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德拉克洛瓦的文學插圖:從《浮士德》到《哈姆雷特》

2020-11-28 澎湃新聞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辦的展覽「十九世紀的吟遊詩人——館藏德拉克羅瓦版面展」,展出法國藝術大家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的48幅作品,包括41幅石版畫、4幅素描、2幅蝕刻版畫和1幅水彩畫,用館藏介紹他在版畫藝術領域的成就,德拉克洛瓦為《浮士德》與《哈姆雷特》所作的文學插圖是其代表之作。由於疫情原因,展覽無法向公眾開放,本文根據館藏版畫,摘選了《浮士德》第一部分、《哈姆雷特》的經典中文譯本文字,對照版畫細節及其題注,對其文學背景進行了細緻解讀。

德拉克羅瓦作品展覽現場

一、德拉克洛瓦與《浮士德》第一部分

1823年,德拉克洛瓦受委託為歌德的著作《浮士德》的法語譯本創作插圖。1826至1827年,17幅根據《浮士德》第一部分情節而創作的版畫作品面世,並於1828年隨《浮士德》第一部分法譯本全文一起出版。其實,在19世紀20年代以前,已經出版了大量的插圖書,但由於歌德和德拉克洛瓦兩位分別在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這一本書成為了插圖藝術歷史的分水嶺。藝術史學者稱這類由優秀藝術家作插圖的優秀文本為「藝術家之書」,而這本書則被譽為開「藝術家之書」先河之作。

《浮士德》第一部分故事梗概

主人公浮士德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但隨著他在學術上的日益精進,他對於學術的意義產生了懷疑,就與魔鬼梅菲斯特定下契約:在此生,梅菲斯特將盡力服侍浮士德,幫助他實現種種欲望;但在來世,浮士德必須為梅菲斯特效勞。梅菲斯特讓浮士德喝下了女巫的春藥,令他迷上了一位農家少女瑪格麗特,又用騙術使瑪格麗特也愛上了浮士德。然而這樣的關係使得二人陷入種種危機,如捲入命案、棄嬰等。此時,浮士德選擇隨梅菲斯特逃跑,而瑪格麗特作為虔誠的天主教徒,拒絕與浮士德逃跑,選擇承受宗教和世俗的雙重懲罰。

「浮士德」單元展廳

展覽的第二單元展出了《浮士德》系列作品,賽克勒博物館共收藏有十三幅,根據情節先後,我們暫將其編為1至13號。

每一幅插圖下方都有對應的法語題注,我們如實抄錄(包括語法謬誤),並將題注按現有的中譯本釋讀出來,再對畫面稍作分析;題注的中文譯文採用綠原先生譯本。

《浮士德》中文譯本封面

那麼,解讀正式開始。

1.《空中的梅菲斯特》

題註:.......De temps en temps j』aime à voir le vieux Père,/ Et je me garde bien de lui rompre en Visière......
中文譯文:(梅菲斯特)我願意時不時見一見這位老頭兒(指天主——據譯者注),當心不跟他鬧彆扭。

惡魔梅菲斯特剛剛結束與天主在天界中的對話,因此德拉克洛瓦將梅菲斯特設計為漂浮在空中。畫面中、遠景處有幾座哥德式教堂,最遠處有一座高山,時值黃昏或清晨,畫面上方覆蓋濃密的雲層,梅菲斯特裸身而展開雙翼從天而降,宛如電影中的一幕,十分逼真。

2.《書房裡的浮士德》

題註:Pauvre   crâne vide que me veux tu dire avec ton grincement hideux?
中文譯文:(浮士德)你為什麼向我獰笑,空洞的骷髏?

畫面描繪的是故事情節最開始時的浮士德,他飽讀詩書,卻在思考人生的意義時迷失了方向。書房裡的浮士德穿著非常樸素,一身學者裝扮。書中提到浮士德的書房內陳設有書櫃等家具、書籍、齒輪、輥筒、曲柄、圓盤等,畫面中的書籍上放置一顆顱骨,這樣的安排應是受到了前文詞句的啟發——「也許我該讀破萬卷書才能知道,人類無處不把自己折磨」。

3.《浮士德和華格納》

題註:Faust — Heureux qui peut conserver l』espérance de surnager sur cet océan   d』erreurs!......./.......... l』esprit a beau deployer ses ailes, le corps,   hélas! n'en a point à y ajouter.
中文譯文:(浮士德)有希望擺脫迷津的人真是幸運!……唉,怎奈任何肉體的翅膀都不容易同精神的翅膀結伴而飛。

在一次郊遊中,浮士德向朋友華格納傾訴了自己思想上的苦悶,他希望從中得到解脫。畫面正展示了浮士德的這種困頓——他癱坐在草地上,耷拉著腦袋,右手託腮,神情悵然若失。一旁正在勸解的華格納、遠處圍圈起舞的人們使浮士德的這種苦悶在畫面中更為凸顯。

4.《梅菲斯特出現在浮士德面前》

題註:Meph:   Pourquoi tout ce vacarme? que demande Monsieur? qu』n   a-t』il pour son service?
中文譯文:(梅菲斯特)緣何喧鬧?怎樣為主人效勞?

