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充當腐敗掮客 透視當前司法腐敗案三特點

2020-12-02 搜狐網

  中新網6月7日電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吳振漢受賄600餘萬,2006年11月被法院一審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本周的《瞭望》新聞周刊分析指出,該案折射出當前司法腐敗的三個特點,即律師充當「腐敗掮客」的法官受賄模式,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現象和犯罪手段的「超隱蔽性」。

  律師充當「腐敗掮客」

  參與吳振漢案公訴的北京市人民檢察院二分院檢察官王偉指出,一般官員的受賄案件往往發生在當事人(行賄人)和權力人(受賄人)之間,是雙方的權錢交易。而從對吳振漢受賄案的審理中則發現,吳的腐敗不是直接發生在當事人和權力人雙方之間,而是經過案件代理律師的牽針引線,形成司法腐敗的三方模式:即當事人請託行賄、代理律師介紹賄賂、法官受賄為行賄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此時,律師形同「腐敗掮客」。

  二分院檢察官齊紅說,這種司法腐敗模式在吳振漢受賄案中多次發生。曾有一位再審民事案件的代理律師向當事人表示,如果想把案件打贏,維持原來的判決結果,就要給吳振漢送禮,這位代理律師甚至還向行賄人介紹了時下行賄金額的「市場行情」,並且親自帶領行賄人登門拜訪吳振漢,送上10萬元現金。結果再審判決基本上滿足了行賄人的要求,律師也如願得到了可觀的代理費。

  檢察官們認為,司法腐敗三方模式的特殊性,主要在於案件代理律師在司法權力和金錢之間搭起了「橋梁」,使法律代理行為異化為介紹賄賂行為。產生這種腐敗模式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與當前律師執業的司法環境有關。吳振漢受賄案中幾乎所有涉案律師都反映,在當地,律師如果不採取向法官行賄的手段,就很難打贏官司。就連當事人在選擇律師時也看中律師是否在司法機關有「關係」,如果律師表示在法院沒有關係,甚至連案源都拿不到。因此,相當多的律師不得不冒著自己也可能因為行賄而受到法律追究的危險向法官行賄。逐漸地,少數人對公正司法規則的破壞就演變成多數人的「潛規則」。

  二是與當前只重視法律業務能力,輕視法律職業道德的律師從業資格準入制度有關。目前,律師從業只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就可以了,對於從業人員的法律職業道德基本上無從考察,這導致一些職業道德低下的律師惟利是圖,利用其在訴訟中的特殊身份鑽空子、打擦邊球,直至違法犯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家弘指出,司法腐敗的主體與中介互為表裡,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有關部門應同時予以嚴厲打擊,打擊的方式則可以根據其特點有所側重。對於腐敗中介可側重於「嚴懲」,若通過吊銷執照、判處實刑等方式加大懲處力度,可以促使其重新計算違法成本,從而減少違法行為。

  「自由裁量權」被濫用

  針對吳振漢案,檢察官們還提出要關注司法腐敗案件中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象。中國法律賦予法官在民事、經濟案件審判過程中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司法實踐中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謀取私利的現象屢見不鮮。吳振漢案中許多承辦法官正是秉承吳振漢的指示,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由裁量權」這隻「看不見的手」,實現非法目的,讓權益受損的當事人有苦說不出。

  業內人士指出,自由裁量權的良好使用,對法官素質以及司法環境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中國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濫用自由裁量權現象往往與法官素質過低密切相關,同時也與執法過程中法官活動的非司法化有關。比如,在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問題上,就存在一定的濫用自由裁量權甚至司法腐敗現象,其原因在於監獄與法官以行政的暗箱操作方式對之進行運作,未能受到有效的制約。

