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年齡比太陽還大?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2021-01-15 趣悅科技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表明,地球上以及太陽系其他地方的許多水很可能早於太陽的誕生。

研究人員說,這一發現表明,水通常被納入整個銀河系以及更遠範圍的新形成的行星中。

研究的主要作者,天文學博士學位的艾爾西·克萊夫斯(Ilse Cleeves)表示:「我們的研究的意義在於,星際水冰在星狀誕生的劇烈過程中倖存下來,然後被整合到行星體中。」

克萊夫斯補充說:「如果我們的太陽形成是典型的,星際冰,包括水,可能會倖存下來,並且是所有太陽系外系統形成過程中的共同成分。」

「鑑於迄今已確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數量,這尤其令人興奮-它們在形成過程中也能獲得豐富的生命水。」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近2000顆系外行星,而且在太空深處還沒有發現 數十億個潛伏。

平均而言,每個銀河系恆星被認為擁有至少一個行星。

我們的太陽繫到處都是水。

它的海洋不僅在地球表面晃蕩,而且在木星的月亮歐羅巴和土星衛星 土衛二的冰殼之下 。在月球,彗星,火星兩極甚至在距太陽最近的水星上的陰影坑中發現了水冰。

Ilse Cleeves和她的同事們想知道所有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

「為什麼如此重要?如果早期太陽系中的水主要是從星際空間中以冰的形式遺傳的,那麼類似的冰,以及它們所含的益生元有機質,很可能在形成過程中的大部分或所有原行星盤中都很豐富。華盛頓特區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合著者Conel Alexander在一份聲明中說。

「但是,如果早期太陽系的水主要是太陽出生時局部化學處理的結果,那麼形成行星系統時水的豐度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這顯然會對生命出現的可能性產生影響。其他地方。」亞歷山大補充說。

並非所有的水是「標準」 H 2O.

一些水分子含有氘,氘是氫的重同位素,其原子核中包含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同位素是原子具有相同數量的質子,但中子數量不同的元素的不同版本。例如,最常見的氫同位素,稱為pro,具有一個質子,但沒有中子。)

由於氘和pro的質量不同,因此它們在化學反應中的行為也不同。因此,某些環境更有利於「 重水」的形成-包括星際空間之類的超冷場所。

研究人員建立了模擬原行星盤內反應的模型, 以試圖確定太陽系初期的過程是否會產生今天在地球海洋,彗星物質和隕石樣品中觀測到的重水濃度。

該團隊在模擬開始時將氘水平重置為零,然後觀察是否可以在一百萬年內產生足夠的富氘冰-這是行星盤的標準壽命。答案是否定的。

結果表明,在太陽誕生之前,地球上多達30%至50%的海洋水,也許有60%至100%的水原先是在星際空間中形成的。

(這些是模擬生成的高端估計;低端估計表明,至少有7%的海水和至少14%的彗星水早於太陽。)

她說,儘管這些發現於今天(9月25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無疑將引起天體生物學家的興趣,但它們在個人層面也引起了克萊夫斯的共鳴。