在與華格納外出郊遊時,浮士德遇到了一條狗,並將它帶回了家,這條狗便是惡魔梅菲斯特的化身。畫面描繪的便是梅菲斯特從狗樣化為人形後出現在浮士德面前時的場景。面對忽然現身的梅菲斯特,浮士德弓起身子,抬起右臂,似乎是嚇了一跳。從細節上看,畫面的場景設置與《書房裡的浮士德》一畫相似,都出現了一本封面帶有「◎」「×」符號的書籍和人的顱骨。大家注意看,浮士德的著裝從上一幅《浮士德和華格納》開始有了變化,他脫下了之前的淺色無袖外褂,露出了裡面的深色大衣,相比之下,梅菲斯特的著裝就浮誇花哨多了。

5.《梅菲斯特在奧爾巴赫酒館》

題註:— Au feu, à l』aide, l』enfer s』allume./...— Sorcellerie! jettez vous sur lui...son affaire ne sera pas longue.
中文譯文:(阿爾特邁爾)我燒著了!我燒著了!(西貝爾)他搞魔法!捅過去!這傢伙無法無天!

為了證明自己的確有高超的巫術,梅菲斯特把浮士德帶到了一家酒館,向他表演魔法,能夠「鑽木取酒」而酒自燃。在一個幽暗的小酒館裡,梅菲斯特得意洋洋地坐在桌子上,由巫術點燃的火照亮了圍著火堆的人們的面容。為了在一幅較小的畫面內表現出人群,梅菲斯特和眾人的距離很近,這可能與原文有一定的出入。

6. 《浮士德試圖誘惑瑪格麗特》

題註:Faust — Ma belle Demoiselle, oserais je vous offrir mon bras et vous reconduire chez vous?...
中文譯文:(浮士德)漂亮的小姐,我可不可以伸手護送您回家?

在小酒館示法後,梅菲斯特帶浮士德服用了女巫熬的湯藥(實際上是春藥)。服用完,浮士德立刻恢復了青春,情慾被喚起,開始與女子搭訕。畫面左側的浮士德挽著瑪格麗特的腰,試圖搭訕卻遭到了對方的嫌棄。畫面中浮士德披上了一條花哨的披巾,鬍子也做了修整。仔細看,畫面上三人都露出側臉,而浮士德與梅菲斯特的輪廓、形體、神情甚至佩飾(腰間斜佩的一把劍)都驚人地相似,這是在隱喻此時的浮士德已經逐漸被梅菲斯特引入歧途。

7.《紡車旁的瑪格麗特》

題註:Sans lui l』existence/ N』est qu』un lourd fardeau/ Ce monde si beau/ N』est qu』un tombeau/ Dans son absence.
中文譯文:(格蕾琴)哪兒見不著他,哪兒就是墳墓,整個世界令我痛苦。

梅菲斯特用騙術使瑪格麗特(此處的「格蕾琴」即瑪格麗特的暱稱——據譯者注)迷上了浮士德。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畫面中,瑪格麗特心不在焉地坐在紡車旁,由於瞌睡,整個人有氣無力地靠在牆上,手裡拿著的梭子掉在了地上。值得注意的是,畫中的瑪格麗特佩戴十字項鍊,巧妙地暗示了她作為基督教徒的身份。

8.《浮士德和瓦倫丁的決鬥》

題註:Meph: — Pousse... Val. — oh!... Meph: — Voila mon rustaud apprivoisé.
中文譯文:(梅菲斯特,對浮士德)刺過去!(瓦倫廷)哎唷!(梅菲斯特)這傢伙服了!

