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科普:微波高度計在太空中測量海平面

2020-12-02 騰訊網

即將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安排了地球科學觀測及應用、空間科學實驗及探測、應用新技術等領域的十餘項高精尖的任務,這些實驗有的是在探索宇宙最深處的奧秘,有的是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海洋和大氣,有的甚至是在解決將來星際旅行時食物的問題…

如何「玩轉」這麼多高難度任務並保障它們有序、安全地運行下去呢?代表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承擔了「天宮二號」任務規劃、總體管理和技術集成工作。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科學大院將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些「高大上」太空實驗的神奇之處…

今天我們來介紹國際上領先的可以三維成像的微波高度計。

「天宮二號」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是國際上第一次實現寬刈幅海面高度測量並能進行三維成像的微波高度計。它採用小角度、高精度幹涉測量技術,能精確獲得海面的幹涉條紋信息,進而獲得三維海面形態,再經過複雜的定標最終獲得寬刈幅範圍內的海平面高度測量。

為啥要用微波高度計測海?

浩瀚而又神秘的海洋是人類最大的資源寶庫,蘊藏極為豐富的生物、化學、礦產資源和能源,是人類擴大生存空間、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

相對於陸地而言,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擁有全球97%的水量,是自然界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地球上的氣候、水文生態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海洋雖然蘊藏著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寶藏,但也是很多重大自然災害發生的源頭。

海洋災害的發生,往往伴隨著海洋環境的異常變化,例如局部海洋區域的海面高度和海面溫度的異常升高。

而海面高度的異常升高,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幅度僅為分米級,只有微波高度計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這種細微的變化,同時還需要去除赤潮、海嘯和風暴潮的幹擾。

因此,人類只有深刻地、清晰地了解海洋環境的安全性,才能真正的開發和使用海洋資源。

微波高度計項目的實施可為研究全球的海洋動力環境(包括海平面高度,海面風浪和洋流)提供直接的科學觀測數據,同時也為全球能量交換、氣候變化的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科學依據。

根據高度計觀測獲得的平均海平面圖

根據高度計觀測得到的颶風熱勢場

微波高度計有什麼功能?

這裡,我們以海平面高度和海洋水深測量為例來說明微波高度計的功能。

海平面高度

海平面高度是最基本的海洋水文參數之一,與全球水循環關係最為密切。

海面異常升降是指海平面高度超常規的上升、下降的現象。由於潮汐作用、氣候變化、海水熱容量變化、地球自轉速度變化等原因,海面始終處於複雜的升降變化之中。

如果升降幅度較小,或者按照一定的周期發生有規律的升降變化,則屬於「正常」升降活動,一般不會引發自然災害。相反,如果發生大幅度的異常變化,則往往會給人類社會造成危害,例如海嘯、風暴潮等。

除這些突發性的海面異常升降外,實際中還會發生長期的趨勢性海面上升或下降,這也有可能對人類社會產生嚴重危害。

例如海面如果持續上升,不但會加劇風暴潮災害,還會改變沿海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生態環境,使廣大低海拔地區出現被海水浸沒的危險,可能引發世界範圍的重大環境問題。

導致海面高度異常變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原因和「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變化;由構造運動和地面沉降活動引起的濱海陸地升降;冰川消融以及河流入海水量變化。

根據NASA/CNES合作的TOPEX/Poseidon衛星以及Jason-1衛星高度計在1993-2008年為期16年的觀測結果,而獲得的全球海平面升高情況(單位為mm)(由University of Colorado 提供)

海洋水深

全球的海洋水下環境十分複雜,有不同高度的海山和不同深淺的海溝,海底呈現複雜的地形特徵,對水下環境的掌握對保障航海安全至關重要。

海洋水下環境往往可反映到海平面的變化上,因此微波高度計擔當的另一個重任就是對海洋的水深進行測量,進而反演海底地形,它是實現海洋測繪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

由高度計觀測數據得到海底地形測量的處理過程

天宮二號微波高度計有多先進?

相比於傳統海洋高度計的觀測刈幅僅為幾公裡,天宮二號微波高度計的觀測刈幅達到幾十公裡,觀測效率和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進而可提高對海洋環境的監測效率和對海洋災害預報的能力。

國際上已經發射和將要發射的微波高度計衛星

「天宮二號」高度計將成為國際上第一個實現寬刈幅高精度三維海洋觀測的微波高度計。

它的成功在軌運行,將是我國星載微波遙感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可為我國新一代的海洋動力環境觀測衛星提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微波載荷。

「天宮二號」高度計也是國際上第三個星載雙天線微波幹涉雷達(第一個為2000年美國NASA開展的奮進號太空梭SRTM的幹涉SAR,第二個為2010年6月歐空局發射升空的CryoSAT/SIRAL)。

天宮二號微波高度計怎樣工作?

