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今生出賣靈魂,來生必入地獄

2021-01-09 啊辭文化

人性的不可善化不足而惡化有足。

——題記

01

人總是容易沉醉於世俗的欲望和短暫的輝煌而忘記永遠的快樂

《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是馬洛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取材於德國一個古老的傳奇故事。

出身卑微的浮士德,通過努力而獲得了威登堡大學的博士學位,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學者,但他卻對知識感到厭倦,遂求助於巫術。

浮士德通過巫術而認識魔鬼的僕役——梅菲斯特,並且通過梅菲斯特而把靈魂賣給魔鬼,以換取24年的名利色。

在魔鬼的幫助下,浮士德滿足了眼目的情慾:見到了他崇拜的德國皇帝、亞歷山大大帝......

滿足了肉體的情慾:娶到了傾國傾城的希臘皇后海倫......

贏得了今人生的驕傲:令人自高自大的淵博知識......

成功感與愉悅感是每個人都追求的

為了滿足世俗的欲望和短暫的輝煌人總可以做出不快樂的、違心的、出賣靈魂的而有報酬事情。

02

今生出賣靈魂,來生必入地獄

人生苦短,短短的24年過去了,浮士德的靈魂也被梅菲斯特推向了地獄。

當浮士德墜向地獄的時候,他或許能夠看得到自身的罪惡。

看到了他以自我為中心,自高自大的驕傲......

看到了他自己的虛榮與貪婪......

浮士德的邪惡與悲劇令人不禁想起前段時間網絡上盛傳的北大博士生導師馮某性醜聞事件。

馮某與多名女學生發生關係,正是來源於他內心的邪惡與貪婪。

作為北大的博士生導師,馮某雖然博學多才,卻沒有認識到自己也是一個受造之物,應當用一顆謙卑、仁愛、虔誠的對待生命。

最後馮某被撤銷教師資格,受萬人唾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宗一些人為了追求知識、財富、權力而不惜將靈魂賣給魔鬼而導致身心的滅亡。

但歷史的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從歷史的教訓中學到教訓。

當人們的欲望變得膨脹,當人們滿心都是邪惡,那些喪盡天良、毫無人性的的事也能讓他們出賣靈魂。

儘管他們知道做出這樣的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還是這樣做了,並且也讓別人這樣做。

03

人的靈魂的救贖或滅亡在於自身的抉擇

在《新約聖經》裡記載這樣的一段故事:

魔鬼帶著耶穌到了一座最高的山巔上,將世上的權力與榮華指給耶穌看,對他說:「你若俯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說:「撒旦退去!」(撒旦代指魔鬼)

耶穌抵擋了一次誘惑,靈魂卻因此而躲過無盡折磨。

實際上一開始的浮士德也內心痛苦,徹夜難眠,擔心自己的罪惡會讓他墜入地獄。

上帝在他滅亡之前也給了三次的自我救贖機會,然而,浮士德放棄了。

性慾、利益、權利,讓他欲罷不能;滅亡,也讓他無處可逃。

現在時代,朋友權圈裡的炫富越來越多,賣假貨的小販越來越多,愛情只剩下曖昧和挑逗......

