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旋」,李政道邀請他們畫了畫

2021-01-13 湘湘帶你看社會

穿梭在科學與藝術之中,用創意和技藝,讓抽象的科學概念,鮮活地悅動於眼前,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廣泛理解。

這是李政道先生的寄語,

也道出了科學與藝術

碰擦的火花能照亮的世界。

有時科學那難以言喻的深奧與精妙,

卻能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和表達,

科學與藝術的共鳴令人嘆為觀止。

一年一度,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賽周末揭曉,

又一批優秀的作品開啟科學之門,

這一次是關於量子世界中粒子的

一項基本屬性——「自旋」。

什麼是「自旋」?

電子自旋永不停止,

這使電子變成了微小的、

像地球一樣的磁鐵。

這一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

呼喚出什麼樣的作品?

兩個電子,一個自旋向上,一個自旋向下,撕裂使時空分裂,形成時空太極圖——一等獎作品《自旋與陰陽》用中國畫表達想像,黑白的視覺衝擊更是體現著微觀世界的神秘。

另一幅一等獎作品《旋轉世界的靜點》則將微觀電子自旋和宏觀星球自轉呼應,儘管兩種運動並不相同,但版畫的表達將抽象點線描繪的球體,既是放大的微觀電子,也是縮小的宏觀星球。

今年的大賽吸引了328件投稿作品,

除傳統繪畫,還有創意視頻、

創意攝影、數碼繪畫等新媒體作品,

多元視角讓抽象的科學概念

更加活靈活現。

藝術家將不鏽鋼金屬片電鍍色膜,

再將金屬細片螺旋而掛,

靜止卻產生著變化、

不確定的夢幻色彩,

而這正是雕塑作品

《狄拉克幻想》的語言。

來自俄羅斯謝爾託洛沃兒童藝術學校的14歲初中生索菲亞·捷列申科成為大獎賽開辦以來年齡最小的參賽者。在國際博協網站上看到大賽徵集通知後,熱愛科學的她立刻燃起創作熱情。她的作品《生命的本質》展示了生命的螺旋形發展進程,色彩濃烈而又充滿想像,最終斬獲三等獎。

科學之理性思辨和

藝術之感性視角融合,

如何表達未來科技趨勢?

天上的量子衛星、

地面和海底的光纖光纜

通過光子流聯通,

不同波長的光波和光子,

沿著光纖傳播互不幹擾,

形成絢麗的「光纖彩虹」……

科學家受邀創作的

主題畫《光子科技新時代》

由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教授、

集成光學專家陳益新完成,

作品描繪光子科技正造福人類,

也預示著其將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部分獲獎作品賞析

作品採用參數化三維動態粒子模擬生成,與動態性主題相呼應,設計主體形態是向心形圓球狀,意對物質本體性研究的向心性追溯,故此得名「源」。

作品表現了3個電子通過磁場相互作用,有三個構圖中心,用傾斜的方塊展現磁場的效果,整體布局從中心向四周,小構件逐漸由低到高,由直到斜。排列亂中有序,恰如變換萬千的世界中暗含的種種科學規律。

本創作採用廢舊科學雜誌,碎紙片一方面象徵著微觀粒子,組成了宇宙萬物;另一方面也代表著自旋理論發展過程中經過無數科學家們的成果沉積,最終才基本完善了該理論。

作品以靜態呈旋轉姿態的崖柏為主體,寓意自旋與旋轉有關;自然形成的顏料肌理表達了粒子自旋的未知量,以及一種可與角動量進行轉換的能量,這是粒子內部隱藏的自由度。三個年份代表發現自旋的三大歷史事件:1922年斯特恩-蓋拉赫實驗證明了原子角動量的量子化,1925年電子自旋概念被提出,1940年泡利證明了「自旋統計定理」。

作品由象徵宇宙的背景、海浪和傅科擺軌跡組成,由丙烯,調和油,矽油,閃粉繪製而成,背景色調明暗相間,遠觀為藍綠黑三種色彩組成,近看其中還蘊藏著金色以及紫色,象徵龐大又充滿未知的宇宙深處;中央為一個巨大的逆時針旋轉的波濤,外圈為傅科擺軌跡。