克萊夫斯說:「地球上相當大一部分的水可能非常老,太老了以至於早於地球本身。」

「對我來說,揭露我們日常經驗與整個銀河系之間的直接聯繫非常有趣,並為我們在宇宙中的地位提供了絕佳的視角。」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某些水的年齡比太陽還大?
    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水是不可或缺的。科學家們一直都想弄清楚地球上水的來源,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揭示了一個重大發現——地球上的某部分水早在太陽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而且這些水來自星際空間。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物質,年齡比太陽還大20億歲
    科學家表示,新技術使他們能夠識別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比太陽的年齡還大20億年。據法新社當地時間1月13日報導,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Field Museum)的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的論文稱,從1969年墜落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默奇森(Murchison)的隕石中,發現了形成於50億至70億年前的星塵,這些直徑僅2—30微米的顆粒是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
  • 喝了那麼髒的恆河水,為何印度人還好好的?原來真相是這樣
    在這條河裡骨灰與屍體經常可以看到,大家看了都避之不及,只有印度人對恆河水趨之若鶩。之前聯合國衛生組織對恆河水做檢查之後得出報告:恆河水裡的細菌含量是普通水質的800多倍,但是印度人卻老說幹了這碗恆河水,來世再做印度人,可想而知這碗恆河水喝下去,就算身體健康的人也得拉肚子吧?
  • 地球的壽命:地球的實際年齡其實和太陽差不多
    地球的壽命:地球的實際年齡其實和太陽差不多時間:2016-12-21 12:1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球的壽命:地球的實際年齡其實和太陽差不多 大約在50億年前,銀河系裡瀰漫著大量的星雲物質,它們因自身的引力作用而收縮,在收縮過程中產生的旋渦,使星雲破裂成許多碎片。
  • 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被發現,比太陽還大20億歲,是誰帶到了地球
    在19世紀,科學家用鈾的同位素,測得地球的年齡是45億年左右。從那時起,我們就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是在45億年前產生的。按照道理來說,地球上的物質形成都不會超過45億年的時間。
  • 我們同樣生活在地球,但是也離不開太陽,你知道太陽的年齡嗎
    一九二一年,英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的一次討論表明,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就時間同題達成新的一致認同,地質學家,生物學家,動物學家此時還包括物理學家都共同認為,地球的年齡有幾十億年之久,他們共同認為放射年代測定技術為確定地球年代提供了最好的指導。一九二六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研究理事會的一份報告,最終確認了上述技術在科學界的地位。
  • 駭人聽聞的死亡谷真相,原來是這樣!
    有的人甚至還沒到達目的地就死在了路上,我就給你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有一隊淘金隊者,浩浩蕩蕩,帶了將近100輛貨車,車上裝著淘金要用的裝備,食物和生活物資,向西部金礦進發。路途遙遠,為了趕時間,他們放棄了大多數人走的大路,而是選擇抄小道,他們要穿過一個山谷。但是,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從踏入這個山谷開始,在前方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 地球上的水,在太陽不停的烘烤下,會不會最後烤沒了?
    地球上的水已經被太陽烤了45億年了,不但沒有烤沒,而且還越烤越多,會烤沒嗎?不存在的,因為水汽循環下,會重新回到海洋!但我們還是直接給出一個答案,地球上的水是真會被烤沒的!還有一個說法是水原來就和地球一起誕生的,在地球誕生早期的大轟炸時期,地獄一般的高溫將水蒸發的水汽進入了大氣層,後來地球冷卻,這些在大氣層中的水汽變成了雨落到地表,形成了海洋。
  • 地球上水的年齡或超46億歲太陽
    太陽系中的水究竟是在太陽系形成時由冰電離形成,還是原本就存在於太陽系誕生前的寒冷星雲?這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而本周的一項發現或許有助於人們解開這一謎團。   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天文系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存在地球、隕石、月球表面的水,可能比大約46億歲的太陽系還「老」。
  • 水在地球上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這樣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地球是唯一的擁有液態水的天體,而且它覆蓋了地球表面71%的面積,以致有人認為應把地球改稱為「水球」。據計算,地球上的水總量達到14.5億立方公裡(145億億噸)。這還不包括些礦物所含的結構水與結晶水,也不包括生物體中的水(它們的機體幾乎有三分之二是由水組成的)。可見,水在地球上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那麼這樣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那麼四大洋的水從何而來?原來是這樣!