如果男人的人品和價值觀可以替代財富,如果女人的內涵和素質可以代替美色。

或許人們還可以選擇守護靈魂。

可世間誘惑萬象,一次沉淪,便永世沉淪;一次得救,便永遠得救。

每個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權力,但是如何獲取成功卻值得思考。

這部永世的經典給了我們永世的警示:是選擇真理、良知從而得到永遠的生命,還是選擇虛榮、權術而導致永遠的滅亡,這是每個世人都要面對的生死抉擇。

相關焦點

  • 從因果的理論推斷人有來生
    人類對惡的縱容,對欲的放縱將突破任何價值體系的束縛,人類社會將變成什麼樣,說是無間地獄也毫不為過!西方人的宗教信仰主體認知是人死後去天國,去見上帝。這是西方人基於對基督的信仰,普遍認知,來生去天國。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雖也嚮往天堂,但普遍認知是人死後去做鬼。這從中國的喪葬習俗便可見一斑,人有來生,來生去做鬼。
  • 浮士德的「知識願望」——新科學對英國戲劇變革的影響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劇作家克里斯多福·馬洛於1588年創作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劇》,該劇主角浮士德向梅菲斯特(Mephistophilis)提出的要求,大半是關於知識的願望:解釋行星運行的書籍、闡釋植物藥草的書籍、辯論佔星術與天體學說、考察世界地圖的準確性、參觀昔日羅馬帝國的城市構造。浮士德作為文藝復興典型的知識人,被認為是馬洛塑造的最具自傳色彩的戲劇人物。
  • 深夜了,睡了嗎,想你了,今生無緣夫妻,來生青梅竹馬好嗎?
    一個人入了心,怎麼忘?一顆心動了情,怎麼放?相見不如懷念,思念一個人,好痛苦,不論時光多麼匆忙,歲月多麼殘酷,都無法抹去心中的思念,思念和生命同長,我可以忘記自己,都不能忘記你,我可以自己承擔所有的苦,也不想讓你苦一點點,愛是一種付出,哪怕我的付出已經毫無意義,只想在這個夜晚輕輕的告訴你,睡著了嗎,我想你了,就讓夜晚的風,把問候捎給你吧!
  • 會用之,今生必受益
    應該明白積善招感來生樂果之報。患病或因他酗酒、吸菸、或飲食不當,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因悲傷過度等因素造成的,這其實是生理上的因果,如不明此理將生理因果硬拉上心識行為的因果,就必然混淆了因果的正確性了。因果律是它是客觀存在的。不是那一個人創造的。修行的人若不慎吃了腐敗變質食物同樣會中毒乃至死亡,決不會因你信佛心地善良中毒輕一點、不學佛人貪心重中毒重一些。可見因果無私,一視同仁,絕沒有分別對待。
  • 彼岸花的傳說,彼與岸的悽美愛情,有今生沒來世
    民間傳說中自願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於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冤魂們一個指引和安慰。雪白色與血紅色的彼岸花共同代表死亡。傳言曼陀羅華盛開於天堂之路,曼珠沙華布滿在地獄之途。同是代表死亡,一個偏向於對死亡的另一種解釋:新生;另一個偏向於對痛苦和悔恨的彷徨與徘徊:墮落。所以說地獄與天堂,僅有一線之隔。所謂天使與惡魔的區別,不過是顏色與背負的含義罷了。
  • 專訪魏斯博士——解讀《前世今生》
    然而,一位叫凱薩琳的女子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魏斯博士從此走上了一條他認為是更科學的探索之路 ─通過對前世的催眠回溯和來生的前瞻,而治癒病痛,了悟因果,把握人生。        許多的世界名人、億萬富豪、政治領袖都曾是魏斯的病人,他受邀去各地演講與開授催眠課程的時間表常年排得滿滿。
  • 《浮士德》:所有恐懼都是愛的代價
    這些電影中,作為表現主義電影代表人物的茂瑙導演的《浮士德》無疑是典範中的典範,這個意義不僅來自於其在當時的德國電影界的最高地位,亦不僅因電影文本同德國傳說、歌德名作之間的勾連關係。更因為以誇飾的燈光與布景展現古老的故事,甚至處理上帶有頗多的喜劇意味,讓這部1926年的電影在所處的時空中具有「當代性」的表徵。
  • 不信上帝的好人會下地獄嗎?巴刻博士
    2.地獄的「必然性」:凡拒絕接受耶穌基督與他所提供的永生的人,就是選擇地獄。3.地獄的「公平性」:是神對人類殘忍不法行為的合理刑罰。耶穌來,就是要拯救只配下地獄的罪人;凡相信他的人,知道自己已蒙赦免,得稱義,永遠被神接納,因此得以免於神將來的忿怒。但是沒有這種信心的人會如何?
  • MFF雜談|新版本故事背景介紹《地獄詛咒》:奇異博士的地獄賭局
    ,出自2019年奇異博士大事件《地獄詛咒》,講述的是奇異博士和地獄惡魔墨菲斯特進行了一場地獄遊戲的故事。雖然拯救了無數生命,但是奇異博士也深知這也肯定會伴隨著巨大沉痛的代價。奇異博士讓城市死而復生,大家正在為博士所做的事歡呼時,突然一聲巨響,一座高塔從地底衝出,而這座塔來自於地獄,一個惡魔向眾人大聲宣布,這是拉斯維加的全新建築,地獄酒店歡迎大家。奇異博士知道這是自己應得的代價,於是二話不說跟著惡魔進入酒店中。
