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
總臺央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近日,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繼美國Harvest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Corsica定標場、希臘Gavdos定標場和澳大利亞Bass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我國首個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驗收
在這一超級工程附近,又一國之重器——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近日已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珠海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介紹,這是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開始業務化運行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近日,我國珠海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化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地面系統建設定標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美國哈維斯特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科西嘉島定標場、希臘加夫多斯島定標場和澳大利亞巴士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我國實現幹涉成像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小型測高浮標,成功在青島海域開展了機載幹涉雷達高度計定標。近期,該項研究成果以海洋一所海洋測繪研究中心為第一單位發表在國際期刊《遙感》上。
-
我國雷達高度計銣原子鐘通過驗收 精度達毫米級
中國證券網訊 近日,軍報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了解到,該所研製的雷達高度計銣原子鐘鑑定件通過驗收,性能指標均滿足總體指標要求。這是我國首次將星載銣原子鐘應用於海洋二號衛星,後續海洋二號衛星B星和C星都將採用銣原子鐘。
-
全球首個綜合性遙感衛星定標場在寧夏中衛啟用
央廣網中衛12月17日消息(記者許新霞)12月16日至17日,正在寧夏中衛和北京兩地同步舉行的「2020雲天大會」上,全球首個綜合性遙感衛星定標場在中衛宣布啟用。參加啟動儀式的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定標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又能做光學、又能做雷達、又能做雷射測高的多種遙感手段的綜合性定標場。既可以給所有的中國衛星定標,也可能給外國的衛星定標,將來也可以參與國際合作。」遙感衛星定標場作為航天基礎設施,對於航天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驗收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技術暨業務試運行驗收。該系統與目前正在研發的鈉螢光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相結合,首次在南極地區利用雷射雷達系統實現極區大氣準全高程地基同步觀測,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資料,為我國開展極區大氣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提供了關鍵技術與裝備。
-
我國迎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時代
隨著高分三號衛星的發射成功,「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建設邁出了堅實一步。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了解到,該衛星的成功發射和應用,標誌著我國低軌道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研製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雷達成像衛星全面服務國民經濟建設時代來臨。
-
...所聯合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首次實現幹涉成像雷達...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海洋和內陸河湖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生態文明思想,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陸海統籌」國家發展戰略,為我國陸海水資源的調查監測工作提出了內在要求和新的方向。對陸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水資源調查監測是自然資源部「兩統一」職責的具體內容之一。
-
「十二五」863計劃「超深探地雷達系統及其產業化」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超深探地雷達系統及其產業化」順利通過項目驗收。 為填補我國在超深探地雷達相關關鍵技術方面的空白並實現產業化,項目承擔單位內蒙古計算機應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突破了MF/HF寬帶偽隨機脈衝編碼超深探地雷達系統總體技術,在偽隨機編碼探地雷達體系結構、超長偽隨機編碼脈衝產生和相關接收處理技術方面進行創新。
-
我國計劃明年組建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
衛星攜帶的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衛星搭載的AIS艦船自動識別系統具備全球船舶識別的能力,搭載的DCS分系統可以接收、存貯和轉發海域中的浮標測量數據,有效提高了數據精度。
-
剛剛發射成功 我國海洋觀測衛星網絡又添「新兵」
荔枝新聞訊 記者/王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海洋二號C衛星: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
衛星在軌運行後,主要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進行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並具備船舶識別功能,以及接收、存儲和轉發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能力。 海洋二號C衛星配置了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校正輻射計、數據收集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5個有效載荷,可有效獲取海風、海浪、海流、海溫、中尺度渦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
-
中國發布丨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 可獲取我國周邊海域全部颱風信息
中國網9月21日訊(記者 趙曉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
-
...海浪同步觀測 攻克系統級合作難題——揭秘首顆中法合作海洋衛星
新華社酒泉10月29日電 題:海風海浪同步觀測 攻克系統級合作難題——揭秘首顆中法合作海洋衛星 新華社記者張泉、胡喆、戴盈 10月29日,中法海洋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主要用於海洋動力環境監測。
-
中國發布丨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網9月21日訊(記者 趙曉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
-
撥雲瞰海,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
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星是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對海洋強國建設、防災減災能力提升、開展海洋科學研究、解決全球變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衛星聰語】「製圖衛星」-2E衛星入軌之際,盤點印度天基對地觀測能力
近年來,印度也在積極與法國、美國等國家合作,共同研製氣象觀測衛星,包括已經完成發射的「熱帶雲」(Megha-Tropiques)、「薩拉爾」(SARAL)以及在研的「NASA-ISRO合成孔徑雷達」(NISAR)衛星等 。「熱帶雲」衛星由印度與法國聯合研製,旨在研究熱帶地區的水循環和能量交換。衛星攜帶了4個有效載荷,主要用於觀測降雨和大氣結構、探測大氣溫溼度分布等。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天宮二號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取得系列成果
迄今為止,天宮二號高度計已經獲得大量重點海區和典型陸地區域的觀測數據。在海洋觀測中,在進行海平面高度測量的同時,觀測到了大量海面雨團、強降雨、內波、海洋鋒面、湧浪、溢油、渦旋、淺海地形調製等典型海洋現象,這些觀測數據將在海洋環境和海洋科學研究中發揮獨特作用。在陸地觀測中,天宮二號三維成像高度計成功獲取了我國青藏高原湖泊以及大量的內陸湖泊、江河水體、典型沙漠、亞馬遜熱帶雨林等典型地表的觀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