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上的插圖,原來是他們畫的……

2020-12-03 深圳共青團

還記得開學第一課時,

發下來嶄新的課本,

便迫不及待翻開閱讀。

有的課文中還配有精美的插圖,

形式不同,風格各異。

有時一幅立意角度與視覺效果俱佳的插圖

既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又能輔助師生理解課文。

例如飛奪瀘定橋、

狼牙山五壯士、

周總理的睡衣……

每一幅都讓人記憶猶深。

你知道這些經典的插圖都是誰畫的嗎?

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飛奪瀘定橋》 ——雷坦

《飛奪瀘定橋》插圖

這幅油畫作品的作者叫雷坦(1939-1999),中國美協會員、廣州畫院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特美國畫廊」藝術顧問。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197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美術工作,1985年轉業到廣州畫院。

劉國樞 《飛奪瀘定橋》

除了這幅畫之外,還有另外一幅比較知名的《飛奪瀘定橋》。這幅畫誕生時間更早,由中國第二代油畫家劉國樞於1957年創作,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狼牙山五壯士》——詹建俊

《狼牙山五壯士》插圖

還記得《狼牙山五壯士》印在課文最後的配圖嗎,雖然畫質不一定清晰,但是畫中紀念碑式的堅毅悲壯成為5位英雄在人們心中的最終定格。

1959年,28歲的油畫家詹建俊接到一個任務,為剛剛成立的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創作一批軍事歷史題材的美術作品。在眾多創作主題中,詹建俊選擇了「狼牙山五壯士」。

油畫《狼牙山五壯士》 186×203cm

完成《狼牙山五壯士》的過程並不順利,為了創作好這幅作品,詹建俊深入狼牙山山區考察寫生,走訪當年跳崖的倖存者葛振林。還有,當時一些領導不認同這種靜態構圖,要求一定要表現戰鬥場面,經過反覆爭論,這幅畫才得以審查通過並出現在小學課本上。

《周總理的睡衣》——華克雄

《周總理的睡衣》插圖

《周總理的睡衣》作者是軍旅畫家華克雄。華克雄1947年畢業於北平國立藝專,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師、《解放軍戰士》社美術編輯、解放軍軍事博物館、第二炮兵政治部創作員。

國畫《周總理的睡衣》

這幅國畫描繪的是七十多歲的鄧媽媽戴著老花鏡給周總理補睡衣,旁邊的小護士捧著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密的針腳溼潤了眼睛。

1977年,華克雄完成這幅畫之後,把它贈送給了畫中的鄧媽媽鄧穎超。鄧穎超收到畫之後非常喜歡,把它掛在了中南海西花廳的家裡,並回贈給華克雄一方硯臺。2014年國慶期間,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還曾經把這幅畫和硯臺組合展出過。

《我們也要當紅軍》——蔡亮

《我們也要當紅軍》插圖

課文《我們也要當紅軍》,描寫的是在荒野茫茫的崎嶇山路上,兩個歷盡辛苦、長途跋涉的貧苦少年,終於趕上紅軍隊伍並要求參軍,而毛主席微笑著答應他們參軍的場景。課本裡有一篇配圖,這幅畫原名《貧農的兒子》,作者是我國老一代著名畫家蔡亮。

蔡亮(1932-1995),福建廈門人,1949年入北平藝專,1955年由中央美院油畫研究班畢業後,到陝西從事專業美術創作,創作了大量的連環畫和革命歷史畫。

蔡亮《貧農的兒子》 194×165cm

《貧農的兒子》以略微仰視的構圖,重點刻畫了兩個背負著簡而又簡的行囊、衣衫襤褸的農家子弟的背影,儘管含蓄了兩個孩子的面部表情,但孩子堅定而有力的雙腳,仰頭向「首長」極力請求的姿態,已經體現了兩個貧農的兒子要求參加革命的迫切心情和他們倔犟執著的性格。

他們看得出那位長者的「首長」身份,然而卻不知道他就是毛澤東的戲劇性情節,賦予了這一嚴肅題材以令人感到輕鬆和親切的氣氛,此畫之妙亦在於此。

作品以濃重的青灰色調統一了全畫,並把我們帶入了那段崢嶸歲月。

《為人民服務》——杜滋齡

《為人民服務》插圖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在《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裡,毛主席對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中國畫《張思德同志》 180×144cm