瓦倫丁是瑪格麗特的哥哥,在他看來,妹妹就是被一個花花公子騙走了感情,於是他與浮士德展開了決鬥。在梅菲斯特的幫助下,浮士德刺殺了瓦倫丁。畫面描繪的是浮士德拔劍刺入瓦倫丁胸口的瞬間。遠景與《空中的梅菲斯特》一畫在總體上格調一致,左側可看見一座哥德式教堂的立面。

9.《教堂裡的瑪格麗特》

題註:Marg: — Malheureuse! ah! si je pouvais me soustraire aux pensées qui se succedent en tumulte dans mon ame et s』élèvent contre moi./ Le mauvais Esprit. — La colère de Dieu fond sur toi! la trompette sonne..... Malheur à toi./ Choeur. — Judex ergo cùm sedebit,/ Quid quid latét apparebit./ Nil inultum remanebit.
中文譯文:(格蕾琴)苦啊!苦啊!那些念頭轉來轉去折磨我,怎麼我也擺不脫!……(惡靈)震怒向你降臨!喇叭長鳴!……(合唱)審判者登堂,隱惡皆昭彰,無一逃天網。

瑪格麗特在與浮士德幽會時,為了不讓母親發現,讓她服用了一劑「安眠藥」,不料母親因此離開人世。浮士德也因為刺殺瓦倫丁而犯下命案,只得追隨梅菲斯特逃跑。母親、哥哥皆因她亡故,情人也無情逃跑,瑪格麗特在教堂中幾乎崩潰。畫面中,瑪格麗特痛苦地跪在禱告位上,左手拿著聖經垂在體側,右手託頭,看上去幾乎處於暈厥的狀態。惡魔以十分猙獰的面目在瑪格麗特身後糾纏著她。左側稍遠處的眾人正對著聖像禮懺、禱告。

10.《哈茨山脈上的浮士德和梅菲斯特》

題註:Meph: — Nous sommes encore loin du terme de notre course.
中文譯文:(梅菲斯特)我們走這條路,離目標還遠著呢。

浮士德犯下命案後,隨梅菲斯特逃跑,趕赴瓦爾普吉斯之夜(女巫之夜,巫覡的狂歡夜——據譯者注)。這幅畫描繪的是沿途翻越哈茨山脈的一個場景。二人在山間行走得十分艱難,為了向上攀登,梅菲斯特需用手抓樹枝借力。在文本中,梅菲斯特嘆道:「你不想弄一根掃帚?」德拉克洛瓦將這一陣牢騷捕捉、描摹地惟妙惟肖。遠處的山脈覆以白雪皚皚,更顯出他們正在艱難跋涉。

11.《瑪格麗特的幻影現於浮士德面前》

題註:Meph: Laisse cet objet, on ne se trouve jamais bien de le regarder......... tu as bien entendu raconter l』histoire de meduse? Faust. Assurément ce sont là les yeux d』un mort, qu』une/ main amie n』a point fermés; c』est-là le sein que Marguerite m』a livré, c』est le corps charmant que j』ai possédé.
中文譯文:(梅菲斯特)別睬它,誰睬了都不吉祥。……想你聽說過墨杜薩的故事。(浮士德)的確,那正是一個死者的雙目,連眼皮都沒有讓親人合攏。正是那酥胸格蕾琴向我袒露過,正是那玉體我曾受用。

畫面較為陰森,近景處是浮士德和梅菲斯特,遠景處出現了瑪格麗特的幻影。瑪格麗特的面容十分模糊,酥胸袒裸,這明顯是對浮士德的一種誘惑。瑪格麗特幻影脖子處的一條墨線寓意著被斬首的命運,她身後簇擁著一些幽靈,似乎有幾個蒙面人舉著火把。畫面下方有一些怪獸,還有蛇、蜥蜴等動物,場面怖人。遠處上方從雲層中露出一道光,打在了瑪格麗特身上,引導了觀眾的視線。

12.《浮士德和梅菲斯特在瓦爾普吉斯之夜狂奔》

題註:Faust: — Que vois-je remuer autour de ce gibet?......../ ..... ils vont et viennent, ils se baissent et se relevent./ Meph: — C』est une assemblée de Sorciers./ Faust: — Ils sement et consacrent. (/ Meph: — En avant!)
中文譯文:(浮士德)刑場周圍那些女人在幹什麼?……飄上去,飄下來,又鞠躬,又打千。(梅菲斯特)一幫子女巫。(浮士德)她們在潑灑,在祭奠!(梅菲斯特)走吧!走吧!

此時的浮士德和梅菲斯特正騎在飛奔的馬上交談著。遠景處隱約的行刑場面非常恐怖,根據文本中二人討論的內容,可能是即將對瑪格麗特施刑的刑場。近景左下角一片黑暗中有一人露臉,似乎在偷窺二人的行跡。

13.《監獄裡的浮士德與瑪格麗特》

題註:Faust. — Reviens à toi! un seul pas et tu es libre.../ Meph: — ....... Que de paroles mutiles! que de delais et d』incertitudes!/ mes chevaux frissonnent: l』aube blanchit l』horizon.
中文譯文:(浮士德)清醒清醒吧!只要跨一步,你就自由了!……(梅菲斯特)快走!否則你會倒黴。畏縮、躊躇、囉嗦全都不管用!我的馬兒在顫抖,只因晨光熹微。