  「防止法官恣意裁量的方法是健全法律法規,完善訴訟程序。」何家弘表示,把規則制定得越具體詳細,越能有效壓縮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空間。比如在定罪問題上描述的細化、明確,再如量刑幅度規定得越具體,法官自由裁量的餘地就相應縮小等。這種做法同時也是對法官自身的一種保護。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律系主任林維認為,自由裁量權本身是司法的一部分,問題僅僅在於如何平衡地適用。一方面當然要加大監督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司法結論的說理性,要求司法人員能夠儘可能地論證自己的司法結論,從而使其裁量權的運用有清楚的事實依據和法律理由以及論證過程,便於監督,同時儘可能地強化司法人員的獨立性,強調其個人責任。

  犯罪手段「超隱蔽性」

  檢察官們認為,當今司法腐敗案件犯罪手段的「超隱蔽性」問題須特別關注。這種受賄「超隱蔽性」被檢察官們歸納為兩種類型:

  一是「依法處理」批示型。吳振漢的主要受賄行為都發生在一個個具體的民事、經濟審判案件中,每個案件往往都有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書面報告。吳振漢在書面報告上一般都批示「請某某主管副院長、某某同志閱,依法處理」。表面上看,「批示」沒有任何問題。但據涉案法官交代,在民事經濟案件審理中有一條人人心知肚明的「潛規則」,即領導在哪一方當事人提交的書面報告上批示,就意味著領導傾向於保護哪一方當事人的權益。

  二是利用人大代表來信「借刀殺人」型。對於一些法院內部有不同意見的案件,吳振漢就鼓動請託的當事人去找個別人大代表,通過人大代表行使質詢權、詢問權提出有利於請託人的案件處理意見。然後,吳振漢以院長的身份將人大代表的來信批轉給承辦部門,從而否定法院內部的不同意見,以合法形式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檢察官們建議,對人大代表的質詢、詢問要加以規範,如由人大常委會統一向有關部門提出,而不是由人大代表個人隨意提出,以避免這種公權力被利用或濫用。

  何家弘表示,中國的司法體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相關制度設計不夠完善,操作性不強,最終反而導致該制度被利用,起到了負面作用。他認為,犯罪手段和打擊手段之間存在一個相互促進的關係。手段不斷更新、不斷趨於隱蔽是犯罪行為的內在規律,相應地,打擊手段也要不斷跟進,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李京華董瑞豐)