插圖裡的張思德出自國畫家杜滋齡之手,杜滋齡從師於葉淺予、李震堅先生。

曾任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總編輯,南開大學任東藝系主任、教授等職。

張思德這個題材杜滋齡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畫,為了創作好這個題材,曾數次到陝北,在張思德當年工作過的地方體驗生活,訪問過張思德的戰友,搜集素材。

課本裡的插圖是他1976年的作品,2011年他還創作了另一幅《張思德同志》。

《武松打虎》——劉繼卣

《武松打虎》插圖

這幅工筆重彩的武松打虎圖其實是連環畫《武松打虎》中的一張,作者是著名連環畫大師劉繼卣。

劉繼卣(1918-1983),新中國連環畫奠基人、泰山北鬥、連壇第一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

劉繼卣《武松打虎》系列連環畫

劉繼卣的《武松打虎》一改過去重彩畫的呆板面孔,人物設計生動、景物強調透視,色彩有虛實明暗變化,精道的工筆線描與水墨寫意有機結合。尤其是他筆下的虎被畫的栩栩如生,是他整個作品中最出彩的地方。可以說後來的各類作品中,多少都有他《武松打虎》裡的痕跡。

除了《武松打虎》之外,我們熟悉的《雞毛信》《東郭先生和狼》也都是他的作品。

50年代初期,劉繼卣創作的連環畫冊《雞毛信》出版,頗具匠心的構圖,活靈活現地描繪了小放牛娃的英雄故事。這部連環畫一出版,立即轟動了美術界,使劉繼卣的聲譽大振。1957年還曾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捷克斯洛伐克。

下面介紹的一批插圖,想必也會勾起不少人的回憶,可是你知道嗎?它們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像戴著銀項圈在月光下刺猹的

《少年閏土》

看到它腦海裡就會自動播放旋律的

《讓我們蕩起雙槳》

恨不能每次看見都要掉眼淚的

《十裡長街送總理》

教會了我們「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

《將相和》

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的

《苦柚》

讓陳賡將軍狠狠打了自己一個嘴巴的

《倔強的小紅軍》

把棉衣讓給戰友自己被凍死的

《豐碑》

讓我們看到周總理有多麼辛勞的

《一夜的工作》

知道了世界上有個物理學家叫伽利略

有座塔叫比薩斜塔的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了解到了貝多芬給盲姑娘談鋼琴

無意中創作出了《月光曲》

用這些插圖承包了我們語文課本的人叫王惟震,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人民體育出版社美術編輯、副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

順便提及一下,英語課本裡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李雷、韓梅梅,同樣出自王惟震之手。

被不少人惡搞的《杜甫像》,作者為水墨人物畫一代宗師蔣兆和。據說,蔣兆和創作這幅畫的時候,人物畫作原型無從參考,無奈之下他參照自己的樣子畫出了《杜甫像》。乍一看,還真挺像的……

畫李時珍的時候,同樣束手無策,怎麼辦?機智的他找來了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四大名醫之一蕭龍友。

後來蔣先生憑藉難以置信的塑造能力,一鼓作氣創造了我們課本中眾多經典的古人形象,誰能想到,這一幅幅畫就此成為我們幾代人的回憶。

當然,其他生動傳神的插畫背後的作者,我們同樣不應忘記。

《挑山工》插圖作者育華

《黃繼光》插圖作者張洪贊

《綠色的辦公室》插圖作者劉克敏

《少年閏土》插圖作者黃金祥

《金色的魚鉤》插圖作者田友根

《草船借箭》插圖作者王炳炎

離開校園,

恐怕再難翻開課本,

回憶那些泛黃的照片;

