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現幹涉成像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

2020-12-02 中國網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小型測高浮標,成功在青島海域開展了機載幹涉雷達高度計定標。近期,該項研究成果以海洋一所海洋測繪研究中心為第一單位發表在國際期刊《遙感》上。

據悉,該研究針對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浮標觀測點和幹涉高度計寬刈幅的難匹配問題,提出了一種時空統一的能量密度定標方法,首次揭示了時間域頻率能量密度和空間波數域能量密度的內在關聯,為未來的星載幹涉雷達高度計多種尺度海洋信號的定標檢驗儲備了基礎技術。

衛星雷達高度計的現場定標檢驗是衛星數據質量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目前國內外已有的定標手段只能服務於傳統的剖面式高度計,無法滿足幹涉雷達高度計三維水面觀測的定標需求,面向新型幹涉雷達高度計的定標已成為國內外重要的開放性課題。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開始業務化運行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近日,我國珠海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化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地面系統建設定標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美國哈維斯特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科西嘉島定標場、希臘加夫多斯島定標場和澳大利亞巴士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所聯合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首次實現幹涉成像雷達...
    衛星雷達高度計的現場定標檢驗是衛星數據質量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目前國內外已有的定標手段只能服務於傳統的剖面式高度計,無法滿足幹涉雷達高度計三維水面觀測的定標需求,面向新型幹涉雷達高度計的定標已成為國內外重要的開放性課題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
    總臺央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近日,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繼美國Harvest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Corsica定標場、希臘Gavdos定標場和澳大利亞Bass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
    總臺央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近日,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繼美國Harvest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Corsica定標場、希臘Gavdos定標場和澳大利亞Bass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我國首個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驗收
    在這一超級工程附近,又一國之重器——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近日已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珠海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介紹,這是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
  • 天宮二號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取得系列成果
    迄今為止,天宮二號高度計已經獲得大量重點海區和典型陸地區域的觀測數據。在海洋觀測中,在進行海平面高度測量的同時,觀測到了大量海面雨團、強降雨、內波、海洋鋒面、湧浪、溢油、渦旋、淺海地形調製等典型海洋現象,這些觀測數據將在海洋環境和海洋科學研究中發揮獨特作用。在陸地觀測中,天宮二號三維成像高度計成功獲取了我國青藏高原湖泊以及大量的內陸湖泊、江河水體、典型沙漠、亞馬遜熱帶雨林等典型地表的觀測數據。
  • 微波高度計:告訴你大海有多深—新聞—科學網
    用科學家的話來說,這是國際上第一次實現寬刈幅海面高度測量並能進行三維成像的微波高度計。 據介紹,這臺微波高度計由雙天線、雙前端、雙接收機、雙固態功率放大器、發射機、頻綜器、數控單元以及電源等12臺單機組成。它採用小角度、高精度幹涉測量技術,能精確獲得海面的幹涉條紋信息,進而獲得三維海面形態,再經過複雜的定標最終獲得寬刈幅範圍內的海平面高度測量。
  • 「天宮二號」科普:微波高度計在太空中測量海平面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科學大院將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些「高大上」太空實驗的神奇之處…今天我們來介紹國際上領先的可以三維成像的微波高度計。「天宮二號」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是國際上第一次實現寬刈幅海面高度測量並能進行三維成像的微波高度計。
  • 【深度分析】為什麼雷達高度計備受無人機青睞?
    ,主要包括氣壓高度計和GPS高度計,相對測量的是無人機平臺距離地球表面的相對高度,一般用於低空無人機平臺,主要包括超聲波高度計、雷射、毫米波雷達高度計,目前業界主流用的是超聲波高度計,本文重點分析超聲波和毫米波雷達高度計。
  • 航天科工銣原子鐘實現量產: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厚度世界最薄
    地面用高性能小型銣鍾是航天203所原子鐘產品鏈的重要組成,2015年開發成功高抗振小型銣鍾技術指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大量應用於國防以及國內命脈行業,為我國原子鐘的國產化替代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次研發的超薄銣鍾進一步拓展了203所的原子鐘產品線,滿足了產品設計日趨標準化、通用化、模塊化的需求。
  • 幹涉式毫米波成像輻射計關鍵技術研究通過驗收
    2009年12月29日,「十一五」863對地觀測與導航領域專題課題驗收會在北京舉行,由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承擔的「幹涉式毫米波成像輻射計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通過驗收。在課題執行過程中,以吳季研究員為首的空間中心研究團隊提出了圓環陣列自旋掃描的方案,在簡化系統複雜度、提高運動機構穩定性以及定標可行性上具備明顯的優勢,並最終形成了自主智慧財產權,成功進行了外場成像實驗。
  • 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來自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作為受地質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逐年增加。
  • 我國雷達高度計銣原子鐘通過驗收 精度達毫米級
    中國證券網訊 近日,軍報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了解到,該所研製的雷達高度計銣原子鐘鑑定件通過驗收,性能指標均滿足總體指標要求。這是我國首次將星載銣原子鐘應用於海洋二號衛星,後續海洋二號衛星B星和C星都將採用銣原子鐘。
  • 我國迎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時代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了解到,該衛星的成功發射和應用,標誌著我國低軌道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研製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雷達成像衛星全面服務國民經濟建設時代來臨。 與光學遙感衛星利用可見光探測成像不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不受光照、雲層、天氣等條件的約束與影響,可以全天候、全天時工作,且具有對地下物體的穿透能力,從而能彌補光學遙感觀測的不足。因為獨特的應用優勢,雷達成像衛星一問世就備受追捧。
  • 中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成功,能「打狼」!
    中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中國科學院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技術是通過利用合成孔徑雷達圖像中的相位信號來獲取毫米級地表形變信息的技術。隨著寬幅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技術的成熟,國內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數據爆炸式增長。
  • 我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陸成寬)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來自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
  • 天宮二號進行首個太空實驗,這些黑科技彰顯了我國實力,太自豪了
    &34;作為目標飛行器,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任務,在這個基礎上研製的&34;空間實驗室,是我國首個具備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科學實驗空間實驗室。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
  • 我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王超研究員團隊與計算技術研究所尤海航研究員團隊,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系統,首次實現了全國尺度地表形變InSAR製圖。利用空間遙感技術實現地表形變大範圍監測,對開展固體地球運動研究和地質災害調查具有重要意義。InSAR技術是通過利用合成孔徑雷達(SAR)圖像中的相位信號來獲取毫米級地表形變信息的技術。
  • 成像光譜儀光譜定標技術的背景及原理
    成像光譜儀光譜定標的背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35885.htm  成像光譜儀將成像技術與光譜技術結合在一起,在探測地物空間特徵的同時對地物像元色散成像,一般提供幾十個或上百個地物光譜成像圖,為生態、地質、礦產、海洋、陸地水資源、冰雪和大氣環境等學科提供了更廣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