浮士德想要搭救此時已身陷囹圄的瑪格麗特,然而虔誠的瑪格麗特只希望自己以死謝罪,因此拒絕了浮士德的施救。畫面中浮士德正與瑪格麗特互相拉拽,瑪格麗特努力掙脫浮士德的強拉。值得注意的是,與《瑪格麗特的幻影現於浮士德面前》一畫一樣,瑪格麗特酥胸袒裸。畫面左側,梅菲斯特十分著急,雙眼圓睜,此時右側監獄的窗戶裡已露出一抹朝陽晨光。

二、德拉克洛瓦與《哈姆雷特》

「浮士德」系列出版後,銷量並不令人滿意,德拉克洛瓦認為應當歸咎於出版方圖文並行的出版方式。儘管如此,他並沒有停止創作文學插圖的步伐。1834-1843年,他又創作了「哈姆雷特」系列插圖,並於1843年出版。與「浮士德」系列不同的是,「哈姆雷特」系列插圖並不是隨書籍的法譯本一起出版,而是單獨成套印刷的。此時的德拉克洛瓦已經成為了一位極負盛譽的藝術家,他明知自己再次出版文學插圖可能還是沒有很好的銷路,但仍堅持創作,這體現了他對文學作品的熱愛,和對多種藝術門類互通的認識。

「哈姆雷特」系列與「浮士德」系列主要不同點有:

1、畫面邊界較為明晰,用黑色框線劃定;

2、在部分插圖中,畫家籤名融於畫面中,寫作「Eug. Delacroix」或「E. D.」。

《哈姆雷特》故事梗概

丹麥國王被其弟克勞迪斯暗殺,王子哈姆雷特從父親鬼魂的口中得知了被害的原委,想為父親報仇。於是,哈姆雷特請戲班演出了一幕弟弒兄篡位的戲劇,克勞迪斯見狀情緒十分激動,哈姆雷特得以確定他就是殺父仇人。克勞迪斯發現後,將哈姆雷特打發去了英格蘭,在航海途中,哈姆雷特趁機脫身。在回國後的一次劍術比賽中,克勞迪斯想用毒酒、毒劍害死哈姆雷特,不料毒酒被王后飲下,而自己與哈姆雷特最終都命喪於毒劍。

「哈姆雷特」單元展廳局部

展覽的第三單元展出了館藏「哈姆雷特」系列全部作品,共十五幅(另有素描一幅)。這次依據的是朱生豪先生譯文,他的譯作將莎士比亞戲劇的高妙呈現給中國讀者。

《哈姆雷特》中文譯本封面

1.《皇后試圖安慰哈姆雷特》

題註:Cher Hamlet, écarte cette sombre apparence, et jette un regard ami/ sur le roi.
中文譯文:(王后)好哈姆雷特,脫下你的黑衣,對你的父王應該和顏悅色一點。

克勞迪斯弒兄後,騙取了王后(即哈姆雷特之母)的歡心,王后也勸哈姆雷特歸順克勞迪斯。畫面前景中央是哈姆雷特,他因為父親剛去世不久而身披黑袍。站在右側的王后正勸他歸順左側的叔叔克勞迪斯。根據文本,此時的王后與克勞迪斯正打算舉辦婚禮。

2.《哈姆雷特追尋其父的鬼魂》

題註:Mon destin me crie de le suivre........... lâchez moi, Messieurs, ou par le Ciel, je ferai un fantôme/ du premier qui m』arrêtera.
中文譯文:(哈姆雷特)它仍舊在招我去。放開我,朋友們;憑著上天起誓,誰要是拉住我,我要叫他變成一個鬼魂!

這時正值午夜,哈姆雷特看到了王宮天台上有一個鬼魂正在飄移,其面容十分像父王,哈姆雷特想要上前與鬼魂交談,但守衛擔心他的安全,想進行阻攔,哈姆雷特於是說出了上面的話。畫面中哈姆雷特仍穿著一身黑袍,天台上其父王的鬼魂正在飄移,臉側對哈姆雷特,右手上舉,伸出一指。畫面中,德拉克洛瓦用墨色的深淺成功將近、遠景做了明確的區分。

3.《露臺上的幽靈》

題註:Je suis l』esprit de ton père!........ Venge le d』un meurtre infâme et dénaturé.
中文譯文:(鬼魂)我是你父親的靈魂,……(因為生前孽障未盡,被判在晚間遊行地上,白晝忍受火焰的燒灼——據朱譯本補),必須經過相當的時期,等生前的過失被火焰淨化以後,方才可以脫罪。