「天宮二號」微波高度計的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利用小入射角、一發雙收的雙天線和雙通道接收機獲取高相干海面回波,利用高度計的高精度幹涉相位測量能力以及波形跟蹤能力,精確獲得寬刈幅範圍內描述海面高度的幹涉相位信息,通過對幹涉相位進行處理精確恢復高度計雙天線相位中心與測量海面點的幾何關係,從而確定平均海平面的高度值。

我們可以模擬「天宮二號」高度計在軌獲得的海面幹涉條紋圖,經過反演得到三維海面圖。

從三維海面圖中,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到海平面高度和海面浪高的測量結果。

高度計所獲得海面幹涉條紋圖(模擬)

經過反演得到的三維海面圖(模擬)

傳統海洋微波高度計在海洋觀測中只能獲得星下點3km左右觀測的範圍,即獲得沿軌跡方向星下點的一維海平面高度測量,「天宮二號」微波高度計在三維海洋表面觀測方面比傳統高度計幅寬提高10倍,極大提高了觀測效率,所獲取的觀測數據,對於研究全球的海洋動力環境(包括海平面高度,海面風浪和洋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宮二號微波高度計如何組成?

「天宮二號」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由雙天線、雙前端、雙接收機、雙功率放大器功放、發射機、頻綜器、數控單元以及電源等12臺單機組成。

其中,天線採用波導縫隙陣列天線形式,是我國目前在Ku波段同類天線整體加工焊接尺寸較大的天線。Ku波段的大功率固態功放也是我國在該波段300W量級功放的首次星載應用。

天宮二號高度計天線

天宮二號高度計大功率固態功率放大器

高度計天線安裝位置示意圖

由誰設計和研製?

「天宮二號」微波高度計的設計和研製工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波遙感技術院重點實驗室姜景山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張雲華研究員擔任主任設計師的團隊完成。