  (來源:綜編)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專家解析: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
    原題:落馬高官異地審判三大爭議辨析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桑本謙 一項司法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依據不在於法律是否明確予以了規定,而在於這項制度是否回答了中國的現實問題。高官腐敗案件異地審判的辦案模式是能夠解決中國問題的本土良策,對它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耐心和支持,去激勵這種「制度花蕾」不斷成長和成熟。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 衛躍寧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常態化是權宜之計,不應將其常態化、制度化。
  • 1元可賣招標價10元:透視醫用耗材背後的腐敗新花樣
    新華社南昌11月30日電 題:1元可賣招標價10元——透視醫用耗材背後的腐敗新花樣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胡錦武 高皓亮  江西宜春市人民檢察院日前對贛南醫學院原黨委書記黃林邦涉嫌受賄犯罪立案偵查,其中醫療設備、耗材行賄受賄成為案件焦點。
  • 黑龍江組織系統網狀腐敗 "窩案"隱現買官賣官鏈條
    一起人事組織系統的網狀腐敗「窩案」隱現黑龍江買官賣官鏈條  2004年7月26日,原黑龍江省人事廳廳長、黨組書記趙洪彥受賄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的判決開始生效,等待他的將是15年的有期徒刑。  「我們已經發出了執行通知。」牡丹江中級法院刑庭的辦案法官高玉喜告訴《財經》。
  • 大理公安塌方腐敗案部分細節曝光:副局長充當保護傘,縱容黑社會
    2018年9月,上遊新聞刊發的《黑社會老大「不務正業」投百萬拍電影:馬仔主演,反響慘澹》報導,披露了大理涉黑團夥鄧利勇案件的相關情況,多名警官因為充當鄧利勇團夥「保護傘」而被處理。根據云南省祥雲縣人民法院(2017)雲2923刑初34號判決書,翁正才為獲取非法利益,自2014年起至被祥雲縣公安局查獲期間,分別在大理市下關鎮等地租用場地,利用其從網上購買的賭博器具開設賭場,僅獲得司法判決確認的暴利就超過200萬元。翁正才因為開設賭場被司法處理後近兩年,他曾行賄的吳建平因充當保護傘被調查。
  • 安徽省紀委首次指出供銷社系統腐敗窩案的五大共性特點!
    2019年8月23日,北京市供銷總社召開全系統「以案為鑑、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會,深刻汲取高守良典型案件教訓,使黨員幹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資料圖片)該市供銷合作社還通過觀看專題警示教育片、上廉政黨課等方式開展警示教育,深入查擺問題,以案為鑑、以案促改。(資料圖片)前不久,安徽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安徽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原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唐慶明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去年以來,該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已有多名領導幹部涉嫌違紀違法被查。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堅決查處資源、土地、規劃、建設、工程等領域的腐敗。
  • 中紀委:任何國家、哪一個政治家都不敢公開庇護腐敗分子
    文章指出,對腐敗問題要進行歷史、哲學和文化的思考。腐敗,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它損害法律尊嚴,侵蝕社會公平正義,是各國政府面臨的共同挑戰,任何國家、哪一個政治家都不敢公開庇護腐敗分子。有分歧並不可怕,增加接觸就能增進相互理解,溝通交流的過程就是建立信任、找到共同點的過程。
  • 四川饒拾元案透視:涉黑組織何以野蠻生長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瞿芃報導8月12日,四川省宜賓市檢察機關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剖析饒拾元涉黑案背後的檢察人員違規違紀問題,兩名受到處理的檢察人員現身說法、以案明紀。宜賓市及珙縣的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機關,因成為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單位而備受關注。
  • 南方日報:一個「獨立王國」的腐敗樣本
    這應該與近年來國際足聯飽受腐敗質疑的大背景密切相關。一方面,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運動的管理組織,國際足聯的聲譽卻並不光彩,「腐敗、賄賂、獨裁」等指控一直不絕於耳;另一方面,儘管醜聞纏身,但國際足聯向來都是「自查自糾」,而且極其護犢,猶如一個「水潑不進,針扎不進」的獨立王國。