  • 鑑賞|德拉克洛瓦的文學插圖:從《浮士德》到《哈姆雷特》
    《浮士德》第一部分故事梗概主人公浮士德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但隨著他在學術上的日益精進,他對於學術的意義產生了懷疑,就與魔鬼梅菲斯特定下契約:在此生,梅菲斯特將盡力服侍浮士德,幫助他實現種種欲望;但在來世,浮士德必須為梅菲斯特效勞。
  • 來生願做一片雲,可否?
    來生願做一片雲,自由自在無牽無掛。想著想著,尚在今生苟活,魂卻已急急向天。也許我成不了一朵自由瀟灑的雲,也許來生比今生更不如意,這又如何?怨天怨人不如怨己,不是上天不垂青,只是自己不夠努力,只會用二傻的文字來慰藉此生所歷,那些在血液裡哀嚎的蛀客,總妄圖抽盡我的骨髓,只留一副木木的軀殼敷衍歲月。
  • 造物法則2浮士德獲取方法 浮士德打團獲取小技巧
    最近很多玩造物法則2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浮士德怎麼獲取,只要你是玩弓的肯定都想要浮士德,那麼我們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呢?小編會在這裡給大家進行講解的,下面的攻略內容中會有詳細的分析情況:浮士德獲取方法及技巧如何獲取浮士德?浮士德是玩弓無法逃避的一個坎。
  • 圖米納斯版《浮士德》:跟魔鬼籤約這事,中國人能懂
    (圖米納斯版《浮士德》劇照。圖米納斯、浮士德、中國戲骨的組合就這麼定了下來。不一樣的浮士德西安場有觀眾做了功課,提前看了歌劇版,散場後他感慨,這版浮士德跟我以前看得不太一樣。面對浮士德,他又時時屈膝含身,裝出一副僕從樣。製作人雷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導演希望這個版本的浮士德是相對明朗的。「形式是喜的,仔細想是悲的。」尹鑄勝這麼概括。排第一場戲,是浮士德在書齋裡,一個老學究天天不見陽光,鑽研各種魔法,很抑鬱的狀態。尹鑄勝讀到劇本「該被詛咒的房間好像監獄」,哭了。
  • 浪費食物的人,來生會得什麼果報?(宣化上人)
    浪費食物的人,來生會得什麼果要知道世上沒有飯吃的人,都是因為在往昔糟蹋食物,所以今生才受沒有飯吃的果報。這個淺顯的道理,必須告訴大家,讓大家明白之後,才不會糟蹋東西。管理廚房的人,為大眾預備飲食,要運用智慧,要有營養,又合衛生,為大眾服務的功德是無量的。每天要檢查冰箱,容易壞的食物要先吃,不易壞的食物,則妥善保存。不可將食物糟蹋,丟到垃圾桶中,這簡直是造罪業,大家要謹之!慎之!
  • 禪師說參禪是為了入地獄,眾人迷惑不解,真相讓眾居士汗顏
    禪師說參禪是為了入地獄,眾人迷惑不解,真相讓眾居士汗顏 | 文 青衫文齋看話頭,是一種禪修方法,是禪師們參禪、接引的常用手段,通過看話頭的方式,來實現明心見性,得到大徹大悟的結果。趙州禪師不假思索地答道:入地獄去。居士一聽,大為驚訝,迷惑不解地問:禪師,是因為你的修持不精,還是你的德行有虧,百年之後你才會入地獄呢?
  • 都說人有前世與今生,若是遇到這幾件事那就是你前世的記憶
    佛門講究輪迴,你可以這樣理解,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佛教的輪迴:「六道輪迴」,其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不尋求「解脫」,即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循環。
  • 你是前世未知的心跳,你是來生胸前的記號
    奈何前世的離別,奈何今生的相見,奈何來世的重逢。浮生若夢,百折千回!帶著你還未實現的願望,穿越過忘川何畔,停留在奈何橋的憑欄上,看盡芸芸眾生,那川流不息孤魂野鬼,他們陌生的對我微笑著。我要把你絕情的心用我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文章詩詞換來,不願生生共生死、但願今世伴左右。為伊撫平眉眼間的憂愁,為伊唱一曲感天動地的愛情神曲。
  • 10部重生文強推:前世今生,悲歡離合,入坑之作,書荒必收藏
    前世如此,今生亦然。可誰說女配角就不能活得風生水起,閃閃發光?說那麼多,其實就是一個爹不親爺不愛哥不疼的任性千金重生後如何活出自我的故事。而後她又發現了——前世的戀人,今生,卻變成了自己的兒子。惶然、迷茫之後,雲素不得已接受了這個現實——不管如何,她只要葉迦好好的活著就滿足了。她要守護住他,不能讓他再早早逝去……《你知道的太多了》作者:十二月季文案:一場同學聚會,她發現昔日的死對頭變身豪門大少爺。
  • 電影《浮士德》:如果時光倒流,千萬不要回首
    一日,一位少女找上門尋求浮士德幫助,祈求他能解救她的母親,浮士德跟隨前往,那婦人已命不久矣,浮士德只能拿出毒藥,讓她痛快結束這一生。這時魔鬼找到了浮士德,因魔鬼與上帝打賭,關於人是否能通過理性與智慧的引導,最終找到一條有為道路。浮士德成為他們選中的人,所以在浮士德心如死灰的情況下,魔鬼引誘浮士德與之立下賭約(魔鬼可以幫助浮士德回到年輕的時候,並成為浮士德的僕人幫助他達成願望,但浮士德如果沉迷享樂,不再理性,魔鬼就會收取浮士德的靈魂。)