研製工作得到了中電科技集團第55所、成都天箭科技有限公司、航天科技518所和航天科工23所得大力協作和支持,也得到了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重要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取得系列成果
    迄今為止,天宮二號高度計已經獲得大量重點海區和典型陸地區域的觀測數據。在海洋觀測中,在進行海平面高度測量的同時,觀測到了大量海面雨團、強降雨、內波、海洋鋒面、湧浪、溢油、渦旋、淺海地形調製等典型海洋現象,這些觀測數據將在海洋環境和海洋科學研究中發揮獨特作用。在陸地觀測中,天宮二號三維成像高度計成功獲取了我國青藏高原湖泊以及大量的內陸湖泊、江河水體、典型沙漠、亞馬遜熱帶雨林等典型地表的觀測數據。
  • 微波高度計:告訴你大海有多深—新聞—科學網
    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是「天宮二號」搭載的一項先進儀器。
  • 天宮二號進行首個太空實驗,這些黑科技彰顯了我國實力,太自豪了
    、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空間冷原子種在天宮二號這些實驗項目中,首次進入太空的空間冷原子鐘比較受關注,可以將太空飛行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這對北鬥衛星定位導航以及引力波探測等空間科學研究將產生重大影響,老美GPS所用時鐘顯然是趕不上了。世界首臺太空運行,可以將太空飛行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大幅提高導航定位精度。
  • 「天宮二號」科普來了(五):太空中測量海平面?交給微波高度計吧
    這套實驗裝置將隨著即將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入太空,開展科學實驗。  而且這套多功能的通用型材料科學實驗裝置在本次空間實驗中,準備了共計18個樣品材料,其中包括12個實驗樣品、6個熱物性測量樣品,真可謂能者多勞,一爐多用!   它是怎麼工作的?
  • 太空觀測:天宮二號看到的地球是什麼樣?
    從浩瀚的太空中看地球,不僅視角獨特,還能看到許多平時難以觀察的內容。在前不久發布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成果中,天宮二號上搭載的特殊數位相機、太空雷達等觀測設備,就是名符其實的千裡眼。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小團隊的大創新
    本報記者 姜天驕  天宮二號實驗室此次科研任務之一,就是利用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實行衛星測高  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是個很「敏感」的設備,一旦太空界溫度、受力等因素發生變化,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的性能就會大打折扣,接收設備不能準確知道發射設備輸出的能量,遙感測量就要「歇菜」。  為解決這個技術難題,「天宮」找到了做出國內首個自主研發內定標鐵氧體微波前端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 天宮二號今晚發射 這些「秘密」不知道怎麼行!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15日22時04分發射,恰逢中秋佳節,一個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時間。  太空又將迎來中國航天的使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即將奔赴太空,由此展開的空間應用試驗、太空中期駐留驗證、推進劑補加等,這些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又意味著什麼?
  • 太空養蠶小CASE 「天宮」實驗個個「高大上」
    日前,航天員景海鵬在「天宮二號」指尖「遛蠶」的視頻令網友大呼過癮。其實,「太空養蠶」只是此次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眾多科學實驗中的一個。藉助太空特殊的環境,利用空間飛行器的特殊平臺,開展許多地面上無法實現的科學實驗和研究活動,這是人類探索太空、建立空間站等航天平臺的終極目標之一。
  • 天宮二號計劃執行哪些任務?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武平介紹,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相比,此次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有著鮮明的自身特點和亮點:   ■ 最接近未來中國空間站軌道要求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此前的載人飛行和交會對接任務是在距地面343公裡的軌道高度展開。
  •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
    來源:科技日報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從2016年9月發射至此,它的運行天數,定格在「1036」這個數字上。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共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天宮二號已「回家」!2分鐘獨家回顧她的燦爛一生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始了為期33天的太空駐留生活。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 天宮二號完美「謝幕」—新聞—科學網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不僅完美執行了各項既定和拓展任務,更用主動受控離軌這一『壯烈』方式,為任務畫上了圓滿句號,這是我國堅定履行負責任大國國際責任的有力擔當,也是中國人和平科學利用太空資源的生動實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談起剛擁入地球母親懷抱的天宮二號,不舍的話語中難掩內心的激動與自豪。 「身強力壯」為何「退休」?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天宮二號今晚升天 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
    天宮二號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一是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二是考核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運營關鍵技術。可以看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飛行任務中的「主角」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這也標誌著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
  • 搭載十四項應用載荷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好消息
    搭載十四項應用載荷開展六十餘項空間實驗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本報記者 付毅飛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共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天箭科技深交所上市:市值31億 因參研「天宮二號」成名
    因參與研製「天宮二號」成名據介紹,天箭科技主營高波段、大功率固態微波前端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主要應用於雷達精確制導、其他雷達應用、衛星通信和電子對抗等領域。公司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天箭科技因參與研製「天宮二號」成名,中國2016年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承載了當時中國地球科學觀測及應用、空間科學實驗及探測、應用新技術等領域的十餘項高精尖的任務。天箭科技承擔了其中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固態發射機的設計、研發和製造任務,並實現中國首次高波段大功率固態發射機星載應用。
  • 天宮二號完美謝幕,謝謝你為我們指明去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10月19日凌晨,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自動對接,隨後二人實現了一項新的中國載人航天記錄:最長在軌生存時間,長達33天! 老將景海鵬更是三入太空,作為唯一進入過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的航天員,景海鵬的直接感受也說明了天宮二號的全面內部升級:「天宮一號比較舒服,天宮二號更舒服,裝修、顏色搭配都非常好!」。 好一個傲嬌又帶著那麼一點小雀躍的評價!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 將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對接
    對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說,天宮二號上裝載的冷原子鐘、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寬波段成像光譜儀、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等高科技載荷,與老百姓的生活都密切相關。  其中,空間冷原子鐘的應用將進一步提高衛星導航精度,其他幾項載荷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後,將進一步改進現有的天氣預報和大氣海洋環境觀測水平,為老百姓提供更加準確的天氣預報和空氣品質預報服務。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探訪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炸
    作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搭載了十多項應用載荷,將進行空間冷原子鐘、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新型材料製備、水稻培養等多個實驗。而其中最高大上的,或許就是探索可能與黑洞形成緊密相關的,神秘的伽瑪射線暴的「天極」望遠鏡了。「天極」又名伽瑪暴偏振儀(英文名POLAR),是「天宮二號」上據說唯一中國與國際合作的實驗項目。
  • 天舟一號發射進入倒計時,將與天宮二號對接
    據中國科技博覽網17日報導,「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將於4月中下旬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並開展貨物運輸補給、推進劑在軌補加、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多項關鍵技術試驗。屆時,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