鸚鵡螺工作室

作者|易蓉

圖片|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

編輯|龔紫珺

下方分享 收藏 點讚 在看四連擊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用藝術詮釋晦澀物理概念「自旋」入畫描繪光子科技新時代
    2020年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開幕,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交大李政道圖書館。本屆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用藝術詮釋晦澀物理概念,「自旋」入畫描繪光子科技新時代
    2020年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開幕,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交大李政道圖書館。本屆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
    什麼是「自旋」?作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它常常被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概念進行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電子自旋永不停止,這使電子變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樣的磁鐵。今天,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本屆科藝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獎賽揭曉
    什麼是「自旋」?作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它常常被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概念進行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電子自旋永不停止,這使電子變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樣的磁鐵。今天,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本屆科藝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2020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舉行 科學家...
    維爾切克教授「雲端」講述自旋奧秘,中英雙語直播,與上海交大學生熱情互動答疑解惑。  李政道寄語科藝愛好者,諾獎得主維爾切克解密「自旋」  科學與藝術猶如人類探索前路的兩隻觸角,破除蒙昧逐光而行、跨界融合美美與共。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本屆科藝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
    什麼是「自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教授「雲端」講述自旋奧秘,中英雙語直播,與上海交大學生熱情互動答疑解惑。 李政道來信寄語科藝愛好者,諾獎得主維爾切克解密「自旋」 李政道先生寄來賀信,並由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研究員王垂林代為宣讀。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有關
    什麼是「自旋」?作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它常常被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概念進行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電子自旋永不停止,這使電子變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樣的磁鐵。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教授「雲端」講述自旋奧秘,中英雙語直播,與上海交大學生熱情互動答疑解惑。李政道來信寄語科藝愛好者,諾獎得主維爾切克解密「自旋」李政道先生寄來賀信,並由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研究員王垂林代為宣讀。
  • 94歲的李政道先生親筆賀信,這場盛宴大咖雲集不容錯過
    >李政道來信寄語科藝愛好者諾獎得主維爾切克解密「自旋」今年剛過94歲生日的李政道先生是科藝理念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他為活動寄來賀信,並寄語所有科藝愛好者們:「穿梭在科學與藝術之中,用創意和技藝,讓抽象的科學概念,鮮活地悅動於眼前,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廣泛理解。」
  • 94歲李政道每一兩天就出去走走畫畫,他來信說諾獎得主選了今年科藝...
    李政道還以畫贈友,新年時給友人寄去親制的賀卡。 在兒子看來,藝術和科學同為李政道創造力和生命力的基點。「但他的藝術不像科學研究那樣艱深,而是簡單、純粹,如豐子愷的漫畫,在點滴之間走進生命中的真情與識趣。」
  • 什麼是「自旋」?
    」 這是李政道先生的寄語, 也道出了科學與藝術 碰擦的火花能照亮的世界。 一年一度,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賽周末揭曉, 又一批優秀的作品開啟科學之門, 這一次是關於量子世界中粒子的 一項基本屬性——「自旋」。
  • 綠地·美麗北京:"美麗童夢"兒童畫邀請賽開始報名
    綠地·美麗北京:"美麗童夢"兒童畫邀請賽開始報名 2014-08-08 13:38: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孫建永
  • 李政道寄賀信寄語科藝愛好者:破除偏見和專業局限
    上海交大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以「自旋(Spin)」為主題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以下簡稱科藝活動)28日如期開幕。上海交大物理系教授、集成光學專家陳益新受邀以科學家身份創作主題畫,通過繪畫形式構築未來光子科技新時代藍圖;活動現場公布了本屆大獎賽獲獎情況,並開啟2020上海交大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獎賽作品展。本屆大獎賽於今年6月正式啟動,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徵集,共收到328件投稿作品。
  • 李政道寄賀信寄語科藝愛好者:破除偏見和專業局限
    上海交大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以「自旋(Spin)」為主題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以下簡稱科藝活動)28日如期開幕。上海交大供圖當天,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本屆科藝活動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渴了畫杯水,困了畫雙眼,沒錢了畫什麼?美術生的答案,讓人傻眼
    美術生在諸多學生群裡頭,絕對是一道亮麗的清風,因為他們的技能確實太秀了。尤其是遇到一些學霸美術生,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大膽的創作思維,再加上高超的繪畫技巧,往往都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衝擊。美術生的日常,經常會憑藉比肩馬良的神筆,畫出一個個以假亂真的東西,這些作品不僅能惡搞同桌,還可以迷惑老師,實在是了不起。當然,即使只是自娛自樂,也是能暫時滿足一下自己的內心渴求,就算只是望梅止渴,卻也達到了目的。
  • 怎樣畫好水粉畫?
    我認為,學畫色彩以前,首先心裡得有點準備(準備吃苦和感受辛勞),有點大師的敬畏,以免經常表現出莫明其妙的狂妄。學習畫色彩,首先應該知道或者明白學習色彩的「目的」比較好。你是為什麼畫色彩?就想知道為什麼畫素描一樣。也可以收,你練習畫色彩為了什麼?是為了有趣?好玩兒?還是為了高考?為了找個就業門路?
  • 使楊振寧和李政道獲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到底是什麼意思?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60多年過去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名字早已家喻戶曉,使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指的是什麼,卻沒有太多的人知曉。
  • 葉永青:藝術家畫什麼畫,畫個「鳥」!
    《畫個「鳥」》葉永青個展於207年6月03號在北京798藝術區方音空間開幕,觀者還未來得及仔細參觀,已經被這個充滿調侃的題目抓住了注意力。葉永青這些年創作的主題總是鳥。鳥在中國人的通常意識裡,是一種比較高雅的文人畫經常運用的形象,那麼「畫個鳥」就把另外一層意思帶出來了,這就是民間的一種俗話和粗口,比如畫你個鳥,畫你個頭,畫你個屁等等,這些題材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葉的心中圖像,來自於他對文人畫的喜愛和熱情。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水墨畫的影子,中國的山水、花鳥以捲軸或者豎幅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意識裡,不用臨攀,每個人都有些記憶和印象。
  • 左手畫個龍右手畫彩虹什麼歌 左手畫個龍右手畫彩虹歌詞完整版
    「左手畫個龍右手畫彩虹」這首歌最近還挺火的,如果經常玩抖音的抖友應該都聽過這首歌。那麼左手畫個龍右手畫彩虹什麼歌?下面來看一下。左手畫個龍右手畫彩虹什麼歌  《野狼disco》。  其實這首歌的名字叫「野狼disco」。
  • 語文書上的插圖,原來是他們畫的……
    1977年,華克雄完成這幅畫之後,把它贈送給了畫中的鄧媽媽鄧穎超。鄧穎超收到畫之後非常喜歡,把它掛在了中南海西花廳的家裡,並回贈給華克雄一方硯臺。2014年國慶期間,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還曾經把這幅畫和硯臺組合展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