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不可善化不足而惡化有足。
——題記
01
人總是容易沉醉於世俗的欲望和短暫的輝煌而忘記永遠的快樂
《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是馬洛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取材於德國一個古老的傳奇故事。
出身卑微的浮士德,通過努力而獲得了威登堡大學的博士學位,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學者,但他卻對知識感到厭倦,遂求助於巫術。
浮士德通過巫術而認識魔鬼的僕役——梅菲斯特,並且通過梅菲斯特而把靈魂賣給魔鬼,以換取24年的名利色。
在魔鬼的幫助下,浮士德滿足了眼目的情慾:見到了他崇拜的德國皇帝、亞歷山大大帝......
滿足了肉體的情慾:娶到了傾國傾城的希臘皇后海倫......
贏得了今人生的驕傲:令人自高自大的淵博知識......
成功感與愉悅感是每個人都追求的
為了滿足世俗的欲望和短暫的輝煌人總可以做出不快樂的、違心的、出賣靈魂的而有報酬事情。
02
今生出賣靈魂,來生必入地獄
人生苦短,短短的24年過去了,浮士德的靈魂也被梅菲斯特推向了地獄。
當浮士德墜向地獄的時候,他或許能夠看得到自身的罪惡。
看到了他以自我為中心,自高自大的驕傲......
看到了他自己的虛榮與貪婪......
浮士德的邪惡與悲劇令人不禁想起前段時間網絡上盛傳的北大博士生導師馮某性醜聞事件。
馮某與多名女學生發生關係,正是來源於他內心的邪惡與貪婪。
作為北大的博士生導師,馮某雖然博學多才,卻沒有認識到自己也是一個受造之物,應當用一顆謙卑、仁愛、虔誠的對待生命。
最後馮某被撤銷教師資格,受萬人唾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宗一些人為了追求知識、財富、權力而不惜將靈魂賣給魔鬼而導致身心的滅亡。
但歷史的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從歷史的教訓中學到教訓。
當人們的欲望變得膨脹,當人們滿心都是邪惡,那些喪盡天良、毫無人性的的事也能讓他們出賣靈魂。
儘管他們知道做出這樣的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還是這樣做了,並且也讓別人這樣做。
03
人的靈魂的救贖或滅亡在於自身的抉擇
在《新約聖經》裡記載這樣的一段故事:
魔鬼帶著耶穌到了一座最高的山巔上,將世上的權力與榮華指給耶穌看,對他說:「你若俯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說:「撒旦退去!」(撒旦代指魔鬼)
耶穌抵擋了一次誘惑,靈魂卻因此而躲過無盡折磨。
實際上一開始的浮士德也內心痛苦,徹夜難眠,擔心自己的罪惡會讓他墜入地獄。
上帝在他滅亡之前也給了三次的自我救贖機會,然而,浮士德放棄了。
性慾、利益、權利,讓他欲罷不能;滅亡,也讓他無處可逃。
現在時代,朋友權圈裡的炫富越來越多,賣假貨的小販越來越多,愛情只剩下曖昧和挑逗......
如果男人的人品和價值觀可以替代財富,如果女人的內涵和素質可以代替美色。
或許人們還可以選擇守護靈魂。
可世間誘惑萬象,一次沉淪,便永世沉淪;一次得救,便永遠得救。
每個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權力,但是如何獲取成功卻值得思考。
這部永世的經典給了我們永世的警示:是選擇真理、良知從而得到永遠的生命,還是選擇虛榮、權術而導致永遠的滅亡,這是每個世人都要面對的生死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