬物由來的秘密
    為什麼用鉛筆寫的字能被橡皮擦擦掉,而原子筆和鋼筆寫的字卻不能被擦掉?飛機為什麼能在天上飛?太陽能是怎麼發電的?身邊這些看似尋常的食物、日用品、交通工具、能源都包含著這麼多好玩的故事和科學原理。7月13日,肯德基「小小科學家,探索萬物由來」主題活動長沙站——「科學之光,照亮童年」在肯德基世紀金源餐廳舉行。
  • 人人都期盼的元旦,背後有著怎麼樣含義?來歷說明了一切
    說起元旦節,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1月1日,新的一年開始了,但是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說,真正意義上的新年第一天則是農曆新年,而並非元旦。那么元旦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這就得追溯到中國的古代了。大家都知道古代每個字都有可能有著深刻的含義,元旦也不例外。「元」字即為始,「旦」就是早晨、日的意思。
  • 七田陽光開遠中心2019年元旦放假通知
    親愛的寶爸寶媽們: 根據開遠市教育局通知,七田陽光國際早教開遠中心2019年元旦放假安排如下: 為了讓寶貝們度過一個安全、健康的節日,敬請家長配合中心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實履行起監護孩子的重任,保證讓孩子過一個愉快和有意義的假期。
  • 2020年元旦是幾月幾日星期幾,2020年元旦放假安排時間表
    元旦的由來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中國歷史上的「元旦」之名稱指的是夏曆(陰曆,又稱農曆)正月初一,有現存文獻記載的「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
  • 探索萬物由來,Discovery好奇DD龍升級打造「萬物由來的秘密」科普童書
    其實,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這些物品,可能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演變、也可能是經過許多代人的改良,才變成今天的模樣,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它們的誕生都有著更為深刻以及不為人知的故事及原因。11月15日,肯德基小書迷王國和Discovery好奇DD龍聯合舉辦的「小小科學家,探索萬物由來」主題故事會長沙站歡樂開啟。
  • 歷史上春節的由來以及演變
    老乞丐搖了搖頭,看著老太太的紅色衣服說:「年害怕紅色和爆竹聲,明天你穿上紅衣,在家門口貼上紅色春聯,年一來,就放鞭炮,可避免災禍.」第二天,年來了,大家便把鞭炮一起點燃,鞭炮的聲音嚇跑了年.以後,人們年年的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來了.現在,人們放鞭炮,有闢邪,吉祥,保平安,喜慶,招財之意.二在五代後蜀年間有了春聯這個過年必不可少的吉祥物。
  • 趣說「元旦」:春節、陽曆年傻傻分不清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日電(記者 上官雲)現在一說元旦,人們容易想起的就是每年公曆1月1日,利用這一天難得的假期,或是走親訪友,或是與家人團聚。 事實上,在中國古代,也有「元旦」。只不過時間不一致,內涵和習俗也要豐富得多。二者的區別,究竟在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