    原來如此眾所周知,從外太空看我們地球就像一顆水球一樣,確實,我們地球上70%被海洋所覆蓋,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4片海洋總稱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世界上海洋面積太平洋將近佔一半,我們都知道要想繁衍一個生命,除了要有氧氣之外還要有水資源,地球上的水絕大多數都存在於海洋裡,地球的四大洋是相互聯通的,海水通過洋流運動不停的交換,科學家猜測地球上原本沒有水
  • 地球上所有的水可以澆滅太陽嗎?
    水可以滅火,這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太陽是一個「大火球」,那麼用地球上的水可以澆滅太陽之火嗎?答案是不能的。為什麼不能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水為什麼能夠滅火呢?我們通常所說的火其實就是可燃物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光焰現象。燃燒需要具備三個基本的條件,可燃物、溫度達到燃點。例如,木頭是可燃物,氧氣是助燃劑。
  • 地球上所有的水可以澆滅太陽嗎?
    水可以滅火,這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太陽是一個「大火球」,那麼用地球上的水可以澆滅太陽之火嗎?答案是不能的。為什麼不能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水為什麼能夠滅火呢?我們通常所說的火其實就是可燃物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光焰現象。
  • 「地球年齡」曾被認定1億年
    這將激發其他人努力探索真相,使這些科學錯誤成為取得進步的最佳途徑。一個錯誤的科學實驗可能會促進科學家展開更深入的實驗,這樣不僅能糾正之前的錯誤,而且還能發現以前沒有被懷疑過的事實真相。儘管如此,一些科學錯誤會令科學家非常尷尬,近期,一份關於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科學報告成為科學頭條新聞,並在各大科學媒體轉載刊登。然而,當研究人員展開深入分析時,對該報告結論產生了擔憂。
  • 太陽那麼大的水桶裝滿水,澆在太陽上會怎樣?答案出乎意料
    在100多年前,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就有人提出太陽是燒煤的,結果仔細一算就發現,如果太陽是一顆大煤球,那頂多燒幾千年,都還沒有人類的文明史的時間長,因此這個觀點是不太合理的。 就這樣關於太陽的燃燒機制的討論沉寂了很多年。照理說,太陽是十分巨大的,屬於大尺度的天體,質量佔到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以上,地球在它面前幾乎可以被忽略不計。
  • 太陽何時吞併地球?科學家給了這樣一份時間表
    (國際空間站上看到的太陽照耀下的地球。然而,對於太陽這樣的恆星,沒有外部的力量為它完成這個過程。核反應消耗氫、形成氦,而產生的氦就堆積在恆星內部。由於氦的分子數要大於氫,因此恆星內部的密度將會隨著恆星年齡的增加而增大,內部核反應的速率也會逐漸增加。
  • 太陽的年齡有多大 太陽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這時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太陽是在大約45.7億年前在一個坍縮的氫分子雲內形成。太陽形成的時間以兩種方法測量:太陽目前在主序帶上的年齡,使用恆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電腦模型確認,大約就是45.7億年。這與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陽最古老的物質是45.67億年非常的吻合。
  • 將與太陽一樣重的水澆到太陽上,從而達到熄滅太陽的目的,可能嗎
    只有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有了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才知道太陽原來是一顆恆星,像這樣的恆星在銀河系至少有一千億顆。太陽能夠燃燒發熱,於是有人曾經想到了這樣的一個大膽的構想:將與太陽一樣重的水澆到太陽上,從而達到熄滅太陽的目的,那麼這個方案可行嗎?如果將與太陽一樣重的水澆到太陽上會發生什麼?
  • 地球"素顏"照曝光 原來我們被騙了好久
    「@NASA中文」還公布了一張地球的素顏照,這讓網友感覺很驚訝,它凹凹凸凸的,這裡凹進去一塊,那邊又鼓出來一塊。整體樣子,有網友說像地瓜,有網友說像備用輪胎,還有的說,就像一個大石榴。對於這張照片,天文學專家說,地球確實不是一個正宗的球體,它的長相有點奇怪。地球之所以長成這樣,是由於它不僅要繞著太陽公轉,同時還要自轉,地球的表面既有陸地,又有水,為了保持內部的引力平衡,各方「爭鬥」下,就長成了這個怪模樣。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行星盤,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大圓盤,圍繞著我們新形成的太陽旋轉。更重要的是,早期的地球還沒有大氣層,使得液態水更容易被吹到太空中去。這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困惑。如果地球不可能從這個圓盤上形成完整的海洋,那麼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