父親的亡靈將其遇害的前前後後告訴了哈姆雷特,他因為臨死時沒有機會進行適當的祈禱,死後墮入地獄,每日需要忍受種種懲罰。畫面中,幽靈左手把住帽簷,似脫帽露臉的動作。此畫與上一幅一樣,近景用墨較遠景深很多,營造了舞臺般的效果。

4.《波洛涅斯和哈姆雷特》

題註:Que lisez vous, Monseigneur? des mots, des mots, des mots.
中文譯文:(波洛涅斯)您在讀些什麼,殿下?(哈姆雷特)都是些空話,空話,空話。

得知父王是被叔父克勞迪斯害死之後,哈姆雷特便開始計劃他的復仇方案,為了晃過克勞迪斯的視線,哈姆雷特開始裝瘋賣傻。克勞迪斯遂派近臣波洛涅斯去刺探哈姆雷特。畫面表現的是波洛涅斯向哈姆雷特發問的情景。

5.《哈姆雷特和奧菲利亞》

《哈姆雷特和奧菲利亞》版畫

《哈姆雷特和奧菲利亞》素描草稿

奧菲利亞是波洛涅斯的女兒,哈姆雷特的情人。哈姆雷特裝瘋賣傻,對奧菲利亞大發脾氣。畫面中,哈姆雷特轉身準備離開,留下滿臉委屈的奧菲利亞。我館不僅收藏有這一幅版畫,還有一幅製作版畫所依據的鉛筆草稿。可不要小看了這幅草稿,它是德拉克洛瓦親手繪製的作品,因此尤為珍貴。畫面內容與版畫成品左右相反,但在大部分細節上都極為吻合,如奧菲利亞的項飾、房間的窗戶、角落的置物椅等。草稿的右下角蓋有德拉克洛瓦的印章,「E. D.」即德拉克洛瓦姓名(Eugène Delacroix)的首字母。

6.《哈姆雷特與吉爾登斯吞》

題註:Voudriez-vous jouer de cette flute?..... — Monseigneur je ne puis.... — Je vous/ en conjure.....
中文譯文:(哈姆雷特)你願意吹吹這笛子嗎?(吉爾登斯吞)殿下,我不會吹。……(哈姆雷特)請你不要客氣。

吉爾登斯吞早年是哈姆雷特的同學,這時為克勞迪斯效勞,來監視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發現後讓吉爾登斯吞吹笛子,但後者不會。哈姆雷特是想藉此讓吉爾登斯吞不要幻想從他這裡獲得什麼情報。

7.《哈姆雷特讓演員們表演「謀殺貢扎古」》

題註:C』est une intrigue scélérate; mais qu』importe? Votre Majesté et nous avons la conscience libre, cela ne nous touche en rien..... vous voyez: il l』empoisonne dans le jardin pour s emparer de son/ royaume........ l』histoire est réelle écrite en bel italien.
中文譯文:(哈姆雷特)這是一部很惡劣的作品,可是那有什麼關係?它不會對您陛下跟我們這些靈魂清白的人有什麼相干;……(哈姆雷特)他為了覬覦權位,在花園裡把他毒死。……;那故事原文還存在,是用很好的義大利文寫成的。

哈姆雷特從父親的靈魂處得知事情的原委後,想驗證事情真相是否如此。哈姆雷特讓戲班演一出弟弒兄篡位的劇,並觀察克勞迪斯看劇時的神情變化。果不其然,看到謀殺場景時,克勞迪斯大驚失色,憤然離場。哈姆雷特由此證實了父王的確是被叔父害死。畫面以墨色深淺營造臺上、臺下的進深效果,前排的五個人從左到右分別是王后、克勞迪斯、奧菲利亞、哈姆雷特以及站在最右邊的霍拉旭。王后與克勞迪斯大驚失色,因為臺上表演的這一幕恰是謀殺的瞬間,作案方式與克勞迪斯害死其兄的手段幾無二致。畫面最右邊的霍拉旭是哈姆雷特的摯友,哈姆雷特委託他幫助觀察克勞迪斯的神情變化。在克勞迪斯、奧菲利亞中間的後方站著波洛涅斯,右手拄杖,與《波洛涅斯和哈姆雷特》一畫相同,可見德拉克洛瓦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用心。

8.《哈姆雷特看見克勞迪斯在祈禱》

題註:A présent je puis le tuer facilement....... mais quoi! le surprendrais-je au milieu de ses prières, au moment oû il purifie son âme! non, non./ — Ô Conscience plus noire que la mort! âme engluée dans le crime! je ne puis prier!....... mes paroles s』adressent là-haut, mes/ pensées demeurent, ici bas.
中文譯文:(哈姆雷特)他現在正在祈禱,我正好動手;……現在他正在洗滌他的靈魂,要是我在這時候結果了他的性命,……(那麼天國的路是為他開放著——據朱譯本補),這樣還算是復仇嗎?不,……,讓他幽深黑暗不見天日的靈魂永墮地獄。……(國王)我的言語高高飛起,我的思想滯留地下。