  • ...中維護執政安全——讀《走出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
    古今中外,人們努力以各種辦法防治腐敗,不懈追求政治清明和社會穩定,但腐敗易發多發頻發的現象仍此起彼伏。正是針對這一問題,《走出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一書,對17-19世紀中、英、美等國三段公認的腐敗高發期,進行了富有新意的實證研究,提出了須對腐敗進行頂層治理以維護執政安全等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思路,為我們加強和改進防治腐敗工作提供了有益啟迪。
  • 治理腐敗的文化路徑
    當腐敗成為一種「流行」的文化現象的時候,一個國家的制度和法制往往就會失靈。  治理腐敗必須考慮文化因素。之所以絕大多數領導幹部能夠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而少數領導幹部卻在拼命攫取權力之後,肆意濫用手中之權,這與個人內心深處的文化價值觀念及道德情操存在差異有很大關係。  不同的文化底色造就了道德觀不一樣的人,因而權力使用的效果在不同道德水準的人手裡也就各自有別。
  • 中國新型受賄呈現三大特點
    分析人士稱,這表明,中國反商業賄賂的反腐風暴正在司法具體化中升級。7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首次披露了目前新類型受賄的特點以及「兩高」聯合出拳打擊腐敗犯罪的動因。
  • 秘魯安卡什大區主席被控腐敗
    近日,秘魯安卡什(Ancash)大區政府主席César Álvarez被指控涉嫌腐敗。針對此事,秘總理科爾內霍(Rene Cornejo)表示,支持財政部凍結該大區財政銀行帳戶的決定,避免該事件給國家運行帶來更大的影響。目前,審計署正在調查這一貪腐案件,屆時將擁有警力協助來展開調查。
  • 最高檢揭秘體壇腐敗潛規則 操縱比賽金牌「內定」
    「當前我國體育界的腐敗,既有社會不正之風在體育領域的延伸和反映,也有我國體育職業化發展過程中自身存在的『潛規則』。」說到體壇腐敗 ,中國足球總是被當成反面典型。而要論操縱比賽的腐敗程度,無疑是中超足球聯賽最為嚴重——「賄賂高官,買通裁判,甚至買通對手打假球、打黑球,是一些足 球俱樂部的慣用手段」。謝亞龍、南勇、楊一民三位中國足協前主(副)主席,就是因操縱足球比賽收受賄賂而被捕入獄;著名「金哨」裁判陸俊,在刑拘後交代 「自2011年全運會足球比賽就開始和足協官員勾結吹假球」。
  • 馮小樹突擊入股往事背後:PE腐敗與監管加碼溯源
    但馮小樹案值得關注的地方並非只有天價罰沒金一項,馮小樹案所代表的正是2007年到2011年那一段突擊入股腐敗的混沌歲月。而這個灰色地帶也隨著監管的有針對性加碼,逐步被釐清。但根據今日有關媒體的報導顯示,馮小樹突擊入股的三家上市公司或是魚躍醫療(002223.SZ)、三川智慧(300066.SZ)和寶萊特(300246.SZ)等3家公司,事實上這三家公司均不是馮小樹作為發審委員期間所審核的公司。
  • 黎巴嫩大爆炸揭開「袍子一角」:苦難、腐敗與歷史舊案
    政府解散時,距成立還不到8個月本應做好大爆炸事件善後及追責的黎巴嫩政府內閣,在總理迪亞卜接連三次「願上天保佑黎巴嫩」的禱告聲中,迅速宣告解散。總統奧恩隨後接受迪亞卜辭呈,但要求其履行看守政府職責,直至組建新政府。此時,距這屆政府成立,還不到8個月。
  • 山西「塌方式」腐敗及蘇榮等大老虎均由巡視發現
    京華時報訊(記者孫乾)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開展了4輪巡視,昨天,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本平、中央巡視組副局級巡視專員王瑛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時透露,蘇榮、白恩培、萬慶良、譚力、武長順等高官腐敗線索,以及山西省「塌方式」腐敗案等都是通過巡視發現的。
  • 「白宮」腐敗案舉報人暴死獄中嘲諷了誰
    這裡,一個是舉報人人身安全不保的問題,一個是腐敗分子根深蒂固不可撼動的問題。說舉報人人身安全難保,現在還真說不清該問責於誰。李國福舉報了區委書記的事情,區委書記馬上就能掌握得一清二楚;這固然與領導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關,但現行舉報機制中保密功能不甚嚴密,以及層層轉批使信息逐漸趨近於被舉報人、甚至被「轉批」至被舉報人的案頭,也是常有的事情。
  • 中紀委網站發文批「近親繁殖」:極易形成家族式腐敗窩案
    與以往相比,此次招考公告中對「親屬迴避」作出更為明確的規定:「報考者不得報考錄用後即構成公務員法第七十四條所列情形的職位,也不得報考與本人有夫妻關係、直系血親關係、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以及近姻親關係的人員擔任領導成員的用人單位的職位。」  每逢招聘季,用人單位招考公告中的迴避條款總能引起社會關注。
  • 抱團腐敗:噬人的「黑洞」
    原標題:抱團腐敗:噬人的「黑洞」 聯手造假 一城曝出百餘「土地蛀蟲」 事實上,「抱團腐敗」在特種行業乃至官場中並不鮮見,金錢、職位等利益是「抱團」的凝固劑。
  • 隨州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 2018年處理880人
    湖北日報訊(記者趙良英、通訊員杜冬青、黃剛橋)2月14日召開的隨州市紀委四屆四次全會公布,該市2018年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666個、處理880人。  聚焦群眾關切,該市嚴肅查處三大攻堅戰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