回味當年老師聲情並茂的解讀。

時光易逝,歲月難求,

願現在的你,

還能如當年的少年一般,

雖多一份成熟,

卻始終純真如初。

編輯:團團;核校:steven.zhu

素材來源:共青團中央、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文化、第一收藏等

相關焦點

  • 迪麗熱巴小時候照片被當語文書插圖,網友:怎麼我的書裡沒有
    迪麗熱巴小時候照片被當語文書插圖,網友:怎麼我的書裡沒有而最近網上發布出一張迪麗熱巴在語文書裡的照片,可能很多小夥伴都非常驚訝,怎麼我們小時候,沒注意到迪麗熱巴在樹裡有插圖呢?其實從書的內容來看,這並不是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書籍,而是新疆的語文書,而裡面插圖的人物
  • 語文書:美術生盯上我了,數學書:被套路了,化學書:噓!都退下
    語文書:美術生盯上我了,數學書:被套路了,化學書:噓!都退下 現在的學生真的是非常有才華,在課本上畫畫這個可不是人人都能想出來的,就比如這個,這本體育書是告訴人們應該如何正確的跳馬
  • 我是不會畫插圖啊」
    為了解釋一種特定的細胞膜蛋白如何輸運膽汁酸底物,我畫了一幅貓與老鼠的遊戲圖,通過描繪貓在遊戲中的位置改變,來闡明貓(蛋白)如何將老鼠(底物)從細胞外面輸運到細胞內部的機制。這幅插圖還幫我贏得了在加州聖地牙哥舉辦的 2020 年生物物理學會會議的科學繪圖競賽一等獎。類比的手法有助於我提煉出需要解釋的最關鍵部分,展示給各個水平的讀者和同事看。
  • 這五張語文書中的插圖,你能認出幾個?也許只有語文課代表全記得
    還有《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的魚湯;《桂香五月》文中描寫的桂花飯;《端午的鴨蛋》中對紅油冒出的描寫,堪稱語文書中的「舌尖的中國」。那麼,下面這五張語文課本中的插圖,你能認出幾個?也許只有語文課代表全記得!
  • 最好的閱讀素材就是語文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靠這3本語文書
    家長們往往在讀什麼上就做錯了,所以怎麼讀也就偏離了閱讀的軌道。在選擇讀什麼內容的時候,家長往往是苦惱的,我給孩子選的書,他都不看,沒辦法,還是要老師去要求學生看書。家長要明確一點,你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是督促和引導孩子看書,養成習慣,培養興趣。還要對內容有一個基本的把控,很多家長在閱讀過程中非常強勢,孩子看什麼書,不能看什麼書,家長完全控制。
  • 【圖鑑】Haeckel的科學解構插圖
    以素描及水彩畫的形式,從從最高的山頂到最深的海洋,不同的生命形式的草圖,呈現在多幅科學插圖中。在1860年至1862年間,許多插圖都在他的系列《自然中的藝術形式》(Kunstformen Der Natur)中進行了介紹。 他認為,從微觀上看到美。 反而增加了研究細胞的吸引力。而Haeckel,也創造了術語「幹細胞」和「生態學」。
  • 這些小學語文課本上插圖你還能認識幾個?
    小學、初中的我們,除了玩人家00後淘汰了的跳皮筋、抓石子、翻花繩等「中老年強身健體」遊戲之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樂趣——就是在課堂上看(wan)課文插圖,然後自己個兒編故事,最後成功睡著……還記得這些像班主任的講課一樣讓我們
  • 科研做得好,插圖少不了
    為了解釋一種特定的細胞膜蛋白如何輸運膽汁酸底物,我畫了一幅貓與老鼠的遊戲圖,通過描繪貓在遊戲中的位置改變,來闡明貓(蛋白)如何將老鼠(底物)從細胞外面輸運到細胞內部的機制。這幅插圖還幫我贏得了在加州聖地牙哥舉辦的2020年生物物理學會會議的科學繪圖競賽一等獎。類比的手法有助於我提煉出需要解釋的最關鍵部分,展示給各個水平的讀者和同事看。
  •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插圖版本演變
    演藝君很想說一句,別那麼大驚小怪——一個半世紀以來,從約翰·坦尼爾開始,無數的藝術家試圖用各種非凡的創造形式來重新演繹《愛麗絲奇境歷險記》裡兔子洞下那些令人迷醉的豐富想像,他們中包括:雷歐納德·威斯加德、託芙·楊松、薩爾瓦多·達利、拉爾夫·斯特曼德、莉斯柏·茨威格、約翰·弗農·羅德、羅伯特·薩布達!被這華麗麗的陣容驚呆了吧。
  • 25幅深海生物的復古插圖,看起來實在太奇怪了