克勞迪斯知道哈姆雷特已洞明一切,因此心生畏懼,回屋開始禱告。哈姆雷特見狀本欲拔劍刺死克勞迪斯,但考慮到人禱告時離開世界會升入天堂,因此他又收回了拔出的劍。

9.《波洛涅斯被謀殺》

題註:Qu』est ce donc?...... Un rat!
中文譯文:(哈姆雷特)怎麼!是哪一個鼠賊?

王后發現哈姆雷特準備為父報仇,於是召見哈姆雷特,希望他能夠歸順克勞迪斯。波洛涅斯被克勞迪斯派往王后的居所偷聽二人的對話,但被哈姆雷特察覺了。畫面中,哈姆雷特已經拔劍準備刺向幕布後的偷聽者,王后在後面顯得十分驚慌。

《哈姆雷特與母后》 德拉克洛瓦,1849,布面油畫,大都會博物館藏

10.《哈姆雷特與波洛涅斯的屍體》

題註:Vraiment ce conseiller est maintenant bien silencieux, bien discret, bien grave, lui qui dans sa vie/ était le drôle le plus bavard du monde.
中文譯文:(哈姆雷特)你這倒運的、粗心的、愛管閒事的傻瓜,再會!

哈姆雷特沒想到是波洛涅斯在偷聽,後者倒地後,哈姆雷特表達了對他不顧正義討好克勞迪斯的厭惡。

11.《哈姆雷特與母后》

題註:N』ajoute rien de plus: ces mots penètrent jusqu』à mon oreille comme autant de poignards/ rien de plus, cher Hamlet!
中文譯文:(王后)啊,不要再對我說下去了!這些話像刀子一樣戳進我的耳朵裡;不要說下去了,親愛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殺死波洛涅斯後,開始與王后溝通,希望母親能夠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畫面中,哈姆雷特左手舉著先父的小型肖像畫,右手完全攤開,張口,明顯是在對母親說理,而王后卻由於回想起悲傷的往事以及自己犯下的罪過而處於情感上崩潰的邊緣,因此把哈姆雷特的雙臂向後阻攔,希望他不要繼續這樣的對話。

《哈姆雷特與母后》 德拉克洛瓦,約1834,鉛筆素描,大都會博物館藏

12.《奧菲利亞之死》

註:............ Ses vêtements appesantis et trempés d』eau ont entrainé la pauvre malheureuse.
中文譯文:(王后)她的衣服四散展開,使她暫時像人魚一樣漂浮水上……

哈姆雷特由於犯下命案,被遣送去英格蘭,而奧菲利亞由於意外喪父,患上了精神疾病,最後沉入水中自殺。莎士比亞在劇本中借王后之口說出了情節,而德拉克洛瓦卻通過想像創作出奧菲利亞沉入水中這一悲劇性瞬間。

13.《哈姆雷特、霍拉旭和掘墓者》

題註:Ce crâne, Monsieur, était celui d』Yorick, le Bouffon du Roi. —Hélâs! Pauvre Yorick!
中文譯文:(甲醜)這一個骷髏,先生,是國王的弄人鬱利克的骷髏。……(哈姆雷特)……唉,可憐的鬱利克!

哈姆雷特在被遣送去英格蘭的航行遇到了劫持事件,他趁機脫身。回國後與好友霍拉旭相會,偶然間看到一個掘墓人正在挖開一座墳墓,掘墓人告訴哈姆雷特這是國王以前的弄臣鬱利克的墓,並取出了他的顱骨。哈姆雷特小時候和鬱利克很熟悉,見到他死後的樣貌而唏噓不已。畫面生動地描繪了哈姆雷特看到鬱利克顱骨時傷感的神情。

《哈姆雷特、霍拉旭和掘墓者》 德拉克洛瓦,1827-8,水彩畫,大都會博物館藏

《哈姆雷特、霍拉旭和掘墓者》 德拉克洛瓦,1839,布面油畫,羅浮宮博物館藏

14.《哈姆雷特和萊爾茲在奧菲利亞墓中》

哈姆雷特並不知道剛剛掘墓人正在挖的是奧菲利亞的墓,直到奧菲利亞的靈柩運來,哈姆雷特才得知這一噩耗,想送奧菲利亞最後一程,但奧菲利亞的哥哥萊爾茲認為妹妹的死是由哈姆雷特引發的,加上殺父之仇,兩人竟在奧菲利亞的墓壙裡大打出手。畫面中,墓壙邊緣放著的便是奧菲利亞的靈柩,後面有教堂裡的人幫著辦喪。

