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3日凌晨4時55分,阜陽市潁泉區豪華辦公樓「白宮」舉報人李國福在安徽省第一監獄醫院死亡。2007年8月26日,李國福返回阜陽市當天被潁泉區檢察院帶走,隨後被拘留、逮捕。此前李國福曾多次到北京舉報潁泉區委書記張治安違法佔用耕地、修建豪華辦公樓「白宮」等問題。(中國青年報4月22日)
那個轟動全國,乃至讓國外捐助者瞠目的阜陽「白宮」事件,被舉報者至今皮毛無損,舉報者卻成為被舉報者的階下囚,最後竟慘死於獄中。這絕對是一個十足的黑色笑話。舉報人李國福是否有檢察機關調查中的貪汙受賄行為,是否屬於自殺,先拋開不說,但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先有李國福的舉報,後有對李國福的貪汙受賄的調查——公開的報復。
被嘲諷的不僅僅是作為舉報人的李國福;而被舉報人笑到最後的示範效應則足以令後來者噤若寒蟬,卻給被舉報族們吃了一副大大的定心丸:去舉報吧,舉報又能怎樣?被舉報者還不是官位照坐、大權在握?去舉報吧,舉報換來了什麼?舉報換來的是「合法」的報復,甚至會讓你性命難保!
舉報人頻遭報復,而不論社會、有關部門,甚至連受理舉報的檢察機關都不能進行有效保護的現象,早已不是新聞。而在李國福事件中,當地司法機關直接參與了對舉報人的報復,就更談不上保護舉報人了。
這裡,一個是舉報人人身安全不保的問題,一個是腐敗分子根深蒂固不可撼動的問題。說舉報人人身安全難保,現在還真說不清該問責於誰。李國福舉報了區委書記的事情,區委書記馬上就能掌握得一清二楚;這固然與領導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關,但現行舉報機制中保密功能不甚嚴密,以及層層轉批使信息逐漸趨近於被舉報人、甚至被「轉批」至被舉報人的案頭,也是常有的事情。
腐而不倒,更讓被舉報人陷入危險境地。比如李國福舉報的穎泉區委書記張治安,是阜陽地區又一腐而不倒的典型人物,報導中稱其為「即便是行賄的事實已確鑿無疑,也絲毫撼動不了他在阜陽和潁泉的根基」。更不可思議的是,「白宮」事件數度曝光、備受輿論抨擊,且嚴重影響了國外人士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捐助,可一年多來當地對此似乎無動於衷。如此情形無疑是讓張治安對李國福的報復運作的得心應手。
黨和國家始終一貫地鼓勵對腐敗行為的監督與舉報,然而不斷傳來的舉報人遭受瘋狂報復的消息又讓人每每冷汗背流。「白宮」事件核心人物安然無恙,爆料者卻身陷囹圄、暴死獄中,不啻是扇了舉報機制一記響亮的耳光,給舉報族們一個重重的下馬威。
張治安在當地構織家族勢力無人糾正;身陷阜陽腐敗行賄窩案仍官帽照戴;違法徵用耕地、違規建設豪華辦公樓被曝光後,仍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讓人難以置信這位書記大人的根基到底有多麼堅固?那麼,這次舉報人離奇暴死獄中,能否有人來揭開其中的黑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