    早在攝影技術出現之前,科學家們就依靠藝術家們熟練的雙手在紙上再現他們在海洋上的發現。結果令人驚訝地栩栩如生,有時甚至是異想天開地繪製出了海洋生物的科學圖。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探索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自然插畫的藝術也在不斷進步。藝術家在19世紀成為科學界不可或缺的成員,他們參與表達和傳播研究人員在自然界收集的知識。
  • 聊聊假期必讀書:那些藏在語文書裡的秘密
    基本是以語文書為藍本,參考新學期語文書裡「課外書屋」出現的篇目,去挑選一些適合該年級孩子讀的書作為假期必讀書。例如,在使用部編版教材之前,一二年級主要以童詩童謠為主,三四年級以童話寓言為主,五年級主要是科普類和兒童文學為主,六年級以魯迅先生的作品和外國文學名著為主。#22016年部編版教材問世,「注重課外閱讀」是它的一大特色。
  • 動漫概念原畫欣賞:中古世紀魔幻故事中的插圖人物
    一組中古魔幻故事題材故事插圖欣賞這些視覺感還不錯的圖片整理主要以中古世界魔幻故事背景為主題的人物造型,每張圖片中的看圖說話都有他們各自想像中的主題,但是這些主題並非固定版本,可以由觀看者自由去發揮想像力。主題來自中古世紀魔幻插圖
  • 劉火|《金瓶梅》繡像本與張批本插圖比較
    再就是,兩本的插圖也有不同。本文,討論兩本的插圖。一般認為,北京大學崇禎本即《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藏本,其插圖共有兩百幅即每回各二幅。今臺北裡仁書局2009年出版的夢梅館校本的《金瓶梅詞話》錄有此兩百幅插圖,由於此兩百圖為今人仿繪,因而失去了當時木板雕刻的味道。
  • 高中生物課本「肌肉女」插圖被刪,專家解釋: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生物是我們系統地認識到人體的一門課程,也是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記得在初中的生物書本上就有人體構造圖,讓青澀的少男少女們羞澀不已,最近高中的生物書突然火了,央視點名批評高中生物書的插圖有不良內容,到底是哪一個插圖讓央視也如此生氣呢?
  • 每天學一幅簡筆畫-原來黑白畫也可以這麼美!
    蜜多時, 黑白畫 只用黑色(或白色)一種顏色作畫,畫面只呈現黑白效果的圖畫叫做黑白畫。 黑白畫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泛指用黑白兩色進行繪製的任何繪畫作品。
  • 鑑賞|德拉克洛瓦的文學插圖:從《浮士德》到《哈姆雷特》
    從細節上看,畫面的場景設置與《書房裡的浮士德》一畫相似,都出現了一本封面帶有「◎」「×」符號的書籍和人的顱骨。大家注意看,浮士德的著裝從上一幅《浮士德和華格納》開始有了變化,他脫下了之前的淺色無袖外褂,露出了裡面的深色大衣,相比之下,梅菲斯特的著裝就浮誇花哨多了。5.
  • 別開生面的音樂插圖
    他還別出心裁地把自己的一些作品命名為「音樂插圖」,首部示範之作正是1974年根據普希金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管弦樂組曲《暴風雪》,成為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既然談到「音樂插圖」,就無可避免要對原著情節「劇透」一下。普希金是俄羅斯文學的偉大奠基者,《暴風雪》寫於1830年秋天,收錄在《別爾金小說集》裡,有力岡等人翻譯的多個中譯本。
  • 剛開始學生物,中學生表示記不住知識點,利用課本插圖就能熟記
    當很多初中生新接觸這門學科時,總覺得課本上的知識很難,特別是對一些細胞組織,植物為基礎的知識,永遠記不住那些名詞和結構。事實上,學生在小學階段,自然這門課程就包含了許多生物學知識,但如果從系統的整體完整性,還是從生物科學開始。其實,剛接觸生物這門課程,想快速入門,學好這門專業課程,同學們我們可以通過靈活運用生物教學課本中許多插圖,這些插圖都有妙用!
  • 中國的神話故事還能這麼畫
    《酌取月光》中的插圖。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繪本的繪畫作者都是大學生。據了解,牟艾莉在川美教授繪本創作等課程。這套繪本就是在她的7位本科學生(肖培柔、張鈺婷、邱方旭、張馨予、梁園、周蘭、汪美玲)2019年畢業作品的基礎上打造而成的。「運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符合當代兒童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的創新演繹,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