《哈姆雷特和萊爾茲在奧菲利亞墓中》 德拉克洛瓦,約1843,鉛筆素描,大都會博物館藏

15.《哈姆雷特之死》

題註:.......De temps en temps j』aime à voir le vieux Père,/ Et je me garde bien de lui rompre en Visière......
中文譯文:(哈姆雷特)霍拉旭,我死了,……;請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們的疑惑。(福丁布拉斯)好一場驚心動魄的屠殺!啊,驕傲的死神!你用這樣殘忍的手腕,一下子殺死了這許多王裔貴胄,……

這一幅畫描繪的是《哈姆雷特》的悲劇性結局:克勞迪斯準備用毒酒和毒劍害死哈姆雷特,不料在萊爾茲與哈姆雷特比劍時,毒酒被王后飲下,而毒劍劃傷了哈姆雷特、萊爾茲、克勞迪斯三個人,因此劇中的全部主要人物同歸於盡。畫面近景處是瀕死的哈姆雷特,他告訴摯友霍拉旭,希望丹麥國的這一段歷史被世人知道並流傳下去。其右後方是萊爾茲,而左側遠景處是王后,他們的屍體被人抬著往外送。

(本文轉載自「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微信公號,原標題為《來!一篇看懂北大賽克勒博物館藏德拉克洛瓦所作文學插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浮士德的「知識願望」——新科學對英國戲劇變革的影響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劇作家克里斯多福·馬洛於1588年創作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劇》,該劇主角浮士德向梅菲斯特(Mephistophilis)提出的要求,大半是關於知識的願望:解釋行星運行的書籍、闡釋植物藥草的書籍、辯論佔星術與天體學說、考察世界地圖的準確性、參觀昔日羅馬帝國的城市構造。浮士德作為文藝復興典型的知識人,被認為是馬洛塑造的最具自傳色彩的戲劇人物。
  • 語錄偵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和青年談美·修訂版》(地質出版社1987年6月版,李燕傑主編)之《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和青年朋友談鑑賞之美》中寫道——當易卜生的社會戲劇《玩偶之家》問世之後,曾因娜拉是否應該出走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種強烈的社會影響連作者也未曾預料到,所以當有人就這些問題詢問易卜生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我只是在作詩」。
  • 通解語言是鑑賞的第一步——文學鑑賞談之一
    北京 王俊鳴一說到「文學」,一般就會想到「鑑賞」。過去,人教社編印的語文教材,更明碼標價,高一年級第一冊第一單元就是「鑑賞」,而且是「詩歌鑑賞」——相對於散文、小說,詩歌的鑑賞有更大的難度。所謂「鑑賞」,是說鑑別而欣賞,就是辨高下,析優劣,賞其高而玩其優,怡情養性,審美享受。
  • 他努力將文學和繪畫的內容納入到奏鳴曲中丨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
    4、古典作品演奏視頻丨王羽佳、特裡福諾夫演奏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李斯特是個典型的浮士德式的人物。他曾是巴黎樂壇的神童、不可一世的巨星、到處留情的浪子,卻在後半生執著於新音樂創作,並在54歲時受洗成為天主教徒,成為了李斯特神父。魏瑪,這個孕育了歌德的曠世巨著《浮士德》的德國小城,註定是李斯特一生的轉折點。
  • 別開生面的音樂插圖
    ◎ 甄隆梓 筆者接觸《暴風雪》這絕妙佳品純屬偶然,只因個人非常推崇俄羅斯存世指揮大師費多謝耶夫,好久前買到了他的一套雙碟雜錦唱片,當中選錄了本曲的第四樂章「浪漫曲」,一下子就被濃得化不開的美麗與哀愁所籠罩,決意順藤摸瓜,百般尋覓以鑑賞全璧。 格奧爾基·斯維裡多夫(G. Sviridov)是蘇聯新浪漫主義作曲家。
  • 2015年寧夏政法幹警考試行測備考:外國文學常識
    21歲時到倫敦劇院工作,很快就登臺演戲,並開始創作劇本和詩歌。他創作的大部分是詩劇,主要作品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 2018公務員聯考行測應該知道的國內外文學常識
    國外文學常識威廉·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傑出的思想家、作家、戲劇家,詩人。他創作的大部分是詩劇,主要作品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 造物法則2浮士德獲取方法 浮士德打團獲取小技巧
    最近很多玩造物法則2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浮士德怎麼獲取,只要你是玩弓的肯定都想要浮士德,那麼我們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呢?小編會在這裡給大家進行講解的,下面的攻略內容中會有詳細的分析情況:浮士德獲取方法及技巧如何獲取浮士德?浮士德是玩弓無法逃避的一個坎。
  • 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等素描作品首次現身國內拍賣會
    原標題: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等素描作品首次現身國內拍賣會   圖為賈科梅蒂的素描作品   圖為德拉克洛瓦的素描作品   安格爾、德拉克洛瓦、賈科梅蒂等西方頂級繪畫大師的素描作品將現身保利華誼(上海)秋拍會。
  • 電影《浮士德》:如果時光倒流,千萬不要回首
    由此,人生有了遺憾,遺憾存在過往裡,如若當下不順意,那遺憾似乎會被放大,放大到一定程度,人們會產生出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的幻想當中。《浮士德》是德國作家哥德所創,用詩劇的形式表達,故事取自民間傳說。1926年,改編成為劇情類電影《浮士德》。
  • 對話導演李六乙:《哈姆雷特》的故事就是三流電視劇
    引進莎翁戲劇是李六乙的新嘗試,從《李爾王》到《哈姆雷特》,毫無疑問這次嘗試是非常成功的。如何讓觀眾接受、理解、喜歡這個說著中文的哈姆雷特?帶著這樣的疑問,在國家大劇院的咖啡廳,參考消息網記者專訪了李六乙導演。既然「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李六乙眼中的哈姆雷特,又有哪些不為人所知的特色?
  • 為什麼今天還讀《哈姆雷特》
    【光明書話】     如果說莎士比亞戲劇是西方文學的一座高峰,《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高峰上最耀眼的明珠。其主題之豐富深刻,語言之絢麗精妙,人物之鮮明生動,皆可做如是觀。由於哈姆雷特特殊的王子身份,家事亦國事,家與國相關聯,個人存亡與國家前途結成一體。由於他思之深,慮之遠,欲窮究天地人神命運之問,又探求無限細微的兒女私情,父子、母子、夫妻、叔侄、兄妹等人倫關係。按照主題,人們會聯繫到自古希臘以來的命運觀,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個人情仇與家國命運的關係。還有人專門關注哈姆雷特對人生的感慨嘆息、復仇路上的遲疑猶豫,更有人把他的拖延歸結於戀母情結。
  • 《浮士德》:所有恐懼都是愛的代價
    這些電影中,作為表現主義電影代表人物的茂瑙導演的《浮士德》無疑是典範中的典範,這個意義不僅來自於其在當時的德國電影界的最高地位,亦不僅因電影文本同德國傳說、歌德名作之間的勾連關係。更因為以誇飾的燈光與布景展現古老的故事,甚至處理上帶有頗多的喜劇意味,讓這部1926年的電影在所處的時空中具有「當代性」的表徵。
  • 《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今生出賣靈魂,來生必入地獄
    ——題記01人總是容易沉醉於世俗的欲望和短暫的輝煌而忘記永遠的快樂《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是馬洛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取材於德國一個古老的傳奇故事。出身卑微的浮士德,通過努力而獲得了威登堡大學的博士學位,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學者,但他卻對知識感到厭倦,遂求助於巫術。
  • 論書|《旅行中的文學課》:文學旅行的史學維度
    近年來頗受國內各大好書榜單關注的書籍當中,類似北大歷史系羅新老師的《從大都到上都》、媒體人出身的作家劉子超的《失落的衛星》、自由撰稿人胡成的《隴關道》等,都是屬於這類題材的優秀作品。 首先,前文提到的《從大都到上都》《失落的衛星》《隴關道》等作品,大多是基於泛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積澱展開。
  • 同樣是悲劇人物,賈寶玉和哈姆雷特在性格上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紅樓夢》被認為是中國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和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小說中「悲涼之霧,遍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者」賈寶玉成為後人爭相研究的悲劇人物形象。《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具代表性的作品,1601-1608年是他創作的成熟時期,也被稱為「悲劇時期」,莎翁的戲劇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藝術的輝煌成就,其作品被公認為「受歡迎的聖經」,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人物成為世人耳熟能詳、無可複製的悲劇形象。
  • 深圳周末藝文指南(12月5、6日)①《哈姆雷特》②京劇藝術節③文學...
    深圳讀書月進入尾聲,本周末,文壇大咖劉震雲將在中心書城演講「文學的潛臺詞」,著名評論家閻晶明在羅湖書城演講「走進魯迅的世界」,第二屆深圳書展仍在進行中。本周末,深圳戲劇音樂舞臺熱鬧非凡,2020當代戲劇雙年展好戲連臺,《哈姆雷特》《維納斯日記》《周六下午兩點半的咖啡館》精彩上演,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